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終生學習使浙商走得更遠(1 / 3)

未來的世界是中國企業強還是歐美企業強?其實,誰會學習誰就會贏!很多浙江人小小年紀便出門遠行,走一路,看一路,學一路,幹一路。路費就是學費,市場就是學校。憑借這種鍥而不舍的學習勁頭,浙江人首先把握住了商機。近年來,浙江商人特別是一些青年企業家,對學習層次有了更高要求,他們從原先的“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到今天的“經常看黑板”,迫不及待地走進大學,打著“飛的”做學生。作為一個商人群體,浙商比很多地方的商人群體更愛學習、愛變革、有緊迫感、有進取心。

三年能學套好手藝,

一輩子學不夠的買賣人

不讀書則學藝,人總得學習,我們浙江人總得學點什麼在手裏心裏才踏實。總結我的成功經驗有三條:趕上好時代;老老實實,不怕吃虧;願意學習。

——張大中(大中集團董事長)

浙江商諺裏有“三年能學套好手藝,一輩子學不夠的買賣人”之說。因為一般的手藝屬於技術,有較機械的操作規程,照師傅傳授的方法反複練習便可掌握。而做買賣不但觸及麵廣泛,並且無定法可依,要隨商情變化靈活機動地運轉,還要適應社會與生活的需要及時變換經營貨物品類,實在複雜而不易掌握。

所以,一個成功的商人不僅要從現成的知識中學,更要從經驗教訓中學。即人們平時所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懂得“學習重要”,沒什麼可炫耀的。多少人敗就敗在“不會學”上。那麼多人經商做生意,有的發了財,有的賠了本,這就反映了學習不學習的重要性;發了財的那一部分裏麵,又有發大財與賺小錢之分,這就體現了學習效果的差別。

如何學得更好?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學,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好?

就浙商的經驗而言,商人之所以要學習,是為了自己能更好地招攬顧客來購買自己的商品和服務。自己的東西得到顧客的認可才能給自己帶來財富。意思很明確:顧客的需求擺在第一位,光是東西好還不行。而且,要知道,了解顧客需求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根據市場需求來生產或進貨,顧客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引進什麼。這樣一分析,學習的內容就一目了然了。

浙商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個商人必須學習的內容有:

如何判斷顧客?有些是過路客,可能不會對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產生太大的興趣,我們要做的是從中選出真正的買家。

如何分析他們的需求?他們究竟需要什麼的產品和服務。

如何能更長久地吸引顧客?一次兩次光顧不足以鞏固生意,必須長久地吸引顧客。

……

任何一門事業經過不斷發展,都會形成各自獨有的完備結構,自成體係。要想事業有成,必須從基礎開始,虛心向同行討教。

光是秉承前輩的經驗和知識積累,到自己融會貫通,就得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有的甚至大半生都鑽進其中苦苦探索,方才有可能把握真諦。況且每個行當隻要後繼有人,就會不斷發展繼承下去,即使你能體會到這個行當現今的要旨精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行當性質的新陳代謝,不斷變化,一切成就又成為了過去式。因為一切都在前進,任何領域都是你追我趕,不進則退是大勢所趨。如果依舊停留在過去的輝煌上沾沾自喜,不思進取,那麼結果隻能是優勝劣汰,被淹沒於曆史的洪流。

所以,浙商認為,要想在事業的征程中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須時刻樹立危機意識,不能滿足於眼前的成績,要不斷學習,銳意進取,與時俱進。

不要以為能把批發來的東西加價賣出去賺到錢就算生意成了。那隻是最簡單的“倒手”而已,離真正的商人還相差十萬八千裏!從商也好,做人也罷,好好地虛下心來學吧,學無止境,精益求精,方可為人上人。

“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經商要實戰,但書本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也是不可丟棄的,要能夠抽時間靜心從書本中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學習要注重效果和質量,千萬不要蜻蜓點水一般,要學就要深入、要認真。

老板再大也要學習

老板再大也是凡人,凡是人就應該學習,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現代社會需要靠智慧、實力和知識賺錢,學習將是浙商發展的突破口。

——潘立生(浙江省民營企業協會秘書長)

學無止境,對於再“牛”的商人也不例外,浙商的新精神裏就包括學習新知識、新經驗的內容。

有一次,在浙江大學,當不少年輕的大學生趁著天氣晴好紛紛出遊時,一批“特殊學生”則走入了浙大EMBA的課堂,他們是來自浙江各地的民營企業家,如西子聯合控股集團的董事長王水福,現代集團董事長章鵬飛,等等。平時在商海中呼風喚雨的人物,此時卻坐在課桌前眼神專注,認真聆聽著台上教授的講課。

與此同時,在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繼續教育中心的教室裏,還有另一批民營企業的當家人正襟危坐,過去用來簽下千萬合同的筆正一絲不苟地記著筆記。

“學習”風潮如今正在浙商中激蕩:數年前,當北京、上海高等學府開出學費高昂的EMBA班時,王振滔等一些知名企業家就打著“飛的”,頻繁來往其間做學生;而數年後的今天,大量的中小民營企業家加入了這支學習大軍,更多的民企老總步入了北大、浙大、南開、上海交大等國內著名高等學府,虔誠地做起了學生。

人們不禁要問,身價上億的浙商為什麼會放下緊張的工作來做學生?

草根出生的浙商文化水平低,大多是靠著自己的勤奮和能吃苦的精神白手起家,在初期創業成功後,原先備受讚賞的“草根精神”卻成為浙商繼續發展的絆腳石,企業越來越大以後,需要新知識、新思想、新的管理經驗,於是一大批希冀擺脫禁錮的草根浙商迫切想要補課,補他們不算高的文化素質。

學習使這些腰纏萬貫的浙商大佬們找到了身上的不足,促使他們自省與反思;與同樣經商經驗豐富的“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則讓浙商得到了取長補短的機會。而當企業大量引入職業經理人後,當手下全都是碩士以上的高級人才後,浙商們又感受到了來自企業內部的壓力,解壓的唯一途徑就是提高自身素質,建立與下屬溝通的平台,於是學習就這樣成為發展起來的浙江民企解決企業管理瓶頸的重要渠道。

“企業家不能停止學習,企業沒有新的經營理念、沒有科學的規範製度是萬萬不行的。”浙江諸暨五峰電容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曉東非常有感慨地說。

浙商就在這樣的感悟中學習著。不斷的學習,使浙商的經商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不懂就要學,不要禁錮自己,而要讓自己成為學習型的新商人。

學習是人思考的基礎,為商就要堅持不懈地學習,隻有這樣才能在麵臨決策時有明智的思考方向。

社會就是大課堂

社會就是大課堂,很多事情是書本上學不來的。我把在課堂上學習稱作充電、洗腦子。爭取發展隻有不斷地洗腦,吸收新知識和養分;但是隻有從社會大課堂上的所學到的東西,才能使自己更加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使自己不斷發展壯大。

——徐海南(天外天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經商的人不僅不能和社會脫鉤,而且與社會的聯係隻會越來越緊密,因此商人不能被動地去適應社會,而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去融入社會,無論是做人還是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