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12(1 / 3)

第1卷 第十二章

卷九 辨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概 論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曆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髒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這段話,在條文裏,搞得上下不相連續。它該是屬於婦科雜病開篇的總論,因此,我們把它提到開頭來講。另外,這段話的文體也有些異樣。因此,胡老懷疑不是仲景原文。晉代,都喜歡這種韻文。在《脈經》裏,這樣的韻文也不少見。因此,懷疑是後人的總結和注解。但是,因為這段話論述的很精辟,符合經方法理。因此,我們還是要重視起來。這段話,分幾段來講。第一段:“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曆年,血寒積結胞門。”除去胎前產後病,剩下的就是婦科雜病。婦科的雜病,原因有幾個方麵,有氣血虧虛的,有因為寒邪積聚在少腹胞宮的,有憂鬱氣結不散的,導致了月經不利而斷絕,也就是閉經了。如果日子久了,就會導致寒邪瘀血滯氣結聚少腹子宮而不散,出現各種疾病。這裏要注意的,就是婦科雜病三因:虛、實寒、氣結。三因導致了氣滯血瘀寒凝,經血不利。最終的病機,就是寒邪為首,所謂“血寒積結胞門”,屬於滯證範疇。下麵這幾段,是按照上、中、下三焦來論述的。第二段:“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寒邪襲表,傷及筋肉經絡和上焦。上焦在三焦定位上,也屬於表位。病邪積聚在胸中,寒飲盛,要咳吐痰涎,久則肺葉生瘡癰,耗傷氣血,形體日漸消瘦。這個論述呢,很像是肺癆病。女性患了肺癆,也就是包含西醫的肺結核等一類慢性消耗性疾病,耗傷氣血了,基本都要閉經的。因此,他這裏講的寒邪傷經絡和上焦,這個寒邪,當理解成外感的代名詞。因為,引起肺癆的那個“癆瘵”,是因為瘵蟲傳染引起的,屬於外感的一種。瘵蟲,西醫叫結核杆菌。因此,這個寒邪,當理解為廣義的外感之邪。也就是說,外感病,可以積結上焦,引起虛勞。這是第二段要說的意思。第三段:“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髒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這段是說,寒邪要是居於中焦,盤結不散,就會繞臍疝痛不解,攻衝兩脅滿痛,內髒都要受影響。如果傷及了血分,瘀血凝結,久而化熱,關元部位,也就是少腹部位,要疼痛脹滿,脈象急數有力,還沒有瘡瘍。陽性瘡瘍的脈也急數,但是,這個沒有瘡瘍,脈也急數,說明是內有瘀血化熱。肌若魚鱗,就是肌膚甲錯,皮膚幹燥起屑,甚者如魚鱗,這是血瘀的指征。不但女子有這個病,男子也照樣得。血瘀的問題,我們還要說說。慢性病導致的血瘀,多數都是因為寒邪引起,寒則脈泣,脈泣,就是血脈不通的意思。血瘀日久,堵在那裏,衛氣在巡行的時候,就要固守到那裏不放,非要把它繩之以法不可,就要化熱,嚴重了要成瘡瘍的。有些癌症,也是這樣來的。這是血瘀由寒化熱的主要機製。因此,五證上,滯證叫做“本於寒也”。多由寒邪阻滯而來。血瘀時間久了,就要化熱的。單純的寒邪,很少化熱。這個要搞明白,不要糊塗。第四段:“在下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寒邪在下,則月經量少,月經失調了,甚至閉經。並且,少腹畏寒,陰中陣陣掣痛,痛連腰背部,有的都直不起腰來。寒邪從大腿根部上衝,疼痛劇烈,膝關節以下冷痛纏綿而導致焦躁心煩,不要理解為這個“煩”是有熱了。嚴重了,要眩暈嘔吐,甚至跌倒,像癲癇一樣。還有的,要伴隨著精神症狀,悲傷欲哭,煩躁多怒。他說了,這叫做“帶下”病,和鬼神無關,不要信那些巫婆神漢的話。要接受醫家治療才行。“帶下”,古代的含義和現代不同。時方派對帶下的理解,就是指的白帶異常。經方的“帶下”,是指的廣義的婦科雜病,包括月經不調、宮寒血瘀、崩漏不止等眾多疾病,是一個廣義的婦科雜病名詞。第四段的病情,婦科多見。有很多年輕的女孩子,痛經啊,十分厲害,暈厥嘔吐的很劇烈。第五段:“久則羸瘦,脈虛多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病久了以後,因為血脈不暢,影響氣血疏布,就會日漸消瘦成癆。脈虛多寒,就是說,寒邪為實,久而導致正氣虧虛。虛實夾雜,或者是係陽明,或者是係太陰……“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古人把婦科疾病歸類為三十六類,這些病,都是千變萬化,然而,不出三十六種。其實,也就是第一段講的那個“三因”而已,搞出這麼多分類,不嫌乎麻煩?什麼叫三十六病?都是什麼?這個概念要有個大概的掌握,作為知識了解,沒有什麼臨床意義。《千金方》:“三十六疾者,十二徵、九痛、七害、五傷、三痼不通是也。”簡單了解一下就行。他說了,見到這些疾病,要從脈上分別陰陽,或者行針灸,或者用方藥,隨證治療,病是一個病,脈象不同,要分別對待,也就是辨證治療,同病異治的意思。帶下絕產無子亡血居經證1. 師曰: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滿,緊則為腹中痛,數則為陰中癢,洪則生瘡,弦則陰疼掣痛。(脈經)婦人帶下病,以及六極之病,六極,就是內傷雜病。筋極、骨極、血極、肉極、精極、氣極,六種內傷虛勞病。這些病,從脈上知其症狀,這叫脈症,要和脈證分開,證和症的關係要清楚。脈浮的,一般會腸鳴腹痛。這個要注意,指的是尺脈浮。不要見到人家整個的脈象浮了,就說人家腸鳴腹痛。尺脈主下焦。是下焦受了寒邪。變通地想一想,那也屬於腹部的一種外感。學的不要過死。緊則腹中痛,這個好理解,關脈和尺脈都緊,是有寒邪積聚,當然要疼。尺脈獨顯而數,陰中熱邪發癢,就是現在西醫說的某些陰道炎。洪大而數,大概要陰中生瘡,這個瘡,指的是陽性的,那個白帶,一定是黃稠帶血的。也有不少宮頸糜爛的,屬於陰寒性質,脈象要沉細而緊,這個要分別一下。弦則陰疼掣痛,脈弦緊,外陰或者陰道陣陣抽痛,很痛苦的。這都是寒邪閉阻造成的。這樣的病也不少見的。2. 師曰: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已產屬胞門,未產屬龍門,未嫁女屬玉門。(脈經)這條沒什麼價值,作為知識了解吧。3. 問曰:未出門女有三病,何謂也?師曰:一病者,經水初下,陰中熱,或有當風,或有扇者。二病者,或有以寒水洗之。三病者,或見丹下,驚怖得病。屬帶下。(脈經)未出門,就是處女。有三種病。一種,月經初來,陰道灼熱,是因為受風著涼了。或有扇者,都解釋為以扇風而受涼。這個,我有些懷疑,但是還沒有考證出來,暫時存疑。隱約記得有書上說,婦人“扇”,古代指的是一種生殖器畸形。你們有空考證一下。第二種,就是來月經了,因為不懂,沒經驗,用涼水衝洗。第三種,就是見到月經,沒經驗,一下子嚇出病來了。看來呀,這個青春期教育還是要得的。做母親的,要注意這個問題。4. 師曰:婦人帶下,九實中事。假令得鼠乳之病,劇易。當劇有期。當庚辛為期。餘皆仿此。(脈經)婦人帶下病,屬於實邪,也就是有瘀血寒積這個實邪。九實,也是一種分類法,大概類似於三十六病的“九痛”,亦不可考。“假令得鼠乳之病,劇易。當劇有期。當庚辛為期。餘皆仿此。”這句話不知所雲,無處考證,不做講解。5. 