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但丁名言(2 / 2)

現實世界裏,很少有人能做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或者說,但丁所說的格言,表達的是人們對自信、堅定和瀟灑的向往,實際上是無法實現的。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走別人的路,而且不可能任人評說。在走什麼路的問題上,我們的選擇不是很多。如果說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是人生之路的主要部分。那麼,上路前的準備基本上是在別人的指導和影響下完成的,甚至完全是按照別人的意願進行的。如果那些準備恰好與我們的興趣和潛能吻合,那要謝天謝地,更要謝那些指引過我們的人。也許,他們給我們所指示的道路,本來是他們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或者是他們向往卻沒能走的路,抑或是其他人主張應該走的路。通常情況下,指引我們的人是一個群體,有我們的父母、親人、老師和朋友,也有其他對我們的人生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也包括環境或者事件。從兒童時期開始,一直到青春勃發,都屬於人類成長的早期,人們基本上是沒有選擇的,不得不接受別人的影響,按照別人的指引準備上路。

大學畢業後,有些人了解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開始追求“走自己的路”,但大多數人依然懵懂,被人生的慣性推著上路,究竟走在誰的路上,絕大多數人是說不清的。如果偶然遇到了機會,少數人可以乘勢而上,憑著幸運抓住了機會,並取得成功。事後,有些人編寫出“走自己的路”的故事,包括當年如何進行選擇。實際上,大多數都屬於事後諸葛亮,與當初的情況未必完全相符。然而,就是這類故事,引領後人走入了選擇的痛苦深淵,枉費了許多心機,最後仍然不得不走上別人的路。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即使知道自己應該走什麼路,並且客觀上也是正確的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走在這樣的路上呢?丁俊輝遇到了與他有相同興趣的親爹和幹爹,於是放棄了學業,走上了自己打台球的道路。如果他生活在上海某個裏弄,父母對台球也沒什麼見識,說不定會認為他沒什麼出息;即使父母知道他應該去打台球,憑自己的力量也未必能做到。假如沒有他幹爹的支持,同樣可能走不了多遠。比爾?蓋茨也是“走自己的路”成功的典範。假如他不是生活在美國,而是生活在非洲的撒哈拉地區,說不定正奔命在找水的路上呢!

正確的人生在於對所做的事情具有興趣,並具備把事情做好的能力,這有利於潛在優勢的開發,並能不斷地爭取到有利的條件,創造出成功的環境。走在自己的路上,可以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但別人的話所產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有時會影響到你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小人會給你設置障礙,使你的路走得不順利,或者走向失敗,怎麼能任由他胡說八道呢?對於別人說什麼,既然做不到聽而不聞,有時也沒有必要裝聾作啞。對嫉妒、嘲諷、造謠、汙蔑等,有時要包容,把它當做耳旁風,有時則必須予以反擊。隻有並無大礙的時候,才可以“由他去吧”。必須認識到,這都是人生道路上無法避免的,如同道路的坎坷曲折、艱難險阻,能搬開的搬開,能打碎的打碎,搬不開、打不碎的可以繞行,或者當做墊腳石踩踏而過。不理不睬肯定也是應對環境的一種辦法,但不是唯一的辦法,有時未必是正確的辦法。歸結起來說,但丁的話不過是一句詩,有特定的含義,不可作泛化的理解。否則,對人生可能有負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