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童年的夢(1)(2 / 2)

傅雷對於傅聰的培養,可以說是基於這樣的藝術人才觀。他深知“選擇不當,遺憾一生”。

他曾再三說過,倘有天資,則成為第一流的藝術家;倘無天分,寧做別的工作。

傅雷精通美術理論,曾試圖讓傅聰習畫。在他的朋友之中,黃賓虹、劉海粟皆為中國畫壇巨匠,都可為傅聰指點丹青。無奈傅聰無意於畫,亂塗幾筆、“胡畫”一通罷了。強扭的瓜畢竟不甜。傅雷放棄了讓傅聰學畫的打算。

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親手播下的。傅雷夫婦在閑暇的時候,愛聽唱片。傅聰記得,那是一架“老掉牙”的美國“百代”牌唱機,要用手搖柄搖上一陣子,才能使唱片轉動。傅雷在1957年寫的《傅聰的成長》那篇文章裏,曾經這樣寫道:“傅聰三歲至四歲之間,站在小凳上,頭剛好伸到和我的書桌一樣高的時候,就愛聽古典音樂。隻要收音機或唱機上放送西洋樂曲,不論是聲樂是器樂,也不論是哪一樂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靜靜的聽著,時間久了也不會吵鬧或是打瞌睡。我看了心裏想:'不管他將來學哪一科,能有一個藝術園地耕種,他一輩子都受用不盡。'我是存了這種心,才在他七歲半,進小學四年級的秋天,讓他開始學鋼琴的。”

傅聰的鋼琴啟蒙老師,是傅雷親自請來的--雷垣伯伯,一位數學家(如今是某省師範學院數學係主任,教授)。雷伯伯是傅雷的至交,老同學。在大同大學,傅雷念的是文學院,雷伯伯念的是理學院,他們同住在一間宿舍,無話不談。雷伯伯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他從理學院畢業以後,居然又去念上海的音專,念了三年。他跟現在上海音樂界的權威人士賀綠汀、丁善德,是老同學呢!後來,雷伯伯去美國留學,又改學數學,不過,他仍喜愛音樂,旁聽了音樂課程。雷伯伯回國後,在上海的滬江、大同、複旦三所大學,同時兼教數學課程,忙得不可開交。有一天,他來看傅雷,傅雷把傅聰叫到雷伯伯跟前,向他透露了拜師的意思。雷伯伯大笑起來,一口答應,收下了這個七歲半的小弟子!

那時候,傅家還沒有鋼琴,加上雷伯伯工作又忙,不能到家裏教。傅雷讓保姆梅菊娣(月英)領著小傅聰到紹興路雷伯伯家裏。每個星期教一次。過了幾個月,傅雷問雷伯伯:“阿聰有沒有出息?”雷伯伯拍著傅聰的腦袋,說他有一對“音樂耳朵”!他說,他曾對傅聰進行“考試”:讓傅聰背對鋼琴。他隨便按一個鍵,傅聰馬上就辨別出來是什麼音。試了幾次,都答對了。這叫“絕對音高”測試。學鋼琴才幾個月,就能分清“絕對音高”,說明這孩子的音樂聽覺很靈敏。雷伯伯還誇傅聰“樂感”很強,能很快記住樂譜,理解作曲家的用意。

聽了雷伯伯的話,傅雷臉上出現了平常並不多見的笑容。傅雷夫人賣掉了陪嫁的首飾,下了個狠心,給不到八歲的兒子,買了鋼琴!傅雷親筆端端正正為傅聰抄錄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