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11(2 / 3)

病,吃了很多中藥西藥,都不管事。就給用了這個方子,吃上就好了。按她的敘述,就是尿道口有腫脹疼痛,說不清道不明。52.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葵子茯苓散葵子(一斤) 茯苓(三兩)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水飲在裏,要小便不利而頭暈眩,水飲在表,要有表證,惡寒發熱等,同時要身體沉重。懷孕出現了水腫,如果是太陰陽明兩家的事情,用葵子茯苓散。這個,有係陽明的味道。葵子,這裏指的是冬葵子,甘寒,主治五髒六腑寒熱羸瘦,破五淋,利小便。茯苓,甘淡,去水飲眩暈。內外雙解,使水飲從小便排出。冬葵子這個藥用散劑,服用的量不大,一般沒什麼問題。53.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當歸散當歸 黃芩 芍藥 川芎(各一斤) 白術(半斤)上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這條有問題。該是有脫文的。懷孕了,沒病,吃個什麼藥呢?還要常服,這個實在是不理解。這個方,時方派用來治療胎動不安,保胎的效果好。所以呢,該是這樣來理解:婦人妊娠,(曾半產,或胎動不安,欲保胎者,)宜常服當歸散主之。當歸、川芎、芍藥,都是理血養血通瘀滯的藥。白術,利水養胃,黃芩,去血閉而清熱。是個厥陰方子,凡是妊娠過程中,胎氣受了驚動而胞宮血脈不調,胎兒不安,有輕度流產先兆的,可以服用,條暢一下。“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苦。產後百病悉主之。”這句,問題太大,胡老說是後人注解,我同意。54. 妊娠養胎,白術散主之。白術散(見《外台》)白術(四分) 川芎(四分) 蜀椒(三分,去汗) 牡蠣(二分)上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後,更以醋漿水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之;複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後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這條,懷疑是林億補入的,荒誕不經,不做講解。55. 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金匱玉函經)這條更是荒誕不經,要是紮了針,就會出大問題。原文,在《脈經》的可刺篇裏。《脈經》的可與不可篇,有很多內容,都是和經絡辨證那套東西混淆了,這個,大概是林億在整理《脈經》的時候,給重新編次的,實在害人。以前我總說是王叔和搞的,冤枉了人家,該是林億搞的,《金匱》的很多條文,都有五髒的內容,比如五髒風寒積聚篇,都該是他亂編次的。《脈經》原版,我們也見不到了。實在是可惜了。56. 治妊娠胎動不安,腹痛方。蔥白湯蔥白(切,一升) 阿膠(二兩) 當歸 續斷 川芎(各三兩)上五味咀,以水一鬥,先煮銀六七兩,取七升,去銀納藥,煎取二升半,下膠令烊,分三服、不瘥重作。(千金方)妊娠後,胎動不安,肚子疼,有流產的可能,但是,沒有見到流血,可以用這個方子解決。分析一下組方。阿膠、當歸、川芎,這三個,是婦科常用藥,調血的。膠艾湯裏麵也有它們。溫通血脈,養血止血。續斷,辛甘苦,微溫。入太陽、太陰、少陰。主傷寒,補不足,金創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不但續筋骨,還能續血脈。蔥白,辛溫,入少陰和太陽,主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麵目腫。白銀,辛寒,可以鎮痙安神。李時珍說,用白銀、蔥白、粳米煎湯,可以安胎。看這個方,外能祛風,內能養血續脈,還能鎮痙安神。考慮這個胎動不安,是有些虛寒表證的。受了驚嚇,或者受了寒邪,嚴重的都會影響胎氣的。因此,要辨證用,要方證對應。如果沒有表證或者驚嚇的,直接用膠艾湯就行。白銀,用銀首飾就行。57. 治妊娠下血如故,名曰漏胞,胞幹便死方。生地黃半斤,咀,以清酒二升,煮三沸,絞去滓服之,無時,能多服佳。 (千金方)妊娠後,下血如故。什麼叫做如故?就是如平時來月經一樣,下血很多。血流多了,胞中幹枯,胎兒及其母親都有生命危險。要用生地半斤,黃酒煎服,不必久煎,10多分鍾就行,不分遍數,能多服更好。生地,甘苦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做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能滋補陰血,清熱,通血脈。