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底,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誌願者行動。12月19日,2萬餘名鐵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誌願者”的旗幟,在京廣鐵路沿線開展了為旅客送溫暖誌願服務。此後,有40餘萬名大中學生利用寒假在全國主要鐵路沿線和車站開展誌願者新春熱心行動。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團中央等單位發起的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在北京成立。從此,中國誌願者活動迅速展開。截止2007年,中國誌願者有80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7%,多為青年或在校大中學生,但經常性參加誌願活動的人較少。現在,我國已建成2.4萬個誌願者服務站,形成了由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30多個省級協會、眾多市縣級協會組成的誌願服務組織管理機構。十年來,中國各行各業的青年誌願者參加扶貧、教育、環保等社會公益活動已達1億多人次。1996年以來,已有1萬多名青年參與了“青年誌願者扶貧接力計劃”,以定期輪換方式到207個貧困縣開展服務期一年的基礎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科技推廣等誌願服務。在全國,有250多萬老年人、殘疾人和孤兒得到誌願者的經常性服務。
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誌願者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等傳統美德的繼承和光大。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燦爛的東方文明,過去雖然未曾舉起過‘誌願者’的旗幟,但從‘樂善好施’的千年古訓到‘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無數仁人誌士早已吟唱出人類道德情感的華采樂章。”據媒體報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了誌願者的行列,有一些老教授、老學者成立了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進行科普等誌願活動。那種“一陣風”式的短期誌願服務方式,正在日漸被相對固定的長期結對形式所代替,很多誌願者長期在紅十字會、特殊教育學校、公益基金會、公益熱線、圖書館等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服務機構任職。目前的突出問題是資金的問題,需要得到政府和民間大力的支持。在社會急劇轉型的時期,政府必須發揮民間的力量去調節各種社會矛盾,並且增加相關的投入;商界應該展現出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福利事業的熱心,幫助誌願者開展工作。
有理由相信,中國的誌願服務工作將快速走上規範化的軌道,並將成為脫去官方色彩又與政府密切配合的主動致力於公益的力量。人們將不再把誌願者簡單地理解為義務工作者,整個社會的誌願服務意識也將得到普遍提高。總會有一天,發自內心的誌願服務將掀起持續的人道浪潮,激蕩在每個公民的心中;那顆帶有手型和平鴿標誌的紅心,將化作中國人心頭的旗幟,推動我們古老民族的曆史巨輪,駛向更加繁榮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