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見佛光(1 / 1)

前天下午,從深圳回北京,乘坐國航的飛機,起飛後才發現舷窗迎著太陽,不僅十分刺眼,而且感到很熱。當飛機飛到航線的高度時,看看機艙裏有許多空位,於是便坐到了右邊的靠窗處,習慣地翻看各種報刊,不知不覺間飛了很長時間。下意識地向窗外看了一眼,竟然發現一個七彩光圈,與飛機平行地移動,幸運的感覺油然而生。哦,又見到了“佛光”!

第一次見到“佛光”,在1989年的深秋,也是在飛機上。那架飛機很小,好像是伊爾18。從太原機場起飛,目的地是西安。當飛機騰空而起,飛行在雲層之上時,看到了白雲如海的景象。向窗外望去,雲海裏有一個七彩光環,飛機的影子嵌在中央,隨著飛機移動,景象十分神奇。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以為是稀鬆平常的事,隻不過自己感到新鮮罷了。從那以後,每次乘飛機都爭取坐在窗邊,期待再看到那種景象,可惜沒能如願。

後來看旅遊書,知道峨眉山有奇異景觀,叫“峨眉寶光”,又稱“佛光”。看上去就是個七彩光環,並且有人影在光環正中,隨人而動。據說那是釋迦牟尼眉宇間放射出來的光芒,能夠看到它的人有好運相隨。相傳東漢永平年間,峨眉山住著個蒲姓老人,常年在山上采藥。一天,他忽聞天空有樂之音,抬頭看見一群人馬,踏著五彩祥雲往金頂方向飄去。其中有一人騎著既不像鹿又不像馬的坐騎。他便跟著祥雲,往金頂追去。老人到達金頂時,見舍身岩下雲海翻卷,霞光萬道。在五彩光環之中,有個人頭戴束發紫金冠,身披黃錦袈裟,騎著一匹六牙大象,頭上有五彩祥光。老人不認識那是何方神聖,趕緊回來向好友討教。他的這位朋友是一個和尚,在峨眉山修行多年,知識廣博。聽到蒲姓老人描述在金頂上的所見所聞,十分驚喜地告訴他:“哎呀!那是普賢菩薩啊!我一生都想見到普賢,求他指引佛法。走,我們再去一趟!”當他們到金頂時,隻見到一團七色寶光。和尚說:“那七色寶光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叫做佛光。”

據說,平凡人看不到菩薩的金身。我是個平凡人,做的好事不多,所以隻能看到“七彩光環”。即使如此,也算是很幸運了。因為,能看到“佛光”說明離佛很近,總比什麼也沒看到要好。在峨眉山,人們就把能看見“佛光”當做一種吉祥的象征,並且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金頂祥光”。當然,“佛光”並非峨眉獨有,在許多地方都曾經有人看到過“佛光”。在許多地方介紹旅遊的書上,都有關於“佛光”的記載,有人在珠穆朗瑪峰也拍到過神秘的“佛光”。

2008年2月22日,在廣州飛往黃山機艙外的萬米高空,曾經突現“佛光”現象。有人目睹了當時的情景:浮雲湧動,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彩色光環,光環中還可以看見飛機的身影,非常壯觀。“佛光”大約持續了十幾分鍾,然後便漸漸地隱去。許多網站都轉載了這一消息,並且詳細地分析了“佛光”的成因。據了解,“佛光”是由於當地連日的大量降雨和天氣的驟然變化,致使水汽較大,光線遇到這些水汽就折射形成了“佛光”。當陽光照耀在雲霧表麵時,就會發生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從而形成七色光環,中央虛明如鏡。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佛光”會在西邊出現,所以,上午的“佛光”均在西方;下午,太陽移到西邊,“佛光”就會出現在東邊;中午,太陽垂直照射,則沒有佛光。隻有當太陽、人體與雲霧處在一條傾斜的直線上時,才能產生“佛光”。如果觀看處是個孤立的製高點,在相同的條件下,佛光出現的次數要多些。

可見,“佛光”是純粹的自然現象,沒有任何神秘的成分。據資料介紹:“在峨眉山的金頂,當遊人背向偏西的陽光,有時會發現光環中出現自己的身影,舉手投足,影皆隨形。即使成千上百人同時同址觀看,觀者也隻能見到己影,不見旁人。”正如譚鍾嶽詩中所雲:“非雲非霧起層空,異彩奇輝迥不同。試向石台高處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雖然,“佛光”是特殊氣候和地理環境下形成的一種光學現象,但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快樂,並引起無邊的遐想。由於它很“特殊”、不常見,因此就成了稀有的景觀,遇到了就讓人感到幸運。就像所有寶藏一樣,本身未必是怎麼值錢的東西,隻是因為稀有,所以才難求,於是顯得珍貴。陸地上,有許多景觀堪稱絕世,同樣是因為稀有。與“佛光”不同的是,隻要我們到達那裏,就一定會看到現實的存在。“佛光”則具有不確定性,可遇而不可求,因此才充滿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