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浙商的管理藝術(3 / 3)

當下,一些中小企業的老板總是抱怨說:“我原來想幹的事總是幹一個成一個,而現在卻是幹一個敗一個。真是想不明白為什麼。”

究其原因,恐怕是小公司患上了大公司病,忙於內部繁雜的管理而忘了外部多變的市場。經營和管理是公司硬幣的兩個方麵,是把雙刃劍,經營麵對的是外部市場,而管理麵對的是內部運作;經營強調創新,而管理強調科學;經營主張開放的資源整合,而管理主張封閉的製度穩定。

所以,對於現代商人來說,一定不要錯把管理當經營,管理很重要,但經營更重要。對於擅長管理而經營能力有待提高的生意人,浙商提出了以下5條建議。

①把管理的任務交給專業的管理人員,自己拿出一定的時間到市場上轉悠,同顧客聊天,向專家求教,向競爭者和行業標杆學習。

②找準目標顧客和市場定位。

③市場直覺要加上科學的市場調查分析與預測,不能再以自己的感覺來做決定。

④關注產品質量與功能改進和創新,更要關注與之相適應的服務創新。在為顧客創造物質價值的同時,還要為顧客創造精神和心理價值,讓營銷活動自始至終充滿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

⑤注意目標顧客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和認知空間的改變,與時俱進,創新經營。

隻有掌握了這五個方麵,商人們在未來的經營管理中才不會把二者相混淆,從而使自己管理有序,經營有方。

不要老是跟著感覺走,感覺不可能時時準確,要研究市場規律,嚴格按照規律進行經營和管理。

要養成善於改革和創新的習慣,既要有管理改革又要有經營創新,而且要把經營上的創新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變經驗管理為科學管理

成功的經驗僅能借鑒與分享,一些人想要克隆成功商人的經曆,結果往往是無功而返。一味地強調經驗,公司就很容易喪失創新求變、開拓奮進的原動力,而這點又恰恰是中小公司最為渴求的。

——宗慶後(浙江杭州娃哈哈公司董事長)

許多新興中小公司常常想走捷徑,認為從成功公司中挖來一個成功人士,或者是一個團隊,公司就能立刻創造奇跡,產品銷量就能瘋狂增長。因此常常會有中小公司以難以想象的天價引來空降兵,空降部隊,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不少曾經成功的人士也就此折戟沉沙。

還有一些商人在公司的一步步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經驗和思路,以後就全憑經驗辦事,這樣往往導致失敗。經驗雖然能夠使你獲得成功,但殊不知,隻憑著經驗走路有時也會使你縮起手腳,步伐不能夠放開,而使許多能夠獲得的東西,因受到經驗的限製而無法獲取,隻能在經驗的圈子裏徘徊。要知道世態總是在不斷地千變萬化,經驗容易使你目光短淺。

現代管理要科學,經驗管理要慎重。許多“浙商”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科學管理的方法。

多年前,浙江的打火機行業興盛了起來,但後來由於技術老化,經營管理觀念落後,許多企業麵臨著極大的危機。

後來,不少打火機企業拋棄過去看似成熟的管理方法,紛紛通過技術改造、招才引智和強化科學管理,使產品檔次不斷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以“多、快、好、省、暢”為特征的行業優勢。

新的企業生產運作管理方法使打火機企業生產的產品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品種多,每家打火機生產廠家都有數十個以上品種;設計生產時間快,開發一個新產品從定樣、開模、生產到投放市場隻需15天,而日本、韓國等國外同類生產廠家則需要80天左右;質量較好,該行業中有205家企業達到國家檢驗檢疫局出口檢驗標準,部分商品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本低,一個普通打火機至少有28個零部件,而每一個零部件都有專業的工廠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銷售渠道通暢,浙江有許多僑胞在國外經商,他們為浙江產品的出口建立了便捷開闊的營銷渠道。

商人如果抱著過去的經驗不放,不懂得尊重市場變化規律,掌握消費動向,不能用新的眼光、新的方法去處理所麵臨的新問題,就難免會令自己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因此,商人不能全憑經驗辦事。尊重經驗,但是不拘泥於過去的經驗。很多時候不是過去的經驗不值得效仿,而是市場環境變了。

經商,就要時刻了解市場的變化,掌握市場規律和消費動向,用新眼光、新方法去處理經商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

經商,要變經驗管理為科學管理,不斷提高自己和下屬員工的個人素質,這樣才能適應未來千變萬化的市場。

變粗放管理為精細管理

粗放的管理方式已然過時,企業要發展就必然要實行精細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一個公司在產品或服務上有某種精細的改進,也許隻給用戶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場占有的比例上,這1%的精細會引出幾倍的市場差別。對於用戶的購買選擇來講,是1%的精細優勢決定那100%的購買行為。

——張俊(珠海市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浙商看來,精細化管理是超越競爭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構築流程卓越型公司的需要。今後的商業競爭將是精細的競爭,商人隻有在每一個精細環節上做足功夫,建立“精細優勢”,才能真正保證其基業長青、持續經營。

浙江萬福隆鞋業有限公司現在有13個億的資產,業務遍布五大洲。萬福隆鞋業發展到今天,就是強調精細的結果。萬福隆鞋業總經理潘江祥是後來應邀加入公司的,上任後推出的第一個製度就是“在食堂吃飯碗裏不能剩下一粒飯”、“在廠區內不準隨地吐痰”,然後是“全體人員走路靠右走”,接下來,是把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倒掉,“殺雞用牛刀”,深化OEC管理,從而使萬福隆鞋業公司走上了健康發展之路。

精細化管理不僅是公司適應激烈競爭環境的必然選擇,也是公司成為一個基業常青的百年老店的必然選擇,公司要想長壽,要想做強、做大,公司管理從粗放走向精細是必然要走的路,這是“強企壯身”的關鍵一步。

專則精,精則無所不能。商人經商,要不斷地追求精細化的管理,事事入微,方能成就大業。

產品要努力做得精細,才會引導大總消費;管理要努力做得精細,才會引導企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