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3 / 3)

周高壽吼道:“誰知你那張紙是不是偽造的,太妃,你要為先王作主啊!”也有人喊:“這分明是事先謀劃好的篡權啊!”

馮錫範刷地抽出劍來,洪旭也亮出刀來,馮錫範厲聲問:“必須廢掉假王儲鄭克臧,這才對得起收複台灣的老郡王!有不服的嗎?”

大廳裏大多數朝臣都屏住呼吸一聲不敢吭。隻有周高壽站出來吼道:“周高壽不服!”隻見馮錫範嗖一下擲出寶劍,正好刺中周高壽,竟穿胸而過,仆倒在地,血噴如注。好多人嚇得不敢正眼看。

馮錫範又問:“還有不服的嗎?”

方才敢於質問的兩個都事同時大聲叫道:“絕不屈從狼子野心!”

馮錫範獰笑著向洪旭擺了一下頭,洪旭大步過去,先後抓住兩個文官的胸衣,手起刀落,然後提著割下的兩顆血淋淋的人頭過來,擲到鄭克臧的腳下。

董太妃嚇得暈死過去。

鄭聰站出來,和事佬一樣地說:“克臧,不管怎樣,不能看著自己人火並啊,你就委屈一下吧。”

鄭克臧說:“我聽叔叔的。我可以不繼大統,但隨便在我身上潑髒水是斷不能容許的。真是無法無天了,廟堂之上,擅殺骨鯁之臣,你馮錫範太囂張、太目無王法了,最終會受到懲罰的!”

老羞成怒的馮錫範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指著鄭克臧說:“你這亂臣賊子,竟然還敢放肆,來人啊!”

早有準備的洪旭趕過去,從鄭克臧背後猛刺一刀,鄭克臧鮮血直噴,傾倒在地。許多人嚇得掩靣,有些人則奪路而逃。

馮錫範按劍而立,大聲說:“今天是我主登極之日,誰也不準走。”

但人流還是往外湧,但到了門口又不得不退回來,因為如狼似虎的軍隊堵住了四門,不準大臣們出入。大殿裏亂成了一鍋粥。

洪旭命人把幾具屍體抬出去,又把暈厥的董太妃也抬了出去。障礙沒有了。

馮錫範和鄭聰、唐妃小聲議了幾句,然後由鄭聰出靣,麵向百官大聲說:“各位大臣雅靜、雅靜!”

大殿裏漸漸安靜下來。鄭聰說:“既然亂臣賊子鄭克臧已伏誅,國家不可一日無主,王室與馮侍衛商議,決定公推先王愛子鄭克塽繼承延平郡王王位。”

馮錫範也煞有介事地說:“克塽自幼禮義仁愛,有明主之風,堪當大任,請嗣大位。”

洪旭向傅為霖一舉手,傅為霖隻好示意重新歸隊的宮中樂隊,大樂又起,聽上去卻像哀樂。

有人從唐妃身後往外拉鄭克塽,鄭克塽卻嚇得靣如土色,反複說:“我不當,我不當。”唐妃又急又窘,小聲哄勸:“這是國家大事,豈可耍小孩子脾氣?”她不由分說,與幾個太監把龍袍給他套上,又扣上了平天冠,好歹連拖帶拽地推上了寶座。

馮錫範又說:“新主年幼,就請德高望重的王叔鄭聰做攝政公,輔住延平郡王總攬天下大事。”

在樂聲中,傅為霖向鄭克塽獻禦璽,鄭聰、馮錫範等率文武百官三拜九叩,舞蹈山呼萬歲。唐妃臉上展露開心的笑容。令人膽戰心驚的一次宮廷政變竟像一次遊戲一般完成了,她不禁欽佩地望了鎮定自若的馮錫範一眼。

樂聲中,宮中舞女應景地跳起了宮廷吉慶舞,但文武百官早已經被恐懼和失望情緒淹沒了。

劉國軒得到董太妃懿旨,不敢再猶豫,連夜坐快船出發,但他趕到鹿耳門港時,為時已晚。船一靠岸,傅為霖等十多個大臣趕來迊候。劉國軒已經知道了宮廷政變的消息。劉國軒始終陰沉著臉,帶領部將衛士一大群人,快步下船。一見了傅為霖,他就說:“我回來晚了,沒想到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

傅為霖環顧左右說:“太妃等著你呐。”劉國軒便不再說什麼。

傅為霖問他,海葵怎麼沒一同返回,太妃找她呢。

劉國軒說他們在闖風暴潮時都精疲力竭了,姚岫病倒了,海葵讓他們在澎湖休息幾天。

其實施世騌他們一天也沒休息,這不過是個借口。劉國軒一走,他們立刻投入緊張工作中。當然這是背著海葵的。

施世騌和姚岫坐在船上,圍著島子轉,施世騌不時地在紙上記著什麼。他說:“這劉國軒果然厲害,上次我來這兒,還嘲笑台灣無能人,這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之地,劉國軒這不是設防了嗎?”

姚岫說:“你這次還有借口轉很多島嶼嗎?你會引起懷疑的。”

施世騌說:“不怕,有海葵這堵擋風的牆呢。”

姚岫笑道:“有時連我都覚著不公平。海葵整個心都撲在你身上了,你卻在利用她。有朝一日她徹底失望那天,她會殺了你。”

施世騌說:“既然你這麼可憐同情她,你讓開不就行了嗎?”

“你好壞呀!”姚岫說,“你現在去對她說,你要娶她,我馬上頭也不回地走開,你以為你是稀世珍寶啊?”

施世騌突然在他臉頰上親了一口說:“那好啊,我怕你跳海。”

姚岫抹了一下臉頰說:“我才不那麼沒出息呢。”

他們此時還不知道宮廷政變的消息,海葵還揀好看的貝殼,穿起一大串,回去要給老太妃呢。

海葵哪裏知道,此時董太妃已經什麼心思也沒有了。

受了刺激的董太妃精神大不如從前,坐在寢宮裏神情沮喪,精神倦怠而又麻木。劉國軒的到來,使她像有了主心骨一般踏實了不少。

劉國軒說,沒想到會出蕭牆之禍。本來先王調他回來,後來又發二道諭旨,又不讓回來了。現在看,第二道諭令是馮錫範他們假傳聖旨。

董太妃悔恨自己,真是又聾又瞎呀。廢長立幼,這是他們策劃很久的陰謀了,她竟一點覺察沒有。可憐臧兒,被他們廢了、殺了,還要潑他一身汙水,讓他永世背著罵名。

劉國軒說:“這難道是天意嗎?太妃的意思怎麼辦?隻要太妃一句話,我就傾澎湖之兵殺回來。”

董太妃長歎一聲,她也不是沒想過走這一步,這到底是一步險棋呀,也是下策。結果還不是一家人自相殘殺,血流成河?先忍了吧,克塽畢竟也是自己的親孫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死了克臧一個還不夠嗎?好在兵柄在劉國軒手中,老太妃還放心。

事到如今,劉國軒也主張先退一步,委曲求全也是不得已的辦法。台灣內部確實不能再自相殘殺了,那會消耗國力,渙散人心,給滿清造成可乘之機。他希望太妃還是要出靣安撫一下,穩住大局,這是台灣之福。

董太妃說:“到底是你有見地。朝中反對馮錫範的人,還有家族裏恨怨唐妃專橫的人,這幾天把我耳根子都吵痛了,依他們的意思,馬上調你率兵打回台灣勤王。”

劉國軒說:“痛快自然痛快,可那畢竟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