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規管理的特點
(1)規範性。法規管理是管理者依照法律、準則來規範、管理人們的一種行為,因此,它對法律、準則範圍內的人群都有同樣的約束力,換一句話說,它告訴人們什麼可以做;什麼行為是非法的,禁止做,以此來規範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成員之間的關係。學校管理者也是借此保證學校秩序的鞏固與發展。同時,又通過這種法律、規範的指引,作為引導和評價人們行為的社會標準。
(2)強製性。法規管理與其他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強製性,可通過國家的強製力來實施。法規一經製定公布,每個學校及每個教職員工都必須毫無例外地遵守,不允許對法律的執行進行阻撓和抵抗,否則,就要受到國家強製力量的懲處。
(3)穩定性。國家有關教育的法律規定以及上級擬訂的規章製度具有長期穩定性,它們是嚴格地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規定,極其慎重地製定的。它一經製定後,不經過法定程序,任何人都無權改變。朝今夕改,立廢無常,會使被約束人手足無措,不利於教育法律的遵行。如果需要進行修改,必須由立法機構按照法律規定的原則和程序辦理。
(4)可預測性。各項法律、法規是以符號信息的形式陳述的,人們可以通過這種恒定的信息,知道應當怎樣做,不應當怎樣做。因此,學校和教職員工有可能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有預見,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估計到它的後果。
3法規管理的作用
學校法規管理通過法律、法令、規範、條例、準則等依法管理教育教學工作,起著不同於其他管理方法的作用,具體來說,其作用如下:
(1)保證必要的秩序。管理的關鍵在於信息、人、財、物的合理流通,而使用法律方法來管理學校,把溝通的方式用法律、規範、製度形式規定下來,就可以建立起法律秩序,使學校管理係統中的各子係統明確自己的職責、權利和義務,確保溝通渠道的暢通無阻,使整個學校管理係統自動、有效地運轉。
(2)加強管理係統的穩定性。由於法律、法令、規範、條例、準則等具有概括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它能把現有的各種管理關係固定下來,使管理係統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是管理過程存在和進行有規律運行的基礎,有利於管理係統的不斷發展。在學校管理中,同樣可以將學校管理製度、管理手段、組織紀律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加強學校管理係統的穩定性,提高學校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3)調節係統內部之間的關係。當組織與組織之間、組織內部子係統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個人之間發生衝突時,可以借助法律或其他規範調節它們之間的衝突與矛盾,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減少無意義的紛爭,消除內耗,形成合力,發揮組織係統的整體功能。
(4)增強員工的守法觀念。運用法律方法的過程,本身就是對組織成員,包括管理者本人的法紀教育過程。在強調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的時代背景下,運用法律方法管理學校,既可以維護學校的合法權益,維持學校正常的工作秩序,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教職員工的法紀觀念,為培養遵紀守法的公民奠定了基礎。
4法規管理的實施
學校實行法規管理,由於法律、法令、規範、條例、準則都是原則性強,靈活性不夠,易使學校管理陷入僵局,而且法律、規範是不容置疑的,具有強製性,這就容易捆住人們的手腳,不利於學校各子係統及員工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因此,在實施法規管理學校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法製的宣傳教育,樹立依法治校觀念。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頒布的一係列有關教育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為學校實行法規管理奠定了物質基礎。學校管理者必須加強教育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使教職員工及學生、家長、社區人員增強法製觀念,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這樣學校才有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條件。
(2)立足現實製訂相宜的校紀校規。教育法律法規畢竟是抽象的、共性的東西,每一所學校有其獨特的人文環境,學校管理者必須背靠厚實的曆史傳統,立足自身的現實條件,預測變化不定的未來趨勢,依據教育法律法規的統一要求,製定出具有針對性和富有個性的校紀校規。
