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文考(1 / 2)

羅家本就是靠軍功起家,所以對於羅藝來說武藝才是他最為看重的。不管羅成在怎麼會審時度勢,如何理解人心,又如何文采風liu,這些對於羅藝來說都不是他所期待的。人,要有手藝傍身。那以後就算在怎麼窮,在怎麼苦都會有翻身的一天。隻有有了拿的出手的東西,這樣才有機會得到君主的賞識。羅藝不喜歡讀書,不是因為沒有書讀,羅氏一族至羅榮一代發家以來什麼樣的大儒都可以請到府上去。可是年幼的羅藝看慣了羅榮的東征西討,雖說現在的天下已經統一了,但是北方的突厥卻從未有安息過。羅藝自然在羅榮的影響下喜歡武藝,喜歡雜史、兵書、韜略,繼承了羅家家風。不過他的弟弟羅壽卻恰恰相反,對武藝兵家之事從不上心,可是卻對儒家情有獨鍾。不過由於羅家在羅藝一代已經有羅藝承接家風,故而對於羅壽的做法也就有些放任了。可是羅成一代卻不是這樣。羅藝生羅成時比羅壽生羅鬆時要晚些。故而羅鬆要比羅成大些,然而這個大哥對於武藝兵家毫不在意,學的全是自個父親的四書五經。這樣羅家就把習武放在羅成身上,老爺子知道羅成的武藝絕不亞於文采,可是羅藝不知道。羅藝作為長子,在羅榮告老之事世襲了羅榮的爵位,做為家族傳承,羅藝自然也希望羅成繼承羅家武藝。羅藝多年來在外奔波,對於羅成的武藝到底是好是壞也隻是在家書中得些偶爾的隻言片語。而孟氏這樣的婦道人家又那裏知道武藝的好壞,不過由於是長孫恒安在教導羅成,羅藝也很放心。因為這些年羅成隻是在練習基礎,並沒有急於精進。羅藝是過來人,知道隻要基礎好了,學習新技法的時候自然會快的很。都說一通百通,武藝也是這樣的。羅藝相信長孫恒安能教導好,也相信自己的父親羅老爺子能管好。可是,這樣的事又怎能真的如此安心了。所以羅藝回來之後自然是要考校羅成武藝。早些時候羅藝就告訴羅成要考校他的兵書武藝,好讓他早做準備。羅藝對於羅成的期望真的很高。

陽光渲染著藍天,光芒透過竹林斜斜的透入林中的羅家藏書室。

對於這藏書室羅成是知道的。據說這裏開始一代大儒謝革袍的舊居,至於這人是誰羅成沒有聽過。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大家在羅成的記憶裏駐足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這也不怪羅成,這一時期比較有名氣的不過是竹林七賢和王羲之而已,其他自然皆未聽聞。而羅家莊在擴建時,自然也把這裏的舊居擴入其中。開始時這裏準備給羅老爺子住的,不過後來羅壽見這裏綠林茂密,偶爾拂來的微風讓這裏別添了幾分出塵的味道,故而建議把這裏作為書齋,讓後代子孫在此讀書習字。羅老爺子一想也對,這樣既不擾了這裏的英靈,也可以延續家族的文化。羅壽對於自己的請求能得到老爺子的同意自然高興,所以每次遊學回來總把自己得來不易的書籍盡數放在這裏。時間久了自然也就多了。加上府上多年來收集的兵法書籍和武藝技法,加其他途徑收集的各類書籍,竟然有三室有餘。而且備有專人看管。羅成初次來到這裏的時候著實被嚇了一條,因為當時孫思邈命他要把這裏書全都看一遍,羅成也一直很努力,不過道現在也還沒有看完。但大體也都看的差不多了。其實羅成又不是沉香,哪能如此無憂無慮的看完這些了。

而今天上午的考核就定在這裏。羅藝上午不考武藝技法,隻考兵家常識,排兵布陣。至於奇門遁甲,羅藝自己都還沒有學過自然不會考校,如果真的考校奇門遁甲的話,怕是會讓他這個做父親的臉上也會無光吧。畢竟羅成乃是道家“聖童”孫思邈的弟子,這可不是用吹的。

上午的考核對於羅成來說是沒有什麼難度的,畢竟兩世為人。謙虛一點說,羅成前世雖說武藝不怎麼樣,但是對於兵書見解還是有一定造詣。其實前世羅成武藝也不容小視,單論肉體強度前世的羅成已經達到了巔峰,不過最後遇到內家拳的高手所以敗的很是淒涼。誇張一點說,前世的羅成如果有把槍在手,天下少有敵手,前世如果沒有遇到內家拳的高手,羅成也是鮮有敵手。至於兵法,作為特偵調上總參的人能不在兵法上沒有什麼建樹嗎?軍校難道是白讀的?所以上午的考校羅成到不是很緊張,隻是見著羅藝一臉嚴肅的模樣也跟著嚴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