補血活血不留瘀血。膠艾湯裏麵就有它。膠艾湯,是治療這個毛病的祖方。從這條上看,這個病證,一定是“屬陽明”的病。燥熱傷及了陰血,血絡受傷,血妄行而下。因此,這個妊娠下血,也要辨證,不要一見到了,就泛用膠艾湯。膠艾湯不用幹薑,也有其深意,怕增熱的。但是,妊娠下血胞漏,要是有虛寒為主的,反而可以加幹薑,就是膠薑湯,這是活用法。58. 治妊娠腹中滿痛入心,不得飲食方。黃芩(三兩) 白術(六兩) 芍藥(四兩)上三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半日令藥盡。(千金方)看看這個方子,和52條的當歸散差不多。懷孕後,整個肚子都脹痛衝心,氣逆,飲食不能入。這是胞中血絡閉阻,陽明熱夾帶水飲上衝。太陰陽明合病。黃芩、白芍,清陽明熱,去血絡閉阻,白術,開胃化水飲。還可以保胎。因此,那個53條的當歸散,絕對不是沒病常服的,是要有症狀了,才可以服用保胎。《千金方》裏麵也有不少方子,告訴常服易產。這個不嚴謹,用句流行的話說,“不科學”。但是,要是有些胎位不正的,可以堅持吃一段時間,能夠矯正過來,這是真的。胎位不正,可以灸至陰穴,吃當歸散。很靈,要記住。學生:灸至陰穴很有效。我治過,灸一星期基本上就過來了,對臍繞頸也有效。當歸散也很有效。現在好了,做個超聲波,什麼都看見了,有毛病,就吃當歸散,灸至陰穴。沒毛病,不要亂服藥。59. 治妊娠猝驚奔走,或從高墮下,暴出血數升方。馬通湯馬通汁(一升) 幹地黃 阿膠(各四兩) 當歸 艾葉(各三兩)上五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馬通汁及膠,令烊,分三服,不瘥重作。(千金方)這條很危險。懷孕了,受到了驚嚇或者跌仆損傷,大出血,胎兒難保了。他用馬通湯急救。這個湯,也類似於膠艾湯,婦科用藥,離不開這些。沒有用白芍、川芎,是怕它活血啊。生地,治療跌仆絕傷,還補血不留瘀。阿膠養血,止血。當歸止血,治損傷,艾葉止血。馬通,就是馬糞,可以用馬尿代替,為什麼用馬尿?古人說,馬屬午火,應象為心,能入血,治療跌仆絕傷欲死。這個,可以用童子尿代替,不必受拘束。60.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七八月,其人頓仆失踞,胎動不下,傷損,腰腹痛欲死,若有所見,及胎奔上搶心,短氣方。膠艾湯艾葉(三兩) 阿膠 川芎 白芍 甘草 當歸(各二兩) 幹地黃(四兩)上七味咀,以水五升,好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膠,更上火令消盡,分三服,日三,不瘥更作。(千金方)這條,還是膠艾湯,主治上說的很詳細,可以作為膠艾湯主治上的補充。這條就不詳細講了,看膠艾湯那條的解釋就行。61. 治妊娠及產已寒熱下痢方。黃連(一升) 黃柏(一斤) 梔子(二十枚)上三味咀,以水五升漬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盡。嘔者加橘皮一兩,生薑二兩。亦治丈夫常痢。(千金方)這條,就是陽明熱痢。類似那個葛根芩連湯的證。用黃連、黃柏、梔子,清熱止痢。嘔吐加陳皮、生薑,止嘔降逆。“亦治丈夫常痢”,這句要注意,常痢多有虛寒,一定要辨證謹慎。沒有虛寒的可以用,否則,不要用。62. 治妊娠體腫有水氣,心腹急滿方。茯苓 白術 黃芩 杏仁(各三兩) 旋複花(二兩)上五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妊娠水腫,叫“子腫”,這條講的是“屬太陰”病,微帶陽明熱。茯苓、白術、複花,都是去水飲的,杏仁理氣降逆,黃芩清熱。63. 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方。鯉魚湯鯉魚(一頭,二斤) 白術(五兩) 生薑(三兩) 芍藥 當歸(各三兩) 茯苓(四兩)上六味咀,以水一鬥二升先煮魚,熟澄清,取八升,納藥煎,取三升,分五服。(千金方)這個也是,去水養血而已。鯉魚,利水很好,還補虛。卷八 辨婦人產後病脈證並治產後諸病鬱冒中風發熱煩嘔下利證1.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複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這條,說的是產後的一個常見病,分別叫做痙、鬱冒、大便難。他說是三病,其實就是三個特定“證”。可以單見,也可以合並在一起出現。這三種病情,他做了解釋。產後氣血虛,汗出的多,容易中風,導致津血不足而成為痙證。痙證,就是抽搐。如果加重了,出血多,本身就虛弱,加上汗也出的多,就要傷了陽氣,變為虛寒,血虛水就盛,那個寒飲要上逆而嘔惡眩暈的,這叫做鬱冒。