(3)嚴格公正執法,提高法製的權威性。這主要是針對學校管理者而言的,要求學校管理者以身垂範,為全體師生員工做出表率,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要求他人遵守的,自己必須先遵守,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嚴於律己,正人先正己,行不言之教;另外,嚴格公正執法,提高法製的權威性,還表現在要做到法製麵前人人平等,不循私情,客觀公正,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4)取得司法機關的支持,保證法規的實施。按照法律規定,學校是沒有權力獨立執法的,所以隻有取得司法機關的支持,才能保證法規的實施。如:對拒招轄區內適齡兒童(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的學校的製裁,是由國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製裁的;對占用、損壞學校場所、校舍、設備的行為的處理,是由人民法院對其實施民事製裁的;對毆打學生、教職工,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的處罰,則是由各級人民法院對其實施刑事製裁的。學校管理者如果忽視了與司法機構的聯係,那麼“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就成了自欺其人的口號。學校管理者獨立執法的權限僅僅局限在對違反校紀校規行為的處分這個小小的範圍內。
5法規管理的優缺點
從上麵對學校法規管理的表述中,我們會發現法規管理有著獨特的優越之處,但也存在著不足,具體來說,優越之處表現在:
(1)有利於保證學校的必要管理秩序。學校的法規管理是利用法律、法令等對學校人、財、物進行的管理,使學校管理係統的各部門都因此明確自己的職責、權利、義務,正常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保證整個學校管理係統自動有效地運轉。
(2)有利於調節學校各種管理因素之間的關係。教育法規根據對象的不同特點和所給任務的不同性質,規定不同管理因素在整個學校管理活動中各自應盡的義務和應起的作用,規定學校各個部門縱的和橫的關係,調節人與物、人與事、人與人、事與事之間的關係,使之協調一致。
(3)有利於增強學校管理係統的功能。法律方法的運用,使學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統一認識,統一行動,這就使係統的功效增長,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4)有利於保護學校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法律方法的運用有利於保護學校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加強學校管理係統的穩定性。
法規管理的不足之處表現在:
(1)靈活性和彈性不足。法規管理原則性強,但靈活性和彈性不足,容易導致管理係統呆板、僵化,不利於管理者根據具體情況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創造性,尤其是不便於處理新問題和特殊問題。
(2)製約人的積極性。由於法律方法具有規範性的特點,它把現有的學校管理的各方麵關係固定下來,這雖然有利於加強學校管理係統的穩定性,但是過多過死的限製會製約人的積極性的發揮。
(3)管理範圍有限。學校管理涉及很多方麵,而法規管理則隻能解決其中一部分,在法律方法作用範圍以外還存在廣泛的領域,還有大量的管理工作要做。如不適當地擴大法律方法的作用範圍,則會給學校管理工作帶來不良的後果。
六、思想管理方法
1思想管理的涵義
思想管理是指通過對某種思想與價值體係的宣傳,激發人們的理想,使之成為人們的動機,從而積極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的管理方法。思想管理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運用,是因為:真理的可認識性,它為我們富有說服力的宣傳教育提供了哲學基礎;動機的可激發性,需要是人的內驅力的基礎,隻要了解了人的需要,並合理地滿足了人的需要,就可以激發人的動機,使之指向組織共同的理想和目標。
學校是知識分子密集的地方,作為管理對象的他們具有較高的素質。與行政方法、法規方法、經濟方法比較而言,思想管理對他們更為適用。學校思想管理是指學校管理者認清教職工的心理需求,通過對一定精神觀念的宣傳,從真理性方麵激發學校成員樹立遠大理想,使之成為其工作動機,從而為實現學校的整體目標而努力的方式。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是知識的擁有者和追求者,他們熱愛真理,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學校管理者應該多用啟發誘導,少用行政命令,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啟迪學生的求知欲望,高效地實現學校的育人目標。
2思想管理的特點
