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沒在深夜總結過人生,無以語明天(3 / 3)

戒,是幫助能量圈起圍牆,不致白白流失。定,表現在隨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使它像探照燈一般,集中成一道光束,自如地應用在重要之處。

應用注意力的方式,決定了目標的實現程度,決定了人生的外延和內涵。因為深信這一點,我才能在每次一邊主動跳出舒適區一邊嚴重自我懷疑後,一門心思專注於選定的目標。

定的修煉,是一場爭奪與控製注意力的戰爭。戰利品,是一份極為深沉的快樂。“越來越完美的自我控製,產生一種痛快的感覺。”這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是戒與定的獎賞。它帶給你一種狂喜。隻要在這種戰役中戰勝過自己,人生其他戰場,也就變得容易多了。

定的具體的方法,無他,功夫與禪定(冥想、靜坐)。與宗教無關,也不分職業,是任何人都可用的成長方法。

慧,是通透、洞察和預見,它使我們學會思考連鎖反應(關係),看到副作用(辯證),以及感知到表象之下的龐大世界(直覺)。

不細寫,還沒有臉皮大談智慧。但有兩個心得:思維升級和心靈修煉,都重要。前者,是見識和高度;後者,是靈性和深度。如雙腳走路。

西方在思維科學領域有極多優秀著作,東方在心靈方麵更勝一籌。作為個體,沒必要放著已有的智慧不取,而從頭在黑暗中摸索一遍。

理清道與術,再來談“毒素”。

微小劑量的毒素,猶如疫苗,幫助人體抵禦更大的病毒威脅。因此,日常性地識別、處理種種毒素,就是在訓練心靈,使其強大,以應對難以預測的、毀滅性的傷害。

毒素,主要表現為念和情緒。念,是頭腦中永不止息的種種念頭。情緒,是多出來的未經使用的能量。它們都是應用注意力的幹擾。

禪定,主要對治層出不窮的念頭。它們來了,看到就是,不耗費注意力去過度追隨。如感受水波蕩漾,卻不需要一個猛子紮進水中。(相關的書籍、課程很多,需要實修體會,說說道理實在無濟於事。)

情緒的對治,主要是疏導和利用。情緒不是敵人。我們是有情眾生,感受和情緒是天性。因此,一切壓製情緒的方式,都要盡力避免。

情緒大致分兩種來源,外在刺激和內在滲出,須分別對治。(《新世界》《內在工程》等書,對此有絕佳的分析和方法。)

外在刺激,比如有人罵我,我會不爽,對治的方法是先“標記”,貼個標簽如“他說我×××,這讓我很不爽”,一個貼完,還不爽,繼續貼,繼續看著它。

情緒是自我確認存在感的把戲,你不看它,自我就玩出更大的花樣讓你看到。你壓製它,它還會深入潛意識,以你看不見的方式控製你。你把它當真實存在,然後跟隨它,它就會創造出更多劇情,掌控你。

標記,如封印,讓它就在原地待著,情緒本就是空,無依無憑,隻要自我不奮力給它編劇情,它自會消散。標記情緒的來處,就同時給了它去處。

內在滲出的情緒,譬如沒有外因的沮喪、空虛、煩惱、鬱悶、自我懷疑等,都是多餘的能量,對治的方法是“行動”,給這股能量以出口。

人生來好動,好發展,好創造。違背這個自然,就不算“盡性”,煩惱就生。所以閑人易生愁,當沒有成長和發展,就易空虛煩悶。

對治情緒,不是為了變成一個不生情緒的人(也不可能),而是學會破解情緒攜帶的信息。它們是成長的驅動力。

人生的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一半得之於感受。身體不能閑著,而心靈要沉靜。兩者看似相悖,卻可同時發生。

我自己有個感受,去年一年每天固定的節奏是寫作三小時,習字兩小時,這已經成了身體記憶,若是哪天沒寫,晚上躺下時,腦子裏必定萬馬奔騰,靜坐時看到念頭一波又一波湧來,都是未釋放的能量。因此,不瞎忙,不閑著。

我一路所仰賴的,簡而言之,就是以戒將注意力圈住,以定將注意力應用於執行最重要的事,以功夫、禪定,處理心靈的毒素。不閑著,去創造,一路領略,一路感受。成長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暗暗進行。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1] 米哈裏·契克森米哈賴:《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中信出版社,2017年,第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