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人生聚散兩依依(3)(1 / 3)

世界上最美好的詞語應該就是溫暖,人生最感人的亦是感受溫暖,給予溫暖。像黑夜裏一盞明燈。冰雪中一把烈火。苦海上一艘小帆,淡淡的,卻叫你覺得美好,輕輕的,能叫你感應充實。

其實仔細想來,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滿足中度過的。我們追求的太多,妄想的太多,金錢、地位、名利、愛情、友情,說不過,數不清。所以我們的行囊總是很重,壓彎了背脊,壓垮了心智。我們變得心浮氣躁,埋怨世事不平,埋怨天道不公,殊不知埋怨的心擴充不了你短淺的目光,給予不了你快樂平和。倒不如真正地靜下心來,想想,自己要的究竟是些什麼,其實粗茶淡飯亦可收獲最美的感情,低窪泥濘中也可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肯定。我們來到凡塵隻有數數幾載,何必太苦,何必太累,何必不知生為何味。

在林徽因虛弱的時候,她提出和張幼儀見一麵,為什麼要見張幼儀,或許我們都明白,因為張幼儀是徐誌摩的前妻,她們的命運因為這個男人交結在一起,因為這個男人而改變。

張幼儀對林徽因有過這樣的評價,當她知道徐誌摩所愛何人時,曾說:“徐誌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複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她或許怨過林徽因,但她對她沒有敵意,她雖不及林徽因的才情和修養,她亦知道感情不能牽強。

說來感情是一種很微妙的感受。張幼儀愛徐誌摩,是因為他是她的第一個男人,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林徽因愛徐誌摩,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敲起她的心窗,帶著詩意侵入她靈魂深處的男子;陸小曼愛徐誌摩,是因為彼此心靈撞擊過,思想共鳴過,滿足人們對愛情的一切幻想。而徐誌摩一生愛過兩個女人,沒有張幼儀,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給他的伴侶,他從來沒有珍惜過。他愛林徽因,像渴望明月一樣癡迷狂烈,但林徽因決絕地轉身離開,徐誌摩寂寞、悲苦,靈魂徘徊在康橋之上,終日不曾展顏。後來他遇到了陸小曼,他們都是性情如火的人,一見如故,勢必攜手,未想日後的生活不盡人意。徐誌摩累了,他會懷念天空的那輪明月,潔淨的光環撫平他內心的孤寂與迷茫。

一個男人牽動著三個女子的心弦。林徽因不曾想見陸小曼,因為她是在她以後出現的插曲,並不重要。她想見張幼儀,或許在林徽因剛結識徐誌摩的時候,她就想見張幼儀。因為這個女人是徐誌摩的妻子,被她不經意傷害過。她對她充滿愧疚和情感。

後來,張幼儀在自傳中是這樣說道見林徽因最後一麵的事情的,“一個朋友來對我說,林徽因在醫院裏,剛熬過肺結核大手術,大概活不久了,做啥林徽因要見我?要我帶著阿歡和孫輩去,她虛弱得不能說話,隻看著我們,頭擺來擺去,好像打量我,我不曉得她想看什麼,大概是我不好看,也繃著臉一一我想她此刻要見我一麵,是因為她愛徐誌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她即使嫁給了梁思成,也一直愛徐誌摩。”

張幼儀走後,林徽因不想再見誰,因為她真的累了。在茫茫人海上,飄零得太久太久,她努力了,堅持了,生命的痕跡沒有遺憾。而此時此刻,她想到的隻是安靜下來,聽著窗外風聲索索,回憶逝去歲月的點點滴滴。空氣好安靜,安靜得可以叫人忘記身體上的疼痛。

靜坐

冬有冬的來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憶一把。

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痩細,

在午後的窗前拖過一筆畫;

寒裏日光淡了,漸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