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定浙(二)(1 / 3)

去年初降的數萬綠營浙兵在總兵方國安死後眾龍無首,一盤散沙,紛紛放下武器投降。浙閩總督張存仁戰死後,他的所部遼兵除了戰死,投降的,大部分隨孔有德逃出城外。徐鴻隻是追到塘棲就收兵回城。所謂窮寇莫追,孔有德部是遼兵精銳,逼急了也會反咬一口的。

城內的混亂隻是從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開始,一直繼續到黃昏,就開始漸漸平息了,隻是除了在清河坊內,憑著坊牆頑抗的數百名滿兵。為了避免無謂的死傷,負責攻城索敵的李元胤調來十數門破虜炮,把清河坊轟得稀巴爛,這支滿兵葬送在殘垣斷壁之下後,這杭州城內,終於徹底清靜了。

太陽落山之前,高旭在三百旭衛隊的護衛下,途經舊時南宋時的禦街,向杭州省城的府衙進發。

盡管以前的旭衛隊已擴編為旭衛鎮了,但高旭的旭衛親兵仍然保持著三百人的數量。這三百人都是整個旭衛鎮的精華力量,個個是百裏挑一的勁卒,無論是火銃射擊,還是近手搏擊,都是出類拔萃之輩。

在三百旭衛的簇擁下,高旭一身戎裝,騎著白馬,行走在禦街上,高調地招搖過市。無數的杭州城民趨之若鶩,奔走呼喊,來到禦街,一睹這個傳說的救世主的風采。

高旭躊躇滿誌之餘,不得不說,身為勝利者,解放者,萬眾矚目者,那種救民於水火的感覺真的很好。

經過長長的禦街,好不容易來到府衙。

作為浙閩總督張存仁的總督府,是城內交戰的重災區。同盟軍遇到頑敵慣來喜歡用火炮說話,所以,總督府的大門早已經被轟得不成樣,他本人的屍首也掛在府衙門口示眾。

總督府內,早就經過夏完淳的清場。他作為浦東軍區的總教官,這次領著三個新兵加強預備營近一萬人馬入浙,按編製算,可以算得上一個新兵鎮。盡管在職務上已經能獨擋一麵,但是夏完淳隻要在隨高旭出征,還是習慣原來的勤務員角色。

夏完淳一邊隨著高旭的步伐走著,一邊呈報道:“督帥,府衙內院的錢糧堆積如山,珠寶玉器也是不計其數,屬下已派人封存了,隻待專人來清點數量。”

要說起來,打戰是最耗錢的生意,要養一支精兵,需要巨額的錢糧軍需支撐。去年高旭要不是在福建搜刮鄭氏大量的錢財,還有壟斷了海上貿易的商道,以及向華商會籌集的光複資金,就根本養不起已經擴軍到十萬之數的同盟軍,盡管其七成隻是浦東軍區脫產出來的新兵。

當然,戰爭隻要打勝了,也是最掙錢的。

浙江本是繁華之地,去年張存仁領兵渡過錢塘江淪陷了金華、紹興、寧波諸府,戰利品自然搜刮極多,再加上為了解決滿清入主原困頓的財政,張存仁奉命加緊了對杭州竭澤而漁的掠奪。但是當浙江全省的財稅錢糧集到杭州時,京杭大運河卻是讓同盟軍截斷了,這些錢糧一時就滯留在杭州。如今到是便宜了高旭,又大發了一筆戰爭財。

高旭心想,看樣又要請老丈人沈廷揚出馬了。他作為同盟會行政司的司理長,同時也是同盟會財政的大管家。地方行政上的建設資金,以及同盟軍的建軍資金,都要由會庫支出。同盟會會庫資金雖然雄厚,但一大半來自華商會的借貸。所以,沈廷揚老喟歎華商會那批以高氏為首的奸商才是同盟會的真正主人。

這次在杭州的收獲,想必會讓老丈人老懷開慰的。

另外,浙江不同於蘇鬆地區,明朝的官紳階層在反抗剃發令摧殘了大半。將來光複浙江之後,如何應付複雜的局麵,也需要沈廷揚這個有資曆的積年老吏。在同盟會高層,論資曆論背景能拿得出手的,也就隻有沈廷揚這個老官宦了,其他不是高旭、閻應元、徐玉揚這樣的草根,就是顧炎武這樣屢試不的落弟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