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倡新學。舊時八股為禁錮之學,虛幻之言,當提倡實學救國。光複區內,凡孩童七歲起,不論男女,皆有免費入學同盟公塾,接受年新學教育。少年強,則國強,任何人不得阻止適齡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
“五、廢奴籍、賤籍、匠籍。凡我同盟會會民者,在同盟憲法之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逾越憲法規定的權利,任何人也不得逃脫憲法所規定的義務。如有對憲法不明者,可到同盟會的各個宣政亭免費索要,學習憲法章程。”
“、廢陋習。婦女自幼纏足,極為殘害**,當為放足。光複區內,凡再有逼迫婦女纏足者,治其父兄之罪。凡加入我同盟會的會員,同盟軍的軍士,其妻女有纏足者,屢禁不止者卻予以罷斥,並處以罰款。”
“七、廢跪禮。漢唐之時,君臣皆坐,宋代仍立,唯蒙元起才跪。蒙元之前,未有跪禮。此禮乃胡俗,當去之,唯有祭天者跪天。光複區內,會社各司各部的會務要員,不得接受百姓跪禮,受跪者罰。”
“未盡條例,尚等補充……”
公告結尾處,則是憲曆二年正月,還有同盟會會長總理、同盟軍督帥高旭的印章。
這張布告檄,概述了同盟會的新政方針,挾著同盟軍大捷之威,將由杭州城開始,隨著光複的進程散布到浙江的每個府縣之。
::::::
初複杭州的第二日,正月二十七日黃昏,沈廷揚就乘著快船來到杭州主持大局。
在同盟會的臣係統,顧炎武救亡論的大聲疾呼擅長於煽動底層民眾,高旭本身是崇明大海商高氏的繼承人,代表著明末大商人階層的利益,對於杭州這樣的工商業城市,高旭的身份對於杭州的工商業界也有極大的親和力。
但在明末,官紳階層已是轟然大物。暫時來說,這個階層是社會秩序的掌控者。高旭雖然能趁著戰亂把大批官紳的田產充公為同盟田,但總不能一下子推倒這個階層。況且在明代,官紳與商人的重疊度極高。這就需要同盟會推出一個代表人來安撫這些官紳,所以,在會社,沒有比沈廷揚更恰當的人了。
安撫官紳,對於穩定杭州,甚至整個浙江省的局勢的穩定也是有利的。
光複杭州的順利出乎於高旭的意料之外,這主要歸功於鄔含蓄的憲兵處黑衣衛對杭州一直以來的滲透,以及對主要綠營將領的策發。直接立下首功的,自然是那個斬殺方國安,臨陣舉義反正的綠營軍副將。這個副將也是姓方,名鴻渠,他竟然是方國安唯一的侄子。
如今高旭身居高位,各式各樣的人物都會接觸到。但是這種大義滅親的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在沒有召見這個複杭功臣之前,高旭就通過憲兵處收集的背景檔案初步了解這個人的生平。資料顯示,這個方鴻渠二十歲,通墨,好聲色,自幼喪父,由方國安撫養長大。
盡管高旭對於這個方鴻渠的印象並不好,入城之後還是對這個立下首功的降將進行了嘉獎,頒發了一枚鐵質的青天白日勳章,任命他為同盟軍的乙級統領。同盟軍是以四四製建軍的,包括各級勳章、軍職都有四個等級。
隨著杭州的光複,城內有數萬浙兵棄械投降,高旭決定像福建的安義鎮一樣,籌建一個新鎮來鎮守浙江。這個新鎮將是同盟軍的第五鎮。
正月二十八日。晚。
原來浙閩總督張存仁的總督府已改為高旭的督帥府。在燈火通明的大堂上,大堂的正壁上掛著一麵青天白日華旗,廳 央擺放著一張長方形會議桌,是用八條八仙桌合攏起來,再蓋上布匹臨時拚湊而成。高旭自然是首座,一邊坐著以徐鴻、楚應麟、夏完淳、李元胤這些武將,另一邊則是坐著沈廷揚、顧炎武、黃宗羲為首的官。這種會議方式充滿著高氏的後現代。
高旭道:“諸位,杭州雖複,但現在還不是慶功的時候,真正的考驗馬上到來。滿清鄭親王濟爾哈朗領鑲藍旗主力的十五牛錄,蒙旗兵十牛錄,漢旗、綠營兵合計五萬,共計萬人馬,號稱十萬,數天之後將兵臨杭州城下。”
顧炎武道:“濟爾哈朗領主力征討杭州,哪南京城內豈不兵力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