津液都空虛了,腸胃無津液濡養,反而會出現便秘幹燥。產後便秘的現象是多見的。產後抽搐的,民間也有叫產後風的,很危險。2. 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複。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小柴胡湯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炙) 生薑(切,各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半夏(洗,半升)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產後出現了鬱冒,脈象微弱,津血大傷而不足,就這樣。嘔吐的厲害,不能進食,大便堅硬,頭部汗出的厲害。所以然者,就是說,之所以如此啊,是因為血虛的厲害,不能濡養手足、頭部這些末端了,就要手足冷而頭暈。這是亡血了,按西醫的話說,要休克了。下焦血虛而厥逆,脈絡不養,也就是陰血大虧,陽氣無所附著,就上越到頭部而汗出。“故當汗出,陰陽乃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機體自我恢複調整的一個現象,汗出了,消耗了陽氣,陰陽平和,就會好的。這也是“冒家欲解,必大汗出。”的意思。大便堅硬,是津血不養,嘔吐不食,是有水飲上逆於心下,上焦不通。這個情況,是以嘔吐和大便堅硬為主的,根據病機來看,是屬於少陽病範疇,用小柴胡湯解決。那麼有人問了,為什麼不用大柴胡湯呢?可以通大便啊?那叫下法,本來就津血匱乏,你給用了下法,不是要命了?小柴胡湯,開通上焦,宣發疏布津液,胃腸自然得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的作用。這個大便幹硬,也類似於那個脾約證,津液不養腸道。但是,脾約的,沒有亡血啊,當然可以用麻仁丸潤下。這個產後亡血的,是上焦不通,因為水飲上逆造成的,因此鬱冒嘔吐,符合柴胡湯證。小柴胡湯,生薑、大棗、炙甘草養胃養津液。半夏、生薑,止嘔去水飲胸滿眩暈。柴胡、黃芩,清熱,和解表裏,開通上焦,疏理鬱滯。人參,大補津液。3.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大承氣湯大黃(酒洗,四兩) 厚樸(炙,去皮,半斤) 枳實(炙,五枚) 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鬥,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吃了小柴胡湯,病好了,不眩暈了,大便通了,能吃飯了,不嘔吐了。但是,過了七八天,又開始發熱。這個時候要注意,這個發熱,是陽明的發熱,蒸蒸發熱,不惡寒反惡熱的,一定還要有陽明裏實症狀出現,要大便硬,腹脹的。這才能認定為胃家實,才可以用大承氣湯。如果隻是發熱汗出,還惡寒惡風,沒有陽明胃家實的證候,千萬不要用大承氣湯。人家那是太陽中風了,要用桂枝湯的。讀條文,要細思辨,見到發熱,就是胃家實,人家都說用大承氣湯了,沒錯!那就壞了!4. 產後腹中疞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 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產後呢,胞中虛寒,血也不足,容易風寒內入,出現虛寒疼痛,時而纏綿,時而緊急,要用當歸羊肉湯處理。這屬於虛勞,病屬太陰少陰合病。當歸,辛甘溫。主欬逆上氣,溫瘧,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創,煮飲之。—它補血,驅寒,還能發越,內外並行,升中有降。生薑,辛熱。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可以降逆止嘔,去寒飲,解表祛風。羊肉,甘溫大熱。《別錄》:主緩中,字乳餘疾,及頭腦大風汗出,虛勞寒冷,補中益氣,安心止驚。—溫暖中焦脾胃,補虛除寒,壯陽。為什麼不用別的肉?狗肉也大補啊?在五行髒腑理論上,狗肉偏於補肺氣,羊肉偏於補肝血。在經方用藥歸類上,狗肉補上焦之氣,羊肉補下焦之血,偏於溫熱。在五行動物用藥法象上,羊,歸為未土。未土,和脾胃有關了。同時,又是木的庫藏,又和肝有關。未土當中,暗藏了三個物質,分別是乙木、己土、丁火。丁火歸心,還能養心。性質偏陽,能溫補。這些東西,知道了就行。要是搞道醫、易醫的人看了,估計會很舒服,就不會罵我們了。為什麼罵我們?看了我們半天的書,沒見到一個天幹地支和八卦,這不是胡扯嗎?總之,這個方子養血祛風除寒飲,大補虛羸。他後麵說,也治寒疝,輕的可以,重的,要加附子的。5. 