問曰:有一婦人,年五十所,病但苦背痛,時時腹中痛,少食多厭,喜脹,其脈陽微,關、尺小緊,形脈不相應,願知所說?師曰:當問病者飲食何如?假令病者言,我不欲飲食,聞穀氣臭者,病為在上焦。假令病者言,我少多為欲食,不食亦可,病為在中焦。假令病者言,我自飲食如故,病為在下焦,為病屬帶下。當以帶下治之。(脈經)又一個婦女,50歲左右。背痛,陣陣的腹痛,厭食,肚子脹。脈象呢,陽脈,就是寸脈,很微弱,關脈和尺脈細沉而緊。疼痛腹脹,脈象該緊而有力,為什麼脈症不符?他的老師就說了,要問診啊。如果病人說,我不想吃東西,聞到食物就惡心,這是病在上焦有病了。如果多少能吃點,不吃也無所謂,這是病在中焦。如果飲食如故,病在下焦。病在上焦和中焦,影響飲食,當然營養不足,脈象就弱。病在下焦不一樣,能吃也要脈弱,為什麼?下焦虛寒得厲害。這個病,屬於婦科雜病,以雜病為辨證去治療。帶下病的祖方,是溫經湯。6. 婦人帶下,脈浮,惡寒,漏下者,不治。(脈經)這條,是最難解的。帶下,就是婦科雜病。有了婦科病,還見到漏下不止,就是子宮出血。這個人的脈,該是虛弱而沉才對。學生:脫陽了嗎?是的,如果見到了脈浮而芤,不惡寒,那是血虛的厲害了,氣獨旺了,要發熱的。用那個當歸補血湯就可以。黃芪和當歸,5∶1的比例。不按照這個比例,吃了效果不好。這裏,也沒什麼奧妙,因為黃芪的用量,小了沒用。你即使不按比例,把黃芪的量用到120克以上,照樣有效。所謂的必須遵守那個比例,是醫家故弄玄虛而已,不要被迷惑。這個患者呢,脈浮,不發熱,反惡寒。這可壞了,脈證不符了!隻有虛陽外越,才會脈浮惡寒。繼續下去,可就要出現戴陽證,陰陽離絕的征兆。他說了,這個不能治了。不能治,也不見得。但是見到了,就要加倍小心,是個危證。還是用膠薑湯加四逆類方。7. 婦人小腹冷,惡寒久,年少者得之,此為無子;年大者得之,絕產。(脈經)婦女小肚子冰冷,還全身畏寒。就是老百姓說的“寒大”。這種情況,月經也不會正常,起碼會痛經的。處女有這個問題,結婚了,怕是要不孕的。年齡大的婦女,也就是指的生育過的婦女,見到這種情況,以後也不會懷孕的。他叫做“絕產”。分的很細,名詞都不一樣。這樣的病人,你要再看看她的小指。那個小指短弱而顏色青黯的,一般都是有不孕的問題,結合症狀,就可以斷定。這個是代表虛寒而血不足,不能養胎。學生:我們單位有個女的,沒結婚來月經時候肚子疼得很厲害,結婚後也一直沒懷上孩子,看了很多醫生也不管用,最後要了個小孩,她的小指短小不長稍微有點彎曲。是的,婦科病,70%都是寒的問題。按書上說,那就是100%。三因啊,虛、寒、氣結。人多病寒,指的是婦科。8. 師曰:脈微弱而澀,年少得此為無子,中年得此為絕產。(脈經)婦女,脈象微弱而澀。這是什麼脈象?就是特別弱,還遲,散漫不成形。氣血大虧啊,還有寒象。這個,能養胎嗎?不能養的。沒結婚的,結婚了也沒孩子,生過孩子的,以後不會懷孕的,會絕產。這個,也要結合看手指。手指沒問題,經過治療,有可能治愈的。9. 師曰:少陰脈浮而緊,緊則疝瘕,腹中痛,半產而墮傷。浮則亡血,絕產、惡寒。(脈經)少陰脈,這裏指的是尺脈。這個脈浮緊,一般都是有積聚、腫瘤、囊腫等,或者流產了,或者經期腹部受了跌打損傷,要肚子疼。後麵又解釋了一句,浮脈,代表亡血,流產,並且有表證惡寒。這裏的浮脈主亡血,就解釋了上條那個欲脫陽而不治的原因。絕產,在這條,指的是半產損傷。婦科的腫瘤,拿子宮肌瘤做例子,脈象是浮緊或者沉緊,同時,必須是細,像按到最細的那根琴弦上一樣。見到這個脈象,就要病人去做個彩超去。學生:沉細附骨?也有浮的,不是太多。見到浮了,一般都是下血過多,或者是有了西醫說的“炎症”了。要綜合考慮和辨別。10. 師曰:肥人脈細,胞有寒,故令少子。其色黃者,胸上有寒。(脈經)肥胖的人,脈象微細,子宮有寒,會畏寒的明顯,肚子發涼。這首先就要考慮少陰病。這樣的人,患不孕症的概率很大。如果麵色和膚色還萎黃,這是胸中也有寒積。胸中、腹中都有寒,更是難以懷孕,因為,寒邪太盛,水盛血虛了。11. 問曰:婦人病下利,而經水反斷者,何也?師曰:但當止利,經自當下,勿怪。所以利不止而經斷者,但下利亡津液,故經斷。利止,津液複,經自當下。(脈經)婦女病腹瀉下利,月經停止了,或者剛來月經,就因為下利而突然斷了。這是為什麼?老師就回答了,腹瀉治好了,月經就會恢複,不要疑惑見怪,沒什麼了不起的。這是因為下利,傷了津液,津液不足,自然血就不足了,所以月經停止了。下利治好了,津液恢複了,血就足了,月經就恢複正常了。津血之間的關係問題。津液,為氣中之血,可以化血。也就是時方家說的津血同源,同為陰液。12. 婦人血下,咽幹而不渴,其經必斷,此榮不足,本自有微寒,故不引飲。渴而引飲者,津液得通,榮衛自和,其經必複下。(脈經)婦女下血,就是指的崩漏出血後,咽喉發幹,但是不渴,月經就要停止了。原因是,營不足了,榮通營。營,血中之氣,營養周身的,富含營養的血。它屬於陰中之陽,它不足了,自然就要有虛寒的,津液不化,自然口幹不渴。如果是下血後,口渴多飲,說明陽氣沒傷,飲水後,津液得化,能夠去化血而補充,氣血營衛平和了,月經就會恢複正常。13. 婦人小腹磊轉痛,而複自解,發汗無常,經反斷,膀胱中結堅急痛,下引陰中氣衝者,久必兩脅拘急。(脈經)滾,該是通這個字。婦女小肚子,痙攣疼痛,像碎石頭子一樣的鼓包疼痛。陣發性,之後緩解。汗出沒有規律。月經也斷了,小肚子裏堅硬疼痛,牽扯著陰道和腹股溝,日久要連著兩個胸脅部痙攣疼痛。這是什麼?就是寒邪積聚的厲害造成的,也屬於寒疝類。有很多痛經的患者,會這樣。要當歸四逆湯才能解決。或者是烏頭湯。學生:痛經肚子沒這麼硬吧?你沒見過嚴重的痛經患者。嚴重的,肚子硬,暈厥嘔吐,四肢逆冷。14. 師曰:有一婦人將一女子年十五所來診,言女子年十四時經水自下,今經反斷,其母言恐怖。師曰:言此女為是夫人親女非耶?若親女者,當相為說之。婦人因答言:自是女爾。師曰:所以問者無他,夫人年十四時,亦以經水下?所以斷此為避年,勿怪,後當自下。(脈經)母親帶著閨女來診所看病。說是這個孩子15歲了,14歲,就是去年,來的月經,沒什麼其他異常,但是,來了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月經了,感到很害怕,因此來看醫生。醫生就問了,這個孩子是你親閨女嗎?是的話,我就告訴你。難道不是親閨女,就不告訴原因?不是這樣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隻有親生母親,才能在孩子身邊天天觀察,才能知道孩子沒有別的異常。醫生說了,沒有別的異常,14歲,天癸至,來月經,是正常現象,並且之後也沒有什麼異常,這個你不要害怕,這叫“避年”,是正常現象。避年,就是一年來一次月經。不影響生育,不影響身體。這是月經的特殊現象。15. 師曰: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血氣無餘。衛不足其息短,其形燥;血不足其形逆,榮衛俱虛,言語謬誤。趺陽脈微而澀,微則胃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胃熱,澀則失液。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來,此為居經,三月一來。(脈經)寸口脈微弱遲澀,是氣血營衛俱虧。衛氣,就是津液,不足了,會短氣,皮膚幹燥。血虛,就要倦怠無力,虛弱不堪。氣血都虛了,腦無所養,會言語錯亂,怕是成了現代西醫說的“腦萎縮”了。趺陽脈,足部陽明脈,微弱遲澀,是胃中津液虛。要咽喉幹燥,胃熱口苦。因為津液不足,所以脈象澀滯。足部那個太溪脈,主少陰,脈微弱而遲,主精血不足,胞宮寒,脈澀滯,則經血不通。這兩個脈,也可以在寸口的關脈和尺脈來候。以前講過,脈象都是全息相通的。關脈的微澀,是指的浮取。沉取也微澀,那就是太陰病了。