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郭達等在春節晚會上演了個小品,有人不高興了,說他們在“拿開發商開涮”,在“借春晚意淫開發商”,蓄意詆毀“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從業人員”……有人鄭重提出:“謹防娛樂妖魔化房產開發商!”甚至有人上綱上線,說“放著好素材不去用、不去研究,卻找個不痛不癢、不是當前主要矛盾的題材來拿開發商開涮”,“委屈了全國許許多多的優秀開發商”,“規避了政府的責任”,“避開並轉移了矛盾焦點”。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小品觸及到了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弊端,因而觸及了一些人的痛處。也許大多數開發商並不像小品裏表現的那樣糟糕,但小品中所表現的那些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言行,確實是房地產開發和銷售領域中存在的現象。隻要有這樣的開發商,就不能說小品無的放矢,更不應該給主創人員扣上“貶低開發行業從業人員”的帽子。既然有人這樣做,為什麼不容許別人說?幸好,文藝創作是房地產開發商所壟斷不了。
也許小品中的表演和現實之間存在著距離,有些誇大,有些虛構,或者把眾多人的缺點集於一身,難道這不是情理之中的嗎?藝術嘛,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隻有這樣才好看,讓人覺得好玩兒,否則就達不到藝術應有的層次。創作不是簡單的再現,需要采用藝術手法進行加工。尤其是舞台表演藝術,與電影、電視劇是有區別的。在很短的時間裏,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到。誇張?那不是房地產開發商所熟悉的促銷手段嗎?用到小品裏竟然有人感到不可思議了,為什麼呢?
春節之前,南方遭遇了嚴重雪災,損失慘重。房地產市場也遭遇了“雪災”,消費者持幣觀望,所以房子賣得不太好。尤其是二手房市場,成交量特別低。為此,有房地產界的“大腕兒”急了,有的愣說“北京房價仍飄紅”,有的勸消費者盡早買房,有的說限價房也要漲價,有的“還想再火500年”……為什麼呢?商人嘛,掙不到錢,或者掙得少了,自然而然地就會起急。偏偏在這個時候,同為房地產開發商的王石,竟然實話實說:“房價麵臨拐點!”能不讓人氣急敗壞嗎?
近幾年的春節晚會上,哪一年沒提到房地產開發?連續幾年的春節晚會,小品中都有對房地產商的抨擊。例如,水管兒漏水、房子天價、物業亂收費、虛假廣告等。黃宏和鞏漢林不是都演過這類的小品嗎?為什麼偏偏輪到了蔡明、郭達,房地產商們就問“為什麼呢”?不就是因為心情不好嗎?前幾年心情好,為什麼呢?因為房價天天看漲;現在心情不好,為什麼呢?因為房價要出現“拐點”了,還因為有人勸年輕人40歲以前去租房,而不是去買房!
文學藝術應該為人民大眾服務,這好像是毛主席說的。現在老百姓對房地產開發商不滿,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對房價瘋漲不滿,對虛假宣傳不滿,對物業服務不滿,對房地產開發商的壟斷行為和霸道作風不滿!小品針砭了時弊,而且揭露了少數人沒有職業道德的時弊,有什麼不妥嗎?這和整個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從業人員扯得上嗎?和政府的責任扯得上嗎?隻能說有關係,但不能畫等號!為什麼呢?因為小品講的是一家公司的故事,而不是整個房地產開發行業。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慣壞了房地產開發商,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房子的需求總量很大;政府需要發展經濟,比較重視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用不著有太高的素質,隻要拿一塊地,就可以開發了!即使身無分文,錢是不成問題的。開發商從銀行貸些款,施工單位再貸些款來墊資施工,消費者再按揭貸些款來買房,齊活了!撒泡尿就說門前有個湖,離市中心十裏外也愣說距長安街不遠,類似信口開河的事還少嗎?掙幾個糟錢兒就說別人粗俗,為什麼呢?
我不認為蔡明等演的小品粗俗,也看不出這個小品對那些“正在或即將在我國城市化進程做出貢獻的優秀開發商來說”,有什麼“極大的傷害”。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這樣的作品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對房地產開發行業存在的種種弊端所進行的揭露,不是深了,而是淺了!有些開發商習慣了控製房地產市場的輿論,包括掌控各種媒體,希望有更多的人和他們一起製造房價不斷上漲的緊張氣氛,以便最大限度地調動消費者在高價位購房的行為,這是不是有點兒一廂情願了呢?憑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