(1)啟發性。思想管理重在對管理者施以思想言論方麵的影響,啟發他們的思想覺悟,使其自覺自願地為實現學校的目標而積極工作。它是通過改變人們的思想來影響人們的行為,對人的行為不直接幹預和決定。它不僅使人們知道應該做什麼,而且還使人們知道為什麼應該這麼做。它是在人們經過自我思考之後產生的一種服從真理和科學的意誌行動,而不是屈從於外界的某種行政的或經濟的強製力所產生的結果。
(2)長期性。思想管理是從思想上影響人們進而影響其行為的一種管理方法。這一過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經過不懈地努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其間師生員工有時還會出現認識上的反複和情感上的波動。但是,人們一旦對真理和科學堅信不移,又往往會持久穩定地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發生積極影響。
(3)廣泛性。說思想管理具有廣泛性,是從空間上給思想管理定性的。表現在:思想管理不僅適用於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而且也適用於組織成員之間,同時還適應於自我教育。這種方法滲透於學校管理的一切方麵,可以應用到各種工作範圍中去。思想管理還與其他方法相交叉,在其他方法的應用中起輔助作用,因為其他各種方法確定後,要通過思想教育,使人們理解這種方法的目的、要求,要針對具體問題做好深入細致的工作。
(4)複雜性。人處於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之中,社會環境中的各種各樣因素都會對人的思想觀念產生作用,這使得人的思想變得複雜。人們思想的複雜性決定了思想管理的複雜性。
3思想管理的實施
思想管理是用精神力量提高人們的認識,影響人們的情感和行為的一種管理手段。學校管理者在運用思想管理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具體來說要:
(1)統一學校成員的行為。學校管理者要統一教職員工的思想認識,使他們對一些重大問題形成共識,明確學校的發展目標,理解並支持學校的決策,認同並執行學校的計劃,自覺自願地將學校的外部要求變成內部要求,並且積極主動地行動。
(2)激發學校員工的工作熱情。學校管理者要通過思想教育,提高教職員工的思想境界,培養不斷進取的人生態度,增強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事業榮譽感和責任感,使他們能夠勇挑重擔,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另外學校管理者還要通過對教育方針、教育政策、教育法規和校紀校規的宣傳教育,提高教職員工的工作自覺性,使他們不再是消極地等待安排、被動地接受命令,而成為一個積極請戰的先行者。
(3)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學校管理效能與學校管理係統的凝聚力密切相關,而凝聚力的形成,關鍵在於組織文化的建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學校管理者要想盡辦法提升教職員工的整體素質,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組織氣候和團結互助、力爭上遊的團隊精神,以此凝聚人心、鼓舞鬥誌,使學校各項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同時,學校管理者要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校成員的興趣、特長、潛力和缺點,進而具有針對性地實施思想管理,這樣思想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有效性。
4思想管理的方式
學校可實施多種思想管理方式,不同的對象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人們的經曆、誌趣各有不同,性格、愛好等也千差萬別,因此,采用與被管理者相應的方式十分必要。
(一)說服
說服是管理者利用真理性、科學性的內容和典型的事實,循循善誘,以理服人,提高管理對象的思想認識的一種方法。思想水平的提高,是由於人們對真理和科學的誠服和認同。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擺事實,講道理,啟發自覺,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學校管理者可綜合采用以下幾種途徑進行有效的說服教育。
(1)報告。學校管理者將國家的方針、政策,學校的決策、計劃、目標以及學校管理中的某些共性問題等向學校成員做係統的講述和深入的闡釋,促使學校成員自覺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便是報告,報告人應注意啟發、誘導,避免強行灌輸,切忌假、大、空。
(2)交談。這是一種麵對麵的以心換心,能獲得及時反饋的富有針對性的個性教育。由於學校成員具有豐富的思想個性,思想教育必須具有針對性。領導者找員工談心時要有“四心”:誠心--真心實意,以誠相見,平等待人;知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鳴;熱心--對成績充分肯定,對特長熱烈讚揚,對缺點誠懇指正,對困難樂於幫助;耐心--在自己發出信息的同時,要耐心地傾聽對方的訴說。
