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樣地像待客人說話我在靜沉中默啜著茶。
一杯茶,一本書,夢樣地活著。林徽因帶著詩的羽翼來到凡塵俗世,靜蓮一樣無欲無求,安靜坦然。蜓兒稍息,雨兒傾灑,微微碧波中,蓮荷潔淨自若。望著小巷裏行人匆匆,他們在尋找歸宿嗎?林徽因井然,其實她期待的歸宿不是躺在病床上,她詩樣的情懷裏讓她思念杭州古城。一座朱門苔院,青柳依依,蔓延古城的鬱鬱蔥蔥的藤蔓,煙雨蒙蒙中一副天然的墨水畫。那裏是她出生的地方,亦該是她最好的歸宿。
讓江南的風,吹落她此時的憔悴;讓清瑩的雨,打掉她臉上的蒼白。穿起久違的素色白衣,化成一縷煙,一陣潔淨的雲,飄過小巷,蕩過池塘,尋找靈魂真正的安靜。
盛宴散場
我們說生,我們說死,生死交替,無人能擋。生的時候,一聲啼哭,似乎想抗拒即將開始的坎坷命運;死的時候,無聲無息,一切悲苦艱難,全部釋然。風會輕,雲會淡。在紅塵路上,我們求得隻是心底那份純真的坦蕩,如今盡數了卻,飄然遠去,安心,安然。
其實想來可笑!我們一直在繁複中尋求安然,可尋來尋去,竟是在與這個世間訣別的時刻。真的改變不了嗎?昂首望天,天無語;俯首問地,地亦無語。萬事萬物都變得沉默,原來它們早巳讀懂了人世無常。多美好的故事,多曲折的情節,多珍貴的情誼,總有一天也會隨黃風而去,安然散場。
她們說生死輪回,她們說因果相依,她們說來世還報今生的情與債。太多太多的期望來世,隻可惜,來生在哪裏?我們看不見,任你千呼萬念也追逐不到。輕輕放下手中的殘卷,癡看麵前茶杯的輕煙嫋嫋,我們隻能強迫自己釋然。人太渺小,而蒼茫人世太深沉,我們不能看清,所以我們隻能選擇看清自己,安然地麵對一切。林徽因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她一直珍惜時光,從不許自己在任何情況下叫它們枉然而逝。
他們說,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猶如茶一樣,或濃烈,或清淡,都要去細細地品味,細細去回思。林徽因喜愛飲茶,清新的茶香伴著淡淡的墨香,勾畫著林徽因絢麗的人生。當我們駐足仰望這個女人的時候,她帶著月亮柔美的光輝,微笑地輕轉身影,留給我們優雅的清香。她不要誰來敬仰,她所求得隻是這份蓮荷的淡然與坦蕩。
她做到了,林徽因帶著月光來到紛亂塵世,走過千山萬水,行遍大江南北。她從不曾迷失錯亂過,每一個足跡都無愧於心;每一個印跡都坦蕩雅致,月色依舊,彩霞滿天,在絢麗的光暈下,風更輕,雲更淡,她的呼吸慢慢薄弱,她的微笑卻悠然完美。
1955年4月1日,五十一歲的林徽因病逝在同仁醫院,離開了梁思成,也離開這個世界。史景迀說,她是“在寒風凜冽的北京,在最後一堵龐大的古城牆頹然倒塌之時”死去的。
她生前寫人間四月天,那裏春風洋溢,百花盛開;那裏充滿著詩情畫意,繁星點點;那裏有“世界的項鏈”“空中的花園”。我寧願相信林徽因死的時候不會有一點疼痛和遺憾,就在四月天裏,靜靜地停止了呼吸。窗外清風徐徐,室內一片寧和,一彎殘月輕拂下身,親吻林徽因美麗依舊的容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像林徽因那樣。生如夏花,死若秋葉,前者絢美奪世,後者靜美如畫。林徽因帶著天使的使命來到塵世,如今功成圓滿,化作青鳥,在月色未散,曙光初露的晨曉離開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