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發展,是從嚴治軍的重要原則,也是從嚴治軍的理想目標。解放軍新世紀新階段依法從嚴治軍,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進行的,是以實現軍隊的安全發展為時代特征的。那麼,解放軍安全發展的奧妙是什麼?
(一)大國軍隊都為“安全發展”揪心
安全發展,是現代軍隊麵臨的世界難題。中國軍隊抓安全發展,是不是因為中國軍隊案件事故特別多呢?其實不然。越是現代化,事故越多發。現代化程度越高的軍隊事故越多,這似乎是一條規律。當然這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解放軍安全發展的目標,簡言之,就是:現代化水平要上去,事故案件要下來。比較當今世界一些大國和強國軍隊的情況,中國軍隊的安全穩定工作是做得比較好的。
人們發現,對軍隊損害最大的,往往不是突發性的激烈戰爭損失,而是經常性的事故傷亡的損耗。《華盛頓郵報》2003年4月13日報道:根據進攻巴格達頭三周的傷亡人員報告,美軍在伊拉克陣亡的士兵中,有將近40%是死於非直接軍事衝突的事故。從伊拉克戰爭開始到2004年9月,美軍累計陣亡1000名士兵,其中有246人死於各類事故,占死亡總人數的24。6%。為此,美國國會要求國防部長出席聽證會,作出解釋。(王安《軍事管理革命》,長征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266頁)美國軍隊在作戰中追求“零傷亡”,但是它的非戰鬥傷亡情況嚴重。美軍認為,在過去的10年裏,事故遠比戰鬥或恐怖主義更加致命。美國國防部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從1980年起,共有超過2萬名美軍在非戰鬥事故中喪命,而在戰鬥中陣亡的不到5000人,在非戰鬥事故中喪命的士兵人數是戰鬥中陣亡的人數的4倍。特別是2005年,美現役軍人的事故死亡率創下過去8年新高,平均每10萬名美國軍人中有3563人死於非戰鬥事故。此調查結果令美軍高層非常震驚。
以下一組數字,有助於認識軍隊非戰鬥損耗的嚴重性。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損飛機20500架(包括在地麵被炸毀),而因飛行事故損失的飛機則達21000架之多。
朝鮮戰爭(1950年~1953年)中,按照美軍的統計,被中、蘇、朝部隊擊落的飛機有963架,另有78架墜毀原因不明,但因飛行事故損失的飛機則達945架,死亡飛行員1144名。
海灣戰爭(1991年)中,多國部隊在作戰中損失飛機29架,因飛行事故損失飛機34架。
美軍在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戰爭(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中,在享有絕對製空權的情況下,沒有飛機被擊落,卻有9架飛機因飛行事故墜毀,造成11人死亡、15人受傷。
美國《航空周刊與航天技術》2006年5月29日報道:美國陸軍在2001~2005財年發生的直升機事故數據,總計341起,其中:失控撞地(cfit)事故87起、硬著陸82起、撞樹62起、“燈火管製”引發事故44起、目標引發事故35起、電線引發事故18起、雪盲引發事故7起、儀表飛行氣象條件(imc)引發事故6起。
俄羅斯軍隊也是事故和案件大戶。據俄羅斯媒體2005年1月21日報道,俄聯邦杜馬消息人士透露,俄軍近五年的非戰鬥性損失已導致10799名軍人死亡,相當於損失一個師。造成如此多的軍人非戰鬥性死亡的因素主要包括車禍、自殺和不當操作武器等。
日本自衛隊有20萬人,最近10年自殺的有600多人。
從以上這些統計資料可以看出,事故案件的損失往往比打仗的損失還要大。而在高技術戰爭和信息化條件下,非戰鬥損失比戰鬥損失還要大,這充分說明,保安全就是保戰鬥力,安全發展確實是個戰略問題。
(二)重大安全問題必須“一票否決”
胡錦濤指出:安全發展是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安全發展是科學發展的應有之義,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軍隊必須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安全發展理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