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團隊,我的島!(1 / 3)

更新時間:20-04-

一-四年的最後一天,大年三十,崇明島碼頭。

旭日東升之時,同盟軍的旗艦新同盟號緩緩地駛進崇明港的碼頭。

高旭回歸江南的行程早在三天前就傳到崇明。為了歡迎高旭從福建凱旋歸來,鼓舞人心,在高老頭、沈廷揚、顧炎武、閻應元這些大佬的布置下,崇明舉行了前所未有的歡迎盛會。

為了一睹高旭闊別一年的真容,這些會民從黎明就開始在翹首以待。從崇明碼頭到同盟廣場,寬闊的道路兩旁,盡是歡騰的同盟會會民。麵對不計其數的民眾,鄔含蓄派出了所有的憲兵來維護秩序。隨著《同盟憲章》的頒布與推廣,這些憲兵已成為維護憲章的專政力量。由於憲兵一身黑色同盟裝製服,也被世人稱之為黑衣衛。但事實上,真的讓人談之色變的黑衣衛是情報處的暗探,與這些在陽光下維護法紀的憲兵有著本質區別。

恰逢年關,同盟會的大多數高層都回崇明島這個大本營過年。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不光要在同盟會總部總結這一年的工作,還要討論未來新一年的計劃。作為同盟會與同盟軍的靈魂人物的高旭的歸來,每個人都起到碼頭迎駕。

在碼頭上,翹首以待的不光是普通民眾,那些大佬們也同樣如此。

這些大佬們分處不同的係統。高老頭是屬於華商會係統,沈廷揚屬於同盟會的行政係統,顧炎武則是宣政係統,至於閻應元,自然是同盟軍的核心力量江陰係僅次於高旭的二號領袖級人物。

其實以高老頭的身份,本是不該屈駕到碼頭來迎接兒的。但高老頭海盜出身,本就是個熱鬧性,年紀越大,身份越高,也越不在乎什麼身份,到兒的聲勢如此高漲,他早就樂得閉不了嘴了。如今高老頭已經淡出了同盟會的核心領導階層,他的重心都放在華商會的建設上。這些見錢眼開的海盜頭不熱衷政治,隻是喜好那些生不帶來、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

“這人啊,隻要有了銀,就能渾身是膽。”

這是高老頭的口頭禪。這一年來,高老頭全麵主持華商會在上海建立政券市場,推廣光複券,招募光複基金。旭衛鎮在福州大捷,高旭全境光複閩海之後,光複券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

在年底,高老頭收到了蝸居在尤溪的高旭所起草的廢兩改元的貨幣計劃書。對這個新貨幣體製,高老頭也是熱衷萬分,特別是在銀元上印製頭像,更是讓高老頭激動無比。要不是高老頭的長相實在過於猥瑣,銀元上的頭像他肯定上當仁不讓的。

在行政係統,除了沈廷揚之外,骨幹人物還有鬆江府的府理長陳龍,上海縣縣理長沈從,以及江陰縣縣理長程璧等人。

沈廷揚有著豐富的治政經驗,這一年來,他一直坐鎮蘇州府,主持江南光複區蘇州、鬆江、常州、嘉興四府的行政事務,致力推廣新政。要說起來,沈廷揚出身舊式官僚,在他的身上難免有一些大明官場的積弊。幸好他的兒沈從是新生代,完全收受了高旭的新式治政理念,在他治下的上海縣,是新政的最佳模範縣。

至於陳龍,名在外,他是江南士夫的代表人。身處江南這個反抗剃發令的旋渦心,陳龍深刻明白高氏的崛起已是勢不可擋。特別當初在吳淞之戰,陳龍親眼目睹旭衛鎮大破滿清鐵騎的戰力,震撼之餘,發出了“大明興之路,當由高氏始!”的感歎。也正因為這一句感慨之言,在同盟會會報《華報》大肆宣揚之下,把整個江南士林的人心都拉攏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