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為何有三弄3(1 / 2)

梅花為何有三弄(3)

其實在越國人到來之前,這裏曾是吳國人冶銅鐵鑄兵器的地方。這時的人好戰尚武,所以在南京城這場戲的開端,未開幕,就先來的是一段鑼鼓鏗鏘激越的音樂。這時候南京城的江湖之上橫掃著那颼颼的刀光劍影,就偏偏沒有綿綿的台城煙柳,媚媚的秦淮金粉。

到了2300多年前,據說楚王因怕南京的王氣,埋金人於鍾山下,從此南京才有金陵之稱。

後又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於江,後人以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從此因為這秦始皇的小肚雞腸,鑿出一條秦淮河,蜿蜒出一座“六朝金粉,秦淮風月”的曆史名城,宛若春扇打開劇的一幕,從此供詩人落成詩詞歎滄海化作桑田: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樓迢遞。

嗟倦客、又此憑高,檻外已少佳致。

更落盡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

問青山、三國英雄,六朝奇偉。

麥甸葵丘,荒台敗壘。

鹿豕銜枯薺,正朝打孤城,寂寞斜陽影裏。

聽樓頭、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漸夜深,月滿秦淮,煙籠寒水。

淒淒慘慘,冷冷清清,燈火渡頭市。

慨商女不知興廢,隔江猶唱庭花,餘音。

傷心千古,淚痕如洗。

烏衣巷口青蕪路,認依稀、王謝舊鄰裏。

臨春結綺,可憐紅粉成灰,蕭索白楊風起。

因思疇昔,鐵索千尋,謾沈江底。

揮羽扇、障西塵,便好角巾私第。

清談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風景今如此。

楚囚對泣何時已。歎人間、今古真兒戲。

東風歲歲還來,吹入鍾山,幾重蒼翠。

這個鑿水成城的秦始皇也不喜歡金陵,改叫秣陵,“秣”是喂馬的草料,他隻想把南京城化作牧馬群嘶野草中的荒蠻之地。然而,在這個“欸乃”一聲山水就能綠的江南從來都不可能成為一個馬料場,它有它自己滿腔的詩情與畫意,當秦始皇以為他鑿一水而泄了一座城的王氣的時候,南京城卻順水流出了自己的詩情畫意。

又過了400多個年頭,秣陵被三國的孫權改稱“建業”,建業就是建功立業的意思。這個“曾將一劍定全吳”的孫權,他為這座城改了一個名,也為南京作為都城的正戲掀起了開端,而一開始這南京的曆史舞台就因他而鏗鏘激昂。

他的氣概被曹操讚為“生子當如孫仲謀!”他的勇氣落於一封寫給曹操的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意思是:“江南的春雨已經開始下了,您還是趕快退回到北方去吧!閣下不死,我不得安寧啊!”這短短16個字,就已然讓曹操不堪擔待,嗒然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