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用人不避親疏,關鍵與誰匹配(1 / 3)

有人說:“中國是家文化,家族企業在中國有適合生長的最好的土壤。”也有人說:“用人就要搞五湖四海。”用家裏人還是用外人?不能一概而論。這就好比一塊綢緞和一團棉絲,誰好誰壞呢?一般都會說綢緞好。但是,如果用來擦桌子,誰好呢?棉絲好,因為它吸水,價格便宜;綢緞不好,不吸水,價格高。可見,判斷好壞的標準在於匹配。浙商的成功,似乎就在證明這樣一個道理——“匹配”就是好的。

成功30%靠自己,70%靠別人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也。現在商場競爭如此激烈,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單憑老板的頭腦顯然是不夠用的,企業的成功,30%靠自己,70%靠別人。因此老板必須更多地借助別人的智慧,而這個外腦可以是下級、工程技術人員、朋友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打開思維的空間。

——郭廣昌(複星高科集團董事長)

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學習型組織”企業家,善用別人為自己盈利是明智企業搏擊新經濟浪潮的利器,借助各行業精英的智慧是一大批成功浙商的共識。

對浙商而言,現代市場的變化增加了商人決策的難度需“別人”的助力;商家自身的素質需“別人”優化;管理的科學化需“別人”協助規範;發展的關鍵時刻需“別人”把關;防止決策主觀片麵需“別人”平衡。這些“別人”,可以是員工,也可以是朋友,甚至可以是競爭對手。

當商人預感未來競爭激烈,企業可能有潛在風險時;當商人決心通過管理提高品質和改善服務時;當組織需要進行綜合診斷,以係統化地明確存在的問題時;當組織膨脹,感到對大型組織或集團組織的管理不能再用傳統型經驗方法領導時;當商人需要對整個組織進行“再造”和改善各項職能時;當組織需要加強進入市場能力時;當組織需要整體改善企業文化與管理製度結合以形成強大動力時;當組織需要作管理上的局部改善時,老板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有了外力的幫助才能更好地做決策,更好地管理,更好地賺錢。

浙江區域經濟特色明顯,但卻欠缺科技這個引擎。為改變這一不足,浙商們紛紛結合紡織、化工、醫藥等區域經濟發達的地域特點,主動聯係相關科研機構和專家合力攻關,並和當地科研機構共同設計實施了現代紡織技術與裝備、綠色化工、生物醫藥、音視頻、製造業信息化、半導體照明等重大科技專項。

企業做大做強之後,老板可能就會以為自己無所不能,自己實力雄厚,人才濟濟,不需要外界的補充。這其實是一種很危險的想法,再厲害的老板也不可能事事周詳,要想使自己的企業永久地存活下去,別人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

善用“別人”的力量,是浙商的一大聰明。

對自己要用到的“別人”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時而把他們捧上天,時而又貶得一文不值。

家族成員造大船

經商,最可靠的幫手便是家人,家族成員造大船。

——潘挺宇(挺宇服飾公司總經理)

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宜再采用家族化的管理,但這並不是說家族企業的經營模式就不可取。

公元986年麵世的法國年鑒派史學巨著《家庭史》上有這麼一段話:“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家庭是最古老、最深刻的情感激動的源泉,是他的體魄和個性形成的場所。通過愛,家庭將先輩與後代係列的利害與業務結合在一起。”

家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家族文化深刻影響著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結構。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基本組織,它編織著忠實性,並將一代又一代連接起來而成為家族。在中國這個古老的社會裏,家族是棋局裏的棋子。這是一盤永遠沒有結束的棋局。

浙江經濟發展到今天,形成了一個從家庭工業裏成長起來的經濟格局,其間,家族是一個抹不開的話題。

隨便走進浙江溫州一家企業,都能找到家族的影子。在他們的企業組織結構中,總有親戚朋友這類千絲萬縷的關係。

浙商堅信“家族成員造大船”的觀點。溫州挺宇集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

董事長潘挺宇10歲的時候便成了孤兒,隻讀了3年書,沒有人會想到,這個靠給人家做木匠活為生的窮小子,竟成了一個發明怪才,成了儀器儀表方麵的專家。後來他開設了自己的工廠,到1989年的時候,潘挺宇的工廠已經像模像樣了,當時光是一年的產值就有360萬元。

