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十一章
卷八 婦人篇概論婦科,是宋本《金匱要略》的最後部分。和《脈經》相比較,內容缺失的實在是不少。治療的病種以及方證,也不完善。我們將《脈經》的婦科內容,以及精選《千金方》的有關方證,進行了增補,以期盡量完善。1. 論曰:夫婦人之別有方者,以其胎妊生產崩傷之異故也。是以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難療。(千金方)婦人為什麼要單獨成為一科呢?因為她有懷孕、生產、哺乳、月經等生理病理問題,與男人不同,並且,比男子的病還要難治十倍。古人,把婦科病,分為四類:經、帶、胎、產。經,就是月經。帶,指的是婦科雜病。胎,指孕育。產,指生產。這四類疾病,確實是治療難度很大,並且療效也很緩慢。為什麼?基本都是實邪瘀阻積聚,為有形之邪,消得很緩慢。即使是月經不調,調治起來,也要按月觀察,實在是慢。西醫呢,對婦科病,除了生產一項代替了中醫之外,其餘的,它是沒什麼好辦法,中醫在這個方麵,是有“專利”的。例如在生產方麵,遇到難產等問題,西醫可以來個剖宮產,解決了因難產死亡的問題。其餘的,如月經問題、痛經問題、附件炎、盆腔炎、輸卵管堵塞、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都沒什麼好辦法。有些,隻能靠外科手術解決。對於不孕症,如不排卵,雙側輸卵管嚴重堵塞的,雖然有個試管嬰兒的技術,但是,一是存在成功概率問題,二是費用問題,一般收入水平的,是承受不起的。對於這部分不孕症患者,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經過中醫中藥治愈的。還有卵巢囊腫,完全不必接受手術治療,中藥就可以完善的解決。另外,子宮內膜異位症,西醫可以說是束手無策,中醫也完全可以解決。總之,中醫在婦科雜病上,是強項,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2. 經言,婦人者,眾陰所集,常與濕居,十四以上,陰氣浮溢,百想經心,內傷五髒,外損姿顏,月水去留,前後交互,瘀血停凝,中道斷絕,其中傷墮不可具論矣。(千金方)眾陰所集,常與濕居,是說,女子以血為主,屬於陰血盛,生殖器官的環境,常濕潤。到了二七一十四歲,天癸至,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開始來月經。天癸,就是先天的真陰,藏於腦,從下生開始,這個真陰天癸,就要向下流通,到了二七之年,與後天陰氣交接,便真正完成了先後天的陰陽交融,人就開始步入了正常的生理軌道。男子的天癸,是二八十六歲,到達後天陰位,就會精滿而泄,可以生育。十四歲之後,陰血氣旺,會造成思維的浮想聯翩,喜歡感情化,容易造成五髒七情氣逆,容貌也開始逐年變化,逐漸衰頹。月經按月而來去,期間或者超前,或者錯後,容易造成瘀血停留,陰陽失衡,不能中和,或者傷胎墮胎,病情複雜。3. 然五髒虛實交錯,惡血內漏,氣脈損竭,或飲食無度,損傷非一,或瘡痍未愈,便合陰陽,或便利於懸廁之上,風從下入,便成十二痼疾,所以婦人別立方也。(千金方)髒腑的虛實交錯,導致病情複雜,瘀血停留,或者崩漏失血,或者因為飲食失調,或者瘡瘍病後體虛而夫妻同房,或者月經時,蹲於廁上,冷風寒氣由下竅而侵入,便導致了婦科雜病叢生,這些,不過是舉個大概的病因而已。這也是婦人單列一科的理由。十二痼疾,是“帶下”十二疾病,也就是指的婦科雜病,古人根據病情列為十二種,沒有多少臨床價值,就不詳解了。4. 若是四時節氣為病,虛實冷熱為患者,故與丈夫同也。惟懷胎妊而挾病者,避其毒藥耳。其雜病與丈夫同,則散在諸卷中,可得而知也。(千金方)四時外感的虛實冷熱證候,可以按照內科病辨證治療。懷孕期間生病的,要避免烈性毒藥的使用。其餘的內科雜病,都散在於內科雜病篇,去參考治療。5. 然而女人嗜欲多於丈夫,感病倍於男子,加以慈戀,愛憎,嫉妒,憂恚,染著堅牢,情不自抑,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瘥。(千金方)古人說啊,女人的感情豐富而複雜,多憂鬱經心,不得抒發,比男子更容易得病。這是古人說的。卷八 辨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妊娠分別男女將產諸證1. 脈平而虛者,乳子法也。經雲: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此是血氣和調,陽施陰化也。診其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又腎名胞門子戶,尺中腎脈也,尺中脈按之不絕,法妊娠也。左右三部脈沉浮正等,按之無絕者,妊娠也。妊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脈經)脈平而虛,是說,寸口脈陰陽平和,總體上,顯得虛弱一些,這樣的脈,一個是代表平時的正常脈,一個是代表產後哺乳時候的正常脈。如果脈表現的是滑而有力,還沒有懷孕的,就是月經期間的脈象。見到了這樣的脈,就問問,是不是要來月經了。“經雲: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此是血氣和調,陽施陰化也。”陰,指的是尺脈,陽,指的是寸脈。尺脈微浮,搏動滑實有力,而寸脈表現的平和,這是懷孕的脈象。正常的脈象,都是微有寸浮尺沉之象。他說,這是氣血陰陽調和,陽氣去施化陰精的結果。陰精,也就是受精的卵子在下焦生化,自然應於尺脈有力。“診其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這條,有亂解釋的,說是左寸部,候心,左寸獨強,動如豆,寸部像一個小豆粒那樣的脈。說是見到這樣的脈,是懷孕了。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啊!臆測!這樣的人,他沒搞過臨床,就知道胡說亂解。女子見到這個脈,那是有病了,會頭痛頭暈胸悶的,沒病的那個孕脈,是要六脈調和的。這個手少陰脈,是指的手部手少陰心經循行的那個脈,和寸口脈相對,在小魚際下麵那個神門穴的部位,你們都用手按按,看看有搏動嗎?按照十二經脈養胎法,唯獨手少陰,手太陽兩脈不是按月養胎,因為按照髒腑理論,心主血脈,要胎前產後都負責,負責供應血液營養,產後還要負責產乳,喂養嬰兒。因此,一旦懷孕,這個脈要跳動強烈一些,證明血脈不虛,可以供養胎兒。學生:一懷孕馬上就強烈了嗎?是的,這個脈是最先強盛。“又腎名胞門子戶,尺中腎脈也,尺中脈按之不絕,法妊娠也。”又一個脈法,腎,又叫胞門、子戶,也就是指卵巢、子宮。居於下焦,候在尺脈這個部位。尺脈要是按著有力,滑實不虛,也是懷孕的表象。《難經》說,腎有兩個,左腎是腎,右腎是命門,男子藏精,女子係胞。這個,是癡人說夢的亂搞了。《內經》說,命門者,目也。人家說明的,命門是指的兩個眼睛。《難經》怎麼給搞到腎上了?還整出了左右兩個腎,一個是腎,一個是生殖器官。誰家的腎是這樣長的?我們的生殖器官,都長在右腎了?閹割的太監,你們看,哪個是閹割了右腎?這不胡扯嗎?《難經》要是說,這個命門,是指的後天的命門,代表男女生殖係統,藏精血,為創造生命之門,不分左右,還可以理解。實際在脈象上,兩側的卵巢和睾丸,都應在兩個尺脈上來候診,哪裏分了左右?髒腑理論上,腎,主水,藏精。代表了在髒的腎和在腑的膀胱。腎,主生殖係統,專門藏精血。而膀胱,則指解剖的腎髒和膀胱,主津液的泌別。這個問題,多麼簡單明了,為什麼就都迷惑著,並且還要胡言亂語呢?胎兒開始在胞宮裏麵生化生長,對應胞宮的那個尺脈,就要顯得強盛滑實,這就是脈象,象也!要兩手尺脈都強。胞宮居中啊,經方的脈法不是說了嗎,左右兩脈相同,則病位居於中。懷孕,也要顯示這個居中脈象。“左右三部脈沉浮正等,按之無絕者,妊娠也。”這條是關鍵,是前提。要左右兩手的脈大小虛實浮沉相同,搏動滑實有力,才是懷孕的脈。這個是確診懷孕脈象的基礎脈,其他脈象,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展開的,一旦六脈失調,強弱不一,即使是懷孕了,怕是胎兒將來也要難保。“妊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剛剛懷孕,寸脈要微微的有些不足,脈率,一呼吸而五至,就是微數的意思。到了三個月,尺脈就要很強盛了,當然,寸脈也要隨著變強。2. 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脈經)整體脈象,尤其是尺脈,重按散開不實,一般是懷孕已經三個月了。重按還是有力,不散開,還數而不滑,是胎兒發育成形,懷孕已經五個月左右了。今天到這裏吧。婦科,不是太好講,涉及的理論問題很多。在六綱上,屬於三陰病的居多。五證上,飲證和滯證居多。3. 婦人妊娠四月,欲如男女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生二子。(脈經)懷孕四個月了,想知道胎兒是男是女,就看左右手的脈象強弱。這個胎兒的外生殖器官發育,一般兩個月就可以發育完整,在4~5個月才能經過B超明確性別。也就是說,兩個月左右的胎兒,身形還很小,不好鑒別,發育到4~5個月,身體漸漸長大,才好分辨。那麼,這個時候,在脈象上,也比較明顯一些。