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談到兩國經貿關係時指出,中伊經貿交往曆史悠久,2000多年前,兩國人民就沿著聞名於世的絲綢之路開展了貿易往來。兩國建交後,雙邊經貿關係發展順利,特別是近年來,兩國經貿合作的發展勢頭良好,去年雙邊貿易額突破25億美元,比前年翻了一番,伊朗已成為中國在中東、海灣地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伊同屬發展中國家,經貿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兩國應共同努力探討開展合作的新途徑和新方式。中伊加強經貿合作不僅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於推動南南合作和應付經濟全球化可能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不利影響。
雙方還就國際形勢和共同關心的地區問題交換了看法,認為當前國際形勢下不同文明之間開展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將有利於增進人民間的理解和友誼,有利於促進各國間的和睦相處,也有利於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在會見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度拉夫桑賈尼時,胡錦濤說,中國政府十分重視發展同伊朗的關係,進一步加強中伊友好合作關係是中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中伊在許多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有著一致或相似的看法,我們願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加強與伊方的協調、配合,以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我們願與伊方共同努力,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不斷發展兩國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並使之在新的世紀不斷得到豐富、拓展,以進一步造福於兩國人民。
拉夫桑賈尼回憶起他擔任伊朗議長和總統期間曾兩次訪華的美好情景。他說,伊中兩國是十分友好的國家。兩國過去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現在又在各自國家的建設事業中相互幫助,在國際事務中經常交流看法,雙方都有發展全麵友好合作的強烈願望。伊方相信胡錦濤副主席的訪問將會進一步推動兩國關係在新世紀獲得更快的發展。
在胡錦濤副主席訪伊期間,伊朗各大新聞媒體都對此進行了突出報道,一些媒體還發表文章回顧和讚揚伊中源遠流長的友好合作曆史,並相信在新的世紀,兩國的合作一定會有一個迅猛的發展。伊朗通訊社記者法利富發表評論說,中國是伊朗可信任的朋友,伊中友好合作紮根於人民,基礎牢固,經得起任何考驗。
2006年伊朗新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為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出訪中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至此,中伊兩國政府向發展雙邊關係與地區合作邁出了嶄新而又具意義的一步。
雙邊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伊貿易始於1950年,1998年兩國貿易額為12.15億美元,其中我出口6.57億美元,進口5.58億美元。1999年,雙邊貿易額為13.48億元,其中我出口6.63億美元,進口6.85億美元。2001年雙邊貿易額為33.1億美元;2002年為37億美元;2003年超過57億美元;2006年達到140億美元。1998年~2006年,雙邊貿易額增長了1倍多。
今天,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伊朗是中國在中東地區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國。目前我國對伊出口以機電設備和化工產品為主。從伊主要進口原油,其他物品主要是鉻礦石、棉花、聚氯乙烯、合成橡膠、葡萄幹和阿月渾子等。2006年12月20日,中國和伊朗簽署了價值160億美元的巨大天然氣田開發諒解備忘錄。這項合作協議是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的,旨在開發伊朗的北帕爾斯天然氣並建造生產液化氣天然氣的相關裝置,由中方和伊方平均使用。在非石油領域,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建設德黑蘭的三條地鐵路線。2006年,中國從伊朗進口的非石油產品價值20億美元,被認為是伊朗非石油產品最大進口國。
在經濟和技術合作方麵,1985年4月,中伊成立經貿科技聯委會,至今已舉辦了13次會議。兩國合作的領域涉及能源、交通、機械、建材、采礦、煤炭、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主要項目有:德黑蘭地鐵、多用途船隻、油輪建造、水泥廠生產線、阿拉克4×32.5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水力發電設備等。2004年該聯合委員會在北京成功地召開了第十二屆會議,並簽署了商業、經濟和科學領域的雙邊合作諒解備忘錄。2007年3月,該聯合委員會在德黑蘭召開了第十三屆會議,在促進兩國經貿往來方麵發揮了有效的作用。與此同時,雙方在科學、通信、農業和采礦等領域的合作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