潘挺宇的大女兒潘佩聰的血管裏流著與聰明的父親一樣聰明的血液。技術含量很高的“在線分析係統”就是她組織力量開發成功的,這種在國外價值幾百萬美元的設備,在潘佩聰手裏首先實現了國產化,其售價僅為進口產品售價的十分之一。

就像居家過日子一樣,潘挺宇一家人將自己的企業做得有模有樣。到了今天,挺宇集團公司的年產值已經非常可觀了。

潘挺宇說:“依我所見,浙江的家族企業不宜過早退出曆史舞台,不顧浙江獨特的血脈淵源,一味追求西方式的現代企業製度,恐怕會出現“橘逾淮北而為枳”的結果。”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山地,“天高皇帝遠”,曆來宗族觀念十分濃厚。在農村,一直有修宗譜的習俗。

浙江人愛拉關係。不相識的人見麵,總要套出一些親戚關係來。遠的、近的都無所謂。浙江人骨子裏就認定熟人好辦事,親戚好辦事。

這就是浙江人的“處世哲學”。因此,從地域文化角度來分析,改革開放後浙江形成壯觀的家族企業集群也就不奇怪了。

經濟學家說:“浙江工商業微觀細胞的組織結構雖幾經裂變,但從本質上說,其家庭經濟的基因內核猶在。”血緣或地緣關係在浙江人的經濟模式中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

創業之初,最可信任的就是家族成員,要大膽地起用自己的親戚家人來幫助自己創業。

經商過程中,要多和家人商量、交流,取得家人的支持。家和萬事興,要想經好商,就要首先團結好自己的家人。

善待跟自己一起闖天下的兄弟

朋友難求,一定要善待他們,尤其是和自己一起闖天下的兄弟。

——陳敏(莊吉服飾公司董事長)

現代有大成就的浙商都是重情守義之士,莊吉服飾公司董事長陳敏就是其中之一。

他說:“信任朋友,更要善待兄弟。”

在他眼裏,正是有了一些在一起闖天下、互幫互助的朋友,浙商才會有今天如火如荼的迅猛發展。不虧待“與自己一起闖天下的兄弟”也是浙商經商做人基本準則。

浙商南存輝主張“善待跟自己一起闖天下的兄弟”。在創業之初,他從上海請來王中江、宋佩良、蔣基興三位國有企業退休的老同誌指導工作,這三個人為正泰作出的默默奉獻,南存輝都銘記在心。

1994年,正泰建廠10周年,南存輝專門花了3000美元,把定居巴西的王中江老人接到廠裏,坐上主席台,戴上大紅花。

後來,王中江老人在上海去世,人在北京的南存輝得知後,推掉已安排的公務活動,直接趕到上海參加了王老的追悼會。

說起南存輝,宋佩良感動地說,南存輝每次到上海,都要去看他,其中有一年竟然去看了他13次,比自己住在上海的兒子去得還勤!

1999年,正泰創業15周年慶祝大會,年近8旬的宋佩良、蔣基興又被請來,被授予“正泰元老榮譽獎章”。

不管當初的兄弟跟不跟得上企業發展的步伐,作為精明的商人,對待那些當初一起闖天下的兄弟都應該懷著一種感恩的心理,盡量安排好他們的後路,讓他們能夠安安心心、平平靜靜地與公司一起發展。

經商,有時需要善待別人,尤其是曾經跟自己一起闖天下的朋友。

經商要有做人的基本準則,不能過河拆橋,更不能陷友於不義。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的兄弟感到溫暖,要保持克製,不要有事就去批評、刁難他們,要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用人不在於如何減少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並把他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自己怎樣揮舞球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場上所有人都能將球棒揮動得恰到好處。

——馬雲(阿裏巴巴創始人)

知人善任,務必使人盡其才。隻有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才能實現人盡其才。一個人的才能是否得到發揮,關鍵要看他是不是處在能發揮他優勢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