看來,古人也很務實,和現代醫學的說法是吻合的。通過脈象來預測胎兒性別,準確率一般都在80%左右,B超的準確率在99%。在沒有現代的儀器之前,中醫的胎兒性別鑒定的準確率還是很高的。一般,從脈象上講,是以左右來分男女,男左女右。從先後天體用來講,後天的左為陽氣,右為陰血。他這條就說了,左側的脈,跳動滑數有力的,是男胎,右側的脈滑數有力的,是女胎。如果兩側的脈不分強弱,跳動一樣均衡有力,就是雙胞胎。關於雙胞胎的脈象,我們隻能作為參考,因為我遇到的不多,不敢說準。4. 又法得太陰脈為男,得太陽脈為女。太陰脈沉,太陽脈浮。(脈經)這又是一個方法。太陽脈,是浮脈。太陰脈,是沉脈。這是六綱脈法的總體脈象。他說,兩手得到浮脈的,一般是女胎,得到沉脈的,一般是男胎。為什麼會這個樣子?按照陰陽的理論,陰陽相抱,女孩為陰,必要陽氣外附,因此要脈浮。男孩為陽,必要陰氣內涵,因此脈沉。在臨床上,這個脈法,可以作為參考。因為鑒別胎兒性別的脈法有不少,都要合參才行。5. 又法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猥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猥生二女。(脈經)你看,這又是一種方法。兩手的脈,左手沉實有力,右手不浮不沉的,是男孩,左手脈象正常,不浮不沉,右手脈象浮大,是女孩。兩手都沉實的,是男孩雙胎,兩手脈都浮大有力,是雙胎女孩。猥,在這裏是指多的意思,指多胎。6. 又法尺脈左偏大為男,右偏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脈經)這條呢,是用尺脈候胎兒性別的辦法。左手尺脈搏動有力而強大,是男孩,右手的尺脈搏動有力的,是女孩,兩手尺脈都有力的,是雙胞胎。大者如實狀,就是說,脈象滑實有力。7. 又法左右尺俱浮為產二男,不爾則女作男生。左右尺俱沉為產二女,不爾則男作女生也。(脈經)左右手的尺脈都滑實有力而浮,主雙男胎。都沉實有力,主雙女胎。這個和那個整體的浮脈和沉脈相反。整體的脈象,是太陽浮脈為女,太陰沉脈為男。這個不搞清,就會有矛盾了。“不爾則女作男生”“不爾則男作女生也”,這兩句古今無解。我經過臨床驗證後,有兩個解釋。第一,是胎兒性格的問題。比如,脈象是女孩,生出來是個男孩,經過近20年觀察,這個男孩子的性格,就是個女人性格,這個是很準的。是個性格取向的問題。第二個,是生殖器官缺陷問題,從理論上講,甚至是兩性人。還有一個脈象,很常見,準確率也很高。就是看孕婦兩手的關脈,左關動如豆粒,是男,右關動如豆粒,是女孩。我們時常用這個來打賭,輸了就擺酒請客,我很少請人家。記得後來把兩個老中醫搞得麵紅耳赤。還有一件事,記憶猶新。你們師母生孩子,我當晚去產院看望,當時有個農村婦女,有個女兒,不滿足,偏要二胎,想要男孩。結果懷孕了,檢查說是雙胞胎,因為是農村的,醫院也不給做性別鑒別,兩口子是提心吊膽,怕生出兩個女孩子來,對他們來說,那是很“要命”的事情。在進產房之前,知道了我是中醫,要求我給看看脈,是男是女。記得當時的脈象,是右手關脈為動脈,像個黃豆粒,而左手的關脈偏沉。我當時就琢磨,兩個手脈象不同啊,會不會是龍鳳胎呢?就笑著說,大概是龍鳳胎啊,但是不敢保準!兩口子一聽,十分高興。結果,生出來的,就是龍鳳胎。沒給中醫丟臉啊,病房裏的人都傳開了。理論要是吃透了,就會生慧眼。會不用看脈,問幾句病情就明了了,更進一步,不用問,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方證,隻有理論和經驗極為豐富,才能出神入化,達到“神聖”的地位。聞診,聞五音,我們沒有那個音樂天賦,隻能從臨床積累少部分經驗。四診,一診搞好,都足以應對臨床辨證的,何況合參呢?8. 又法遣妊娠人麵南行,還複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脈經)9. 又法看上圊時,夫從後急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也。(脈經)10. 又法婦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也。(脈經)這三條,非醫理能解,因此,不做講解。不過是個感應玄學,不必在意。不然,某些人又要找中醫的麻煩,罵我們不科學了。11. 婦人懷娠離經,其脈浮。設腹痛引腰脊,為今欲生也。但離經者,不病也。(脈經)離經,就是十二經脈十月養胎具足,胎兒要離開而出生的意思。離經的時候,要腹痛,牽引腰背疼痛,脈象是浮脈,要“表”出來嘛!這個情況,不是有病了,不要給辨證治療,那會出笑話的。12. 又法婦人欲生,其脈離經,夜半覺,日中則生也。(脈經)出現了浮脈,還獨自牽扯著腰而疼痛,如果半夜開始有感覺的,一般到了第二天中午就會生產,12小時左右,這是一般規律。還有一個臨產的脈象,也很準。就是看中指兩側的脈。正常情況下,中指兩側的脈,不仔細摸,是摸不到的。孕婦這個脈象要是出來了,就是快要臨產了。要是在指根部摸到的,估計還有一段時間,不會馬上生產,如果是跳到了指尖部,那是馬上就要臨盆。中指的這個脈,除了孕婦臨產時候有以外,平時有兩種人也會有。一種人,就是精神失調的人,尤其是癔症患者,有這個脈。一種人,是修行人,心智開了,會出現這個脈。古代祝由科的醫生,都要取這個中指脈來診斷辨證。妊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1. 婦人懷胎,一月之時,足厥陰脈養。二月,足少陽脈養。三月,手心主脈養。四月,手少陽脈養。五月,足太陰脈養。六月,足陽明脈養。七月,手太陰脈養。八月,手陽明脈養。九月,足少陰脈養。十月,足太陽脈養。(脈經)這是比較早的經脈養胎理論,南北朝的徐之才根據這個說法,提出了“逐月養胎方”。這個理論,是髒腑經絡的理論,被王叔和給收錄了,大家要和六綱辨證分清,作為知識了解就行了。2. 諸陰陽各養三十日活兒。手太陽、少陰不養者,下主月水,上為乳汁,活兒養母。懷娠者不可灸刺其經,必墮胎。(脈經)他說,陰陽十二經脈,每一個經脈各主一個月,一共是十個月,胎兒養成而出生。唯獨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兩個經脈沒有參與進去。原因呢,是心與小腸都屬火,相為表裏,共主血脈血液,下主經血,上主哺乳,生乳汁。它全包了,不主時。孕婦不要針灸這兩個經脈,搞不好,會影響血脈的正常而墮胎小產。3. 婦人懷娠三月而渴,其脈反遲者,欲為水分。複腹痛者,必墮胎。(脈經)懷胎三個月,發生口渴嚴重,按理來說,該是有熱,但是脈象卻遲澀了,遲脈主裏寒啊。他說了,此“欲為水分”。什麼是水分?以前在“水氣”病那一篇講過,就是血虛的厲害了,水飲充盛。血虛水盛了,這是太陰寒飲,不能化生津液,就要口幹渴的。血虛水飲盛,怎麼能養胎呢?如果肚子也開始疼了,好了,養不住了,要流產了。4. 脈浮汗出者,必閉。其脈數者,必發癰膿。五月、六月脈數者,必向壞。(脈經)這條很不好解釋。“脈浮汗出者,必閉。”是說,正常情況下,忽然脈浮,並且汗出的,一般是懷孕了,要停經了。“其脈數者,必發癰膿”,是說,正常情況下,脈要是急數的,要考慮有發生熱毒癰腫的可能。如果懷孕了,五六個月了,出現了急數的脈,一定是胎兒出現了問題。如果胎兒死在腹中,機體就會把“他”當成積聚異物和癰腫的。5. 脈緊者,必胞滿。脈遲者,必腹滿而喘。脈浮者,必水壞為腫。(脈經)孕婦見到脈緊的,會發生胞中脹滿。什麼原因呢?是有寒飲了。脈要是遲澀的,是太陰內有虛寒,要腹滿,重了要寒邪上逆而喘。脈浮者,要發水腫。這個要辨證地看了。不能因為脈象浮了,就說要水腫了。如果人家感冒了呢?如果人家剛剛懷孕而脈浮汗出了呢?因此,還是要結合身體的其他情況,綜合考慮才行,不要武斷。6. 問曰:有一婦人,年二十所,其脈浮數,發熱嘔咳,時下利,不欲食,脈複浮,經水絕,何也?師曰:法當有娠。何以故?此虛家法當微弱,而反浮數,此為戴陽。陰陽和合,法當有娠。到立秋,熱當自去。何以知然?數則為熱,熱者是火,火是木之子,死於未。未為六月位,土王,火休廢,陰氣生,秋節氣至,火氣當罷,熱自除去,其病即愈。(脈經)這一條,說的是個病例。他用了五行生克的預測推理法。有人問了,20歲的女子,突然脈象浮數,還發熱,惡心嘔吐,甚至要咳嗽,時時的大便下利,食欲不振。脈浮並且閉經了,月經停了。這是什麼原因?按照一般的看法,這是太陽中風合並太陰病了。但是,這個醫生卻說,這是懷孕了。你們看看,古人說婦科十倍難於內科,是有根據的。我們臨床上,也要注意這個問題,尤其是年輕的女性,一定要問清月經情況,千萬不要誤診。這個醫生是這樣分析的。他說,這個人本來是身體虛弱的,也就是血虛,脈象應該虛弱一些才對。也就是本有太陰虛寒的。太陰主血。如今,脈象反而浮,還見數象,這叫做戴陽。戴陽,就是陽氣外浮了。同時,還閉經了。這是陰陽和合而受孕了。本來血虛體弱一些,懷孕了,血要養胎,更加偏虛,那個陽氣就要外浮而發熱,營衛不和了,就出現了類似太陽中風的證候。同時,因為胎氣上擾,就要惡心嘔吐。陽氣外浮,內無所溫,就會太陰自利,不欲飲食。看來是個偏於外熱內寒的情況。他又說,不用治療,到了立秋季節就會好了。然後,用了五行四季的“旺相死休囚”的理論,推論了一番。其實很簡單,到了立秋季節,陽氣開始收斂內入了,本來就不是病態,而是因為體弱而陰陽不十分調和,到了季節,陽氣內入了,就自然不發熱了。你要是給按照疾病去治療了,怕是要傷了胎氣的,因為人家體弱啊,不能承擔藥力的。