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枳實芍藥散枳實(燒令黑,勿太過) 芍藥(等分)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並主癰膿,以麥粥下之。產後腹痛,要分清虛實。關鍵是後麵這句,“煩滿不得臥”。陽明病,有煩滿,躁動不安。煩躁,腹中滿悶。這個是腹中留瘀了,類似陽明熱入血室,還沒到那個程度而已。因此,他用了枳實芍藥散。枳實,就是現在的枳殼,不要搞錯。枳實,酸苦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熱結,止利。長肌肉,利五髒,益氣輕身。消胸中寒滿氣脹。炒一下,可以直入中下焦和血中,去理氣。芍藥,酸苦涼。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 氣。—出血瘀,止腹痛,破積聚。一對陽明家的氣血藥,行氣破血通結滯,止腹痛。學生:是瘀滯,還未成瘀血?所以用酸苦湧泄法?瘀血會用到辛鹹酸苦配合?是的,用了下瘀血湯一類的,就是輕病用重藥,會出現變證。芍藥止痛,確實很好,但是,要對證才行。它主要止實熱性腹痛。有人用它廣用於各種疼痛,不可取,沒道理。有的甚至不分青紅皂白,用它治療頭痛,就是胡鬧。碰對了幾個,就馬上寫篇文章,羞死人啊!頭痛,實熱有野菊花,虛寒有細辛、川芎、吳茱萸,用白芍幹什麼?神農藥症上說了白芍治療頭痛?菊花,要記住,必須用野菊花,普通的菊花,沒作用。野菊花,微寒辛苦。主風頭,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饑,惡風濕痹。你治療一些陽明頭痛,用菊花不好使,就是因為沒用野菊花。貝母,都用川貝,沒效果。實際要用土貝母才對。價格也是天壤之別。古代的獨活也是,全稱叫羌獨活。就是現在的羌活。目前,都搞亂套了。即使方子對證,藥不對,也沒有療效。沒效果,就罵老師不對,經方不靈。要在自身上找找毛病,不要怨天尤人。6. 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幹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下瘀血湯大黃(二兩) 桃仁(二十枚) 蟅蟲(二十枚,熬,去足)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這條說的就清楚了。用枳實芍藥散沒管用,一定是有瘀血幹結在胞中,藥用的輕了。所以,要用重藥,去攻下瘀血。很多產後惡露不淨的,也可以用這個方子。下瘀血湯,是個十分不錯的方。這個方子,也是承氣湯的類方,和抵當湯接近。治療陽明血瘀裏實的。包括很多婦女閉經的,都可以用它治療,也可以變成湯劑使用。喝的時候,兌入蜂蜜。不用做成丸劑再煎湯。古代,可能是為了投藥方便,才這樣做。預先做好,用時煎湯。看來這個藥是個固定的成藥,針對人群很廣。閉經,可以造成很多疾病,反過來,很多疾病也可以造成閉經。比如肺癆的閉經,見到瘀血症,你就用它,那個肺癆,月經一通,馬上就好。這三個藥,沒有一味是西醫說的,能治療肺結核,為什麼月經一通,肺結核就好了?奧妙無窮啊,中醫,不治你西醫的“病”,是整體辨證調整,陰陽氣血一旦平衡,什麼病都會好的,還用研究某個中藥能殺菌、抗病毒、抗結核……大黃,鹹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穀,調中化食,安和五髒。大黃,是大將軍。我說,是大元帥更合適。和那些峻烈毒藥相比,它是很平和的。惹急眼了,它霸道,平時,很厚道,微用,可以補脾胃,助消化,排毒,微量常服,健康長壽。毒藥的特性,都在它身上體現了。什麼特性?多用攻逐,少用養身。腸清則長生,耐毒無病,這是至理名言。蟅蟲,就是地鱉蟲,鹹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去血瘀閉結啊。桃仁,苦溫微辛,主瘀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還是破血閉瘀血的。辛鹹除“滯”,佐以甘苦。蜜,是甘平,補虛的。大家看看,這個配伍,是不是體現了“滯證”的治療配伍法則?滯證的祖方。這個配伍公式,早就給大家了,都不去感悟。這個方子,吃完,一般會有輕度的腹瀉,或者比較重些的呢,可以減量服用。對證了,一般四五天就可以打下瘀血,都是紫黑色的血塊,之後就恢複了。有虛寒夾雜的,可以加幹薑、附子。幹薑、附子,可以各用20~30克。7. 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哺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裏,結在膀胱也。