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誇獎道歉(2 / 2)

說到誇獎,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就變得非常廉價了,許多時候演變為客氣的套話,失去了客觀,也失去了真誠。本來,誇獎是對我們言行的肯定,能使我們受到激勵,以後還會去重複那些被肯定的言行,並因此令我們自豪和驕傲。然而,當誇獎變成禮貌的時候,當誇獎變得言不由衷的時候,尤其是當誇獎變成“忽悠”的時候,還能夠給予我們正確的指引嗎?對孩子的誇獎需要謹慎,最好不要使孩子誤解。因為孩子的分辨能力較差,弄不好就會受到誤導。對大人的誇獎不也同樣需要認真嗎?禮貌性的讚揚,屬於交往中的客氣話,彼此心照不宣,應該是沒什麼危害的。但是,工作和生活中那些虛假的讚揚話,有些是純粹的“忽悠”,是不是同樣應該謹慎或避免呢?一般說來,成年人是具備分辨能力的,但持續地讚揚會模糊人們自我意識裏真假之間的界限,最後導致以假為真。

隻要是當官兒,就會擁有或大或小的權力,通常被用來組織資源,帶領大家去完成工作任務;同時也在心理和行為上影響著下屬,包括影響著下屬的收入和升遷,這就不能不讓下屬懷有敬畏。作為下屬,言不由衷地讚揚自己的領導,這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司空見慣,有時就是為了讓領導者高興,或者避免領導對自己有惡感。誇他們有思想,誇他們有魄力,誇他們思考問題縝密、思路正確、富於進取、勇於開拓、德高望重、勤政為民,隻要他們不反感的好話,就會毫不猶豫地往他們的身上堆。

有些領導幹部,初履新任時頭腦是清醒的,對下屬的讚揚會保持一種警覺,把讚揚的話當做善意的鼓勵或尊敬的客套話,工作中能夠保持既有的謙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人會逐漸地習慣了別人的誇獎,也逐漸地失去了自我評價中的那份客觀,真的以為自己出類拔萃、無所不能,甚至以為自己無所不精。於是就有了那種居高臨下的“救世主”姿態,也有了“舍我其誰”的家長作風。隨之而來的是判斷的失誤,進而導致決策的失誤、用人的失誤,使溜須拍馬之輩袞袞當朝。這時,企業的厄運就為期不遠了。當我們追究責任的時候,領導者自然是難辭其咎的。因為,很多失誤都與當官兒的自以為是、不納良言、不用好人有關係,他們受到懲罰是咎由自取。然而,當我們冷靜分析那些曾經的好官蛻化變質的過程時,幾乎會毫無例外地發現,他們之所以走上了歧途,通常都與下屬們“忽悠”領導者有關係。忽悠領導的下屬中,居心叵測的小人不多,絕大多數都是本性善良的人,他們習慣了誇獎別人,誇獎領導。假如有領導人犯了錯誤,而且確實與下屬的“忽悠”有關係,下屬是不是也應該道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