這個陽氣,和衛氣一樣,衛氣要一天晝夜出入,陽氣呢,要一年四季的出入升降。陽氣,是春夏往外走,秋冬往內斂藏。人體內環境和自然環境是相應的。夏天陽氣在表,你就要穿襯衫,冬天陽氣內入,表就寒了,你就要穿棉衣服。陽氣在表,裏就寒,夏要吃薑溫裏。陽氣在裏,裏就熱,冬天要吃蘿卜,道理就在這。夏天熱的了不得,越吃冷飲,越不解渴,之後會更熱。7. 師曰:乳後三月有所見,後三月來,脈無所見,此便是軀。有兒者護之,恐病利也。何以故?懷妊陽氣內養,乳中虛冷,故令兒利。(脈經)產後開始哺乳,喂養嬰兒。但是三個月的時候,見到了妊娠脈象,並且停經了,再過了三個月,妊娠脈又不見了,恢複了正常脈象。這是又懷孕了!“軀”,指胎兒。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吃奶的這個孩子,要是不嗬護好,怕是要出現腹瀉了。為什麼呢?懷孕以後,那個氣血都要走向子宮去養胎了,乳房就要顯得虛冷不足了,孩子吃了冷而營養不足的奶,就要鬧肚子。這樣的情況,就要斷奶,喂養牛奶、羊奶都行。其實羊奶最好,孩子吃了,將來身體十分強壯。8. 婦人懷娠六月、七月,脈弦,發熱,其胎逾腹,腹痛惡寒,寒者小腹如扇之狀,所以然者,子髒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髒。(脈經)懷孕到了六七個月,出現了脈弦,弦主寒飲疼痛的。並且發熱,這個時候,整個腹部也顯得比平時脹大,腹痛,惡寒怕冷,那個小肚子總有涼風吹襲的感覺,像用扇子在肚子上扇風似的。這是什麼原因?這是子宮之氣不斂固,寒邪內入了。治療呢,要用附子湯去溫養。這是個少陰太陰合病,陰陽營衛不和,寒邪阻滯,即使發熱,也是輕微的,畢竟是陰證。方子,我們都放到後麵一起講。子髒開,你要是理解為子宮口開了,那可壞了,要流產了。有個學院的教研室,就這樣解釋的,實在是令人不解。9. 婦人妊娠七月,脈實大牢強者生,沉細者死。(脈經)懷孕七個月,出現了些異常,這個時候要看脈象。如果脈象十分有力而強大,還不要緊,如果是沉細微弱,有死胎的可能。10. 婦人妊娠八月,脈實大牢強弦緊者生,沉細者死。(脈經)這條和上條一個意思,就不重複解釋了。11. 婦人懷軀六月、七月,暴下鬥餘水,其胎必倚而墮,此非時,孤漿預下故也。(脈經)懷孕六七個月,突然大量的液體流出,必然隨後胎兒流產。還沒到十月臨產的時候啊,羊水就預先流出了!孤漿,就是羊水。12. 師曰:寸口脈洪而澀,洪則為氣,澀則為血。氣動丹田,其形即溫。澀在於下,胎冷若冰。陽氣胎活,陰氣必終。欲別陰陽,其下必僵。假令陽終,畜然若杯。(脈經)寸口脈,出現了洪澀。洪脈,脈粗而浮,澀脈,是無力而散。洪脈主氣,澀脈主血。是陽氣不斂,精血不足。陽氣要是聚斂在腹部,丹田指小腹,才能溫煦胞胎,如今,跑到了外邊,成了洪脈。澀脈,主精血不足,裏寒了,無陽溫煦,胞中就要寒冷如冰。有氧氣溫煦,胎兒成活,沒有陽氣溫煦,陰寒強盛,必然胎兒不保。如何辨別有沒有陽氣呢?沒有陽氣溫煦,那個下焦腹部,甚至包括雙下肢,都要僵冷的。如果陽氣一點都不蓄養了,就會感覺到整個小腹部結硬,像有個杯子在裏麵。13. 問曰:婦人妊娠病,師脈之,何以知此婦人雙胎,其一獨死,其一獨生,而為下其死者,其病即愈,然後竟免軀,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衛氣平調,榮氣緩舒。陽施陰化,精盛有餘,陰陽俱盛,故知雙軀。今少陰微緊,血即濁凝,營養不周,胎則偏夭。少腹冷滿,膝臏疼痛,腰重起難,此為血痹,若不早去,害母失胎。(脈經)有人問了,孕婦有病了,醫生看了脈以後呢,說是雙胞胎,其中有一個已經死了,給用藥把死胎打掉了,活著的胎兒沒事,順利生產而存活。脈象是什麼樣子的呢?怎麼看出來的?看來,這古代的醫生技術,十分了得!比現代的都厲害,人家沒有彩超啊。這個明醫就說了,這個孕婦的脈啊,是營衛都不虛,也就是浮沉力量相等,陰陽都平和有神、有力。在受精的時候,精氣有餘,這個精氣有餘,做現代的多卵解釋,因此左右手浮沉陰陽都強盛有力有神,必是雙胎。但是啊,在手少陰心脈,就是那個神門脈上,確實見到了有緊象,這個脈可是主血養胎的,見到這個脈,說明血虛不能充分運養胎兒,就要有一個胎兒夭折。也就是說,這個血虛了,隻能供養一個了。要是少陰脈微弱的厲害,怕是兩個都保不住。這個脈法,如今是都不懂了,也沒幾個會的了。見到了這個脈,還要參考一下症狀才行。症狀就是,小肚子脹滿發涼,膝關節疼痛,下焦虛寒瘀滯厲害了,腿都疼了。腰疼沉重,起臥都受限製了。這叫血痹,血液閉阻不通了,這個時候,不去掉那個死胎,活著的也要受影響,搞不好,會導致母親和胎兒都送命的。如果把死胎去掉,血液流通了,活著的就不會受影響了,可以足月順產。至於這個醫生,是用什麼藥去掉的死胎,我們還要考證一下再說。這種情況,連西醫都怕是感到棘手的。厲害,佩服啊。孕婦的脈法,都要參看神門少陰脈的,這個要注意。現在都解釋成左寸心脈了,真是無語了。也沒人研究這個了,都去看什麼《婦人大全良方》了。看那個書也可以,但是,最原始的婦科內容,還是在《脈經》裏麵。學生:這個少陰脈也分寸關尺嗎?一般不分寸關尺。但是,你臨床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可以分為兩部,上部管哺乳,下部管月經。這些都是一些引申的方法,要活用。上部虛,就是奶水不足,下部虛,就是經血難安。這都是些秘訣。14. 師曰:婦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若胎病不長,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則男,如肘頭參差起者女也。冷在何麵?冷者為死,溫者為生。(脈經)孕婦肚子疼,煩悶不安,如果不見胎兒生長,就要注意了,有死胎的危險。鑒別的方法是,如果自己感覺肚子寒冷,用手摸著也發涼,就是死胎跡象,反之,則不要緊。摸到肚子裏像有個圓滑的茶杯一樣形狀的,多為男胎,如果像胳膊肘一樣的,發尖而不平的,多是女胎。這個可以作為參考,不是絕對的。但是民間有個說法,就是七八個月的,那個胎兒總是不老實,手蹬腳踹的,一般都是男孩,懶洋洋地活動的,多是女孩。這個也可以參考一下。這些,就不能細講了,禁止胎兒鑒別的。最後麵,還有求男胎的方法,更不提倡了,重男輕女嘛!這些東西,最好都不要人為介入,不要幹擾人類的自然規律。老百姓說,強扭的瓜不甜啊。15.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中生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漏,膠艾湯主之。(脈經)女子有漏下病,就是現在所說的崩漏,西醫叫功能性子宮出血。也有流產後出血不止的。中生,指中途流產。也有懷孕後突然肚子疼,或見到輕微流血的,這叫胞漏,要用膠艾湯解決。《金匱要略》寫的是“胞阻”,不是“胞漏”。實際這個方子,是可以止痛止血保胎的。書中還記載了一個“膠薑湯”,原文是這樣的:“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林億呢,是這麼說的:“臣億等校諸本無膠薑湯方,想是妊娠中膠艾湯”。其實,這是兩個方子。膠薑湯,經過推理,應是在膠艾湯基礎上加個幹薑。這個,將來講到方劑的時候,再細說。問題不少的。這條,《脈經》叫胞漏,《金匱》做胞阻。我們要尊重《脈經》,他是始作俑者。並且,在條文敘述上,也是論的漏下問題。至於膠艾湯為什麼不用幹薑,以後在方劑講解上應該要說這個問題。16. 婦人妊娠,經斷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五日不止,胎欲動,在於臍下,此為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不去故也,當下其,宜桂枝茯苓丸。(脈經)孕婦懷孕,月經停止了三個月了,突然患了漏下出血,四五天止不住,臍下胎動不安,這是胞宮內有癥瘕積聚的緣故。這個癥瘕,一般常見的就是現代西醫的子宮肌瘤,常常引起流產。如果懷孕前三個月有漏下,後來止住了,到了後三個月,也就是六個月了,又下血,這是瘀血沒清幹淨,衃血,凝結成赤黑色的敗血。這還是癥瘕沒有去掉的緣故,要用桂枝茯苓丸去癥瘕瘀血而保胎。這條,和《金匱》有些出入,胡老解釋的也牽強。《金匱》:“婦人宿有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不去故也,當下其,桂枝茯苓丸主之。”胡老對前一句“婦人宿有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痼害”的解釋是,這不是懷孕了,是癥瘕積聚病。但是,《脈經》的原文明確提出是“妊娠”。《金匱》原文也提到“胎動”。怎麼能解釋成沒懷孕的癥瘕病呢?這條啊,說的就是類似於有輕度子宮肌瘤而懷孕,出現了流產征兆的治療。或者是針對於子宮有瘀血而懷孕,先兆流產的。這個條文要尊重《脈經》。另外,條文的後半句有個語序問題,“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當理解為“後斷三月,下血者,衃也”。我不願意講《金匱》的原因,就在這裏,爭論太多。加上古文錯簡,實在是煩人。桂枝茯苓丸,是個微量使用的藥,藥性平和,去瘀血和輕度子宮肌瘤有效,不傷胎氣。如“煉蜜和丸和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這藥量可是夠小的。