浮取,無力而澀滯,就是有微散微遲的意思。這個是胃中虛,虛的什麼?虛的是津液。就要胃幹虛熱而口苦。脈法上,左右關脈,浮取皆為陽明。從這裏來看,口苦一症,不是少陽專利。胃幹虛熱,也會出現。這個陽明和太陰合病的問題,有幾個歸屬。全書就在這個地方,辨證顯得靈活一些。兩綱的證,各自都很明確,同時出現,可以歸為陽明太陰合病。如果偏於陽證多,出現了某些少陽證,就可以歸屬少陽。比如柴胡湯類。如果偏於陰證,出現了某些厥陰證,就可以歸屬厥陰病。比如附子瀉心湯類。他這條,是寒熱並存,既有虛寒,又有胃熱。還是以寒偏多,有上熱下寒的傾向,可以歸為厥陰。後麵這句,是說因為上述原因,月經三月不來,這叫做“居經”,也就是現在說的季經。居經這個問題,很難說是不是一種病。有的人沒有什麼大反應,有的人就表現出病理現象。我見過幾個,都是有些異常反應,都是按照疾病去治療,搞得焦頭爛額,最後,恢複了一個月一次。但是呢,卻都沒影響生育。這個問題,就要靠平時觀察,要是很有規律,三個月一次,那就不用恐慌,不必到處治療,反而會搞得更加紊亂。16. 師曰:脈微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為可,不者,此為居經,三月一來。(脈經)脈微,是氣血俱虧,沒生育的處女,是失血造成的。產後下利的,也可以出現氣血虧虛。如果兩者都不是,那麼這樣的脈,就是主居經,要三個月來一次。從這條上分析,這個居經,還是氣血不足造成的。要是經過補養氣血,估計還會恢複月經按月而來的。17. 問曰:婦人妊娠三月,師脈之,言此婦人非軀,今月經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衛浮而大,榮反而弱,浮大則氣強,反弱則少血,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降榮竭,陰為積寒,陽為聚熱,陽盛不潤,經絡不足,陰虛陽往,故令少血。時發灑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唾涎沫,此令重虛,津液漏泄,故知非軀,畜煩滿洫,月稟一經,三月一來,陰盛則瀉,名曰居經。(脈經)自以為懷孕了,三個月頭上,來看醫生,看脈後,說不是懷孕了,馬上要來月經了,這是個很掃興的事情。之後,他就講了一大堆道理。寸口脈,寸脈浮大,尺脈沉弱。陽氣在上而熱,陰血在下而虛寒。陰陽不相調和,各自為政。因熱而津液不足,陰血虧虛,難以濡養經脈。時時的感覺惡風惡寒,咽喉幹燥,汗出。或者尿頻短赤,因為有下焦寒飲,氣不化津液,就會多唾涎沫。這樣一來,津液更虛。因此說,並沒有懷孕,這種情況是養不了胎的。蓄煩,是有燥熱的意思。滿洫,是經血逐日儲蓄。“月稟一經,三月一來,陰盛則瀉,名曰居經。”月稟一經,說的是月經全靠少陰心脈來調節。到了三個月,陰血積蓄足了,陰陽調和了,血盛而月經自來。這叫居經。由此看出,這條的居經問題,是衛氣盛而營血虧,陰陽不和,也有上熱下寒的問題。那麼,上條講的是氣血俱虧的,屬於厥陰。這條講的,就是氣盛血虧的,陽氣偏盛,當歸屬少陽。有個絕經期的婦女來看病,說起她的月經,她說,年輕的時候,就是季經,反應很大,因此到處求治,搞了數年,方才治好。因此,這個居經的問題,我們也要辨證的去看,反應大的,就要按照疾病去處理。18.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一朝而清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師曰:此婦人前絕生,經水不下,今反清血,此為居經,不須治,當自止。經水下常五日止者五日愈。(脈經)婦女五十歲左右,到了絕經年齡。突然有一天下血了,二三天不斷。這個要怎麼治療?醫生說,這個年齡,已經絕經,並且,也不能生育了。如今反而下血,像來月經一樣,這叫居經。不用治療,會自己恢複的。以前,要是月經期持續五天的,這次也會按照以前的規律,到了第五天,自然就停了。從這條上,這個情況也叫居經。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漢代之前,對於居經的概念問題。古人對於居經,是否是包含了一些病態的概念?從這幾條的論述上看,是這樣的!這個,和我們後世中醫婦科,對居經的概念認識,是不同的。後世的概念,指婦女月經每三月一行而無症狀者,亦屬正常生理現象,不需治療。又名季經。實際上,我們臨床見到的那幾個患者,說起那個時候的情況,是全身都很不舒服。經過長期治療,得以恢複的。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課題吧,尤其是搞婦科專業的,請觀察和研究一下。不要過早的給下結論。19. 婦人月經一月再來者,經來,其脈欲自如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經二月必來。(脈經)月經一個月來兩次,脈象應當見到平脈,但是,這個脈象微弱,沒有下利、沒有汗出,也就是沒有什麼外因,那就是因為兩次月經傷了血,血虛了。這個不要緊,下個月就會恢複正常了。這條,要說明什麼呢?第一句,要說的就是,一個月來了兩次月經,脈要是正常,不過是臨時的一過性紊亂而已,下個月就會恢複。要是脈虛弱的很,是血虛了,慢慢休息調養一下,就會恢複的。這個“其經二月必來。”有解釋為“下個月”的,也有解釋成“兩月後”的,大家可以參考這理解,不論是按照哪個理解,反正是其後必來。20. 論曰:舊說凡受胎三月,逐物變化,稟質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觀犀象猛獸,珠玉寶物,欲得見賢人君子盛德大師,觀禮樂鍾鼓俎豆,軍旅陳設,焚燒名香,口誦詩書,古今箴誡,居處簡靜,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彈琴瑟,調心神,和性情,節嗜欲。庶事清淨,生子皆良,長壽忠孝,仁義聰惠,無疾,斯蓋文王胎教者也。(千金方)這是講的胎教問題。懷孕三個月以裏的時候,是稟賦未定的時期,這個時期,胎教最重要,可以影響孩子的氣質和性情定位。要按照上文說的去做,很靈的。三個月以後,也要按照那個方法去做。21. 論曰:夫欲求子者,當先知夫妻本命,五行相生,及與德合,並本命不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必得。若其本命,五行相克,及與刑殺衝破,並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了不可得,慎無措意,縱或得者,於後終亦累人。若其相生並遇福德者,仍須依法如方避諸禁忌,則所誕兒子,盡善盡美,難以具陳。(千金方)這條屬於占卜範疇,用的方法是“大六壬課”,會六壬預測學的,可以用一下。不會的,就當個知識了解吧。這條主要說的,就是無子而強求的,那個孩子一定會拖累人,不成材。即使是正常而得的,如果不講究胎教,也會受影響。如果注意胎教,孩子就十分完美。這也應了佛家的一句話,凡事不可強求。學生:試管嬰兒算不算強求?算的。22. 論曰:凡人無子,當為夫妻俱有五勞七傷,虛羸百病所致,故有絕嗣之患。夫治之之法,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門冬丸及坐藥蕩胞湯,無不有子也。(千金方)凡是不孕不育的,都是因為夫妻彼此都有虛勞疾病。治療上,男子有病,吃七子散。女子有病,吃紫石門冬丸及坐藥蕩胞湯。就會生育。坐藥,在婦科來講,十分管用。就是指的陰道用藥。可以下去血瘀寒積。23. 治婦人立身以來全不產,及斷緒久不產三十年者,樸硝蕩胞湯方。