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4)(1 / 3)

陸小曼的落寞沒有逃過徐誌摩的眼睛,那時徐誌摩也是感情的失落者,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雙宿雙飛叫他肝腸寸斷,他們同為天涯失意人,相逢在寒冷的季節,靜靜一個眼神便會產生溫度。有人說徐誌摩愛上陸小曼是為了忘了林徽因,但我不這樣認為,陸小曼和徐誌摩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他們為了心裏的追求會焚燒自我,隻為重生。當年陸小曼為了跟徐誌摩在一起,與王庚離婚,流掉腹中的胎兒,而終生不能生育;徐誌摩也曾向世人宣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韙,乃求良心之安頓,人格之獨立。在茫茫人海中,訪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巳!”

兩人在風氣初開的潮流中,受到青年男女的慫恿、喝彩,豪氣幹雲地踏上“不思舊姻求新婚”的道路。像鬱達夫就說:“誌摩熱情如火,小曼溫柔如棉,兩人碰在一起,自然會燒成一團,哪裏還顧得了倫教綱常,更無視於宗法家風。”

徐誌摩與陸小曼攜手了,大家好奇的卻是他們的結合會不會對林徽因造成巨大衝擊。午夜夢回,林徽因依舊是池塘裏靜靜迎著風,展露自己美麗的淡泊女子。她不是陸小曼,不會為了愛情背負太多的罪孽;她也不是張愛玲,愛得迷失自我。林徽因的聰慧與獨力自持叫她展露了一個女子最潔淨的人格魅力。

她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生活著,沒有波瀾壯闊,卻安靜平和。風吹過,帶著梔子的花香;蟬鳴過,帶著柳葉的清香。輕輕煮一杯淡茶,淡淡落下幾句詩行,原來生活竟可以安詳。

難道這不是一種完美嗎?人生在世有太多太多的繁複,太多太多的糾結,我們能靜下心,像初生的嬰兒浸泡在水中,丟掉浮躁,拋棄繁複,但求一個簡單,亦是難能可貴的。或許直到我們駕鶴西去,才會豁然發覺生命的本質其實就是回歸寧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做一顆石頭,安靜孤單卻也可以驕傲幹淨地活著。真的可以做到王維詩中的意境,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其實人的一生真的好艱難,我們背著繁重的行囊奔走於人世間,不知道所為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最終停留在何許地方,一路奔波,一路撿拾;亦一路丟失,當我們累了,倦了;感歎這路怎麼如此望不到邊際,遙不可及的時候,回首卻發現原來走的不過寸步而巳。當驕陽沉於山脊,茶涼言盡,一切都即將落幕,我們的心方真正的可以平靜。那時我們會不會後悔自己一生的勞碌奔波,從沒有仔細看過身邊的綠意重重;那時我們會不會感歎,原來做一個石頭方是人生的真諦,方是真正的幸福。

我們隻能做石頭,而林徽因卻是不小心落入人間的精靈,她像一株潔淨的蓮荷,淡淡的餘香叫你安靜寧和。

此情可待

曾經瘋狂的迷戀過洛克菲勒,他告訴過我們,“高貴快樂的生活,

不是來自高高的血統,也不是來自高貴的生活方式,而是來自高貴的品格。”他口中的品格隻有四個字:自立精神!

徐誌摩沒有,他信服著愛情;張幼儀沒有,她依賴著親情;梁思成沒有,他專注於事業;而林徽因,這個嬌小美麗的女子,她有著別人沒有的自立精神,所以她活得比任何人都高貴灑脫。

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因為瑣事纏身,從未好好治療休息過。直到二十六歲的時候,她的肺病日趨嚴重,不能不放下工作於1931年3月聽從協和醫院大夫的建議來到香山雙清別墅養病。

那該是林徽因一生中最靜好的日子吧,她可以任性地吸取霧的靈氣,仿佛每一處花開都是音符,每一陣清風都是訴說,輕輕觸動了她的柔腸。她會穿一襲白色的睡袍,焚起一注清香,在雅致的花瓶裏插上幾支鮮花,在窗明幾淨的小屋裏低眉寫字。

梁思成看到這樣的林徽因不能不駐足凝望,生怕破壞了這份美好。林徽因曾對他感慨:“看到我這個樣子,任何男人都會暈倒吧!”梁思成立刻收回目光,有意氣她:“我就沒有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