後人不知此理,亂用它治療婦科雜病,以及內科血瘀雜病,實在不可理解。這個服量,對於輕症可以,重症不行,要加大用量。量病之深淺而用。對於懷孕的孕婦,必須輕用,重用怕是要連胎兒一起打下來了。17. 問曰:婦人病,經水斷一、二月,而反經來,今脈反微澀,何也?師曰:此前月中,苦當下利,故今妨經。利止,月經當自下,此非軀也。(脈經)這條說,女子月經斷了一兩個月了,如今又來月經了,脈象微有遲澀,這是什麼原因?醫生就說了,這是之前有所下利,就是太陰的虛寒腹瀉,妨礙了月經。如果下利痊愈了,月經就恢複了,這個不要誤認為是懷孕了。這個就引出一個問題。女子嚴重的下利腹瀉,會導致閉經。苦當下利,就是正當其經期,發生了嚴重的下利腹瀉。苦,有苦痛、嚴重的意思。這個下利,傷及津血的,機體哪裏還顧得上排經血?虛了!就是它才妨礙了月經了。如今痊愈了,氣血恢複了,自然就月經正常了。這樣的情況,臨床不少。因病氣血虧虛而閉經的,不在少數。不要錯以為停經了,就是懷孕了。18. 婦人經自斷而有軀,其脈反弦,恐其後必大下,不成軀也。(脈經)女子停經懷孕了,如果脈象弦緊,不柔和滑利的,這就有問題了。弦緊,主寒痛不通,有水飲,血虛水盛,血化為水,要病“水分”,將來遇到外因勾動,怕是要嚴重漏下,養不成胎的。這樣的現象,我也見到了不少,見到這個脈,基本都是告訴她要提前保胎。這個脈象,很實用。這條,的確是臨床經驗。從五行上說,弦脈主木,危險期在於四季月和秋天、冬天。四季月屬土,要發生相克,秋天屬金,要相克,冬天屬水,要助紂為虐。這都是外因,能夠勾動內邪。19. 婦人懷軀七月而不可知,時時衄血而轉筋者,此為軀也;衄時嚏而動者,非軀也。(脈經)這條有問題,存疑。懷孕七個月,還不知道,也沒感覺,這個不可能的,起碼胎兒要發育吧?肚子不見隆起?這條也有可能是個鑒別是否真的懷孕與否的問題。就是說懷孕七個月,沒有別的反應,肚子也逐漸隆起,如果常常鼻子出血,還腿肚子轉筋,那就是真懷孕。如果常常打噴嚏而流鼻血,噴嚏是腹部震動的厲害,這就不是真懷孕,怕是有積聚腫瘤了。總之,不可臆斷,存疑吧。20. 脈來近去遠,故曰反,以為有軀,而反斷,此為有陽無陰故也。(脈經)脈法上,“來”和“去”,我始終沒有搞清是什麼樣子。如“脈來有力,去反無力”,這是什麼脈象呢?這個脈,隻能說,是浮取有力,沉取無力。學生:來是脈動自下往上,一動之上一半,去是脈自上而下,一動之下一半吧?是的,應該這樣理解。浮取滑而有力,沉取就虛弱無力,不搏手了。浮為陽,沉為陰,有陽無陰,陰血不足,不是懷孕。因此,這個“來”和“去”,當用浮沉來解。中醫的名詞用語,實在是不規範,因此造成了後人的混淆和誤解。比如,手少陰脈。有的認為是左寸心脈,有的認為是神門脈,有的認為是寸關部的脈。寸關部,脈象相同,異於尺部,也叫手少陰脈。左寸心脈的認識,肯定是錯誤的。懷孕了,左寸脈搏動有力?這不是胡扯嗎?左寸脈,隻能是指髒腑的位置,是定位的脈象。而手少陰脈,指的是心髒與其經脈的脈象。這些,都要詳細分清,不然就會糊塗,就會指下難明,因為你本身就“在心未了”。心中了了,不會指下難明的。脈法最複雜,最清晰,也最容易混淆混亂。更何況,還夾雜著許多的謬論。人家過去的五髒脈法,不分左右三部定位,而是五種特定脈。脈法,有整體脈法和分部脈法。分部脈法,要遵循手檢圖的脈法。不要按照書上講的寸關尺各主那個髒腑的方法去定,那是嚴重的錯誤。這個問題將來講脈法的時候,會細說的。二十一部手檢圖脈法,是照妖鏡。左寸脈沉取是心髒,浮取就是小腸?誰整的呢?扁鵲?連孫思邈也這麼說!難怪孫思邈沒治好他學生盧照鄰的病,導致他自殺了結。一部《脈經》,真假混雜,沒有慧眼,永難澄清。21. 婦人經月下,但為微少。師脈之,反言有軀,其後審然,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陰陽俱平,榮衛調和,按之滑,浮之則輕,陽明、少陰,各如經法,身反灑淅,不欲食飲,頭痛心亂,嘔噦欲吐,呼則微數,吸則不驚,陽多氣溢,陰滑氣盛,滑則多實,六經養成。所以月見,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墮。設複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脈經)女子月經來潮,量極少。醫生診脈,說是懷孕了,其後果然!這是為什麼?脈象上怎麼分別?醫生說,寸口脈,陰陽平和,重按滑利,輕取則浮而滑利。陽明、少陰的脈,也是這樣。這兩個脈,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足部的脈法,少陰脈負於趺陽脈,是正常的,說明胃氣盛。一個是關部的脈和尺部的脈,彼此平和相等。關部浮取,是足陽明胃脈,尺部沉取,是足少陰腎脈。也就是說。六脈平和,浮沉一樣。而關部浮取滑利,尺部重按,也是滑利。脈法,是全息的。關部有力,你去按趺陽脈,也是有力。寸關兩部脈相同而有力,代表手少陰,那個神門脈也要有力。這個要搞清楚。這個不清,你就學不了脈法,越學越糊塗。那麼,脈象正常,這個孕婦反而怕冷,不思飲食,頭痛,心中悶亂,嘔噦,呼吸微快而不驚亂。脈滑就是氣盛啊,六經十二脈,得到調養。這不過是妊娠反應而已。那麼六經正常調養,沒懷孕的,是按月來經,懷孕的,為什麼還有月經。還是按月而來?“所以月見,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墮”。卵子受精,開始發育,子宮逐漸脹大,叫胞散,因為她的脈,是浮取見輕,也就是滑利而不是那麼強盛有力,必然陽氣顯得不足些,不能收攝,因此還要有經血微微漏下。這叫做“激經”。激經,後世又叫垢胎、盛胎。懷孕後,月經還是按月而來,對胎兒無損,等胎兒長大了,充滿胞宮,自然會停止下血的。這也就是說,孕婦陽氣稍顯不足,不能正常收攝子宮的問題。不會影響胎兒發育。“設複陽盛,雙妊二胎”。如果這樣的孕婦,一旦要出現了脈象浮取而有滑實力了,那就有雙胎的可能。也就是說,月經按月而來,脈象陰陽浮沉都滑實有力,就有雙胎的可能。一胎,有月經,脈象該是陽氣微有不足,這是正常的。如果陽氣很足,還這樣,就是雙胎,胎氣旺的緣故。22. 婦人妊娠,小便難,飲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脈經)懷孕後,飲食如故,病不在太陰。小便困難,甚至疼痛,艱澀滴瀝,是厥陰病,寒熱錯雜,下竅不利。用當歸貝母苦參丸。現代的尿路感染,類似於此。另外,女性,也有前列腺陽物質,有了炎症也會導致。23. 婦人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灑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脈經)孕婦有水濕不利,身體沉重,有水濕的都這樣。小便不利,還惡寒,躺著可以,一起來就眩暈。這是有表裏證,有水熱不化。內有水飲,外有濕裹。用葵子茯苓散,去水熱,利水飲。是太陰陽明合病。24. 婦人妊娠,宜服當歸散,即易產無疾苦。(脈經)懷孕,可不能亂服藥。這條說的,是有原因的,絕不是指的正常孕婦。況且,你真的是骨盆先天窄小,服藥也白搭,照樣難產。這條,是說什麼呢,說的是孕婦本身有水飲,血虛而瘀滯,夾有陽明水熱,總之,就是胞宮不通利,總鬧毛病,臨產之前的幾天,要常服這個當歸芍藥散,可以幫助通利,順利產出。這是個病態的問題,無病,不要亂吃藥。方劑,我後麵要歸到一起細講的。下麵幾條,多數都是病例,敘述的很煩人,不通順,很不好解釋。25.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自道經斷不來。師言:一月為衃,二月為血,三月為居經。是定作軀也,或為血積,譬如雞乳子,熱者為祿,寒者為濁,且當須後月複來,經當入月幾日來。假令以七日所來,因言且須後月十日所來相間。設其主複來者,因脈之,脈反沉而澀,因問曾經半生,若漏下亡血者,定為有軀。其人言實有是,宜當護之。今經微弱,恐複不安。設言當奈何?當為合藥以治之。(脈經)一個女子來看病,自己說,停經了。醫生說,一個月不來,是有瘀血了,兩個月不來,是血分有問題。“血分”和“水分”的問題,這裏說的是“血分”。也就是血虛的問題。三個月的,叫做“居經”。他說的意思呢,就是你間隔一個月再來是血瘀,間隔兩個月再來怕是血虛了,三個月再來,叫做居經,居經就不是毛病了。這不是絕對的說法。因為呢,女子月經也有一個現象,很特殊,不屬於病理問題。這個現象,就是不是每月都是按時來月經。兩個月一來的,叫“並月”,三個月一來的,叫“居經”,也叫“季經”,還有一年來一次的,叫“避年”。還有一種更特殊的,每年就是固定在某一個月來一次,叫做“歇經”。並且,也很有規律,照樣不影響排卵和懷孕。歇經,一般多見於夏季和冬季。二至的節氣,陰陽最盛的季節。這條,在這方麵,說的很含糊。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看來,這個醫生,是看成是病理狀態了,並且,古時,是否把“居經”也看成是病理表現,已經不可考了。他說了,是不是懷孕了?還是有瘀血了?這個還要考慮。看來,醫生是把一切問題,包括生理和病理都考慮了。他做了個比喻,拿母雞孵卵來解釋。母雞孵卵,要有溫度的。到了要求的溫度,才能孵化,不到溫度,孵化不出來的。這就暗喻,要有陽氣,如果胞宮虛寒血瘀,沒有陽氣溫煦,是不行的。如果按照規律性而又來月經了,要問月經周期如何啊?