樸硝蕩胞湯樸硝 牡丹 當歸 大黃 桃仁(生用,各三銖) 細辛 厚樸 桔梗 人參 赤芍藥 茯苓 桂心 甘草 牛膝 橘皮 (各一銖)虻蟲十枚 水蛭十枚 附子(六銖)上十八味,咀,以清酒、水各五升合煮,取三升,日三夜一,分四服,每服相去三時,更服如常,覆被取少汗。汗不出,冬日著火籠之。必下積血及冷赤膿,如赤小豆汁,本為婦人子宮內有此惡物使然。或天陰臍下痛,或月水不調,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盡,氣力弱大困,不堪更服,亦可二三服即止。如大悶不堪,可服酢飯冷漿,一口即止。然恐去惡物不盡,不大得藥力,若能忍服盡大好。一日後仍著導藥。(千金方)這個方子可是厲害!對於一切不孕症,除了先天子宮不發育的以外,怕是都有效。也可以說是個厥陰方,更貼切的,是屬陽明。因為,這個方主要是為了攻下。專門通胞宮的實邪瘀濁。陽明、太陰、少陰,都有了。溫下呀。瀉中有補,不要害怕。日三夜一,分四服,每服相去三時,更服如常,覆被取少汗。這是告訴你頻服,還不能受寒,要發汗,有條件的,可以去汗蒸。或天陰臍下痛,或月水不調,為有冷血不受胎。這都是胞宮中有積聚瘀濁。服藥後,不但要大便溏瀉,子宮也要排瘀濁。後麵說,瀉的虛了,最好忍著,把藥服完,排幹淨它。如果難受,就吃點冷飯,就是剩飯,用涼水泡一下,吃幾口,就緩解了。包括一些卵巢囊腫、輸卵管阻塞,都可以用。一天之後,怕還是排不幹淨,還要用導藥。就是陰道給藥。學生:服藥期間能不能飲食呢?可以的,正常服藥禁忌就行。24. 治全不產及斷緒,服前樸硝湯後,著坐導藥方。導藥方皂莢炙 山茱萸 當歸(各一兩) 細辛 五味子 幹薑(各二兩) 大黃 礬石 戎鹽 蜀椒(各半兩)上十味為末,以絹袋盛,大如指,長三寸,盛藥令滿,納婦人陰中。坐臥任意,勿行走急,小便時去之,更安新者。一日一度,必下青黃冷汁,汁盡即止,可幸禦,自有子。若未見病出,亦可至十日安之。此藥為服樸硝湯恐去冷惡物出不盡,以導藥下之。值天陰冷不疼,不須著導藥。亦有著鹽為導藥者,然不如此藥。其服樸硝湯後,即安導藥,經一日外,乃服紫石門冬丸。(千金方)天氣陰冷,肚子不疼的,可以不用這個藥。看這個藥,主要還是白礬、戎鹽、大黃、皂莢為主。蕩滌瘀滯,軟堅破瘀。結合蜀椒、幹薑、細辛,溫熱通經,殺蟲。當歸治療瘡瘍。山茱萸、五味子,收澀而殺蟲。山茱萸有殺蟲作用。這個完全可以針對宮頸糜爛、陰道滴蟲、陰道炎等疾病。用上之後,不要行走。有小便了,就去掉,再換藥。要排除惡物,幹淨了,就可以了。沒排出,繼續用,一天一次,可以治療十天。排幹淨了之後,養兩天。夫妻同房,就會懷孕的。為了保險起見呢,他後麵又給了一個方子,進行補養。25. 治全不產及斷緒,紫石門冬丸方。紫石英 天門冬(各三兩) 當歸 芎 紫葳(淩霄花) 卷柏 桂心 烏頭 幹地黃 牡蒙(紫參) 禹餘糧 石斛 辛夷(各二兩) 人參 桑寄生 續斷 細辛 厚樸 幹薑 食茱萸 牡丹 牛膝(各二十銖) 柏子仁(一兩) 薯蕷 烏賊骨 甘草(各一兩半)上二十六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漸增至三十丸,以腹中熱為度。不禁房室,夫行不在,不可服。禁如藥法。比來服者,不至盡劑即有娠。(千金方)這個方,和七子散差不多,不過是針對婦科的血分去的。藥太多,就不一一介紹了,回去可以查《神農本草經》,自己理解一下藥症就得了。主藥是紫石英,辛甘而溫。主治心腹欬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食茱萸,可以用吳茱萸。功用一樣,食茱萸利水飲強些。這三個方子,是婦科不孕的法寶,治法也很有特色。那個導藥,可以廣用在婦科雜病上。26.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裏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幹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幹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溫經湯吳茱萸(三兩) 當歸 川芎 芍藥(各二兩) 人參 桂枝 阿膠 牡丹皮(去心) 生薑 甘草(各二兩) 半夏(半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上十二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五十歲左右的婦女,病下利。《金鑒》作“下血”。瘀血,不能導致下利不止數十天。但是啊,有個問題要講了。臨床見到很多溫經湯證,有的白帶異常增多,有的伴隨溏便,有的流血。有的是同時都具備。還有的尿頻。因此,個人認為,還是這個“利”字比較合適,含義較廣。整個方證,要有個前提,就是少腹寒痛脹滿,胸中有熱,手掌熱,兩足寒。典型的厥陰病。我的經驗是,要在這個前提下,同時還具有兩個症狀的,也就是尿頻、便溏、白帶異常、胞宮下血。就是精確的方證對應,一般十付藥就可以解決。五十歲左右,病了上述的“下利”症狀,數十天不止。同時,還有少腹脹痛,腹中發涼,手掌熱,口唇幹燥,或飲水多,或口幹不欲飲。到晚上就容易發熱,也有平時就陣陣發熱的。醫生說了,這是帶下病。原因是,曾經有過流產,腹中殘留了瘀血。唇口幹燥,就是瘀血的典型指征。當然,單純從唇口幹燥上,不能冒然地說就是瘀血。還是要結合整體症狀判別。包括麵色黧黑,口唇發紫,舌質青黯瘀斑,腹中時而刺痛等,來辨別。具備3~4項症狀,就是有瘀血了。婦女到了絕經期,腹中有瘀血不去,就會影響陰陽氣血流通,機體要清除它,就要以經血、白帶的形式外排。同時因為瘀血阻滯,會出現陰陽不和,出現厥陰證,上熱下寒,下焦寒,當然會出現溏便或者尿頻。水飲不化,要口幹。寒多則不渴,熱多則渴。方子後麵也介紹了,還可以治療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這個方子,在《千金方》裏的主治呢?我們看看原文: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斷,或月經來過多,及過期不來者,服之亦佳方:吳茱萸 當歸(各三兩) 川芎 人參 芍藥 牡丹 桂心 阿膠 生薑 甘草(各二兩) 半夏(八兩) 麥門冬(一升)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說的基本一樣。崩漏下血,嚴重的,也可以用它。“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這可了不得!這個方,是調經祖方。有人就用這一個方子治療婦科很多病,成了名醫。《千金方》,這個方沒有方名。因此,更加證明,那裏很多方子,都是仲景方。我們這裏收錄的,大概有二分之一多些。我們都是精選的代表性方劑。還有一個問題要說明的,就是這個方子的廣用。可以治療各年齡段的白帶異常、腹痛,也就是西醫的盆腔炎。還有,就是更年期綜合征。許多更年期女性,都有胞宮瘀血問題。因此,多數都出現有溫經湯證。即使不下血,也要白帶異常,或者燥熱、尿頻、便溏等一係列症狀。吃這個方,都管用,很神效。我們看看這個方子的組成。吳茱萸,辛苦大熱。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 理。—內能祛寒,外能祛風。下氣,止水飲眩暈。當歸,辛甘溫。主治欬逆上氣,溫瘧,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創,煮飲之。—祛風養血止血,溫通經脈。川芎,辛甘溫。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祛風寒,通血瘀,止頭痛。