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初複一日,夜裏實行了宵禁,黑衣衛暗探連夜大索全城,逮捕那些滯留在城內的漢旗軍清兵。冰火!這些清兵大都來自遼東,口音不同,平時作威作福,現在猶如喪家之犬。黑衣衛憲兵要是遇到大規模抵抗,旭衛鎮立即派出主力營剿滅。經過一日一夜的搜捕,二十七日的黎明如期而至,隻是晨曦帶著嗆鼻的硝煙味。
自大明開國數百年以來,杭州城是第一次遭遇到如此大規模的兵禍。前年潞王獻城時,清兵入城時,杭州像一個剝光了衣裳的jì女。而如今,在同盟軍的槍炮聲,這杭州雖然已經千瘡百孔,但至少重拾節氣,一心從良了。
時到如今,顧炎武的憲政司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會務發展體係。當然這套體係的框架設定,出自高旭的手筆,具體細節操作則由顧炎武完善。浙江省是顧炎武除蘇鬆光複區外最為苦心經營的區域,早在清兵控製期,他就在杭州發展了大量的地下會員。這些地下會員一直在從事著顛覆滿清政權,宣傳同盟會主張的活動。盡管當日被清兵搜捕殺害了許多,但仍然有一大部分會員堅持到杭州的光複之日,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正是由於這些浙江會員的引領和安撫,這杭州混亂的局勢才迅速地穩定下來。
持續了一天一夜的槍聲終於徹底停息了,天亮之際,大街小巷又傳來了一陣陣軍鑼聲,一聲聲嘹亮的粗嗓子喊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凡我漢民者,須割辮明誌,重塑我泱泱華!”
清晨時分,在同盟軍巡邏隊整齊劃一的步伐聲,軍鑼聲和告誡聲就開始響徹在杭州城的每個角落。一夜之間,大街小巷上那久違了同盟會宣傳標語又刷上牆壁了。現在不光牆壁上,還在大型街坊上掛上橫幅,甚至用風箏在空打起長長的標語。同盟會的每個廣告元素,比如會旗、會徽、會標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各個街區冒出來。顧炎武甚至在東西南北四城連夜趕工,各搭建了一個宣傳台,宣傳同盟會君為輕、民為貴、社稷為重的憲政主張。
同時,各個街口還貼有同盟會的安民告示,也稱之為同盟檄。
這些完全一致的同盟檄,一看就不是倉促手寫的,而是工坊裏統一印製出來的。這些檄由高氏工坊大批量印製出來,已經成為憲政司宣傳體係最重要的平麵招貼廣告。
由於高氏工坊的活字印刷技術的改進,使用新的油墨配方,以及厚韌的大規格紙張,甚至印製好之後還覆壓一層防水的蠟油,這些新技術使得這些檄傳單製作得極其精良,絕非粗製濫造。
最吸引人的卻是檄那史無前例的行格式和相關條例。
檄不同於傳統的書布告,書寫方式不是從右到左豎排,而是從左到右橫排,並且增加了標符號用來斷句。標符號的運用,無疑是一大創舉,斷句之難,向來會產生歧義。有了標符號,行不再是密密匝匝的一團,章句意也清清楚楚。至於橫書而非豎書,那完全是高旭個人的喜好。上所有好,下必從焉,久而久之,同盟會的公格式在高旭的影響下,也成了橫書方式。於是,這種行格式也帶著濃厚的高氏。
檄的最上方,印著一個醒目的青天白日徽章,接下來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驅逐韃虜,恢複華!”的十字綱領。然後又言道:“滿韃竊據原,掠兵江南,屠吾黎民,毀吾發冠,位高者不堪國難,或鄙怯而逃,或屈膝而降,如昔日南京之福王、杭州之潞王,至於南京城內高官厚祿者,為苟且偷生,更是奴臉無度。而兩廣之桂、唐二王,偏安一隅,不思進取,隻知為了虛名爭立,行那同室操戈之事。”
“韃虜鐵騎所向,皆是望風而降之徒,剃發令初下,滿目盡是膻氣橫溢,值此華漢淪亡之際,唯有吾同盟會崛起於絕地之城江陰,以一城死義而感召天下。後有同盟軍於吳淞、福州兩役大破滿清鐵騎,揚我華不屈之髓骨。昔日光複蘇鬆兩城、福建全省,今日又驅逐韃虜,光複杭州。值此大捷際,我同盟會會長、總理、同盟軍督帥高旭頒發如下令諭——”
“一、剪辮易服,複我大漢衣冠。自光複日起,城內男丁凡蓄意留辮者,以異族者視之,罪同韃虜。”
“二、下殺韃令。揚州十日,韃虜屠我漢民八十萬,其它各地死義烈士不下百萬之眾。聖人有曰,當以直報怨。所有滿蒙旗兵,人人均可捕殺,持其首級者可得白銀十兩。敢有包庇者,夷其三族。”
“三、我同盟軍
驅逐韃虜,恢複之城,皆為會社光複區。凡光複區內,皆為我社之會民,由會社理事治政,由會軍維護安全。會社、會軍皆為恢複漢家河山之幹城砥柱,敢有顛覆同盟會者,敢有反抗同盟軍者,視為資敵之舉,夷其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