假如每月初七來月經,按月而來的,到時候,下月月經那個月的初十,再來診脈,如果真的來月經了,並且看到脈象是沉澀不足的脈,就要問了,以前有過流產嗎?或者是以前有過崩漏出血病史嗎?如果有呢,就可以定位懷孕了。要好好防護了,不然,還要流產。如今雖然是來月經了,但是量十分少,怕是要不能養胎,因為氣血虛弱的緣故,也就是先兆流產的征兆。這種情況怎麼辦?他說了,“當為合藥以治之”。按證施治而已。不外乎膠艾湯以及桂枝茯苓丸而已。看看是虛多還是瘀血多,斟酌用藥。26.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自道經斷,脈之,師曰:一月血為閉,二月若有若無,三月為血積,譬如雞伏子,中寒即濁,中熱即祿。欲令胎壽,當治其母。俠寒懷子,命不壽也。譬如雞伏子,試取雞一毛拔去,覆子不遍,中寒者濁。今夫人有軀,小腹寒,手掌反逆,奈何得有軀?婦人因言:當奈何?師曰:當與溫經湯。設與夫家俱來者,有軀;與父母家俱來者,當言寒多,久不作軀。(脈經)古人也缺腦筋,寫病曆糊裏糊塗。一個女子來看醫生,月經不來了,停經了。醫生,看看我怎麼了?醫生診脈後,就開始長篇大論,很人性化。他不直入主題,開始給你講道理!他說了,一個月不來,肯定是閉經了。這不廢話?兩個月還不來,不好說,到底是不是懷孕了。三個月不來,有可能是瘀血寒邪!你看,他嚇唬人家。古代就有這套江湖術。然後,還是拿老母雞來比喻,很可恨。他說,母雞抱窩,不能讓卵受寒。受寒了,就不能孵化成了,就成石蛋了。石蛋知道不?我們這邊市場裏有烤五香石蛋的,很好吃。他又說了,要想胎兒發育,就要母體氣血旺盛啊。你如果是懷孕了,夾雜著寒邪,胎兒就不會發育正常。你們要考察石蛋問題?石蛋,有沒受精的,散黃了。也有受精了,沒發育的。母雞抱窩,是靠羽毛覆蓋和體溫,如果拔去母雞的羽毛,就沒有溫度了,卵就渾沌,不出小雞。然後,才入了主題。他說,你現在看來,如果懷孕是不大可能了,因為你小肚子寒冷,手掌也都逆冷啊,怎麼能懷孕?即使是懷孕了,也是養不住。看看,這話說的多含糊!最含糊的就是這下麵一句。“設與夫家俱來者,有軀;與父母家俱來者,當言寒多,久不作軀。”女子與丈夫一起來的,就是懷孕了。與父母一起來的,怕是沒出閣,是處女吧?該說人家寒邪血瘀才行!這太離譜了,江湖術!過後,還交代一句,人家要問起來,沒懷孕的怎麼辦?他說,溫經湯可以解決。這條啊,不敢恭維。當做知識了解吧。溫經湯,驅寒養血去瘀血。是婦科祖方。27.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因言陰陽俱和調,陽氣長,陰氣短,俱出不入,去近來遠,故曰反。以為有軀,偏反血斷,斷來幾日,假令審實者,因言急當治,恐經複下。設令宮中人,苦寡婦無夫,曾夜夢寐交通邪氣,或懷久作癥瘕,急當治下,服二湯。設複不愈,因言發湯當中。下胎而反不下,此何等意邪?可使且將視赤烏。師曰:若宮裏張氏不差,複來相問。(脈經)一個女子來診,脈象尺寸調和,但是浮取有力,沉取則無力,都是現出浮象。並且停經好幾天了,以為是懷孕了。這樣的脈,還是陰血不足,要是真的懷孕,就要告訴她,抓緊治療,怕是養不住胎。下麵,他又說了,有瘀血積聚的而停經似孕的問題。宮中人,也就是宮女,寡居,沒有丈夫。過去宮人都很苦的,看管的也嚴,不許搞對象,談戀愛。夜夢交合,這個很厲害,嚴重的,叫做夜夢鬼交,很難治。男女都有這個病,古時候多。這是邪氣入了胞宮,成了瘀血積聚了,不是真懷胎。要抓緊治療,用破瘀血的湯藥往下攻逐才行。如果吃了藥還不好,就要用“發湯”,這樣才會痊愈。發者,發散,輕輕的意思。為什麼會這樣?他後麵有“闕文”了,林億就說,這裏有脫誤錯簡,無法考校。凡是裏有瘀血積滯的,都可以用下法治療。如果這個病,在血脈裏,是攻不掉的,要用發散藥,入於血脈,才能破開。那個桂枝茯苓丸,就是針對這個情況的。這是個守則。桂枝茯苓丸,沒有攻下藥,用藥也輕,不要小看。專門去血脈裏的瘀血積聚。吃後有效了,是什麼樣子?“可使且將視赤烏”。說的是,有效了,會排出紫黑的瘀血或物質。“師曰:若宮裏張氏不差,複來相問。”這句是記在病例後麵的一句話,說這個病例,是宮裏姓張的宮女的,沒痊愈,二次來診的。28. 師曰:脈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為軀,桂枝湯主之。法六十日當有娠,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方在《傷寒》中。(脈經)女子脈象正常,沉取或者尺部脈象偏弱,這是津血不足,口渴,惡心,不能飲食,還沒有寒熱。有寒熱,就是表證了,這個沒有表證,這叫做妊娠惡阻,懷孕反應。“法六十日當有娠”,《金匱》作“當有此證”。這大概是林億在校勘的時候搞的。人家《脈經》的原文,後世沒理解而已。“法六十日當有娠”,要是寫成“法當有娠六十日”,就理解了。該是個錯簡。用桂枝湯,養津液,調和氣血營衛,降逆氣,輕的,就會痊愈。如果有醫生不問青紅皂白,以為有實邪了,妄用吐下藥,人家本來就津血不足,你這一折騰,非流產不可。卻一月,就是兩個月有了反應,在第三個月來看醫生。三個月的時候,胎氣還不固啊。大家要知道,懷孕三個月以內的,用成藥跌打丸,吃個幾天,就能把胎打下來。用攻下藥,反而無效。婦科病,很特殊,兩個辦法,一個攻,一個通,有時候,通的療效更好。桂枝茯苓丸,就是通。29. 婦人脈平而虛者,乳子法也。平而微實者,奄續法也。而反微澀,其人不亡血、下利,而反甚其脈虛,但坐乳大兒及乳小兒,此自其常,不能令甚虛竭,病與亡血虛等,必眩冒而短氣也。(脈經)產後哺乳,脈象是平和而微虛弱。脈象平和而微見滑實,是又懷孕了。奄續,接續香火後代。如果是沒有下利、失血的問題,脈象反而微弱的厲害,這是氣血一邊要哺乳嬰兒,還要去胞宮養胎兒,自然要虛弱的。這就要注意了,要斷奶才行,不然就要有問題了。如果是下利,失血的,人會短氣眩暈的。哺乳期懷孕的,沒有這個症狀。30. 師曰:有一婦人好裝衣來診,而得脈澀,因問曾乳子、下利?乃當得此脈耳,曾半生、漏下者可;設不者,經斷三月、六月。設乳子漏下,可為奄續,斷小兒勿乳,須利止複來相問,脈之。(脈經)又一個女子,穿的很華麗的,這該是富貴人吧,吃好的,穿好的,脈象不該虛弱。但是,脈象確實弱而不足,醫生問了,是否在哺乳,近期是否得過瀉利?如果是這樣,就會有這樣的脈象。或者,曾經流產的,或者得過崩漏失血的,也可以見到這個脈。如果這些都沒有,並且停經三個月,或者六個月了,這是嚴重的血虛導致的。如果說,正在哺乳,或者有過崩漏,瀉利,想要二胎的,就要斷乳,用家棟家的秘方回奶,治療一下瀉利問題,都做到了,再來看脈。下麵幾條,和鑒別妊娠有些關係而已,我看,也是王叔和沒搞清,給搞混了,應該列入婦人雜病一章去。為了尊重王叔和原文,我們就不移動了,但是要說清。31. 師曰:寸口脈微遲,尺微於寸,寸遲為寒,在上焦,但當吐耳。今尺反虛,複為強下之,如此發胸滿而痛者,必吐血;少腹痛、腰脊痛者,必下血。(脈經)寸口脈出現遲脈,尺部比寸部還弱一些。這是寒在上交胸中,可以用吐法,瀉出寒邪,但是,一定要注意,必須是有實邪才行。醫生呢,看到尺脈虛一些,誤認為下焦有病,卻用了大劑量瀉下藥,這樣一來,會虛竭下焦津血,真陽也會受損,如果寒邪更加上逆胸中,就會變成胸痹的,胸滿痛,嚴重了,就要吐的,因為津液被傷了,沒有可吐的液體了,當然隻能吐血了。如果寒邪沒有上逆,而是少腹痛,牽引後腰脊柱都有疼痛,就要下利便血的,要脫陽了。這都是些婦科雜病,但是,要和妊娠鑒別,妊娠嘔吐吞酸的,可不能這麼治療。王叔和把後麵幾條列入到這篇,估計就是這個意思。32. 師曰:寸口脈微而弱,氣血俱虛。若下血、嘔吐、汗出者可;不者,趺陽脈微而弱。春以胃氣為本,吐利者可;不者,此為水氣,其腹必滿,小便則難。(脈經)寸口脈微弱無力,當然是氣血都虛了。(有可能停經的,要注意鑒別是否懷孕)。什麼原因呢,可能是失血、劇烈嘔吐、大汗丟失津液的,可以出現這個脈。如果不是前麵所述的原因,檢查趺陽脈又顯得微弱,春天陽氣抒發,要是本有陽明胃弱,就會不相適應,也會出現吐利,脈也就虛弱。要是按照髒腑辨證理論,就是土弱,肝木應春季而旺盛,克了脾胃了,出現吐瀉。如果這些都沒有,那就是有水氣了,就是血虛水盛,太陰病虛寒,要肚子脹滿,小便不利。水液都從大便走了,嚴重了,會傷及血液的。這條,今人在校勘的時候,解釋的花樣百出。33. 婦人常嘔吐而胃反,若常喘,其經又斷,設來者必少。(脈經)女人,總是長期嘔吐反胃,或者慢性常年哮喘,慢慢地就停經了。津液匱乏,氣血都上逆了,不往下走了,就會停經。“設來者必少”,兩種解釋。一個是,經血沒斷,但是,一定月經稀少。一個是,經血斷了,經過治療恢複了,但是也是經量稀少。漢代的語言藝術,很拗口。不然,就是有錯簡,難以理解。這些,都要搞清人家是否懷孕了,不要誤診。34. 師曰:有一婦人,年六十所,經水常自下,設久得病利,少腹堅滿者為難治。(脈經)六十多了,還時不時的來月經,這不是好事。一般五十歲左右就該絕經了,到了六十多了,還斷續地不斷,要考慮惡性病。他後麵說了,如果還有多年的下利腹瀉,小肚子脹滿堅硬,怕是有腫塊了,就難治了。“設久得病利”,這是什麼意思呢?瀉利妨礙月經,她長期慢性腹瀉,並且已經過了絕經期,應該沒有月經了嘛!她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月經斷續不止,還肚子堅硬脹滿,可不是要難治嗎?不是小病啊。35.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言經水少,不如前者,何也?