芍藥,酸苦涼。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 氣。—止腹痛,破血瘀積聚。配合當歸、川芎,調營分和血分。麥門冬,甘涼,補虛養胃,通脈絡。主治心腹結氣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人參,補虛養津液。桂枝,解表祛風,降逆,養胃氣。配合芍藥,調和營衛。阿膠,婦科養血必用的。止血補虛。牡丹皮,清熱破血瘀。生薑、甘草,養胃溫中,止嘔。半夏,降逆除水飲,去胸悶頭暈。養血止血祛寒,清熱生津,祛瘀破結,利水飲,調和營衛,交通上下內外。大家看看,是不是這些藥的藥症,涵蓋了更年期的症狀呢?更年期的情緒異常,也是瘀血證的表現。那麼,今後大家對更年期的治療,也就有了方向了。這個方,被塵封了多少年啊。這回,給大家剖析出來,就要廣用它造福。27.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散(陰腫亦主之。)土瓜根 芍藥 桂枝 蟅蟲(各三分)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帶下病,泛指婦科雜病。月經不利,看看,這個“利”字,含義很多。月經過多,也可以叫“下利”。因此這個要分析著理解。月經不利,就是不順暢,憋得難受,小肚子脹滿疼痛。並且,一個月來兩次月經。這也是瘀血問題,也一定會有諸多的瘀血症狀,他這裏給省略了。要記住,隻要子宮有瘀血,月經就不正常。嚴重的要崩漏下血,或者閉經。什麼叫崩漏呢?血崩,就是突然下血如注,大量失血。就像那個溫經湯主治上說的崩中下血出血一斛。1斛=10鬥=20 000毫升。學生:不會吧,這麼多還能活?這不過是個形容詞而已,形容量多。血漏,又叫胞漏,是指的淋漓不斷的下血。量不多,還纏綿不斷。治療崩漏,要以祛瘀為主,配合止血養血。瘀血不去,是止不住的。就像痢疾,不攻去腸中毒濁,是不會好的。要用土瓜根散治療。確切講,這是個屬陽明的滯證。土瓜根,味苦寒。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酸疼,益氣,俞聾。—陽明藥,去瘀血的。芍藥,止腹痛,去瘀血積聚。蟅蟲,鹹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這也是陽明藥。破血的力量大。桂枝,辛甘溫。是個輔佐藥,可以溫通發散。配合白芍,還可以調和一下營衛。除了蟅蟲,其餘的藥,都可以兼顧補虛。這個方子好。蟅蟲和桂枝,也體現了“辛鹹除滯,佐以甘苦”的配伍法則。瘀血破下去了,自然就好了。鬱冒五崩漏下經閉不利腹中諸病證1. 問曰:婦人經水適下,而發其汗,則鬱冒不知人,何也?師曰:經水下,故為裏虛,而發其汗,為表複虛,此為表裏俱虛,故令鬱冒也。(脈經)這個鬱冒,講的不是產後的。疾病是一樣的。來月經了,某種原因,發汗過多,昏厥了。什麼原因呢?醫生說,來月經了,就要裏虛,也就是血虛。再給發汗過多,就要表虛,也就是陽氣虛。表裏氣血都虛,就要鬱冒,也就是暈厥。類似於西醫的“休克”。2. 問曰:婦人病如癲疾鬱冒,一日二十餘發。師脈之,反言帶下,皆如師言,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濡而緊,濡則陽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氣虛,血竭凝寒,陰陽不和,邪氣舍於榮衛,疾起少年時,經水來以合房室,移時過度,精感命門開,經下血虛,百脈皆張,中極感動陽動,微風激成寒,因虛舍榮衛,冷積於丹田,發動上衝,奔在胸膈,津液掩口入,涎唾湧溢出,眩冒狀如厥,氣衝髀裏熱,粗醫名為癲,灸之,因大劇。(脈經)婦女像癲癇一樣,出現鬱冒,一天發作二十多次,醫生診脈,反說是帶下,就是婦科雜病。結果,如醫生所言,那麼,脈象上怎麼分別呢?醫生又長篇大論了一番。大概的意思是說,寸口脈,浮取濡散無力,沉取則脈緊。浮取無力,是衛陽不足,沉取緊,是營陰有寒,就是血瘀不通。陰陽氣血失調了。這個病的原因,就是曾經來月經的時候,行房事,時間過久,因為精液交感,使子宮開張。命門,這裏叫宮口。這樣一來,經血利下過多,因此血虛了,百脈都張開了。中極,就是指小肚子,中極穴位那個部位。感覺跳動。這是因為外邪入內所激動,寒邪從外入了營衛,冷氣積聚丹田之內,丹田也是指小肚子。因此寒邪上逆,衝動胸膈,就要口中津液湧出,多吐痰涎。寒飲多了,上衝於腦,就要暈厥。並且,還要腹股溝和大腿內側發熱。這也體現出一種表證來。在西醫說,那就是局部有炎症了。一般的庸醫以為是癲癇病。用艾灸治療,就要病情加劇。這個病,看來是經期同房造成的血虛,然後感染了病邪。艾灸為什麼會加劇?過去的艾灸,都要有灸瘡的。溫灸的話,不會有這個問題。本來血虛,做了化膿灸,傷及血脈津液,當然更虛。能不加重?一定要注意經期衛生。命門一詞,說法很多。命門,分先天和後天。先天的,指兩目之間的那個玄關祖竅。後天的,指女子的宮口和男子的精囊部位。含義為生命之門。說它在兩腎之間,那是指的命門穴位,不要搞糊塗。說左腎為腎,右腎為命門,更是癡人說夢,瞎白唬。3. 問曰:婦人病苦氣上衝胸,眩冒,吐涎沫,髀裏氣衝熱。師脈之,不名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沉而微,沉則衛氣伏,微則榮氣絕,陽伏則為疹,陰絕則亡血。病當小便不利,津液閉塞,今反小便通,微汗出,沉變為寒,咳逆嘔沫,其肺成痿,津液竭少,亡血損經絡,因寒為血厥,手足苦痹,氣從丹田起,上至胸脅,沉寒怫鬱於上,胸中窒塞,氣曆陽部,麵翕如醉,形體似肥,此乃浮虛,醫反下之,長針,複重虛榮衛,久發眩冒,故知為血厥也。(脈經)這是接著上條說的,是同樣的病,而加重了。來診的時候,見到脈沉微無力。沉脈,是衛氣不能外出,微弱,是血不足的厲害。衛氣不能出表,就要皮膚發癢疹。血不足,到了營絕亡血的地步。這裏要注意,有很多的皮膚癢疹,尤其蕁麻疹,是這種情況。屬於厥陰。病人應當小便不利,津液都不通了。亡血也是亡津液。但是,這個病人小便通,還有微微的汗出,就會更傷津液,就要脫陽的。真陽不足,寒邪水飲旺盛,上逆就要咳逆吐涎沫,變成肺痿了。津液如此虛竭,加上亡血而經絡不通,寒盛而厥。手足要麻木逆冷疼痛,像痹證一樣。寒氣從丹田少腹上衝到胸脅,寒邪積結在上焦,胸中要痛結不通,那點陽氣浮在上麵,麵紅如醉,出現了戴陽證了。身體像肥胖的樣子,這是虛陽外越,水氣不化造成的。醫生以為是水飲,用下法,用粗針亂紮,瀉出陽氣,更加營衛虧虛,就會眩暈厥逆,是亡血而造成的。這就是厥陰重證,陰陽要離絕了。這個,怕是要用通脈四逆湯一類的方了。4. 問曰:五崩何等類?師曰: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絳津,黃崩者形如爛瓜,青崩者形如藍色,黑崩者形如衃血也。(脈經)什麼叫做五崩?崩,就是剛才講的,有崩潰,潰敗、潰爛的意思。和後世的崩漏的名詞含義不同,這裏專指如今的白帶異常。古人把這個病按顏色分為五種,白崩,就是清稀如鼻涕。赤崩深紅色的。黃崩是潰爛的黃色的瓜類,青崩顏色發藍,黑崩像紫黑的瘀血。婦科的陰道、宮頸以及一些宮腔的疾病,都可以出現這個問題,尤其是一些癌症,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治療不孕症的那個導藥,加葶藶子和砒霜各半兩,就可以治療。砒霜,對於癌組織,有直接殺滅的作用。學生:會不會吸收中毒?要注意,不可長期使用,它可以經過皮膚吸收蓄積。看病情,短期間隔開用,還是可以的。一般連續用一個月,還是不要緊的。況且,這樣直接對病灶用藥,一般用不到一個月,就會達到效果的。何況,還有湯藥配合。刺激性強些,不是惡性病,不要亂用。5. 