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出生於顯赫的佟氏家族,其姑母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即清朝開國元勳佟圖賴的女兒);其父佟國維官至一等公,又是康熙的舅舅,曾為當朝首輔。所以,康熙十分寵信佟佳氏和她的父親佟國維,將佟佳氏從貴妃一直封到皇貴妃,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辭世的前一天,又冊封為皇後。佟佳氏的曆史地位不僅在於得到了康熙的寵信,更重要的是,按照清朝祖製,雍正皇帝胤禛剛出生就由她收養,並始終視同己出。無論從感情上還是從利益上出發,胤禛都更加親近他的養母佟佳氏。後來,胤禛成了雍正皇帝,不承認他的親娘舅,而把佟國維的次子隆科多稱為舅舅,並委以重任。
在康熙朝,佟國維曾位高權重。由於聖心難測,在太子複位問題上,這位老國舅先支持廢太子允礽(原名胤礽,後因避諱而更名允礽),後轉向支持皇八子允禩,以至於觸怒龍顏,在百官麵前遭到康熙的嚴厲訓斥,因此被野史稱為“佟國維亂政”。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也從負麵膚淺地演繹過這段情節,實際上多有窺斑見豹的簡單化傾向。封建社會皇權的神秘和宮廷的複雜,使很多人難免誤斷帝心,並由此引來殺身之禍。兩朝元老張廷玉和大學士馬齊不也是在太子複位還是另選太子這個問題上站錯了隊嗎?最後馬齊被收監審問,八爺黨的王鴻緒、李振裕等被罷官回家,佟國維僅僅是被訓斥一頓。可見孰輕孰重,康熙心中自然有數,後人將此指為“亂政”,是不是與史實背道而馳呢?
佟國維有一個同胞兄弟,在康熙朝的地位也十分顯赫。隻因戰死疆場,壯烈殉國,史書上很少詳細記載。但從不多的資料中,完全可以看出他的重要。例如,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中俄雅克薩之戰後,清政府派遣以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國舅”都統佟國綱為首的代表團出使,與俄國談判,十六歲的皇長子胤禔(即後來的允禔)奉旨代父為他們送行。當時隨團出使的法國神父張誠(音譯)在日記中祥細描述了送行的情景:“五月三十日淩晨,我與索額圖、佟國綱及其他隨行人員出德勝門外即下馬站於路旁等候。過了一會兒,皇長子騎著一匹有黃馬鞍、黃絲韁的小白馬,在護衛騎兵和官員的簇擁下來到,行至專為送行而搭設的帳篷。皇長子居中而坐,索、佟二欽差大臣緊靠其左右,剩下的各按等級在兩旁排列。坐定後侍從分別向諸人獻茶。隨後,諸臣對宮殿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禮,遙謝皇帝派皇長子送行之恩。索、佟二人又跪下向皇長子辭行,皇長子雙手將他們扶起,滿麵笑容地同他們話別,然後上馬回城。”這種人馬的配置和送行的規製已與皇帝無大分別,由此可見當時皇帝對皇長子的倚重,也可以看出索、佟兩個人的政治地位。康熙二十九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率軍攻掠內蒙諸部,並威脅到京畿安全。康熙派大軍出征,任命其兄長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長子為副將,七月初六日出古北口。八月初一激戰於烏蘭布通,擊敗準葛爾軍,佟國綱陣亡。九月初七皇長子胤禔和皇四子胤禛前往迎接烏蘭布通之戰中陣亡大臣國舅佟國綱靈柩,這是何等高的朝廷規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