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05-04
正月初三之日,天氣極好,來同盟廣場瞻仰英烈的百姓洛繹不絕。在廣場東側,一個正在建造的巨大鍾樓顯得分外醒目。為了趕進度,工匠們隻是初一休停了一日,初二開始就如常工作。鍾樓建造的監工是從澳門重金聘請來的西洋鍾表匠。與同盟廣場人氣鼎沸不同的是,相距一個街區的同盟會總部大樓卻仍然肅穆清靜。
到上午八點時分,同盟會各司部的大佬們相繼來到總部。巨大的門堂前停著三三二二的四輪馬車。
為了增強工作效率,高旭改革計時方式,從原來的時辰改為小時。這個時期西方懷表的製造技術已經相對成熟,高旭聘請了大批西方鍾表匠加盟高氏工坊。高氏工坊裏也有專業的鍾表坊,製表桌鍾和懷表。這種年代裏,有一個懷表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至於出行方麵,高旭大力推廣四輪馬車。同盟會各司各部的理事長級別都有專用馬車。推廣了阿拉伯數字之後,每輛馬車都有編號,高旭的專用馬車自然當仁不讓是00號。盡管一輛馬車需要巨大的開支,特別是南方少馬,而且處於戰爭時期,馬匹的需求緊缺,但高旭還是要求沈廷揚的行政司撥出專款來籌建行馬監。以高旭來,不用馬車,就得用人力來抬轎,這種出行效率太低了。
同盟會總部的建設藍圖當初是由高旭來規劃的。總部大樓共有三個樓層,與同盟會的三級行政機構廳、司、部相相應。一樓屬部,是從隸屬於同盟五司下的各個部門;二樓屬司,是行政、宣政、軍政、商政、憲政五司的辦公場所;三樓屬廳,也就是參議廳,是同盟會的最高執政機構,成員由五司的司理長以及會長人組成。三樓除了參議廳之外,還有高旭的會長辦公室。
高旭決定卸任軍政司的司理長,由閻應元繼任,隻擔任同盟會會長、同盟軍督帥。旭衛鎮作為高旭的親衛軍,劃出了軍政司的管轄範圍。
憲政司的司理長一直空缺,由於憲章的起草出自高旭之手,憲政司司理長暫時由高旭代理,直到高旭找到適合人選。憲政司的下屬機構有鄔含蓄的憲兵處,以及鄔老家夥的廉政公署都向高旭負責。
所以,參加最高機構參議廳的成員隻有五人。除了高旭身兼會長、憲政司司理長之外,其他四人便是行政司的沈廷揚,宣政司的顧炎武,軍政司的閻應元,商政司的高老頭高成仁。
由於處於初創期,同盟會的各個機構隻是個雛形,與高旭理想的立憲體製相差甚遠。
對於高旭來說,同盟會的創立,是他當初在江陰明倫堂上塗鴉華旗時,那句“驅逐韃虜恢複華”的口號,是曆史上推翻滿清統治的同盟會,他信手把這個組織提前了將近三百年。由於符合了反抗剃發令運動的潮流,這個從江陰發起的反抗組織,隻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如今已成了轟然大物。
以高老頭來,這個同盟會就像那些江湖門派一樣,與某某幫某某門沒有區別,隻是兒太能幹了,搞著這個江湖門派像個小朝廷一樣。以顧炎武為代表的江南人來,這個同盟會猶如當初的複社、幾社,隻是組織機構嚴謹,並且有會武力量來保障同盟會發展的成果。
但是以沈廷揚、陳龍這樣的老官紳來,同盟會的飛速發展,已經如同元朝未年時的明教一樣,寄以了極大的厚望,賦予了無限的可能性。
無論眾人的眼裏如何待這個新興組織,但隻要參與其,就會被其各種朝氣蓬勃的東西所吸引,這個東西或許與時下的流俗格格不同,但有識之士都知道,恰恰是這些東西一洗明末官場上的各種積弊——強烈的進取心,誌在恢複的不懈信念,打破傳統的各種新政,以及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推廣,這一切,在明末死氣沉沉的悲觀絕望的氛圍裏,帶來一股鮮明的活力。
參議廳的布置烙印著強烈的高氏。將近三百多平方的空間裏,正央擺放著一張空心的圓桌。空之處是一個巨大的沙盤。沙盤上是江南的山河地形,以及主要城市標識。正麵牆上掛著同盟會的會旗,會徽,以及綱領。
圓桌會義,算是高旭的惡趣味之一。剛開始時,像沈廷揚這樣的老官吏自然難受無比,覺得不倫不類。但高旭就是憑著這些不倫不類的東西,把各式各樣的人拉上他的賊船。
在圓桌的外圈,又一左一右擺放著兩排座位,這是參議大佬們幕僚人員的位。能進入參議廳的人員,除了領導核心,就是各個司屬部門的高層骨幹。比如沈廷揚作為領導核心之一,屬於行政係統,隨他一起參加會議還有陳龍、沈從、程璧等人。
高老頭是商政係統的負責人,他的隨員有幾個是華商會的大股東。這些大股東有徽商、閩商以及江南蘇鬆地區的大行商。這些商人不僅是華商會的核心,購買了巨量的同盟會光複券,是同盟會這個組織最重要的債權人,而且他們的的侄晚輩也是同盟會的堅力量。讓商人深度參政,雖然受
到沈廷揚、陳龍這些人的異議,但高旭堅持重商主義政策,保證經濟資本在政治上的發言權。隻有這樣,資本主義的發展才有保障。從某一個角度來,華商會是同盟會商政司屬下的一個外圍延伸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