師曰:有一婦人來,脈反得微澀,法當吐若下利,而言不,因言夫人年幾何?夫人年七七四十九,經水當斷,反至今不止,以故致此虛也。(脈經)一個婦女來診,脈見微弱遲澀。應是吐瀉後的虛象,問她,說是沒有這個問題。就問她多大年紀,說是四十九歲,正是絕經期。月經反而不斷。本該絕經,反而不斷,血海空虛,脈象就要微弱遲澀。到了年齡,天癸沒有了,再有月經,就會出問題了。除非提前吃補藥,保養得好。更年期有嚴重症狀的,都是有瘀血問題。6.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複花湯主之。旋複花湯旋複花(三兩) 蔥(十四莖) 新絳(少許)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脈見弦大,就是弦長粗大有力而芤,脈管外硬,重按則空虛。婦女沒有別的原因而見到這個脈,就是流產或者崩漏失血了。弦脈,主寒,中空,主亡血。因此,這個脈,又叫革脈。這個脈象,也很危險,繼續加重,有亡陽的味道。他治療上,沒用溫經湯,沒用膠艾湯,沒用膠薑湯。因為什麼?因為人家的血已經止住了,出現了這個虛寒脈象。那個症狀呢,我們推理一下。會惡寒,眩暈,短氣,甚或麵紅如妝,乏力胸悶心慌。他用旋複花湯治療。這個方,爭議很大。估計用的人也少。胡老直接就說是訛誤,說方證不符。類似和胡老一樣言論的人,也有很多。那麼,這個方證到底對不對?我們分析一下方子,就知道了。旋複花,鹹溫。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髒間寒熱。補中下氣。蔥白,辛溫。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麵目腫。新絳,指的是茜草。這個草,過去當染料染布,染成絳紅色。茜草,苦寒,主寒濕風痹,黃疸、補中。《別錄》:止血,內崩下血。這個藥,止血活血不留瘀血。這個病情,是因為亡血,導致的虛寒,有亡陽之勢。蔥白,是少陰家藥,通在表飛越之陽而回厥。陽氣上越,必然下焦寒邪上淩,會心悸眩暈,胸脅逆滿。旋複花,正對證。稍加點茜草,為的是怕有瘀血停留。加多了不行,怕活血,因為太虛了。白通湯,回陽救逆,有蔥白,為的是通陽。因此,這個旋複花湯的方子呢,絕對是對證的。不要亂懷疑。這個證,可以歸屬為厥陰病。為什麼說不是少陰病?因為,這個證,要厥逆了,要亡陽了。陰陽不接續,就是厥陰屬性。7.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臣億等校諸本無膠薑湯方,想是妊娠中膠艾湯。)膠薑湯川芎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芍藥(四兩) 幹地黃(六兩)幹薑(一兩)上八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這條啊,倒是要細說一下,古今醫家對此方,爭論不休。婦女陷經漏下,就是現在的婦科漏下,血色紫黑,淋利不斷。用膠薑湯治療,但是沒有方子。林億就說了,遍考方書,未見此方啊!大概是膠艾湯吧?他來個問號,待查?我查了一下《桂本》,搞得很有意思。它把膠艾湯的艾葉,給換成生薑三兩,稱為膠薑湯。這也太會臆斷了。膠艾湯就是有艾葉,膠薑湯就是有生薑?我們又考證了《千金方》,看孫思邈怎麼說的。“芎歸膠艾湯方(一方加幹薑一兩。胡洽治婦人胞動無幹薑。)”人家孫思邈說,另一個方子,是加幹薑一兩。這個病,漏下淋利纏綿,定有虛寒在內。你《桂本》加生薑,去艾葉,難道這個病還有些許表證和嘔吐,用生薑來解決?居心何在?加幹薑,是溫中祛寒止血。幹薑,辛熱。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生者尤良”這句,要注意。生薑,止嘔解表力量大。幹薑,溫中止血力量大。否則,四逆湯、理中湯,就都用生薑了。我認為,按照《千金方》的記載,要加幹薑一兩。才是真正的膠薑湯。那個膠艾湯,是治療妊娠胞阻腹痛或有下血,那個血要鮮紅。而膠薑湯,下血紫黑淋漓不斷,虛寒很明顯,不加幹薑加什麼?艾葉,更不能去掉。它辛苦而溫,《別錄》: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本來就虛寒漏下,止血祛寒還來不及,它《桂本》還要把艾葉去掉?不可思議啊。因此,我們把這個方子,按照孫思邈的記載,給這樣恢複了。8.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抵當湯水蛭(三十個,熬) 虻蟲(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酒浸)上四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婦女月經不利下,要注意用詞。不利下,不等於閉經,閉經是一點血都沒有。什麼叫不利下?就是不通利,憋脹的難受,帶有瘀血塊。這是典型的瘀血,並且脈象不虛,是實邪。陽明病滯證。用抵當湯下瘀血。水蛭,鹹平。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虻蟲,苦寒鹹辛臭。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癖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桃仁,苦微辛而溫。主瘀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大黃,苦鹹而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穀,調中化食,安和五髒。破血攻下的力量可是不小。這又體現了“辛鹹除滯”的藥性配伍。有些氣滯的病人,也不要忘記這個配伍。氣滯的主藥,可以用旋複花。旋複花,就是鹹味而溫通。抑鬱症的,不要忘記使用它。這個抵當湯,對證了,兩付藥就解決了。9. 婦人經水閉不利,髒堅癖不止,中有幹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礬石丸礬石(三分,燒) 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煉蜜和丸棗核大,納髒中,劇者再納之。月經閉經了,或者不通暢,小肚子堅硬,是子宮裏有幹血瘀滯,白帶多。這個,類似於那個不孕症的導藥。對於現代西醫說的宮頸糜爛有效。白礬,酸寒。主寒熱,泄利,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杏仁,辛苦微溫。主欬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創,寒心,賁豚。金創,就是瘡瘍類,它還可以活血的。白礬燒灰,收斂瘡瘍的力量更大。這個病,用礬石丸的同時,可以結合抵當湯來一起用。單純用礬石丸導藥,怕是難以去瘀血。10. 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紅藍花酒紅藍花(一兩)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減半,頓服一半,未止再服。這條也有很多人懷疑。一個紅花,治療婦人六十二種風?這個很成問題。如果去掉這句話的話,這個方就成立,就沒有問題。我們看看紅花的藥性。紅花,辛微苦。《唐本草》:治口噤不語,血結,產後諸疾。《開寶本草》:主產後血運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並酒煮服。