師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師曰:亡其津液,故令經水少。設經下反多於前者,當所苦困。當言恐大便難,身無複汗也。(脈經)這條解釋的很好。一個女子來診,月經量稀少,不如以前了,這是怎麼回事?醫生說,你在此之前要是有下利、大汗出、小便頻數,就會這樣。因為這些都是傷及津液的,血就要少。證明了,津血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月經來的比以前多呢,會有一些痛苦的症狀表現。怕是大便幹燥,身上還不出汗,(或者尿也少),水液(津液)沒地方排,都以月經的形式排出了,當然會量大。我們以前,常常講津血的關係,津傷必及於血,道理就在這裏。36. 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趺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騖溏,胃氣衰則身體腫。少陽脈革,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為血分。(脈經)這條和《水氣病》18條重複,可以參考那條的講解。少陽脈革,“革”,後世校勘,作“卑”,比較合理,不然講不通。少陽脈,少陰脈,在足部,是太衝脈和太溪脈。在寸口,也有個代表。尺脈浮取,是足少陽脈,沉取,是足少陰脈。都主胞宮和下焦。這類脈,都是全息的,理解透徹了,就掌握了。37. 師曰:寸口脈沉而數,數則為出,沉則為入,出則為陽實,入則為陰結。趺陽脈微而弦,微則無胃氣,弦則不得息。少陰脈沉而滑,沉則為在裏,滑則為實,沉滑相搏,血結胞門,其藏不瀉,經絡不通,名曰血分。(脈經)他這條的脈啊,論的都是寸口部位的。寸口脈與寸脈,在《脈經》裏,即使是同一篇論述裏,也時常概念不清。從這條來看,是論的手部的三部脈象。之前我們也講過,脈法是全息的,你手上見到了什麼脈,到了腳上看看,也都是基本相同。因此要辯證地看問題,比如趺陽脈,在足背,也可以在手上關部候它。隻有在病情複雜的情況下,才脫去鞋和襪子,看看足部三脈如何。這條說了,寸部脈,沉數。數為陽,沉為陰。病在裏麵結實了。這是一個表象,我們再來看趺陽脈,在這裏要理解為足陽明脈,這個脈,是指雙手的關部浮取。沉取而得的,是足太陰脈。這個要記住,這是經絡髒腑脈法。搞針灸的也可以借鑒。這個趺陽脈,關部的脈,浮取微弱無力,還有弦細的現象,這是中焦胃氣弱,有飲邪阻滯,要上逆氣短的。少陰脈,指的是足少陰經的脈象。是在尺部,沉取而得。這個脈,沉滑,沉主裏,滑主實,有實邪。連起來一看,好了,脈數,寸和尺都現實象,關脈有飲邪衝逆。從髒腑經絡來論,寸口脈沉取而得,是主足厥陰肝經。關脈浮取,是主足陽明胃經,尺脈沉取而得,是足少陰腎經。肝主衝脈,主血,陽明胃主灌溉滋養,腎主胞宮。這是有血瘀了。脈數,是要化熱了。病情複雜了,寒熱錯雜。從六綱上看,有個陽明水熱,還有裏實。是什麼?該是屬陽明的滯證,有血瘀和水飲。因此,是血結於子宮,經血不下,這是血分病,久了,就要病水分了。關脈有微弱而弦了,有水分病的跡象了。出為陽,入為陰,這是個大方位概念。那麼,來和去呢?比如,來疾去遲,是什麼意思?是否也是這個意思呢?這個暫時存疑吧,等我揭開了,再論述吧。弦脈為肝,洪脈為心,緩慢為脾,浮脈為肺,沉脈為腎。髒腑經絡脈法,也不分左右。比如右手的關脈浮而有力,也是足陽明胃經。這個一定不要混淆。而《難經》的那個脈法,也就是我們教科書上的脈法,是從《素問》論疾診尺的那篇內容延伸引用的。診尺,又叫診尺膚。就是在尺部的皮膚上按診和望診的一個辦法。和脈法不同。並且,在內容敘述上,錯簡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全息理念上看,還存在左右的錯簡問題,把肝膽給搞左麵來了。肝脾移位了。從某個角度說,這個脈法,是後期的人們搞的,絕不是古脈法,因此,這種脈法,要好好的改革一下,動動手術。還有一個脈法,也是《脈經》記載的髒腑虛實脈法,孫思邈也很推崇,記載引用的一點沒差。比如,右寸,沉為肺,浮為大腸。右寸要是脈浮,你大腸和經絡就有病了。要是說大腸經有病,還勉強,要是說大腸有病,那是胡扯。從哪個理上說,也說不過去。手陽明脈在哪裏?在關脈和尺脈連在一體的,浮則為大腸經,沉取則為肺經。要細分一下,手檢圖缺了手三陽的脈。這些都是問題,很混亂。38. 問曰:病有血分,何謂也?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為難治。(脈經)什麼叫血分?停經了,有瘀血了。之後,發展成水飲病,這叫血分病。難治啊,為什麼?血瘀,不生新血了,虛的厲害,水飲就要充斥作亂,陽氣必竭,因此難治。實際上,水腫病確實難治。39. 問曰:病有水分,何謂也?師曰:先病水,後經水斷,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當下。(脈經)什麼叫水分?先患了水飲病,之後經水斷絕了。這個好治,是血分沒病,水飲給影響的,把水飲去掉,自然就痊愈了。這是水分和血分的概念,血不可傷啊。40.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顛。遲在上,緊在下。遲則為寒,名曰渾。陽濁則濕,名曰霧。緊則陰氣栗。脈反濡弱,濡則中濕,弱則中寒,寒濕相搏,名曰痹。腰脊骨節苦煩,肌為不仁,此當為痹,而反懷軀,遲歸經。體重,以下腳為胕腫,按之沒指,腰冷不仁,此為水懷。喘則倚息,小便不通,脈緊為嘔,血氣無餘,此為水分,榮衛乖亡,此為非軀。(脈經)這條,林億校勘的時候也說了,實在是看不懂,懷疑有文字脫誤。分析了一下,大概是這麼個意思: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顛。脈反濡弱,濡則中濕,弱則中寒,寒濕相搏,名曰痹。腰脊骨節苦煩,肌為不仁,此當為痹。榮衛乖亡,此為非軀。遲在上,緊在下。遲則為寒,名曰渾。陽濁則濕,名曰霧。緊則陰氣栗。遲歸經。脈緊為嘔,血氣無餘,此為水分。體重,以下腳為胕腫,按之沒指,腰冷不仁,喘則倚息,小便不通,而反懷軀,此為水懷。這條,本該存疑不譯的,強解,有臆斷的嫌疑,但是,我們還是臆斷一下,拋磚引玉吧。脈象軟散無力,居於關部。這是中焦有寒濕,是個痹證。太陰少陰的表證。症狀是腰脊骨節苦煩,肌為不仁。營衛嚴重失調而虧虛,同時要是停經了呢,也不能斷為懷孕。這是一段。下一段,脈象遲緊,是寒邪,緊則陰血不通,寒則經血凝結。寒飲上逆而嘔,血氣不足,水飲旺盛,成了水分病,月經當然不通。這也不是懷孕。症狀呢,是體重,以下腳為胕腫,按之沒指,腰冷不仁,喘則倚息,小便不通。如果真的懷孕,叫做“水懷”。後世又稱為“子腫”,很危險。有一句話,要移動一下。“陽濁則濕,名曰霧。”移到上一段,就理清了。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顛。陽濁則濕,名曰霧。脈反濡弱,濡則中濕,弱則中寒,寒濕相搏,名曰痹。腰脊骨節苦煩,肌為不仁,此當為痹。榮衛乖亡,此為非軀。遲在上,緊在下。遲則為寒,名曰渾。緊則陰氣栗。遲歸經。脈緊為嘔,血氣無餘,此為水分。體重,以下腳為胕腫,按之沒指,腰冷不仁,喘則倚息,小便不通,而反懷軀,此為水懷。這樣就對了。所以說,這個錯簡,實在是很難搞的,多好的條文啊,卻讓後人無法理解。41.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這條要這樣來理解,懷孕停經了,卻出現了口渴,惡心,吃不進飯,輕的或者食欲不振。沒有外感寒熱的現象,也就是沒有表證。脈象也是正常的妊娠脈,這裏的平脈,指的是妊娠脈。但是,要細心地再看一下,看看她的尺脈,也就是陰脈,略有弱象。這個現象,是代表了津血略虧的,津液虧,要口渴,同時,因為胎氣上逆,機體還沒有適應,就會有類似惡阻的現象出現,因此食欲不好。一般呢,都是在懷孕兩個月左右出現這個反應。要用桂枝湯來治療。桂枝湯,可以養津液的,炙甘草、生薑、大棗,養胃止嘔補津液。桂枝和白芍,可以調和營衛,理順陰陽。白芍還可以通理一下下焦滯氣,桂枝有發越而降逆的功效。一般,這種現象不嚴重的,不必治療,輕的,可以自己幾天就緩解了。如果醫生要是不論青紅皂白的亂治,用吐法和攻下法,搞不好就要傷胎流產的。“卻一月”,就是指兩個月之後的第三個月。這個時候,胎氣還不壯,用峻下藥,容易流產。42.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藥(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和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這條,該和《脈經》原文對比一下,前文已經講過了,這裏再說一下。《脈經》原文:婦人妊娠,經斷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五日不止,胎欲動,在於臍上,此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宜桂枝茯苓丸。胡老呢,解釋的很成問題。這條,其實說的就是懷孕後的癥瘕問題。第一句,懷孕後,停經三個月,突然出現漏下,出血四五天不止,胎氣不安,臍上動,這是內有癥瘕造成的。癥瘕,就是積聚腫塊或者瘀血,比如,子宮肌瘤等。第二句,懷孕六個月,前三個月,有月經,這個現象也可以出現的,因為前文也講過這個問題,慢慢就會停經。