大承氣湯大黃(酒洗,四兩) 厚樸(炙,去皮,半斤) 枳實(炙,五枚) 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鬥,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產後,到了七八天頭上,有了症狀。為什麼書中總是願意提這個七八天?這和疾病的恢複周期有關。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不愈就再折倍。一些急性病,外感病,短期的病,都有這個規律。到時候不愈,就會繼續纏綿,或者發生轉變,向其他方麵傳。產後體虛,津血不足,到了七八天上,就該有個大恢複的,但是這個人沒有恢複,無太陽證,這是個重點,強調了這個病人無表證。這是為後麵的用承氣湯的下法,打了個伏筆。那麼,都出現了哪些症狀呢?我們逐個的來看。首先,是少腹堅痛。小肚子疼,堅硬,拒按。這肯定了,是個實證。他交代了一句說,這是惡露不盡造成的。什麼叫惡露呢?就是產後,宮腔內的一些瘀血以及殘留物沒排幹淨。緊接著,就說,患者出現了不大便,煩躁,發熱,脈象微微的現出了硬實象,根本就和產後體虛脈也虛的脈象相反了。這個,首先就要考慮陽明病了。後麵又進一步講了,如果到了太陽要落山了,晚飯的時候,煩躁加重,發熱的更加厲害,惡熱不惡寒,不敢吃東西,吃了就神昏、說胡話了!到了半夜,症狀就消失了,像好人一樣。他說了,這是實熱結聚在腹中的緣故。膀胱,指的是小肚子這個部位。不要理解成髒腑的那個“膀胱”,古今醫家在這個問題的認識上搞出了不少笑話,都說,這就是《金匱》髒腑辨證的證據,胡鬧。這個是實熱,是因為津血不足,出汗多了,沒有感受風邪,造成了“胃中幹”,惡露受實熱煎熬而結於下焦。這要和熱入血室而血瘀幹結有個區分。熱入血室,“暮則譫語”。越到晚上越重。沒影響到血的,到了夜晚陰氣盛了,就會緩解,症狀消失。所以啊,這個陽明裏證,也有個氣分和血分的問題。陽明的外證,有沒有這個分別呢?嚴謹的說,也有的。白虎湯證,是外證的氣分病。那麼,溫熱發斑,高熱,皮下出血,就是外證的血分問題。這個問題,大家去參考溫病篇去感悟。這條呢,因為她病的不在血分,不是熱入血室,因此,就是單純的陽明裏實,要用大承氣湯攻下,就會痊愈。陽明病欲解,在哺時,解不了,就要加重。輕的,到這個時候,機體自己就解決了,用不著你下方開藥。8. 產後風續續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幹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即桂枝湯)桂枝湯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薑(切,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根據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這個產後風,要和民間說的“產後風”區別,民間老百姓說的產後風,指的是產後風痙抽搐,類似於破傷風。這條說的,是產後中風,太陽中風證。產後體虛,汗出,毛孔開張,不小心就會風邪內入。有人說,中風,是一種疾病狀態,根本沒有什麼風邪。我看,這個人是沒有感冒過。沒有感冒過,就是沒有毛孔和汗腺,或者是毛孔和汗腺不發達,風“鑽”不進去。夏天出汗,加上沒休息好,用空調一吹後背,你沒個不感冒。風邪入中了,斷斷續續數十天都不好,很厲害。發熱、惡寒,頭微痛,汗出,心下悶,幹嘔。這都是太陽中風證。他說了,別看病的時間久了,她的桂枝湯證還典型的存在啊,不要亂辨證,亂狐疑,就是用桂枝湯。陽旦湯,又叫桂枝湯,能升陽解表,發越而降逆。風邪隨汗而解,心下滿悶與幹嘔,也自然解除。9. 產後中風,發熱,麵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竹葉湯竹葉(一把) 葛根(三兩)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 大棗(十五枚) 生薑(五兩)上十味,以水一鬥,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複使汗出。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產後中風之後,出現了發熱,滿麵通紅,氣喘,頭痛。用竹葉湯來治療。我查了一下各家的說法,解釋的很牽強,胡老呢,幹脆就說方證不符合,說裏麵有錯簡。我們呢,試著解一下吧。產後體虛津液不足,中風後,還要汗出,“亡血複汗,寒多,故令鬱冒”。鬱冒者,但頭汗出。下焦血虧,要寒飲多,或頭暈頭痛眩暈,嘔吐,重了,要上逆而喘。“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這個陽氣,是專門在上焦獨旺,要頭部汗出的,下焦會有血虛而寒,要四肢厥冷啊。