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二十年,茫茫在外有家(1 / 2)

剛過完結婚十四周年紀念日,加上前麵談戀愛的六年,和一個男人在一起二十年了,被女朋友批評太沒出息。

剛剛好,將前半生一分為二,一半是與父母朝夕相處的十七年,一半是上大學離家後與他一起的二十年。

前一半的我,性格標簽大約是孤僻、安靜、清冷、謹慎,想法密集而至卻從沒好好實現過任何一個,還好凡事認真。後一半的我,不知怎麼的,畫風逐漸變成了,明朗、爽快、合群、勇敢,想做什麼就去做,凡事認真(似乎隻有這一點沒變)。

我不能斷然說,是他改變了我。這麼說估計爹媽會覺得很受傷(敢情以前是在虐待你嗎?)。可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我的蛻變,像一層一層的殼,隔幾年就破掉一個,隔幾年再破掉一個,堅硬的殼越少,內心越柔軟,對自然和生命這些大命題,越敏感。

這幾年,我常想,我這樣一個微小的生命,何以得到這麼多恩惠和眷顧。我說不清給我這麼多的宇宙大神叫什麼,中國人叫老天爺,我暫且叫作命運,總之前十七年,讓我恰好生在一個積善之家。

我記得小時候我爸時不時會買回一驢車白菜,或者一車瓜,我媽驚歎這怎麼吃得完,我爸說老農民拉一車來城裏,天快黑了還賣不完,回不了村,他就全買下了,身上自然沒帶那麼多錢,就領著驢車送到家裏,我媽再去東湊西湊地湊夠一車貨的錢。要麼就是忽然帶回家一個乞丐,給吃頓飽飯,吃完抹抹嘴走了。

我爸是個老師,屬於那種對於他人的痛苦葆有特別豐富的想象力的人,一生總是處在同情心泛濫的狀態中。哪個學生苦悶了、抑鬱了、得了精神上的病了,家長多會帶來我們家,跟我爸媽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傾訴一番,大概是我爸時不時跟著眼發紅、鼻發酸,讓別人覺得被理解、被共情,然後心裏會得到些微的撫慰吧。誰家缺吃少穿了,也會上門,我爸怕人家難為情,不等人開口就裝東西掏錢。

我想,我在二十出頭毫無人生經驗,拿出一生中最大的慎重,麵對結婚這樣的決定時,竟然先天地跟那種算計、小氣、冷漠自私、奸詐圓滑的人絕了緣,這並不由於我的眼光有多麼好,而是原生家庭給了一個在善意上超出社會平均線的成長環境。

後來,命運又讓我恰好遇到那個人,擁有大部分讓我欣賞的品質,比如善良、正直、包容、勤奮、友愛、內心平和、熱愛學習、專注、貪嗔癡不重,而同時缺乏大部分我無法忍受的特質,比如貪財、饕餮、油滑、市儈、從不自省和節製等。

這個人恰好也中意我,並且義無反顧、一往無前,不曾想過放棄。否則,就憑我那般清冷被動的性子,絕無可能主動爭取,多少愛恨,隻會深埋心底許多年。

如果人生真有最關鍵的幾步,那麼選結婚對象,絕對算其中極重要的一步。然而,除了前世今生的說法,我尚且總結不出經得起推敲的道理。

說來奇怪,我在談戀愛時從沒想過我倆會結婚;結婚後,從沒想過能一起過多少年,更不曾奢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終老。抱持著一種對愛情、婚姻近乎悲觀主義的態度,一不小心走到現在。兩個人都自覺在關係裏獲得了滋養和很多成長。這聽上去很有些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