三個月之後,月經沒有了,這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到了六個月頭上,突然又開始下血,胎動不安。這是有瘀血積聚。最後他說,所以下血,是因為有積聚癥瘕,要去掉才行,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辛甘、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茯苓,甘淡。主胸脅逆氣,憂恚驚恐,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幹,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牡丹,就是丹皮。辛苦寒。主寒熱中風,瘈疭痙,驚癇邪氣,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髒,療癰瘡。桃仁,辛,微苦,溫。主瘀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芍藥,酸苦涼。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這是個厥陰方子。可以去水飲,散瘀血結氣,調和營衛。關鍵是服用的量上,要注意。“丸和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微量使用,縱觀仲景全書,這個方子的使用,是最特殊的。輕可去實,就體現在這裏了。並且,少量用,還不傷胎氣。我們臨床上,也常遇到這類問題,用大劑量的活血化瘀藥,療效不好,改為輕量,反而療效好。因此,我們總結了一下,就是病在血脈的,用攻逐藥效果不好。而真正在腸腔或者宮腔的實邪積滯,不用攻逐藥不行。包括腦血栓病,都是瘀血在經脈,要借鑒桂枝茯苓丸的用藥方法。不要攻逐,要活血化瘀通經脈。有不少子宮肌瘤的人,懷孕了,就會出現桂枝茯苓丸的證候,可以用這個方子。那麼,這個方,沒懷孕的,還有子宮肌瘤,也可以用,這個時候,可以加大劑量的。但是,治療的時間要長些,一般比較小的肌瘤,堅持服用幾個月,都可以有好的效果。太大的,隻能手術切除。有的都重達幾斤,服藥是化不掉的。學生:湯劑行嗎?用量如何?要用丸劑。散劑也可以。子宮肌瘤,有很多是可以排出的,有的比較小的,就直接化掉了。我有一個患者,治療了四個月,配合溫灸,最後來月經的時候,排出來如拇指大的一塊組織,去醫院檢查,肌瘤消失了。43. 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髒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髒。附子湯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術四兩 芍藥三兩。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注:原文不見方子組成,現方為桂本《傷寒雜病論》補入。懷孕六七個月,突然的發熱,脈弦緊,弦脈主寒主痛。肚子脹的厲害,惡寒腹痛,小肚子發涼,像用扇子在上麵扇風,這是受了寒邪了,子髒開,就是胞宮虛而受寒了。某種程度上說,也屬於外感的一種了。因為有惡寒發熱的表證了。這個時候,就要用附子湯去溫散寒邪,驅除寒飲。從方子上看,是個厥陰病。有少陰、太陰、陽明三家的問題。附子,辛苦大熱。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它也有解表去風寒的功效。附子二枚,炮炙的,要50克左右。量不小。茯苓,甘淡。主胸脅逆氣,憂恚驚恐,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幹,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去水飲的。人參,甘苦微寒。主補五髒,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補虛的。白術,辛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驅寒利濕除水飲。白芍,酸苦涼。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有寒飲,必然會有瘀血的,用它除血痹腹痛,也除水飲。《桂本》的這個方子,我們認為是正確的。講《傷寒》的時候,我們說過,厥陰的病位,多為下竅。因此,婦科的胞宮,也屬於厥陰的管轄位置。方子,也多為厥陰方子,寒熱並用,以血為主。44.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芎歸膠艾湯川芎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芍藥(四兩) 幹地黃(六兩)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妊娠腹中痛,並且有下血的。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他前麵兩句,交代的就是漏下,這個方子,也是止血的。這個方子,不但治療妊娠下血,先兆流產,對於未懷孕的婦科崩漏下血,也就是西醫說的功能性子宮出血,也效果很好。這個方,也是厥陰方。生地,苦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做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逐血痹,續絕傷。當歸,辛甘溫。主欬逆上氣,溫瘧,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創,煮飲之。—藥症相符。川芎,辛甘溫。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它可以溫通經脈,活血不留瘀。白芍,酸苦涼。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 氣。—通瘀止痛,去水飲。艾葉,辛苦溫。《別錄》: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驅寒止血,婦科要藥。阿膠,甘鹹平。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這個方子不錯,對於懷孕期間的跌仆傷胎,都很有效。他叫膠艾湯,後麵括號裏說,有加幹薑的。那個該叫膠薑湯。這個括號裏的話,大概是林億校勘時候加的吧。膠艾湯和膠薑湯,區別就在於幹薑這味藥上。膠薑湯,書上說,治療“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林億懷疑就是膠艾湯,這個不嚴謹。關鍵在於這句話:“黑不解”。並且沒說是孕婦。黑血,這是沉寒久瘀,要用幹薑溫散止血。而孕婦漏下,一般都是鮮血,會有些熱象,不能加幹薑。你看膠艾湯,裏麵的生地、白芍,都是涼藥。區別就在這裏。膠艾湯,還有個炙甘草,溫中養胃養津液,緩急。後來的時方派那個四物湯,也是受到這個方子的影響。這回,就把膠薑湯無方的問題解決了。45. 婦人懷妊,腹中疞痛,當歸芍藥散主之。當歸芍藥散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術(四兩)澤瀉(半斤)川芎(半斤,一作三兩)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婦人懷孕,腹中疼痛,用當歸芍藥散治療。這個也是要有方證條件的。我們看一下《脈經》的一句話:“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漏,膠艾湯主之。”這句話呢,其中“胞漏”一詞,《金匱》作“胞阻”。胞漏,肯定是下血了,用膠艾湯是對證的。而隻是腹痛,沒有下血的,稱為“胞漏”,就有些不妥,因此,《金匱》作“胞阻”。胞阻,就是胞中阻滯不通而腹痛。就要用當歸芍藥散去治療。對於胞漏和胞阻的方證問題,我們尊重《脈經》和《金匱》兩家原文,做如下整理和修正:“假令妊娠腹中痛,下血者,為胞漏,膠艾湯主之。腹中疞痛,未下血者,為胞阻。當歸芍藥散主之。”當歸芍藥散,養血通脈,止痛祛瘀,利水飲。主治水飲盛而血虛導致的各種腹痛,婦女懷孕後,血虛,水飲多,就會造成胞中閉阻,重了就要疼痛,心悸眩暈,小便不利,甚或有輕度浮腫。方中白芍為君藥,止腹痛,去胞中痹阻,當歸、川芎,溫通血脈,養血祛瘀,也有預防漏下的作用。白術、茯苓、澤瀉,利中下焦水氣,安中養胃氣。這個方子運用很廣,尤其可以治療婦科多種腹痛,但是,臨床要注意辨證,方證對應,療效才好。46. 阻病者,患心中憒憒,頭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執作,惡聞食氣,欲啖鹹酸果實,多臥少起,世謂惡食。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劇吐逆,不能自勝舉也。此由經血既閉,水漬於髒,髒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也。