陽氣獨旺在頭部,加上四肢末梢厥冷,陽氣鬱阻在頭部,會麵色“緣緣正赤”。這個是又有熱邪鬱結頭部,又有寒邪痹阻上逆,津液虧虛。熱邪為什麼鬱阻頭部?因為寒厥逼迫。這個方子,就是針對產後鬱冒去的。“2. 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複。”你們看看這條,參悟一下。為什麼去掉了白芍?“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產後,類似於用了下法,還寒厥,就要去白芍加附子。注意,“脈促胸滿者”,有微喘之意。這個產後鬱冒,是個厥陰病。寒熱虛實表裏錯雜。竹葉,微苦而寒。主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別錄》: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清上焦鬱熱。葛根,甘苦微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它也是入上焦解熱的,解那個鬱熱。還止嘔止渴。津血不足,別看有寒飲,還要有口渴的。防風,辛甘溫。主大風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痛,煩滿。—祛風,治頭眩。桂枝,辛溫。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人參,補虛補津液,生薑、大棗、甘草,養胃補津液,止嘔。大棗也能補血。桔梗,甘苦而溫,去胸脅逆氣。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療咽喉痛、咳痰。附子,辛苦熱,就是溫陽救逆除寒。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就是加量,防止汗多而痙攣。嘔者,加半夏半升洗。嘔吐嚴重的,要加半夏去水飲上逆。大家看看,這個方子,是不是針對產後鬱冒的?我就納悶兒,這古人看書怎麼也和今人一樣,死讀書呢?到處查資料的亂解,不知道答案就在書裏。這條,都明白了沒有?10. 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竹皮大丸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這條也有問題。《脈經》作“婦人產,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金匱》,林億整理的時候,給搞出個“乳中虛”。乳中虛,就是沒奶水吧?這個方子,是下奶補虛的嗎?我們要按照《脈經》原文去理解。產後,中虛,就是中焦津虧有熱,煩躁不安,熱邪上攻,要熱嘔。要“安中益氣”,清熱補津液不是?和那個傷寒病後虛熱煩亂嘔逆的竹葉石膏湯是一個道理!還整出個“乳中虛”,簡直就是可恨!這個方,是屬陽明的方。學生:乳,或是說的哺乳期間?放個逗號,給斷開,也可以,否則,意思就變了,不好理解。《醫宗金鑒》也是和我想的一樣了。這是津虧的陽明氣分熱,類似於白虎湯啊。竹茹,性微寒,味甘。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甘寒,補虛清熱,止虛嘔。石膏,辛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幹舌焦,不得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有很多產後虛熱,乳絡不通,欲作乳癰的,用石膏就可以。石膏也下氣,下熱氣上逆。炙甘草,甘溫。主五髒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養胃氣,補津液。為什麼說它補津液?因為用蜂蜜炙的,蜂蜜就補虛養津液。白薇,辛苦寒。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孫思邈說它長陰陽,利陰氣。清熱了,自然津液就不受損傷了。臨了,還要用大棗為泥,大棗養中焦,補津液。如彈子大,就是以前我們吃的那個藥丸那麼大,要9克重。還要日三夜二服五次,藥量還小嗎?為什麼不做湯劑?湯劑在體內留存的不久啊!這是津虧發熱,“屬陽明”,體虛啊,要有些風邪的,用桂枝,是個輔佐,兼以祛風。怕寒藥傷了胃氣。用了丸劑,可以久留體內,清熱滋養津液。體現了滋養的用意。.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熱的厲害,加大白薇用量一倍。煩喘,熱氣上攻得厲害,加柏實。柏實,辛甘,主治驚悸,安五藏,益氣,除風濕痹。