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油畫《白樺林》(1 / 2)

我不懂藝術,包括油畫。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最害怕看畫作收藏。在聖彼得堡,抽空去了趟冬宮。地主特意安排參觀那裏的油畫專題,並津津樂道地進行著講解。那裏的油畫收藏非常豐富,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以前,包括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畢加索、倫勃朗、凡?高、高更、列賓、米勒、莫奈等大師的真跡。欣賞藝術是需要功底的,像我這樣隻是對“像還是不像”感興趣的“棒槌”肯定不少。魯本斯、蒙德裏安、庫波卡等人畫的那些個玩意兒,都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的!走了大約有兩個小時,忍不住悄悄地告訴身邊的人:“我看差不多了!這裏收藏的肯定是好東西,隻是咱們看不懂。不如回去忙點兒正事兒,別在這裏瞎耽誤工夫了!”就這樣,稀裏糊塗地結束了藝術的熏陶。

不過,有幾幅畫是留下一些印象的,主要是因為畫得很像。庫圖佐夫是俄國卓越的統帥,拿破侖就敗在他的手裏。以前別人曾送給我一塊懷表,表殼上有庫圖佐夫的頭像浮雕,所以這次看到就覺得眼熟。大家都知道,庫圖佐夫在戰鬥中失去了右眼和右腿,後來換上了狗眼和假肢。畫家處理得非常巧妙,用側身的角度和裹身的披風把他的殘疾消於無形,展示給人們的是那位元帥的側麵,指點江山、威風凜凜。還有一幅畫兒,一個老婦在讀一本大書,夾鼻眼鏡滑到了鼻尖兒,那是老眼昏花的人常有的情景;書本的邊角有皺褶和卷曲,好像是被人反複翻閱過的,活靈活現、惟妙惟肖。還看到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肖像,也就是那個自稱“無時沒有書本,無時沒有痛苦,但永遠沒有快樂”的俄國女沙皇。她是個德國人、彼得三世的老婆,因為丈夫無德無能而發動政變,自己當了皇帝,最大的成就是擴張領土。隻要看一眼畫兒上那老婦人,就知道不是個等閑之輩!

畫得最像的,還是列維坦的那幅《白樺林》。不同的綠色充滿了畫麵,光影呼應、濃淡和諧、遠近相宜,透視感極強,顯得豐富、幽深、明亮,生機盎然、鬱鬱蔥蔥!細碎的筆觸將青草和樹葉的活力表現得淋漓盡致,點綴在綠草叢中的紫色小花,靜靜地綻放,似天使們在微笑。林中濕地充溢著幾乎看不見的水汽,白樺的枝幹上留有浸染的斑斑暗痕。麵對這幅畫作,如同雨後漫步在伏爾加河灣,能夠感受到空氣的濕潤、林間的寂靜和濃濃的生態氣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景象是隨處可見的。不僅在俄羅斯,就是在我國的北方,這樣的白樺林也不陌生。然而,在畫布上再現生活中的平凡,用簡潔的構圖表達生命的深刻內涵,如同用油畫顏料譜寫樹、草、空氣與光影的奏鳴曲,確實需要卓越的色彩表現力。列維坦能在最平凡的景色中把握自然的真諦,揭示出生命無限的張力,讓人們感受到綠色的多姿多彩,由衷地讚歎他畫技的超凡。再看看他的《雨後》、《深淵》、《金色的秋天》、《湖》,還有《伏爾加河上的清風》、《春天?大水》、《薄暮月初升》、《傍晚鍾聲》、《黃昏的草垛》等,都是不同凡響的傑作。在讚歎這位藝術巨匠繪畫天才的同時,也為他英年早逝而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