那處士念了個訣,口中有詞道:定!匡胤忽感雙腳猶有千斤重,動彈不得。那道人轉眼飄至麵前,道:官家休怪無力,貧道算及此節,特與官家說個天大的幹係。今三隻幼畜四散,日後必來尋仇,直害的你趙家山河支離破碎,百姓塗炭,你趙嗣後人,客死異鄉,宗族女眷,受盡淫辱。請官家隨我去追殺,否則遁得遠了便沒奈何。
匡胤道:眼下俺隻有娘和三郎兩個親人,俺要趕回去救人,三隻小畜便隨他去又如何。你且收了法術,休再攔我。
道士道:官家既失了約,當先寫字據,輸這華山與我。言罷從袖中取出一張紙來,匡胤吃了定,也沒奈何,隻得依他。乃寫到:趙諱匡胤,今輸西嶽華山與陳摶道人,永世不悔,後人見字,如見本尊,欽此。
道士收了字據,道:縱使小畜生饒了也罷,官家得心疼病也不打緊?
正言中匡胤怕處,問解方時,處士道:官家下手忒狠了些,壞了那畜生魂魄,遭了反噬,壞了官家真龍之氣,不出旬月當心痛而死。
匡胤道:尚有救否?
處士道:官家懷中的仙丹,可醫此症。
匡胤道:那便請仙師再賜一粒仙丹便罷?
處士歎道:這仙丹直若那般好取,便送官家一打打什麼緊?此乃三百年前太上老君贈予祖師,祖師又賜予貧道,如何覓得二顆?
匡胤道:如此說在下就要死了?
處士道:貧道有兩策,官家自定奪則個。其一,官家自服了這粒仙丹,可增陽壽至八十,足夠官家掃清寰宇,蕩盡群魔,辟一個千年盛世,成一個千古帝王。九天上不負天帝之托,九泉下不愧令弟之靈。
匡胤哭道:俺弟兄幾個,大哥早亡,俺娘最疼三弟,如今終日茶飯不思,眼見命在旦夕。如若救得俺一個性命,使俺背負不孝之子,不賢之兄之名?俺寧可死了算罷!
處士又道:還有一策,官家與令弟各服用一半仙丹,可再保官家三十載陽壽,但心疼病卻要伴著官家一世。令弟亦能過了這一劫,其福自是不遜官家。
匡胤大喜: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三十年雖少些,亦足成我大事,俺自勤勉些罷。就用你這第二策。
處士道:官家真個忠孝兩全的當世豪傑!貧道有八句偈言,官家須謹記,日後自有應驗處,乃道:
原本仙班下凡塵,文韜武略數精純。
砍柴不望周主恩,陳橋無奈袍加身。
三百軍州齊稱趙,南北割據五龍存。
南征北討車馬駐,燭影斧聲送君還。
匡胤聽個囫圇,急道:記得記得。那道人又道:官家閉眼則個,貧道自送一程。隻見那道人念個咒語,匡胤頓覺身輕如燕,隻是不敢睜眼,怕有惹了道人。不過一炷香工夫,睜眼時,已到了洛陽府西界。二人匆忙別過。匡胤急忙趕回家,急忙將半顆仙丹給那匡義服了,見轉醒,好複如初,又過了三兩日,杜夫人也轉好了,方才偷把那半顆自服了,也覺得神清氣爽,一時心疼症也緩解不少。後匡胤將華山奇遇說與杜夫人並三郎,都覺得唏噓不已。杜夫人知二子非常人,更是悉心教導。
話休絮煩。又過了兩年,那匡胤離家遊曆江湖,結交了數不清的好漢。自思終日混跡江湖終是沒個出身,乃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征討李守貞,屢立戰功。後郭威稱帝,國號大周。在位三年駕崩,傳位於養子柴榮,是為周世宗。世宗也是個有雄才大略的帝王,逢戰必衝殺在前,每每得匡胤周救,因此深愛匡胤為人,私以兄弟相稱。匡胤佐著世宗,連克後漢、後蜀、南唐,直升得殿前都點檢之位,總領禁軍。後世宗暴病歿於北征途中,幼子柴宗訓繼位,年方七歲,大權落入太後符氏手中。匡義乃謂參謀趙普曰:那年華山我家哥哥在華山,打碎了五顆龍脈,今漢主劉承祐、太祖郭威、世宗柴榮俱是在位不久即暴斃。莫不是這真龍天子,隻合著我哥哥一人來坐?我等切莫違拗了天意。趙普然其言。乃於北地流言,說有北漢遼國聯兵五十萬南下。皇帝幼弱,不辨真假。令匡胤引兵二十萬,屯兵陳橋,以拒來敵。匡胤是夜升帳,見左右匡義、趙普、高懷德等一幹文武立定,趙普手托黃袍。早知其意。乃道:爾等貪戀富貴,竟害我於不義,今諸事須從我意,否則寧願自刎當場!眾都下跪,山呼道:今後唯陛下聖命從。乃令三軍,舉兵開封府,不得傷犯柴氏宗族分毫,違者斬。開封禁軍統領石守信、王審琦,俱是匡胤心腹,得知兵變,自是開城門相應,一眾大臣哪有個敢出頭?隻有指揮使韓通奮抗死節。可憐幼帝宗訓,就於大殿之上被逼遜位。匡胤哭道:賢侄寬心,有我趙氏在日,定保得你柴氏周全。又令道:賜柴氏兄弟三人丹書鐵券各一,今後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見鐵券可免死罪。乃降宗訓為鄭王,遷房州。降其弟燕王宗讓為燕國公,遷滄州橫海郡。
匡胤乃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是為太祖武德皇帝,封其弟匡義為晉王。太祖因感壽日無多,寐不卸甲,連破荊南、後蜀、南唐三百座軍州。卻說開寶九年臘月,太祖收複了南唐,轉征北漢,夜裏挑燈讀書,見窗外燭影搖紅,有聞得柱斧戳地之聲,忽地心疼病襲來,乃大悟。方省得陳摶處士的偈語來,乃歎道:朕戎馬一生,富有四海,然未嚐享得一個安眠覺,不覺大去之時將近,逝者果如斯忽?乃命太監喚晉王入,自去沐浴更衣。一炷香工夫,晉王至,到殿上看太祖時,已無了氣息,隻有案上留一首詩,寫道:
天下攘攘百歲間,英雄出世笑華山。
南唐北漢歸一統,朗月殘星逐滿天。
文治彬彬開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
席間杯酒銷王氣,汴水流年咽露盤。
晉王知帝崩,乃星夜返回東京,就於那宣德殿上的金匾內,取出太祖禦筆親封的信來。原來那杜太後最愛匡義,乃令太祖兄弟立下盟約,許的大宋天子兄終弟及之誓言,由宰相趙普作見證,藏於金匱之中,若有不虞,則取之昭示天下。但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