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廣東省領導會見了26名網友,請網友們當麵“拍磚”。回想起此前的“網上問總理”和兩會期間的“網絡直通車”,以及近幾年來官員做客網絡或接受網站訪談等事件,不難看出我國政治生活正在悄然發生的變化,民主參與的範圍日益擴大。事實上,網絡已成為許多政府官員了解輿情、民情和政情的重要渠道。青海省領導說:“互聯網是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較量的戰場。今天,不上網、不重視網絡建設、不會利用網絡的領導,不能算是一個現代化的領導。作為地方領導幹部,除了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外,我們還要養成上網的習慣,讓上網成為我們的‘第五習慣’。”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把人們帶入了全新的世界,不再像原來那樣閉塞,網絡成了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很多人每天都在讀“網”,從網上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很少看到當年那種捧書而讀的景象了。這種變化究竟是好是壞?我認為沒什麼不好。我們麵臨著嶄新的時代,像古代文字代替結繩記事那樣,文明在演進中發生了突變。印刷的文字不會消失,但卻會逐漸地被人們冷落,先是代之以網上的文字,未來則主要靠影像傳播,視頻將成為主導的信息傳播載體。
沒有網絡的時代,領導接觸的群眾總是有限的,主要就是身邊的人,或者是開會和調研時遇到的人。要了解民情,有時隻能讀報紙、看電視或進行調查。遺憾的是,原始信息經過人為地加工,許多情況被過濾掉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過:“一切統計數字都是鬼話!”其實,何止是統計數字?許多調查報告也同樣是鬼話!看看“大躍進”和“文革”時期報刊上的那些調查報告,瞎掰得讓人膽戰心驚,幾乎徹頭徹尾地造假。現在的情況大不一樣了,雖然也有造假來欺上瞞下的,但無論如何有了顧忌,顧忌被上級知道,顧忌紀檢監察,顧忌新聞媒體,最大的顧忌是被網絡曝光。因為,其他方麵的知情人不多,有的時候是可以搞定的,有時威逼利誘就可能奏效,唯有網絡上人數眾多,傳播迅速且波及廣泛,防不勝防。
網絡世界是虛擬的,反映的世界則是真實的。不管網絡有多少弊端,它都是一個真正的世界,平民在此獲得了話語權,想剝奪這種權利是無法做到的。話語權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讓人民說話,說出心裏話,隻有在網絡時代才可能成為現實。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2月,我國網民數量達到2.21億人,超過美國居全球首位,這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由表達思想的權利,擁有了網絡上的話語權。
如今,博客空間成了很多人思想和言論的園地,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象。曾見過一組統計數字:2005年,美國有1100萬人創建博客、5000萬人訪問博客,約占美國互聯網用戶的30%,占總人口的1/6;法國227萬人創建博客,占法國互聯網用戶的9.3%,600至700萬用戶訪問博客,占互聯網用戶的28%;德國428萬人創建博客,714萬訪問了博客;中國博客數量超過1600萬人。據2006年2月統計,全球博客正在以每5個半月就增長一倍的爆炸性速度發展,涉及到人類活動的方方麵麵。按照這樣的速度,我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用博客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