從藥性上看,這條要是如下敘述,就不會產生異議:婦人產後痙風口噤,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這個病,就是血瘀血虛而有寒。酒呢,要用黃酒,溫中、活血、通脈、祛寒。紅花性溫。酒性大熱。虛寒導致的瘀血實邪。該是“屬少陰”。滯者,閉結不通也。凡氣結血瘀痰凝是也。證在三陰。11.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小建中湯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切) 膠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小建中湯,主治腹中急痛。婦人腹中痛,是津血不足而導致腹中血痹不通的,用了對證。不是這個原因的,就不對證。不要見到婦女腹中痛,就給用小建中湯。以前我們講過,桂枝湯,主太陽中風的。那麼,從方劑的配伍看,引用到別的綱上,可以嗎?說它是厥陰的方義,也可以的。寒熱並用,調和上下內外,還滋養津液。外能解表通營衛,內能破血痹,交陰陽。加大芍藥的用量,破血痹,止腹痛。加飴糖,補津液,緩胃虛。飴糖,要用蜂蜜最好。凡是津血虧虛而腹中疼痛的,都會有些表證的表現。這也是用桂枝湯加藥變化而對治的原因。總之,這個方要對證用。12. 婦人懷妊,腹中疞痛,當歸芍藥散主之。(《脈經》作“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當歸芍藥散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術(四兩) 澤瀉(半斤) 川芎(半斤,一作三兩)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前麵講“胞漏”和“胞阻”時,我們談過,並做了整理修正。“假令妊娠腹中痛,下血者,為胞漏,膠艾湯主之。腹中疞痛,未下血者,為胞阻。當歸芍藥散主之。”在這裏呢,當歸芍藥散,又被廣用於婦科雜病腹痛,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這條。婦人腹中諸疾痛,這包含的很廣。就是指的腹中各種疾病導致的疼痛。這句話,說的也很不嚴謹。我們分析一下方子,看看是什麼方證。當歸、川芎、芍藥,溫通血脈,破血痹,止腹痛。白術、茯苓、澤瀉,養胃利水飲。養血活血止痛而利水飲。這是寒飲血虛血瘀。芍藥,量最大,祛瘀,止腹痛。是個陽明藥。那個水飲,是太陰病的水飲。當歸、川芎,入少陰和厥陰,溫通血脈。太陰病、少陰病、陽明病。三家病,合屬厥陰。水盛血虛血瘀,腹痛,伴隨心悸心慌,小便不利而赤,口幹欲飲,頭暈,寒熱不調,煩滿不安,月經不利或漏下。還有一個症,就是下肢有水氣。也就是小腿或者兩腳有時微腫。脈是要沉弦的。麵色呢,要萎黃的。舌淡苔水滑而泛黃。抓住這些症狀,就可以應用這個方子。這是個厥陰方子,厥陰病最複雜,婦科病,又都和血、水飲有關。因此,這個方,主治上,說點大話,“腹中諸疾痛”,也可以理解。但是,還是對證了,療效顯著。川芎三兩,符合製方規範。量大了,就不能有升散作用了。學生:這個做湯劑是不是要比散劑效果快?感覺每次吃那麼一點,量太小。一般都是慢性病用,散劑比較好,散邪力量大。13. 治女人腹中十二疾,一曰經水不時,二曰經來如清水,三曰經水不通,四曰不周時,五曰生不乳,六曰絕無子,七曰陰陽減少,八曰腹苦痛如刺,九曰陰中冷,十曰子門相引痛,十一曰經來凍如葵汁狀,十二曰腰急痛。凡此十二病,得之時,因與夫臥起,月經不去,或臥濕冷地,及以冷水洗浴,當時取快,而後生百病,或瘡痍未瘥,便合陰陽,及起早作勞,衣單席薄,寒從下入,赤石脂丸方。赤石脂丸赤石脂 半夏(各一兩六銖) 川椒 幹薑 吳茱萸 當歸 桂心 丹參 白蘞 防風 (各一兩) 藜蘆(半兩)上十一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加,以知為度。(千金方)婦科腹中十二疾病,就是一個大的雜病分類而已。分別為,①月經不按時,說來就來,說走就走。②月經顏色淡如水。③閉經不通。④周期不穩定。⑤產後無奶。 ⑥不孕。⑦性冷淡。⑧腹中刺痛。⑨少腹胞中寒冷。⑩陰道子宮牽扯疼痛。月經像葵汁,發紅如黏凍。腹痛連及腰部急痛。這些毛病,有如下原因引起。首先,就是月經未結束便同房,這是最厲害的。其他的,如長期在潮濕寒冷之地睡臥、熱天洗冷水澡,尤其是在月經期、身上有瘡瘍,沒有痊愈,氣血虧虛,不禁房事以及每日勞作,穿的少,睡覺蓋的少,寒邪從下而入。原因,不外乎一個寒邪、一個血瘀血虛。婦科啊,歸根結底,就是寒邪和血瘀、氣滯。他用赤石脂丸來對治這類病。赤石脂丸,《千金》無方名,為了檢索方便,我們給加上了方名。赤石脂丸的配伍,就是厥陰病的配伍,寒熱表裏虛實兼顧。大家注意,赤石脂,也是婦科的要藥,要學會使用。赤石脂,甘平。主黃疸泄利、腸澼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半夏,辛溫。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是降水飲上逆的。川椒,味辛溫。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吳茱萸,辛苦大熱。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這些藥,都是治療下焦寒飲盛而上逆。桂枝,辛甘溫。解表降逆溫中。防風,辛甘溫。祛風止痛,止眩暈。當歸,辛甘溫。主欬逆上氣,溫瘧,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創,煮飲之。也是表裏雙解,溫通養血、止血。丹參,甘苦微寒。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除瘕,止煩滿,益氣。—這也是個對證主藥,破血瘀,去痰飲。止腹痛和白芍差不多。白蘞,辛甘而涼。主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藜蘆,苦辛。《本經》:主蠱毒,咳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藥藥對症,然後,按照陰陽法則,寒熱升降等,配伍在一起。唯一味有毒而峻烈的藥,就是藜蘆,去水飲,療陰中瘡瘍。病在下,一般都用奇數藥,直接達到下焦,他用了十一味藥。當然,也有特殊的,如大承氣湯,就用四味,偶數藥。這也有個說法,就是大承氣湯藥味濃厚,用偶數,可以減緩瀉下力量,加強停留而軟堅的功效,攻下的更幹淨徹底。這些法則,不是死的,要臨證活用。這個方子,解表祛風逐寒,內能溫中降水飲,活血養血止血,止帶下赤白,斂瘡生肌、破積聚。寒熱並用的意思,就是瘀血日久有化熱之象。後世的婦科用藥,也喜歡用一個固定的成藥,治療婦科百病。因為什麼?因為婦科病,不過三因而已。方子都是大同小異,因此,對於慢性的,複雜的病,是可以這樣對治的,簡單省力。小兒病,也有這個特點。14. 治崩中去血虛羸,當歸湯方。當歸湯當歸 川芎 黃芩 芍藥 甘草(各二兩) 生竹茹(二升)上六味咀,以水一鬥煮,竹茹取六升,去滓,納諸藥煎取三升半,分三服。忌勞動嗔怒,禁房事百日。(千金方)太陰少陰陽明合病。五崩漏血的厲害,造成虛羸無力。用當歸湯治療。當歸、川芎,溫通血脈,驅寒活血養血止血。黃芩,芍藥,清熱,去血瘀腹痛。炙甘草,溫中養胃氣,補津液。竹茹,性微寒,味甘。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這也是個寒熱錯雜啊。竹茹要注意,有止血作用,尤其是熱邪傷及血絡的。這個方子來看,估計是兩種情況。