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解讀與感悟(3)(1 / 3)

在薩法維王朝阿巴斯一世統治時期(1587~1629年),伊朗的繪畫、建築、音樂以及各種手工工藝均達到高超的水平,首都伊斯法罕建立了一百六十餘座清真寺,四十八所經學院,波斯語言成為伊斯蘭世界第二大語言。建起了雄偉的橋梁和寬闊的林陰大道,使這座城市成為聞名的世界名城。

波斯波利斯:波斯帝國的心髒

波斯波利斯是偉大的波斯帝國的中心,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禮儀之都。波斯波利斯(希臘語,意為波斯的都城)位於設拉子東北約六十公裏處。

波斯波利斯,為古波斯帝國的首都。唐代以前,許多中國人通過路上絲綢之路來到這裏。當中國船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入波斯灣以後,又有許多人從海上來到這裏。圖為波利斯的古跡。

這座雄偉的宮殿背靠崎嶇不平的山峰,矗立在能欣賞落日餘暉的寬廣台地上,俯視著遼闊富饒的平原地帶。這裏也是波斯帝王舉行正式儀式的場所。從大流士大帝統治時期開始到後來的曆任皇帝,足足修建了一百五十年。整體建築的設計雖然是曆代君主分別在其統治時期完成的,但建築風格還是渾然一體。這體現在各宮殿彼此相關聯,從設計和雕刻上可見一斑。它與先後興建的建築牆麵是對稱的,整個台地麵積長450米,寬300米,牆麵均用磚建成,一部分用彩飾磚瓦貼麵,台地建築群布局講究、建築精美。台地下麵的地下管道總長度超過1.5公裏,其寬度足以讓兩人並排通行。在台地外麵“萬國門”前的兩座翼殿則起著保護主殿和通道的作用。這裏建築與眾不同的地方還在於主要宮殿的地基、台階、窗戶、門廳和柱子等均是石製的,屋頂均為木製的。所以即便沒有發生火災,我們也很難想象這麼多不同建築材料構成的宮殿是怎樣完好無損地保留至今的。

當我走進這裏,仿佛進入了波斯帝國的心髒。看到它仍以氣勢恢宏的姿態傲視它的波斯臣民。那巍峨的建築遺址和精美的浮雕藝術,那巨石和高柱上承載的古代文明的印痕,雖經兩千多年風雨雕融,依然在向後人講述著昔日的輝煌和說不盡的典故。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這座雄偉壯觀的宮殿牆壁上刻有“八方來朝、舉世歡愉”的銘文:

我,大流士,偉大的王,諸王之王,諸國之王,阿契美尼德族維什塔什卜之子,承神聖阿胡拉的恩典,靠波斯軍隊征服了這些國家。這些國家害怕我,給我送來了王冠,它們是:胡齊斯坦、米底、巴比倫、阿拉伯、亞述、埃及、亞美尼亞、卡帕杜基亞、薩爾德、希臘、薩卡提、帕爾特、紮爾卡、赫拉特、巴赫塔爾、索格特、花剌子模、魯赫吉、崗達爾、薩爾、馬那……

大流士祈求阿胡拉和諸神保佑,使這個國家、這片土地不受仇恨、敵人、謊言和幹旱之害。

如今這裏已成為著名的遊覽勝地,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每年的努魯茲(即伊朗新年,3月21日),波斯帝國的屬民代表就聚集在這裏向“王中之王”表示敬意及奉獻貢品。

不同宗教對波斯與伊朗社會發展之影響

伊朗最主要的宗教是瑣羅亞斯德教和伊斯蘭教。前者產生於伊朗本土,後者由境外(7世紀中葉~651年阿拉伯人占領波斯後)傳入。這兩種宗教千百年來相互輝映,對伊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由此可以說,伊朗人民的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精神框架,也不是捉摸不定的幽靈,它是活生生的具體支撐曆史有機體的民族魂魄。也就是說,伊朗民族精神不但有其共時性結構,而且有其曆時性結構。

伊朗最主要的宗教是瑣羅亞斯德教和伊斯蘭教。前者產生於伊朗本土,後者由境外(7世紀中葉~651年阿拉伯人占領波斯後)傳入。這兩種宗教千百年來相互輝映,對伊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瑣羅亞斯德教:波斯帝國的國教

在波斯帝國的文化中,最具特色和影響的是他們的宗教——瑣羅亞斯德教(或稱拜火教、祆教、波斯教)。相傳它的創立者是古波斯人瑣羅亞斯(約公元前628~公元前551年)。關於他的出生地,有兩種說法:即“西部說”和“東部說”。前者認為他誕生在伊朗東部的巴爾赫。但是,前說也認為他雖然誕生在阿塞拜疆,卻在“神主”的啟示下來到東部伊朗的巴爾赫,說服國王維斯塔巴,弘揚了祆教教義。瑣羅亞斯德所傳宗教的發達之地,是大夏王國的首都巴爾赫(一譯作“巴裏赫”或“巴爾黑”,即今阿富汗北境馬紮裏沙裏夫以西的巴爾赫)和東部伊朗的錫斯坦。瑣羅亞斯德在備受官方神權代表麻葛(即祭祀階層)迫害的情況下,來到了中亞的大夏王朝,並受到國王維斯塔巴的禮遇,大夏的大臣還娶了他的女兒為妻。在國王、大臣的帶領下,瑣羅亞斯德教迅速傳播開來,進而由波斯東部向西部拓展。公元前6世紀後期,大流士一世定瑣羅亞斯德教為波斯帝國國教,並獨尊該教主神阿胡拉·瑪茲達。在大流士一世的納克希·魯斯坦銘文、蘇薩銘文中,均有“偉大的神阿胡拉·瑪茲達,他創造了這大地、天空。他創造了人類和人類的幸福。創立大流士為王,使之為眾(王)之王,眾(號令者)之號令者”。他的兒子薛西斯一世的波斯波利斯銘文,也仿而效之,謂:“偉大的神阿胡拉·瑪茲達,他創造了這大地、天空,他創造了人類、人類的幸福。他立薛西斯為王,唯一的王,唯一的號令者。”根據帕拉維語文獻,如《紮特斯帕拉姆文選》等和伊斯蘭時期學者阿布·裏罕比魯尼的說法,瑣羅亞斯德的生卒年代應該為公元前660~公元前583年,這個也是伊朗學者的傳統觀點。如果此說無誤,那麼該教興起後,在前波斯帝國時期也流行了一百五十餘年之久。公元前4世紀,希臘馬其頓國亞曆山大征服波斯,開始了希臘化時代,瑣羅亞斯德教受到沉重打擊,但依然曲折地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