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佟氏家族(3 / 3)

關於隆科多,有人說他是佟國維的次子,也有史料說他是佟國綱之子,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就采納了後一種觀點,所以隆科多稱呼佟國維為叔叔。可見到的正史和野史,有關記載相當混亂。但不管怎樣,隆科多乃佟氏子孫,非滿族後裔,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疑義的。他在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轉換過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盡管後來他遭受劫難,但守備皇宮和京畿的特殊地位,使他成為雍正王朝的耀眼明星。

乾隆王朝以後,佟氏家族的地位大不如前。那不僅是一個家族的衰落,而是整個清王朝的衰落。即使這樣,這個曾經生息在邊荒之地的漢人族係,在後清時代仍然非尋常人家可比。可以想見,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的清代統治階級,當它定都北京並開始了鎮守偌大一個中國時,心中一定有許多忐忑。就個人而言,有誰在文化上影響著這個民族的權貴高層?有誰在推動它快速地融入大漢民族?人們都記得範仁寬、洪承疇、張廷玉、李光地等清代的肱股漢臣,卻很少想到這個從血脈上融入愛新覺羅王室的佟氏家族,更很少考證這個家族對清朝統治在文化上的影響。

我不是曆史學家,無法以曆史考據來證明佟氏家族在文化上的力量。當我們從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角度研究曆史時,自然會把握那些人類社會演進的基礎力量,從而對各種社會形態做出高屋建瓴的評述。但任何人都該知道,就個體成長而言,自幼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翻開中國曆史的宏篇巨著,當我們看到不斷重複著的興衰更替,不禁要問:為什麼中國的每一個封建王朝,在它建立的開始階段都能夠興盛一陣子,接下來就逐漸地走向衰敗?為什麼各個封建王朝的曆史形態是那樣得驚人相似?是不是可以斷定:在那曆史表象的背後,一定有某些元素一直存在,並一直保存著原生的基本形態。如果真有這種東西,它是什麼呢?我想,其中一定有文化的要素。

一個王朝滅亡了,但它的文化並沒有滅亡。在這個王朝中生活過的人們,尤其是那些文化精英,不管他們是否參與了推翻這個王朝的起義,但一定參與了新王朝的設計。他們是憑借什麼來設計新王朝的呢?用今天的話來說,他們設計新政權的理念是什麼呢?那思想的源泉一定是來自於前朝的教育,所以才重複著前朝的設計。也許,設計者們親曆了前朝的衰敗階段,因而也看到了社會的弊端,於是想出些“補天”的辦法,從而使新朝有了新的氣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朝會重複著前朝的故事,重複著前朝由盛到衰的路徑。為什麼?因為設計的理念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甚至新朝的設計不過在重複著前朝最初設計的理想。在設計者們所發揮的作用方麵,至關重要的是帝王的作用。不管帝王本人是不是文化精英,他對王朝設計所進行的選擇都有終極意義,而對他的選擇行為影響至深的則是他自幼所受的教育。除了讀書學習、親政實踐之外,身邊人的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母親的影響,其意義更為深刻和悠遠。如果這樣的分析是成立的,那麼佟氏家族對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的影響,尤其是對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影響,難道不是不言自明了嗎?我無意為哪個家族在曆史上的作用張目,隻想嚐試著從微觀的角度探尋曆史的宏觀邏輯,以便更加理解那些規律表層的五色斑斕!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