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前330年)是波斯帝國第一個輝煌的曆史時期。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後經過數十年擴充疆土,遂在公元前550年建立了波斯帝國,定都蘇薩(Susa,埃蘭古城,今伊朗胡澤斯坦省)。
波斯帝國的建立,標誌著伊朗曆史開始了新的紀元。自此以後,波斯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在地理上、體製上都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民族實體。它不僅“創作了輝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製度文明,帝國境內各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共同發展”。
在國王大流士一世執政期(公元前522年~前486年)是波斯帝國的全盛時期,形成了一個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幹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抵埃塞俄比亞、阿拉伯半鳥的遼闊疆域。他把波斯帝國劃為23個郡,實行相對獨立的政策。當時包括70個民族,5000萬人口,占有近7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為了建立中央與地方快捷的聯係,波斯帝國時期修建成了縱橫交錯的禦道,建立起快速的郵遞,成為世界上最早創立郵差製度的國家。一條最長的大通道從當時的波斯帝國中心蘇薩直達愛琴海灣,全長2500公裏。其快捷程度令後人難以置信。據載,從愛琴海邊至波斯王宮隻需三天時間。難怪人們傳誦“波斯帝王遠住巴比倫,愛琴海鮮魚送上門”。這條通道不僅具有軍事上的意義,同時也為東西方的經貿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據史書記載,在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他於公元前517年派兵占領了印度西北部地區,將其置為印度行省,並通過克什米爾和北印度與我國西藏地區發生聯係。為了把印度洋和地中海連接起來,在紅河和尼羅河之間修建了一條大運河。伊朗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馬的能力來進行交通運輸的古代民族。
在大流士一世時期,波斯帝國統一了全國的貨幣,規定了鑄造貨幣的製度,即中央政府有權鑄造金幣,地方各郡鑄造銀幣,而郡以下地方當局鑄造銅幣。這是中央控製全國經濟貿易的有效措施。他還整頓和健全了全國的稅收製度,以貨幣和實物兩種形式納稅。設置行省與總督,建立常備軍駐守重地,修禦道,置驛站。進而向外擴張,東據印度河流域,西侵西徐亞(黑海北岸)等地。在這一時期,波斯地毯、刺繡、紡織等手工藝,以及化學、礦土的利用均得到很大發展。金屬工藝、建築、雕塑等領域均已達到高超水平。如今,在中央和地方的博物館可以看到大量屬於這一時期的珍貴文物——《阿維斯塔》。這部被後人稱為《波斯古經》的典籍,據載是用金汁書寫在12000張牛皮上,含有大量的詩歌、傳說和民間故事。這是一部經不同時期數代人陸續補充、書寫而成的卷帙浩繁的巨著,內容豐富,有許多富有價值的篇章。它告誡人們要掌握知識,造福社會,追求善良、真誠和純潔,遠離邪惡、虛偽和汙穢。這部經典在伊朗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阿契美尼德人利用埃蘭文字、阿拉米文字創造了波斯楔形文字,留下了珍貴的典籍。他們吸收了巴比倫的天文學、醫學,腓尼基的航海技術,以及烏拉爾地區民族的建築藝術。阿契美尼德人在國家管理方麵充分吸收了埃蘭和阿拉米等民族的經驗。盡管政權和軍隊的核心是由波斯人構成的,但他們對於臣屬於自己的其他民族的文化采取了寬容、開明的政策,吸收、利用他們的長處,從而形成一種複合文明。這主要體現在波斯帝國不僅以其強大的軍事勢力聞名,而且以其繁榮的文化事業著稱於世。波斯帝國的文化是在波斯人本族文化基礎上,廣泛吸收兩河流域地區的燦爛文化而形成的。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為阿契美尼德王朝所繼承,著名的比希斯通(一譯作“貝希敦”)岩石上的大流士記功銘文,用的即是這種楔形文字。中亞地區的各民族,如大夏人、花剌子模人、素特人和塞種人等,在創造阿契美尼德王朝輝煌文化的過程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巴比倫王國在農業、手工業、建築、宗教、藝術和文字等方麵的卓越成就,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汲取營養的肥沃土壤。唯其如此,波斯帝國的文化才是多彩多姿的和燦爛繁榮的。正如前蘇聯學者加富羅夫所說:“中亞諸民族的文化給予西伊朗諸民族以重大的影響。因此,人們通常所稱的阿契美尼德時期文化,不僅是由波斯人創造的,而且是由許多民族共同創造的,其包括巴克特裏亞人、素特人、花剌子模人和塞種人。”同樣,這些人的文化也是波斯帝國文化的組成部分。
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臘)波(斯)戰爭後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三世東侵,征服波斯全境。
波斯帝國瓦解後,波斯人先後經曆了亞曆山大帝國、塞流西亞王國和阿薩希斯王朝(即安息、帕提亞,Parthia)的統治。
亞曆山大三世在波斯積極推行“希臘化”的殖民統治。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三世死後,他所建的帝國分裂,其部將塞流古(馬其頓人)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並於公元前312年稱王。以敘利亞為中心建立塞流西王國,中國古史稱之“條枝”。塞流西王國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和中亞的部分地區。至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爾尼部族打敗塞流西王國軍隊,在波斯本土建立了阿薩希斯王朝,即帕提亞王朝,中國史稱為“安息王朝”,西方史學家稱為帕提亞王朝。安息王朝由於同羅馬的長期戰爭和朝廷的內訌,從1世紀以後逐漸衰落。至224年,安息王朝被薩珊王朝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