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解讀與感悟(1)(1 / 3)

波斯不會因為時代的災禍而葬送,

大難當頭時,他是主的倒影。

今天在遼闊的大地上誰也找不出——

像你的門檻一樣滿意的庇護。

你有憐憫窮人心靈的義務,

我的責任是感謝萬能的真主。

主啊!你使波斯免遭禍風的洗劫,

永遠讓民眾安居樂業。

——薩迪《真境花園》

Analysis and Meditation Introduction to Main Contents

Persia will not ruin because of the calamities of the times,When disaster comes,he is the reflection of Allah.Nobody can find on the vast earth today——The protection as firm as your threshold.You have the duty to take pity on the poor’s soul,My responsibility is to thank Almighty Allah.Allah! You make Persia exempt from disaster and turmoil,Let people live in peace and work happily forever.

——from Sadi’s Gulistan

未到伊朗,總以為伊朗是一個宗教氣氛十分濃厚的神秘國家。身在德黑蘭,才知道伊朗原來更注重傳統文化、信仰基礎。伊朗諸多保存完好、至今仍熠熠生輝、招引全世界矚目的名勝古跡,大多與我國許多引以為驕傲的古建築的曆史年代相仿。在首都德黑蘭,古老的伊斯蘭建築與摩天大樓兼容並蓄,地毯手工業作坊和現代化紡織、石油提煉、汽車裝配等共存,“巴紮爾”和超級市場同樣繁榮,色彩鮮明、遍布大街小巷的花園與遊樂場令人流連忘返。在曆史文化名城伊斯法罕、花園城市設拉茲和宗教聖城馬什哈德,美女雲集,風景如畫,陽光可以隨時映照一切,人走在裏邊就像走在菲爾多西的《王書》和薩迪的《真境花園》的夢境裏。人在這裏不僅可以和自然對話,還可以和曆史、宗教、聖潔的心靈對話。厄爾布士山冰雪的積層下麵和廣袤的伊朗高原上或許隨時可以翻耕出亞利安人的種子、居魯士波斯帝國和薩珊王朝鼎盛時期的遺跡、波斯伊斯蘭輝煌的建築象征、以及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饋贈的華夏絲綢陶瓷珍品。誰能否認它當時的強大與發展無不與陸路——海上絲綢之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然而,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那揮之不去的曆史風雲,總使山雨欲來風滿樓,樹欲靜而風不止,帶著一種高深莫測的微笑,傲視著人類的業績——人群、信仰、清真寺、土地、石油、資源……

所以,昨天的波斯帝國、今天的伊朗,就像夜晚和黎明前的新月一樣,帶著許多神話和永遠解不開的神秘,令古今達官貴人、文人騷客神往。

近年來,法拉赫·巴列維著,薑美,彭修彬譯《忠貞不渝的愛:我與伊朗國王巴列維的生活》、莎塔碧著,馬愛農,左濤?《我在伊朗長大》、澤春《伊朗人賣腎籌錢追殺拉什迪》、嶽汗景《伊朗核問題的本質探析》、吳成《伊朗核問題的理論解讀》、王寶付《伊核危機牽動大國博弈》、唐繼讚《懸崖邊緣的伊朗》、範鴻達《美國與伊朗曾經的親密》、周雲《伊朗向窮人廉價轉讓國有股票》、楊俊《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對話——打,還是不打》、王晉燕《美國伊朗預演戰爭?》、劉強《伊朗國際戰略地位論》、劉慧《當代伊朗社會與文化》、陳安全《伊朗伊斯蘭革命及其世界影響》和美國將要啟動“局勢升級計劃”,法國外長也宣稱“世界應準備和伊朗戰爭”、羅傑斯《伊朗:一場戰爭的後果》等著述,無不引起人們的好奇和關注。然而,筆者認為,更令人歎為觀止的,則是伊朗這個西亞文明古國,它雖然經曆了無數次曆史事變,但重新崛起的力量從未消失過。尤其是它古老的波斯文明,獨特的地緣優勢,豐富的石油資源和貫通亞、歐、非的“空中門戶”、陸路及海上“絲綢之路”,更彰顯了它在國際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地理環境與波斯之起源

在伊朗,天空和大地永遠在目光的盡頭相逢,呈現一種真正的博大和蒼涼,而坐落在伊朗北部達馬萬德山腳下的德黑蘭,更以“潔淨之城”“暖城”而著稱。德黑蘭尊重曆史文化,總是非常執著地刻意在曆史與創新之間找到某些聯結點。當你久居伊朗,就會發現德黑蘭並不是你夢想中的戀愛對象,突然間卻又迷失了方向。德黑蘭有時候甚至會給人一種風霜感,飄忽不定。但重新崛起的力量從未消失過。德黑蘭更是一個全動感的城市,在德黑蘭,生命的經曆完全與信仰有關。德黑蘭俗,真正的俗,不過德黑蘭俗得坦坦蕩蕩,俗得藏首縮尾,一臉小家子氣。德黑蘭是出硬骨頭的地方,像霍梅尼、哈梅內伊、內賈德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