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守望與思索(4)(2 / 3)

在德黑蘭乘中國地鐵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列維統治時期,就下令開發地鐵工程,也已經在地下挖空一些土方,兩伊戰爭中成了防空洞。戰爭結束後,又繼續開工,但進度十分緩慢。以至市民怨聲不斷,在地鐵的施工現場和進出口的地方一段時間曾畫有一些漫畫,據傳說其中一幅漫畫是2500年前去世的波斯先祖居魯士大帝從陵寢中發來一道聖諭:“不惜一切,盡快鑿通,東有秦人,可以求之。”(注:波斯語稱中國為秦尼,可見中伊友好關係可能始於秦始皇時代,先於阿拉伯人,因為阿拉伯語稱中國為隋尼。波斯語中的秦尼、阿拉伯語中的隋尼和英語中的china都有陶瓷的意思,因為中國古代以陶瓷聞名於世,其他國家都把中國稱為“陶瓷國”)當時政府壓力很大,決定國際招標,中標的不是別國,而是中國,專業技術人員和工程隊已經來了2年多,經過800多個日日夜夜、風風雨雨,終於在伊朗新年之前提前完成了這一浩大工程,在地鐵竣工的剪彩儀式上,伊朗總統哈塔米高度讚揚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和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為此,我利用伊朗新春佳節之際,專程乘坐了幾次德黑蘭地鐵專線。當我進入地鐵口,映入眼簾的是:站台內地麵全部是用花崗岩大理石鋪成,牆壁上雕刻有不同時代伊朗民族風情畫和象征物,這些作品采用了伊斯蘭藝術和古波斯及其現代藝術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展現了伊朗各階段的曆史。車廂座位上方用英文寫有“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標誌牌。通覽整個地鐵專線,給人以潔白、清爽、明亮的愉悅之感。德黑蘭地鐵由城市地下線和郊區地上線組成。目前已開通市內站點9個,票價為0.5元,市外抵達科技城卡拉季,票價為人民幣1元,交通幹線全長地下45公裏,地上75公裏。當我乘坐德黑蘭地鐵前往科技城卡拉季時,縱目四望,整個德黑蘭沿途,清真寺鱗次櫛比,花園似繁星點綴,姹紫嫣紅,碧波蕩漾,長堤綴綠,群山圍翠,到處是一片春天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此時此景,令我深深地感悟到,2000多年前,“功不在禹下”的張騫以“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奉命向西方“鑿空”,使中伊兩國得以互通信息。繼後,橫貫伊朗境內的絲綢之路和穿越波斯灣的南海水道,進一步促進了中伊兩國之間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麵的交流,從此,兩國之間的翰墨因緣也日益綿密。作為一位中國學者,我的此次伊朗之行,不也正是為了中伊兩國文化交流嗎?

德黑蘭大街的廣告牌和獻愛心捐款箱

當你走在德黑蘭大街小巷,抬頭就能看到到處懸掛著伊瑪目霍梅尼和現今宗教領袖哈梅內伊的畫像。除此之外,在一些交通十字路口、廣場、主要街道的路標和牆壁上通常畫著一個或幾個留著大胡子,穿著軍裝或裹著纏頭的男子,他們都是在兩伊戰爭期間陣亡或被恐怖活動暗害的伊朗高級將領和知名人士。政府為了紀念他們,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並將每年的8月24日~30日定為政府周,紀念活動由此推向高潮。據悉這一活動源自1981年8月30日伊朗總統府發生爆炸事件,導致當時的兩位國家主要領導人拉賈依總統和巴赫提亞裏總理及部分著名人士殘遭暗殺。所以在每年8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伊朗政府和人民都為紀念他們舉行重大的活動,期間對政府的重大工作和內外政策予以重點宣傳報道,以此推動政府各項工作的進行。同時,在一些繁華的十字路口、超市、港口、市政中心和居民區都設有獻愛心捐款箱(伊朗人稱“乜帖箱”)。人們外出,或生意興隆,喜事來臨,總是投入一些錢物。他們相信這樣做,真主會使自己全家歲歲平安,吉祥如意,財源更加興旺。據了解,這一募捐活動的高潮,在每年伊朗新學年開學前夕,大部分市民都主動前往募捐點獻上自己的一片愛心。一些廠礦企業和上流社會人士捐資巨大。這一活動主要是在政府宣傳部和教育部的共同引導下進行的,其宗旨是向伊朗貧困地區的兒童提供幫助,以使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同時也給孤兒、孤寡老人和社會低收入家庭適當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