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並不是所有燒火棍都能成仙,關鍵在於機緣巧合。嶗山上清宮乃仙聚之所,妖魔鬼怪也經常光顧,使灶間裏那根燒火棍有了得天獨厚的修煉條件,可以結識四方朋友,因而能借助八麵來風。僅以八仙為例,各自擁有不同的寶物,作法的套路也各不相同。鐵拐李使用拐杖和葫蘆,漢鍾離手裏拿的是蒲扇,呂洞賓身背著斬妖的寶劍,韓湘子以笛子作為兵器……不管他們八個練的是什麼功、作的是什麼法,反正都逃不過那根燒火棍的眼睛,使它對每種功夫都了如指掌。不僅如此,由於他學會了這些功夫,反複地練習就會融會貫通,博采眾長後又自成一派。正如荀子所言:“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說起來,灶王的功夫師自八仙,最後已經超乎其上,練就了八仙所不具有的功夫,完全可以為八仙之師了。
這裏所說的“灶君”來曆,並非真有神話傳說,純粹是在下自己的杜撰。為了答謝朋友的幫忙,特意請他到飯店吃飯。碰巧,他兒子留學歸來,還沒有找到工作,在家裏閑著沒事兒,就跟著一起來了。席間,朋友客氣地請我說點兒“求職建議”,作為他兒子找工作時參考。實在不好推辭,於是就胡編出這段兒瞎話,假托《聊齋誌異》裏的典故,在座的客人聽得很認真,不由得讚歎我博聞強記。當我說明這個故事“純屬虛構”時,弟兄們禁不住大呼上當。據說,朋友的兒子回去後作了記述,並略加更改,把我說的“燒火棍”變成了鐵拐李的“拐棍兒”。知道之後,我感到有點兒遺憾。因為他改變的是故事的精髓,使之失去了原創的目的。假如說鐵拐李的拐杖成了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誰都知道,那拐杖始終是仙人手裏的法物,隻能罩在仙人的光環裏。即使它能學到一星半點兒的功夫,天庭裏也沒有它的位置,隻能隨著仙人出入淩霄殿,始終不能擺脫對仙人的依附。
我不知道這孩子為什麼要把嶗山上清宮灶間裏的“燒火棍”改成“鐵拐李的拐棍兒”,可能是他認為“燒火棍”太卑微,也太土氣,看上去沒有成仙的可能。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燒火棍看起來比較土氣,身份和地位也非常卑微。然而,它比較實在,不好高騖遠,虛心好學,以能者為師,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把看到的和聽到的轉化為自己的法力,這些都是值得人們借鑒的。作為故事,像燒火棍這種看起來不可能成仙的物件兒,居然修成了正果,往往更加讓人意外,也許能啟發人去獨立地奮鬥,而不是追求依附於哪個神仙。有些看起來智商平平的人,後來竟然取得了成功,同樣也會讓人驚訝。為什麼呢?就因為原來根本沒想到。年輕人很少不是胸懷壯誌的,但結局會怎麼樣,實在很難說。那些“眼高手低、愛慕虛榮”的人,很難忍受卑微的地位,很難忍受努力的艱辛,也很難做到不恥下問、博采眾長,因此不願意從基層做起,使自己的事業變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最後就像是牆頭的蘆葦或山澗的竹筍,“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