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陣法在曆史的長河中一直是撲朔迷離的,很難能夠拔雲見日般展示出來。陣有大陣、散陣、小陣之分。
陣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的八卦陣。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啟發,所以又稱八卦陣。具體陣勢是大將居中,四麵各布一隊正兵,正兵之間再派出四隊機動作戰的奇兵,構成八陣。八陣散布成八,複而為一,分合變化,又可組成六十四陣。當年諸葛亮還用石頭在四川奉節布設過八陣的方位,作為教練將士演習陣法之用,名為“八陣圖”。還有吳起的魏武卒陣。
散陣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南宋名將嶽飛破金兵“拐子馬”的撒星法。撒星陣的隊形布列如星,連成一排的“拐子馬”衝來時士兵散而不聚,使敵人撲空。等敵人後撤時散開的士兵再聚攏過來,猛力撲擊敵人,並用刀專砍馬腿,以破“拐子馬”。
小陣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鴛鴦陣。鴛鴦陣乃明代將領戚繼光為抗擊倭寇而創設的一種陣法。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麵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麵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敵人迂回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所以鴛鴦陣小是小卻威力好。這中陣法在現代軍事中也在運用,隻是變成了飛機、坦克、大炮而已。
羅成伸了伸懶腰,感覺有些疲憊。什麼活最累人?絕對是腦力勞動。羅成看了看成果,還不錯,於是把答好的試紙交給了羅藝。羅藝接過試紙一看,很是滿意,羅成不僅把各種情況都考慮到了,末了還加了一句“實戰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羅藝又隨口問了幾句,羅成也回答的幹淨利落。羅藝看了看天,離開飯還有點時間,於是又問道:“剛才聽成兒說‘上上至《三略》下至《平陳十策》都讀過’。那成兒最為熟悉的是那部兵書呀?”
羅成想了想,道:“兵法之道博大精深,孩兒所學不多,更說不上‘熟悉’。孩兒現在正在學習的是《孫子兵法》。”
對於羅成的謙虛和對兵家的尊敬,羅藝是很高興的,羅藝捋了一下胡須,道:“那我就考你《孫子兵法》好了。”
羅成點了點頭,想到:挑自己最熟悉的兵法來考自己,自己難到真的有這麼差麼?看來自己也許真的很欠缺吧。自己還的加把勁呀。其實羅成是在的對自己剛才所答交的在陣法沒有得到羅藝的誇獎而懊惱,以為自己做的不夠好。他那裏知道羅藝本來就不是一個喜歡誇獎別人的人,做好了那時應該的,做不好,那才是他要管教的。其實羅藝對羅成的表現是無比滿意的,隻是沒有說出來而已。而羅成自然認為自己做的不個夠好。
“何為全勝?”羅藝開始了第一個問題。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全勝。”羅成回答的很從容,這個問題實在太過於簡單來。
“如何達到‘勝’呢?”羅藝接著第一個問題問到。
羅成帶著自信的表情答道:“伐謀、伐交、伐兵、攻城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四種手段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