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用冥想淨化意識,讓自己的心靈遠離躁動(4)(1 / 2)

第四步,培養信任感。

當人們對外界產生懷疑的時候總是習慣說:“你當我是三歲的小孩子嗎?這麼容易就被你騙了!”這是因為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對這個世界是充滿信任的。天空是湛藍的,雲朵是潔白的,小動物們是可愛的、不會傷人的。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也彼此無間、開開心心。

因為大家相信,彼此之間十分友善,就算朋友們短暫的分開,將來也一定會相見。

你注意過小朋友遇見陌生人時的模樣嗎?他們一開始是躲在大人的後麵,但卻會探出好奇的小腦袋,試著了解對方、和對方做朋友。

問一問自己,你有多久沒有這樣信任過別人了?你平時又是怎麼交朋友的?是不是先查看對方的人品和能力,權衡一下和這個人做朋友的利弊,然後才謹慎地開始交友的過程?並且在交友的過程中,也適當防備,為自己留好後路,就算對方一時變心,自己也不至於受到太大的傷害?

本來交朋友對人來說就是為了縮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結果卻反而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何不用一顆小孩子的心,來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誰說童年的我們都是很傻很天真?誰說童年就不值得懷念?童年的我們,有想法、有目標、有勇氣、還有好心態。

用死亡冥想消除不安

一位女性非常優秀,於是也就堅持要求自己在各方麵都必須取得成功,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在她的潛意識裏,就不能接受失敗。因此,當她女兒的學習成績下降,當工作出現了問題時,她整個人就會陷入極度不安之中。

她總說:“我希望我的生活永遠充滿幸福。”

其實,正是這種想法導致了她情緒上的問題。一旦生活中出現了什麼波瀾,由於對幸福生活的苛求而產生的不安就會在她的心中上躥下跳。我們應當明白,生活並不隻是在一個直線上行走的過程,它會有起伏,有波瀾,而正是那些時不時冒出來的不順心,才更能讓我們體會到幸福生活的珍貴。懂得了這一點,讓潛意識接受這個事實,擺正了心態,我們才能將幸福牢牢把握。

那麼,怎樣才能讓潛意識接受那些壞事呢?大多數人在碰到不順心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感到氣憤、發牢騷、埋怨、傷心,同時還惴惴不安地擔心事情會發展得更加嚴重。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首先就要有意識地緩和自己的負麵情緒,做一次長長的深呼吸。一些事情既然已經發生,我們就要接受現實。

這樣做並非逃避,而是承認現實的客觀性。有人采取抵抗現實的方法,或者幹脆回避,但這種行為除了讓你誤入歧途,沒有任何的幫助。隻有坦然接受現實,才能讓自己以一個端正的心態尋找解決之道,一味盲目地大發雷霆或是自暴自棄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會鬧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受?在一次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在一個人過馬路的時候,或是走在寂靜無人的街道上,會突然想到死亡?其實,這並不是一件恐懼或者晦氣的事情,死亡本來就是人的一種狀態,正確地看待死亡,然後問一問自己:“如果今天我死去了,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我最後悔的呢?我所喜愛的書籍、音樂、繪畫……這些身外之物是不是就變得不重要了呢?曾經讓我憤怒厭惡的人在這一刻還那麼可惡嗎?我還要繼續記恨他們嗎?”其實,這些“自問”就很類似一次死亡冥想,通過死亡冥想,我們能夠消解當下情緒的不安,能夠幫助我們看透許多無謂的事情,讓我們的心態更加平穩,逐漸達到遇事不慌、淡定從容的狀態。

我們的生活本身就蘊藏著各種不安的可能。雖然每個人都會因死亡而感到恐懼或惶惶不安,但每個人總有一天會走向死亡。世間事總在不斷變化,我們誰都不能預測未來的走向,當然總會有一天,我們也都會揮手與所有深愛的人和事告別。因此,若想消除內心的不安,就要換一種嶄新的眼光看待和接受世間萬物,就像當初我們從母體中來到這個世界,看到第一縷陽光時的好奇與高興。而那些不值得回憶和記住的東西,就讓它隨風而逝,讓關於它的記憶早些“死亡”。

在冥想中,想象一下自己死去的時刻。如果再過兩個小時,你就要離開這個世界,此時此刻你最想念的人是誰?最讓你感到珍惜的又是什麼?最遺憾的事情呢?是否還來得及彌補?當你睜開眼,你就能看透許多讓你感到不安的事情,你會看清究竟什麼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相信最重要的東西不是痛苦,不是憤怒,更不是無謂的欲念,而是一個健康的身體,寧靜愉悅的靈魂,你的家人、愛人和朋友。當你明白了這些,你會感到自己的內心倍加平和輕鬆。讓潛意識拋開許多不必要的煩憂,去迎接陽光普照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