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4年9月2日的信中,傅聰還談到了彭德懷、賀龍兩位副總理訪問波蘭時,對他的關懷。
如今,在傅聰出走之後,周恩來、陳毅仍這樣關心著他,怎不使傅雷心潮難平?
也就在這個時候,從朱人秀那裏,傳來了感人的新信息。
朱人秀,傅聰叫他“天舅舅”。那是因為上海浦東人除了取正式的名字外,在家裏總是叫“×官”。朱人秀在家中叫“天官”。依此順推,他便成了“天舅舅”。朱人秀在解放前是地下黨員,解放後任上海市某局局長兼黨委書記。在傅雷最苦悶的年月,中共黨組織也通過朱人秀做傅雷夫婦的思想工作。因為朱人秀與傅雷有著親戚關係容易接近。他的話,傅雷能夠聽進去。那段時間,他幾乎每星期五都抽空去傅家探望。朱人秀了解到傅雷強烈地希望與傅聰通信,而傅雷是“右派分子”,傅聰又身蒙惡名,傅雷不敢貿然給兒子去信。朱人秀向上海市有關領導請示。不久,他轉告傅雷,可以與傅聰通信。
就這樣,中斷了十個月的聯係,又恢複了。傅雷的一封又一封長信,飛往倫敦。傅雷的信,使傅聰這個身處異國的斷了線的風箏,又維係在祖國的大地上。雖然傅雷無端受冤,境遇淒冷,卻懷著一顆赤誠的心,諄諄教誨兒子毋忘祖國,永遠維護祖國的尊嚴。傅雷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那是他崇高品格的寫照,那是他深厚父愛的聚焦:
孩子,十個月來我的心緒你該想象得到;我也不想千言萬語多說,以免增加你的負擔。你既然沒有忘懷祖國,祖國也沒有忘了你,始終給你留著餘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國的大門永遠向你開著的。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與國家麵子有關: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你既熱愛祖國,這一點尤其不能忘了。
你不依靠任何政治經濟背景,單憑藝術立足,這也是你對己對人對祖國的最起碼而最主要的責任!當然極好,但望永遠堅持下去,我相信你會堅持,不過考驗你的日子還未來到。至此為止你尚未遇到逆境。真要過了貧賤日子真正顯出“貧賤不能移”!居安思危,多多鍛煉你的意誌吧。
傅聰讀著父親的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心中充滿了對父親的崇敬之情,充滿了對祖國的崇敬之情。(圖34)
傅聰為自己製定了“三原則”:
一、不入英國籍;
二、不去台灣;
三、不說不利祖國的話,不做不利祖國的事。
他決心靠自己的藝術立足、謀生。傅聰終於保持了藝術的純潔,沒有出賣靈魂!
傅聰來到英國倫敦之後,記者們簇擁而來。他閉門不見。
有一位外國記者說,隻要他同意作為該刊的封麵人物報道,可以付他一大筆錢。但是,傅聰卻一口回絕了他。傅聰懂得什麼叫“自愛”。正如父親所說:
自愛即所以報答父母,報答國家。
你是以藝術為生命的人,也是把真理、正義、人格等等看做高於一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