(3)討論。學校領導就某些熱點問題、敏感問題組織討論,使參加者各抒己見、互相啟發、彼此學習,達到統一思想、交流情感、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榜樣示範
榜樣示範是指用他人良好的思想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教育、影響學校成員的一種方法。榜樣的影響力量是無窮的,但僅僅是“言傳”不足以令人信服,隻有將“言傳”與“身教”結合起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就提醒學校的管理者,既要帶領師生員工學習他人的優良的思想作風和先進事跡,又要修正自身,提高自身素質,給廣大教職工起到表率作用。
(三)自我教育
思想教育僅僅是手段,其目的是要培養自省、自克、自立、自強、自重、自愛、自信、自製的具有主體精神的人,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管理者不能把被管理者任意使來喚去,而應培養他們的自律意識和自主能力,使其真正做到“修己安人”,達到“無為而治”的目的。
事實上,思想管理的方式還有很多,如實踐法、情感陶冶法、評比表揚法、品德評價法等等。無論哪種方式,都隻能用平待討論的方法、疏導的方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去解決,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思想管理才能見效。
5思想管理的優缺點
思想管理的優點表現在:
(1)有利於措施更好地執行。思想管理注重人們思想問題的研究和引導。教職工在了解並接受學校的意圖和期望後,會更好地貫徹執行學校的決策。換一句話說,思想管理可以使組織的目標成為人們自覺的行動目標。
(2)有利於良好組織氣氛的形成。思想管理注意組織成員之間的思想溝通,彼此將問題擺到桌麵上來,坦誠相見,從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諒解、相互關心的局麵,強化人們的信賴感,加強學校內部團結,減少工作中的矛盾和內耗,使師生員工在良好的組織氣氛中工作和學習。
(3)有利於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思想管理通過提高教職工的思想政治覺悟,使之具有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來促進教職工主動、積極、努力地工作。通過思想教育方法還可以動員、組織、教育廣大教職工,為辦好學校而共同努力。
(4)效果易於持久。思想管理是管理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心婆心、循循善誘說服被管理者認同、支持學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決定的,這種認同、支持觀念一旦形成,就是精神力量變為物質力量,能使人真正產生發自內心的動力,能在人的行為中長期起作用。
思想管理的缺點表現在:
(1)約束性差。思想管理是通過思想和精神因素間接地影響學校的管理工作,不直接決定人的行為。遇到需要強製幹涉的問題時,它的約束性就顯得份量太輕,而隻能借助於行政方法、經濟方法和法律手段。
(2)見效慢。思想管理是通過影響人們的思想轉變來達到行為的轉變,人們的認識和思想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人們接受一種觀念,形成某種思想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因此,遇到極待解決的管理問題時,思想管理就無能為力,而隻能借助於其他管理手段。
七、計算機管理方法
1計算機管理的涵義
在現今這個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計算機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使用。由於計算機的多項功能可以為學校的管理活動所用,因此,學校管理引入了計算機技術。
學校計算機管理即指學校管理者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管理學校,提高管理效能的方法。
學校信息的內容紛繁複雜,包括教育法規、教育方針、政策及指示等指令性與指導性信息,勞務市場和人才市場的情報信息、人事需求信息、財務管理信息、設備物資以及教學技術信息、學校環境信息、學校經營管理信息、教育教學研究信息、後勤服務信息等等,這些不同類型的信息,彙成了學校生命體的“血液”,使學校係統保持勃勃生機,同時它們也是學校決策的前提,是管理的關鍵因素。利用計算機技術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計算、決策等“管理”,將會大大簡化管理過程,提高管理者科學化決策程度。
2計算機管理的特點
計算機輔助下的學校管理(計算機管理)具有新的特點。
(1)增強學校管理實踐的客觀性、科學性。由於計算機技術的介入,學校管理過程中的許多環節或過程,都不需要管理人員去親力親為,而從管理係統中解放出來,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觀察、規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製管理係統的活動,減少了由個人情感、愛好、觀念、偏見而帶來的主觀隨意性,增強學校管理實踐的客觀性、科學性。