熱邪傷了血絡,出現了崩漏,然後出現了血脈虛寒。另一個,是虛寒漏下後,轉而出現了虛熱。總之,是寒熱錯雜了。你們看,他沒有用黃芪。時方派估計見到了,就要用黃芪。用黃芪,要有指征。要麵色蒼白,舌淡,畏風汗出。也就是西醫說的貧血貌。並且,還要加附子溫陽才行。時方當歸補血湯,用黃芪、當歸,黃芪大量用,是為了固表存津液以補血。要是失血過多,要亡陽,津液固了,也是變成水飲,不加附子不行。這是有些虛寒血虛用當歸補血湯無效的原因。15. 治崩中晝夜十數行,眾醫所不能瘥者,單味川芎湯方。單味川芎湯川芎八兩咀,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飲酒者,水煮亦得。(千金方)這個簡單。你要是用溫經湯無效,可以試用這個方。川芎,辛甘溫。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這個藥,是通過活血來止血。藥性是徹上徹下,專走少陰營分,它和細辛、附子,走一個道。溫熱,有驅寒回陽的味道。我治療四肢厥逆,喜歡加它。尤其是在當歸四逆裏加它,效果好。厥逆者,陰陽之脈不相接續啊。它通血脈。太陰血分下血,多見纏綿紫黑。少陰營分下血,多為暴下而鮮紅。川芎八兩,可以入下焦,破除瘀血,關門通利而自止。用三兩,可以通達而升散,通脈的力量強。大量就是破血攻下。以前講過,血結膀胱和血室的問題。膀胱,也可以叫少腹、丹田等,指的是還沒入裏,而血室,就是指的入血分了,入裏了。因此,血結膀胱等,可以理解為還在營分。要知道,少陰病都很急暴,轉化很快。一旦轉入太陰,二者一結合,內外真陽之氣都虛,就很危險。有時候,對於急暴的病,往往抓住主症,單味藥重用,單刀直入,療效是不可思議的。對於一些回陽救逆的,十分重的,要救命,你用幹薑附子湯,加大用量,別用甘草,療效就非常好,用了甘草,反而不好。16. 治女人白崩,止崩方。止崩方川芎 桂心 阿膠 赤石脂 小薊根(各二兩) 幹地黃(四兩) 伏龍肝(如雞子大七枚)上七味咀,以酒六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盡,分三服,日三。(千金方)白崩,白帶下如清涕,很多。這個方子,也是厥陰方。這樣的病也不少。本來屬於虛寒,為什麼要加清熱滋養藥?因為,白帶那麼多,就會傷了津液的,就要津虧而燥的,要會再出現虛熱的。川芎溫通營分血脈而祛瘀,你看,用二兩,是下行而通脈,不是破瘀。阿膠,養血潤燥,還止血。赤石脂,專治各種寒濕帶下。桂枝,祛風溫中降逆,也通陽氣。地黃,清熱養血祛瘀。小薊根,清熱止血藥。伏龍肝,就是灶心土,沒有就用紅磚砸碎了代替,實在紅磚也沒有,就把赤石脂的量加倍。它和赤石脂的功效差不多。小薊,甘涼。《本草拾遺》: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瘡出血,嘔吐等,絞取汁溫服。他用了這麼多止血活血藥。因為津血一體,不可分開。這個方,對於白帶帶血的,效果也很好。對於一般的漏下,也不錯。要辨證使用。17. 治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伏龍肝湯。伏龍肝湯伏龍肝(如彈丸大,七枚) 生薑(五兩) 生地黃(四升,一方五兩) 甘草 艾葉 赤石脂 桂心(各二兩)上七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千金方)這就是白帶異常,或白或紅,或者像小豆汁。其實和上麵方子差不到哪裏,沒用小薊,用了艾葉。加大溫通止血的力度。18. 論曰:治漏血不止,或新傷胎,乃產後餘血不消作堅,使胞門不閉,淋漓去血,經逾日月不止者,未可以諸斷血湯,宜且與牡丹丸散等,待血堅消便停也。堅血消者,所去淋瀝便自止,亦漸變消少也。此後有餘傷毀,不複處此,乃可作諸主治耳。婦人產乳去血多,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拔牙齒去血多,未止,心中懸虛,心悶眩冒,頭重,目暗,耳聾滿,舉頭便悶欲倒,宜且煮當歸、川芎各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服即定,展轉續次合諸湯治之。(千金方)這條很關鍵。講的是漏下不要急於止血。就像痢疾不要急於止痢一樣。他說,各種原因導致的漏下不止,不要止血,要先服破瘀血藥,等瘀血消了,關門順利了,就好了。那個門,被石頭攔住了,關不上。把石頭半開,就關上了。等漏下止住了,再治療其他遺留的證候。婦女各種原因導致的失血過多而不止,出現了心中懸虛,心悶眩冒,頭重,目暗,耳聾滿,舉頭便悶欲倒,要先用當歸、川芎各三兩,吃兩頓就好。然後再辨證整體治療。當歸和川芎,一個入太陰血分,一個入少陰營分,專門調和血分的陰陽表裏。活血,止血、溫養血脈。這個可以廣用。男人失血過多,就不能用?可以的。包括白血病出血、紫癜等,都可以用。19. 治帶下漏血不止,川芎湯方。川芎湯川芎 幹地黃 黃芪 芍藥 吳茱萸 甘草(各二兩) 當歸 幹薑(各三兩)上八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若月經後因有赤白不止者,除地黃、吳茱萸,加杜仲、人參各二兩。(千金方)婦科漏下不止,用川芎湯解決。前麵說過,婦科失血過多,不管什麼原因,都要用當歸和川芎打底。因此,這兩味藥,可以說,是治療婦科的必備藥。還有,白芍、地黃、阿膠,也都是必備藥。時方派管這些藥叫“血藥”,也是對的。這個方一看就是厥陰方。在養血、止血、清熱、通瘀、止腹痛的基礎上,加了吳茱萸、幹薑,祛寒降逆溫中,用黃芪固護衛氣津液以補血,用炙甘草養胃補虛。這一定是有了用黃芪的指征了。舌淡麵白無血色,虛汗出而畏風,水飲偏盛了。使用的時候,要注意鑒別這個。“若月經後因有赤白不止者,除地黃、吳茱萸,加杜仲、人參各二兩。”如果不是漏下病,而是月經後,出現了白帶異常,白帶或者赤帶,這是有水飲,要去掉滋膩的地黃,以及燥烈傷津的吳茱萸,加人參,補充津液,加杜仲以除陰中濕邪水飲。杜仲,辛苦溫,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誌,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單純的白帶異常而多,是下焦水飲濕邪下注,多了會傷津液。杜仲不但能除下焦濕邪下注,還能止濕邪蘊表的汗出不止。有很多的頑固性汗出不止的,可以用它配合牡蠣治療。對於頑固性的不汗出的,卻是治療難度很大。唐代以前的醫家都認為,無汗,百治不愈的,是容易患大病的。玄府魄門開合不利,是很頑固的。很多人因此患上了嚴重的各種皮膚病。有的因為不汗出,內外不能交通,內熱蘊積而便秘津虧,導致氣機逆亂,百病叢生。這個病,是個難題,需要攻破。20. 治漏下去血不止,水蛭散方。水蛭散取水蛭治下篩,酒服一錢許,日二,惡血消即能愈。(千金方)這又是個單方。單方一味,氣死名醫。水蛭,鹹平。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漏下不止,還是有血瘀阻滯造成的關門不利。用一味水蛭祛瘀,就會止住。水蛭,對於瘀血死血,無論是全身何處的,它都有特效。包括西醫說的脈管炎、冠心病、腦中風、尿毒症、腎小球腎炎等,都有效。腦出血,並且進行性加重,出血不止的,用了它,就迅速止血。因此,很多出血性疾病,都是瘀血的原因。止血無效,必須破瘀才能止血。但是,人們都不敢用,怕用了加重出血,這是個所知障造成的,使很多病人白白地失去了生命。你害怕不要緊,先給用止血藥,用了無效,你就可以大膽的用破瘀法。這叫通因通用。療效迅速。21. 治漏下血,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