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會無期
我們來到人間,赤身裸體,一絲不掛;我們退出世界,何去何從,無人作答。若今生多惆悵,換個冥地又有何妨!
忘了這句話是誰說的了,更無處查詢誰是原創,但這首詩卻深深震撼過我。若今生多惆悵,換個冥地又有何妨,灑脫得如秋風掃過落葉,不帶一點酸澀和感傷。宛若生命本身隻是一出戲,上演時認真扮好自己的角色,有哭,有笑,有飽滿;而落幕的時候就灑脫離開,會哭,會歎,會單薄。風輕輕蕩過,柳枝殘落,那暮色一點也嫣紅不了人之貪念。細想想,無力挽留!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糾纏苦痛,太多的生死離別,太多太多的無可奈何,仿若每一個轉身就是一世,每一次錯過便成一生的遺憾。在死亡麵前我們都渺小卑憐,曾經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不知枉送多少人的性命。曆朝曆代,縱是明君聖主也為傳聞仙草不惜血染江山,他們心底滿是恐慌,妄圖抓住一點殘光,力挽狂瀾。
清風索索,月光灑落清瑩的白,我們輕輕探出頭去,風帶起散落的發絲,映襯淨空蒼落的沉靜。原來寧和安穩的時光下隱藏的就是惶恐,害怕至親至愛的先棄我而去。在這個凡塵俗世裏,沒有人真的可以做到換個冥地又有何妨的灑脫地步。就算你可以,你身邊的人也不會允許,他們的淚與痛叫你把這何妨變成了奈何。
1931年,林徽因結束山中靜養,和梁思成離開東北大學到中國營造學社供職,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為校理。短暫的停息叫林徽因沉寂巳久的激情得到釋放,寫下許多曼妙的文字,在她荷蓮般美好的人生裏填注淡淡清香,煥然如夢。
可是我們不能因為夢而忘掉自己的使命,林徽因愛好文學但她更癡狂於建築。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個巧奪天工的雕刻都牽動著她的心弦。在她鳴鳴落地的時候,命運就給她披上建築的羽翼,要林徽因在這個舞台上演繹極致。
林徽因沒有辜負這樣的安排,在中國建築史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林徽因是中國建築史上第一位女性建築師。她參與國徽設計,改造傳統景泰藍工藝,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並著有許多建築方麵的書籍,供世人傳閱。
都感歎人生如夢,漂浮若萍,有太多無法控製的無奈。但人活一世,雖不求驚天動地,流芳千古,但終究還是要留下些什麼,讓活著的人有跡可尋,哪怕是再平凡簡捷的故事亦可參悟一些人生真諦。都說老者是智者,因為他們看過太多的悲歡離合;看過太多的人生百態,他們學會了淡然,亦學會了擔當,擔當苦中的苦,方能感受靜中的甜。待有一天我們徐徐老矣,坐在籬笆牆下,屋簷的燕兒曾吃了我們給的穀米,案桌上的書籍曾被我們暖於胸口,路邊陌生的行人或許亦忘了我們給過的溫暖。但春去秋來,我們布滿風塵的行囊亦填滿,簡單的故事帶著輕柔的溫和,我們會微笑,知道自己沒有在這凡塵俗世間白白走過。
而林徽因的行囊裏裝載的焉是我們所能比擬的,這個上帝的寵兒帶著霞光來到這個世上,她注定要用生命譜寫美好的樂章。雲兒會為她歌唱,鳥兒會為她起舞,她走過的地方鮮花彌漫。在那個動蕩時代裏她的美無懈可擊。
這裏我拙筆寫過三個女性。張幼儀是徐誌摩的原配妻室,她端莊賢惠,善良秀氣。盡管後來也成為獨擋一方的新女性,但她骨子還是滿陳著封建曆史男尊女卑的柔弱。她就像俯柳,經曆著簡單,訴寫著平凡,如果她曾經不是詩人徐誌摩的妻子,我想大家不會如此深刻地注意著那個動蕩年代,有這樣一個女人默默無聞地活過。
陸小曼被譽為四大才女之一,能歌善舞,才情不斐。我們誰都無法忘記她為了感情不顧世俗的決絕和狂烈,她曾說過:“真愛不是罪惡,在必要時未嚐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價來爭取”。陸小曼宛如罌粟花一樣豔麗熱情,在被封建思想塵封千年的古地上,振臂一揮,告訴我們女人也是人。她做到了,離了婚,和徐誌摩攜手今世,完美的鮮花下帶著風掃殘枝的淒涼,帶著血淋淋的慘烈。
而林徽因一直溫和如玉,帶著不食人間煙火的魅力漫步在世俗繁文裏,用她的才情、她的智慧、她的執著,贏得世人的尊敬和愛戴。在她身邊圍繞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家。
徐誌摩,一代詩豪。他給林徽因披上了詩的羽翼,帶著月亮的溫存行走於煙雨蒙蒙的清晨,不帶一絲煙火。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葩。他給了林徽因最踏實的依靠,給她堆建了煙火舞台,輕歌曼舞,每一個華麗的轉身都是完美的眩光,每一個呼吸都是建築史上的奇跡,她走過驕陽炎炎的午後,不帶一絲暑意。
金嶽霖,學術泰鬥。他不離不棄,無欲無求的愛叫林徽因成為神話。帶著愛的風韻飛過繁星點點的淨空,讓眾人羨慕仰望。
還有蕭乾、聞一多、朱光潛……他們就像天際點點星辰,甘願點綴著林徽因這個如月光般美麗的女子,他們心目中的紅顏知己。
紅顏到底是什麼呢?古書上說,紅為胭脂之色,顏為麵龐,古代女子以胭脂顏麵,遠看如桃花潤雅,《紅樓夢》裏賈寶玉曾用鮮花為料,精心製出胭脂送予林黛玉,所以紅顏素來代稱美豔的女子。書上也說紅顏薄命,紅顏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