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饑不老,輕身延年。它微涼,滋潤,也有清熱安神作用,還潤腸。那個腸道一通,熱隨便解。很好個治療產後津虧虛熱的方子。11. 產後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白頭翁 甘草 阿膠(各二兩) 秦皮 黃連 柏皮(各三兩)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納膠令消盡,分溫三服。產後,下利虛極。產後本身就津血虧虛,還得了熱痢毒利,甚至便血啊!能不極度虧虛嗎?這個方子,是白頭翁湯為主,加了阿膠和炙甘草。白頭翁湯,以前都講過了,是陽明毒熱下痢。症狀是很重的,裏急後重,肚子疼得厲害。估計這個產婦嘴饞,亂吃東西了。要急治,不然馬上就要轉為三陰,不好辦了。婦科用藥,多用阿膠,入太陰養血滋潤,陽明熱傷及陰血的,也用它滋養。阿膠,甘鹹而平,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這是針對產婦血虛去的,是藥症加減。這個下利厲害,也屬於“心腹內崩”。虛極,也是阿膠對治,主“勞極灑灑如瘧狀”嘛。這個藥症對治的很精妙。大家要在這個方子上學習藥症加減。炙甘草,緩急,補虛,養胃,補津液,還解毒,長養肌肉,補氣力,也是個好的藥症。主五髒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他是一方麵清熱解毒止痢,一方麵,針對產後血虛而補虛,很好的一個方。一般,兩付就痊愈。真正的一劑知,二劑已。不單是產後熱痢用這個,男人熱痢下血,也可以用。見到血症,隻要是虛的,就用阿膠。12. 治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此湯主之。《千金》三物黃芩湯黃芩(一兩) 苦參(二兩) 幹地黃(四兩)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不知道林億附上這個方子是為什麼。草蓐就是坐月子。不是坐日子。產後受風,四肢嚴重煩熱,還頭痛,要用小柴胡湯?方證不明啊。後麵又說,頭不疼的,用三物黃芩湯治療。頭不疼了,就是沒表證了?首先,說頭痛,四肢煩熱的厲害,要用小柴胡湯,就很不嚴謹。總之,要有少陽病的表現,才可以用小柴胡湯。三物黃芩湯,是針對陽明去的。也要有陽明的典型證候才行,單純一個四肢嚴重煩熱不安,就是陽明了?不嚴謹。林億選的方子,就是林億不嚴謹。後世的思想,和古漢代的思想,在醫學上沒法比。漏洞百出的。看看這個方子。苦參,大苦大寒。主心腹結氣,疝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黃芩,苦寒。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地黃,甘苦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做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是清陽明實熱,養血逐瘀。那個竹皮大丸,是對虛熱去的,這個正相反,對實熱去的。是陽明裏證,未結實,結實了,要用承氣湯的。這條要這樣理解:產後中風,頭痛,四肢苦煩熱,有少陽證者,小柴胡湯主之,若無頭痛,但大熱煩滿,腹脹,溲赤澀不利者,與三物黃芩湯。這樣就清楚了。三物黃芩湯,清實熱,還不忘用地黃清熱養陰血。方子還是可以的。“多吐下蟲”,這句很難理解,大概古代的食品沒有化肥,人們有腸道寄生蟲的多,隻要吐瀉,就會有蟲子出來。如今不用考慮這個了,都講衛生,吃化肥了。小時候,學校沒事總要給檢查一下,發點打蟲子的藥。如今很少聽說有這樣做的了。蛔蟲不像病毒,不會變異,可憐!13. 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飲。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當歸(四兩)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納之,於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納阿膠,若無當歸,以川芎代之,若無生薑,以幹薑代之。產後津血虧虛,本身就營衛氣血不和,如果腹中留有一些瘀血,還會腹痛,刺痛,是有瘀血的指征。疼的厲害,氣往上逆,影響飲食,用手一揉,疼痛牽引腰背,是個實證。看來呢,是個虛實錯雜了,厥陰病。治療,用《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用桂枝湯調和營衛氣血,補養中焦津液胃氣。加個當歸,溫通血脈而養血。白芍有去腹中血痹積聚的作用,止腹痛的良藥。