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套兒中人(2 / 2)

開始的時候,二級公司的領導們雖然感受到了來自上級的壓力,但覺得A心術不正,作風飄浮,堅持“不宜重用”的態度。逐漸地,覺得A有了很大的改變,前來說A好話的人也多了起來。過了一些時間,二級公司的有些班子成員改變了原來的看法,有人提議把A提上來試用一段時間。就這樣,A終於如願以償,晉升為二級公司的副總經理。毫無疑問,A的升遷有許多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有B從中幫忙。正因為B幾次及時地提供了相關信息,A才有了在董事長麵前的成功表演,獲得了董事長的肯定。

現實生活中,企業用人方麵存在許多弊端,領導人的意向占的分量很重,因此也成了官兒迷們追逐的對象。不過,有很多領導人不喜歡溜須拍馬,也公開地反對跑官兒要官兒,買官兒更是官場的大忌。於是,官兒迷們把目光轉向了領導身邊的人,特別是那些在領導麵前能夠說得上話的人,最好是那些領導者信任的人或者親信。經常給他們點兒小錢兒,再加上足夠的尊重,就可以達到結黨的目的。讓這些人幫助提供一些信息,覲見領導時就能有備無患並掌握主動。如果能聯合起來給領導“設套兒”,許多事的效果可能會更好,至少會顯得比較自然,又不暴露真實的意圖。

其實,“設套兒”不是什麼新鮮的玩藝兒,具有和人類一樣長的悠久曆史了。遠古人類為了誘捕動物,很早就熟悉了“設套兒”的技巧。後來應用到人類社會,經常被兵家和政治家所使用。幾乎在所有戰爭中,人們都會給敵人“設套兒”,使其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做出錯誤的決斷,使征戰的天平發生傾斜,有利於自己。於是,才有了《孫子兵法》上那句名言:“兵者,詭道也”!從這種意義上說,“設套兒”是一種權謀,也被稱之為計策,小人和君子都可能使用,關鍵在於使用的目的如何,最大的區別在於為公還是為私。

具體說來,如果設套兒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公平和正義,有利於好人,有利於公眾,有利於社會公德的光大,可以把“設套兒”叫做計謀,或者叫策略;如果“設套兒”的目的屬於非正義的,“設套兒”的結果傷害了好人,或者傷害了很多好人的共同利益,或者違背了人們共同遵守的社會行為規範,破壞了人類社會的公平,這樣的“設套兒”就屬於陰謀,或者叫做詭計,就屬於陰招,為君子所不齒。我們現在所說的“設套兒”,主要是從貶義的角度而言的,並非指正當的計策和謀略,而是專指那些有悖文明的伎倆。

我朋友後來之所以很生氣,首先是因為他發現用錯了人。後來的實踐證明,那個A的綜合素質比較低,根本就不像他曾經表演的那樣好,不僅沒有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正確的管理思路,而且工作作風飄浮,喜歡拉拉扯扯、投機鑽營,最後因違法違紀受到了懲罰。其次,我朋友還算是個能夠明辨是非的人,還想去維護公平和正義,不希望官場有“豺狼”當道。用他自己的話說:“企業需要法治,目前還免不了人治。用對了人,會救活一個差的企業;用錯了人,會搞垮一個好的企業。我職業生涯中最大敗筆,不是在生意場上,而是在用人問題上,一不留神上了小人的‘套兒’,著了奸人的‘道兒’,讓A這樣的庸才身居高位,讓B這樣的小人在身邊工作!”當然,還有他沒說出口的潛台詞,那就是:他覺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