(2)增強學校管理係統與環境係統的聯係。學校管理者通過計算機技術將學校進行整合,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通過互聯網與外部環境緊密相連。學校管理者在決策時,能夠從係統論的觀點出發,綜合利用環境係統的有利條件,從學校的整體利益出發,提出符合環境要求和本校特點的戰略思想,客觀、科學地規劃學校的發展方向。
(3)增強學校管理係統的自我更新、再生功能。學校管理係統是通過維護教育係統的正常運行、促進教育係統的不斷發展,來實現其價值的。前者較容易做到,如設計結構合理的組織機構,完善各項規章製度和組織紀律,便可以建立和維護係統的正常秩序。而後者僅靠管理係統自身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引入計算機技術,則可以提高管理係統的創新和再生能力,進而促進教育不斷改革和發展。逐步完善的計算機行政管理係統,將隨時或定時檢測教育係統內的各要素、各過程的活動狀況,並以最快的速度發出調控指令,及時監控學校教育係統的發展。在傳統的教育技術環境下,很難及時發現學校教育係統的問題,也很難及時地控製係統的正常運轉,因為調控指令在層層下傳的過程中,可能造成延誤或失真。
3.計算機管理的實施
學校計算機管理主要是對信息的管理,即管理信息,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及時、全麵、準確地獲取學校管理的內外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新的教育理念和觀念、社會對學校的評價與要求、家長對學校的期望等等;內部信息包括學校師生員工的素質狀況、學校的設備配置、各類規章製度的建立、資金的流動、校辦企業的相關資料、學生的學習、各項教育活動的時間安排等等。通過計算機管理係統,可以及時準確全麵地獲取這些信息。
(2)對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整理。學校管理過程中存在著良萎不齊的各類信息,有的是對學校決策具有參考價值的情報,有的則是混淆視聽的虛假信息,而且紛繁複雜。為了提取的方便,為了提高管理效能,就有必要對學校管理信息進行有目的地加工處理,去偽存真,科學地分類、排列,並通過計算機進行自動化處理,從而減輕學校管理人員個人時間、精力、能力上的巨大負擔。
(3)迅速及時傳遞信息。收集、處理信息的目的是為了利用信息來解決問題,因而學校管理人員必須開辟並維護信息傳輸渠道,保證其暢通無阻。否則,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金所收集、處理的信息將被束之高閣,毫無價值。學校管理人員應創設多種多樣的傳輸渠道,如意見箱、熱線電話、電報、傳真,而以計算機信息網絡為中心的傳輸係統,不僅能及時獲取、處理信息,而且能迅速地傳遞信息,因而是最經濟有效的傳輸渠道,有遠見的學校決策者應致力於校園網的開發和建設。
(4)全麵、真實、有序儲存信息。真實的信息是一種無價之寶,具有重複使用的價值,學校管理人員必須對信息做好儲存和保真工作,要求全麵、真實、有序儲存好信息:全麵即把所有有價值的信息一網打盡;真實即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有序即對信息進行分類排列,以方便提取。
4計算機管理的要求
計算機管理要求一些與之相配套的管理“軟件”,才會相得益彰,發揮出高效率的管理效能,這些管理“軟件”是:
(1)新的管理觀念。學校計算機行政管理係統的建設和完善,將加強學校內部各子係統之間的聯係;同時,學校作為社會大係統中的子係統,通過互聯網與社會其他子係統頻繁地交換信息和能量,使學校與社會的聯係不斷加強。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首先必須樹立係統的思想觀念,立足局部、放眼整體。其次,計算機技術引入學校管理過程後,硬性的規章製度對人的調控和直接的協調活動將逐步減少,人的主體性更加突出,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確立人本管理觀念。第三,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社會全方位、各層次的變化劇烈,影響學校管理的因素較多,各因素的變化速度加快,學校管理者要樹立動態的、創新的思想觀念,重視信息的收集、處理、傳輸和反饋工作,遊刃有餘地應對瞬息萬變的內外環境。
(2)扁平化組織機構。由於計算機技術的廣泛運用,許多日常的統計、分析、存儲、傳輸工作,都由計算機學校管理係統自動完成,學校管理者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考慮學校的大政方針問題,因而可以擴大管理幅度,減少管理層次,使學校組織結構趨於扁平化。
(3)高素質人才。要想熟練地運用計算機技術來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學校員工必須具備相應的素質,如:思想境界高尚,具有人格吸引力和號召力,團結合作;知識廣博,具有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儲備;精通專業知識、學有所長;具備不斷創新的意識、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