大虛,加飴糖,現在加蜂蜜就行,效果更好。這樣一來,就是建中湯加當歸的方。如果崩漏下血不止,要加生地黃、阿膠,止血養血,清熱。要是沒有當歸,可以用川芎代替,川芎少陰營分藥,更能溫通瘀血。建議兩藥同用更好。沒有生薑,可以用幹薑,這個有些不妥的。如果沒有崩漏出血的,要用生薑,可以解表溫中止嘔,幫助營衛調和。有崩漏出血的,要用幹薑好些,可以溫中止血。出血而寒熱錯雜,就要生地、幹薑、阿膠對治。膠薑湯給我們做了示範,要遵守。14. 治產後惡露不盡,除諸疾,補不足,幹地黃湯方。地黃(三兩) 川芎 桂心 黃芪 當歸(各二兩) 人參 防風 茯苓 細辛 芍藥 甘草(各一兩)上十一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再夜一。(千金方)產後惡露不盡,實證,要用枳實芍藥散,或者下瘀血湯對治。虛證呢?還給攻下?是不行的。要用幹地黃湯。地黃、當歸、川芎、白芍,時方派的四物湯,稱為婦科調血祖方。這時方派也真會抽取古方的內容。桂枝配白芍,調和營衛。黃芪配當歸,補氣補血。人參補虛養津液。防風祛風定眩暈,茯苓安神利水飲,細辛降逆止痛通脈,甘草養胃和中。全方可以補虛通瘀。厥陰方子。有些類似於薯蕷丸的配伍法。好方。15. 治產乳餘血不盡,逆搶心胸,手足逆冷,唇幹腹脹短氣,甘草湯方。甘草 芍藥 桂心 阿膠(各三兩) 大黃(四兩)上五味咀,以東流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滓,納阿膠令烊,分三服,一服入腹中,麵即有顏色,一日一夜盡此三升,即下腹中惡血一二升,立瘥。當養之如新產者。(千金方)瘀濁在下麵堵著,那個氣就要上逆心胸。瘀血嚴重會閉阻血脈,會手足逆冷,這個要和少陰的陽虛四逆鑒別。唇幹,還要口幹不欲飲的,腹脹,這都是血瘀指征。氣逆的厲害,當然要短氣。下竅不利,非有氣上逆不可。大便不通,多要氣喘。胞宮不通,多要氣上逆衝心胸,嘔惡頭暈,甚至鼻衄倒經。小便不通,多要水飲上逆頭眩氣喘。三焦之氣,以下行為順,下行不了,就要上逆的。這個方子,是取桂枝湯之意,桂枝、芍藥、甘草,調和營衛,白芍也可以去血痹止腹痛,配合大黃,下血瘀血結。阿膠,養血。看來,這個方證和下瘀血湯方證,有點小區別。這個方證,是有些偏虛的。而下瘀血湯,直截了當的就去攻血瘀,沒管虛的問題。在使用上,要注意這兩個方子的特點,對證用藥。大家看看,這些方子,難道不是古經方?都流散到《千金方》裏了。據一些野史記載,孫思邈從宮裏得到方子後,回來就給化整為零了,拆開了,散入《千金方》裏麵,永不見天日了。治病救人的東西,功德無量,還是不要這樣做。秘傳可以,不要給打亂拆分。那樣就真的失傳了。思路是真髓,打亂了條文順序,思路就沒有了,也就失傳了。16. 下乳方石鍾乳 通草(各等分)上二味為末,粥飲服方寸匕,日三。後可兼養兩兒。(千金方)產後無乳,不能母乳喂養,也是個愁人的問題。他西醫也是提倡母乳喂養的。母乳喂養,嬰兒的抵抗力就強,就不容易得病。如果實在沒有奶,或者不想母乳喂養,想保持那個體型,就建議喂羊奶。壯力,孩子身體肌肉強壯的很。產後,氣血上至胸中,化為乳汁。無乳,有兩種。一種是氣血虧虛,自然就化不成乳汁。一種是乳絡不通,氣血通不過去。石鍾乳,甘溫,入少陰和太陰。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髒,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它呢,通補兼有。大家這回就知道,它為什麼叫石鍾乳了。古人專門用它下奶。通草,是木通,不是現在的通草。辛苦而涼,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這兩個藥,溫涼並用,通補兼施,陽明太陰兼顧。都給照顧到了。研末粥服,一天三次。可以喂養兩個孩子!厲害吧?看看時方派的下奶方子,加入什麼豬蹄,狗肉,雞湯……搞得產婦聞到就嘔吐,能不做下疾病才怪。17. 下乳,石鍾乳方石鍾乳(四兩) 甘草 漏蘆(三兩) 通草 栝蔞根(各五兩)上五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這條,是針對陽明實證的乳絡不通去的。用石鍾乳補虛下奶、通竅。炙甘草養胃補津液。通草,就是木通,通乳,清陽明熱。漏蘆,鹹寒。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瓜蔞根,就是天花粉,甘苦而寒。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看來,是乳絡實熱瘀阻了,搞不好要發癰,就是西醫的乳腺炎。因此呢,就用這些寒涼的藥,通脈清熱下乳,排出瘀滯的乳汁。這兩個方,產後常用,要注意積累經驗。可以辨證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