血脈不通,經絡痞澀,則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也。覺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湯,數劑後將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體強氣盛,力足養胎,母便健矣。古今治阻病,方有十數首,不問虛實冷熱,長少,殆死者,活於此方。(千金方)妊娠惡阻,就是現在說的妊娠反應。妊娠反應一般在停經5~6周出現,以後逐漸明顯,在停經12周前自行消失。孕婦有擇食、食欲不振、輕度惡心、嘔吐、頭暈、體倦等現象。一般不重的,不必治療,要是症狀很重的,則需要治療。出現這個問題,並且嚴重的,一般都是宿有水飲的人。他條文說了,患者惡心,頭暈目眩,四肢發沉無力,懶惰的很,聞到食物氣味就惡心,願意吃點鹹的、酸味的水果。有的可以持續到三四個月。其實,也有少數人一直持續到生產。這個病,很遭罪。他後麵又說原因了。經血停了,髒氣不通,身體一時難以適應這種情況,加上原有水飲,就會上逆,出現心煩嘔吐。血脈突然不通,經脈受到影響,不能濡養肌肉,要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也。”意思是說,夾有風邪,就會頭目眩暈。其實,水飲也可以導致眩暈。經血突然停了,身體的氣血陰陽,一時難以適應,就會出現疾病狀態,平時總是定期的排出經血,這回不排了,氣血就要上逆的,再加上原有水飲,就會症狀嚴重的。後麵交代了,感覺到這個症狀出現了,就要吃半夏茯苓湯數劑,平定了以後,再吃茯苓丸消除水飲,就會好的。能吃飯了,身體就強壯了,胎兒也可以得到充足營養。又說,無論多麼嚴重的,古人都是用這幾個方子救治的,看來效果不錯。47. 妊娠,嘔吐不止,幹薑人參半夏丸主之。幹薑人參半夏丸幹薑 人參(各一兩) 半夏(二兩)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這是仲景的原方。幹薑,止嘔,去寒飲。半夏,降逆止嘔除水飲。人參,補虛養津液。不吃東西,還嘔吐,當然傷津液。這個方子,好用,確實很有效。用湯劑,效果也可以,但是不如丸散好。有的嚴重的,聞到湯液的味道都要吐的。48. 治妊娠阻病,心中憒悶,空煩吐逆,惡聞食氣,頭眩體重,四肢百節疼煩沉重,多臥少起,惡寒,汗出,疲極黃瘦,半夏茯苓湯方。半夏茯苓湯半夏 生薑(各三十銖) 幹地黃 茯苓(各十八銖) 橘皮 旋複花 細辛 人參 芍藥 川芎 桔梗 甘草(各十二銖)上十二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積月日不得治,及服藥冷熱失候,病變客熱煩渴,口生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各十二銖。若變冷下痢者,去幹地黃,入桂心十二銖,弱食少,胃中虛,生熱,大便閉塞,小便赤少,加大黃十八銖,去地黃加黃芩六銖。餘依方服一劑得下後,消息,看氣力冷熱增損方調定,更服一劑湯,便急服茯苓丸,能食便強健也。忌生冷醋滑油膩,菘菜,海藻。(千金方)看他敘述的症狀,可是不輕啊。大家看看方子的配伍,是哪一綱的病?學生:厥陰?“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病情複雜,他從厥陰論治。氣逆,不能吃東西,吃了就吐。半夏、生薑、茯苓,止嘔利水飲。人參、地黃清熱補虛養津液。陳皮、複花、桔梗,降氣利胸膈,細辛降逆去水飲而驅寒,川芎、芍藥利水通經脈。甘草緩急補虛養胃。如果病久而亂吃藥,造成了陽明氣分熱,煩渴,口舌生瘡,就去掉陳皮和細辛,加苦寒的前胡和知母,清熱降逆。如果變成虛寒冷痢的太陰病,就去掉地黃,加桂枝降逆溫陽血脈。要是有了陽明裏實,津液不足,大便幹硬,小便黃赤而少,就要加大黃和黃芩,去掉地黃,嫌地黃滋膩。一付大便通了,再根據具體病情調整加減用藥,再服一付,然後馬上吃茯苓丸。“忌生冷醋滑油膩,菘菜,海藻。”這是服藥禁忌,古方裏麵,都要禁忌這些,是通則。菘菜,就是白菜。老人說,白菜解毒,大概就是怕它解藥。49. 治妊娠阻病,患心中煩悶,頭眩體重,憎聞飲食氣,便嘔逆吐悶顛倒,四肢垂弱,不自勝持,服之即效。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後服此方。茯苓丸茯苓 半夏 桂心(熬) 幹薑 橘皮 人參(各一兩) 白術 葛根 甘草 枳實(各二兩)右十味末之,蜜和為丸如梧子,飲服二十丸,漸加三十丸,日三。(千金方)半夏茯苓湯,是為了蕩滌一下髒腑,也就是整體調整一下陰陽氣血。最後,還是要吃茯苓丸的。茯苓丸,和幹薑人參半夏丸差不多,還是仲景的方子精簡。在仲景方的基礎上,加了茯苓利水,陳皮降氣,白術開胃利水,葛根生津,枳實降逆理氣。桂心,要熬,什麼意思?就是要個淡味,輕清,入上焦降逆。直接用桂枝就行。50. 治妊娠惡阻,嘔吐不下食方。青竹茹湯青竹茹 橘皮(各十八銖) 茯苓 生薑(各一兩) 半夏(三十銖)上五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頻作。(千金方)妊娠惡阻,除了前麵三個經典方以外,這個方也不錯,針對於不是很嚴重的,不傷胎氣,很好。其實,小半夏湯也不錯的。這個竹茹湯,很類似於溫膽湯。竹茹呢,甘寒,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學生:也類似橘皮竹茹湯。是的。都可以根據證候來選用和活用。竹茹和葛根差不多,葛根上行,竹茹降逆,都是陽明家的藥。陳皮,辛苦溫,主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久服去口臭,下氣通神。茯苓、半夏、生薑,都是去水飲,降逆止嘔止眩暈的。很平和的方子。是針對陽明太陰合病的惡阻。順便說一下,“溢筋”的含義,別到了外邊,人家問起來,你不懂,讓人笑話,研究經方的,要懂這個。溢筋,就是像老百姓常說的那個“筋出槽”一樣,是抽筋一樣的緊急疼痛。局部那個肌腱緊張,像跑出來了一樣,溢出嘛。還有,再順便說一下溫膽湯,為什麼叫做溫膽湯?哪裏溫膽了?溫膽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實。這是從髒腑辨證的角度給命名的。這個方子,是經方,髒腑辨證的古經方。肝膽同屬木。以髒統之,就是叫肝木。膽虛,實際上是肝虛,後世都給鬧混了。教材上,時方派說膽虛,會恐懼,失眠等。而經書上說,“肝,虛則恐,實則怒”。整個的一個和經文不符,離經叛道,就亂了。髒腑辨證,是虛則歸髒,實則屬腑。因此,這個湯,叫“溫肝湯”才對。肝德在散,以辛補之,酸瀉之,苦急,以甘緩之。半夏,陳皮,都是辛藥。枳實是酸藥。茯苓、甘草、竹茹,都是甘藥。其中,半夏、陳皮、枳實、是二辛一酸的配伍,補肝的。而茯苓、甘草、竹茹、枳實,是三甘一酸的配伍,除飲的。配伍是極端的經方湯液法度,對證了,能不靈嗎?學生:有“溫膽湯,實為清膽”一說嗎?學方劑的時候好像是這樣教的。胡扯,他怎麼不叫清膽湯?清膽,有柴胡、黃芩一類的,它為什麼不用?都是胡說胡有理。況且,瀉膽,要兩酸一辛一甘的配伍。這個作為一個知識先了解,不要去研究,不然就理論混淆了。51. 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當歸貝母苦參丸(男子加滑石半兩。)當歸 貝母 苦參(各四兩)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這個有意思,懷孕了,什麼其他異常都沒有,就是排尿困難。後麵括號裏又有個說明,要是男子小便難,還要加滑石。男子,有個前列腺的問題。發炎了,腫大了,要尿不出來。那麼女子呢?她也有類似男性的前列腺樣的東西,發炎腫大,也是排尿困難。分析一下方子,就知道了。當歸,辛甘而溫。主欬逆上氣,溫瘧,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創,煮飲之。苦參,苦寒。主心腹結氣,疝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貝母,記住,是土貝母,不要搞錯。苦鹹而寒涼。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痙。這是針對厥陰的寒熱錯雜去的。以前講過,厥陰也主下竅。當歸,入得是少陰和太陰,主血,驅寒。貝母和苦參,入得是陽明,主熱邪癰腫淋利。兩降一升,兩寒一溫,體現的是陰陽升降互佐。這是陰陽配伍法的要訣。方劑配伍,就是兩種,一個是六綱陰陽配伍,一個是髒腑補瀉配伍。學好了,可以參用。看這個方子的藥症,一定是下竅有了毒邪結滯了。要是普通的小便不利,可以用五苓散、豬苓湯解決,他這條沒有,用了這三味藥,看來,症狀很重。並且說了,要是男子,要加滑石。也是個陽明藥,加大清熱利尿的力度而已。滑石,甘苦寒,治身熱泄澼,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久服輕身、耐饑,長年。我們以前說了,“辛鹹除“滯”,佐以甘苦”。就在這個方子上體現了。今後遇到這個病,尤其是急性男性前列腺炎,可以用這個治療了。去年遇到一個女患者,就是排尿疼痛,淋利,驗什麼支原體、衣原體,還有什麼淋球菌的,都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