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滿石榴園
初夏的午後,大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浮泛出一片慵懶的氣息,花園街裏靜極了,困乏的商人已回家休息了,綠葉也放慢了生長的速度,沉睡了。在這樣的時刻,我獨自一人行走在花園街周圍,用心傾聽來自大地深處的夢囈。
新鮮的陽光在腳下的泥土上無聲無息地流淌,我看見我的影子在身上相隨,心中一陣地悸動:新鮮的陽光、自己的影子——多麼單純、多麼美好的事物,而奔波在城市樓群陰影下的我,竟多年未曾感受。
我索性放逐一直以來束縛身心的各種規則,不管不顧地張開雙臂在石榴樹下拓展,站定,仰望,鬱鬱蔥蔥的石榴樹綠雲般在大地上洶湧成一片綠色的海洋;繁密的葉片在陽光下閃爍著迷離的光澤,如夢如幻。清風徐來,縷縷清香撲鼻,我貪婪地呼吸著,不知不覺已進入石榴園深處。
置身於這靜謐的石榴園裏,許久以來在塵囂中左衝右突的心靈,陡然間回歸到寧靜中,我得以與自己的靈魂對白。
我在樹下積滿隔年落葉的泥土上坐了下來,靜靜地注視著林中斑駁的樹影,陷入冥思。林中清脆的鳥鳴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天籟般啟迪著我的心智。在這純淨的大自然懷抱中,我思考著塵世生活的本質,思考著生命的要義。
陽光透過嫩翠的枝葉靜靜地灑落下來,林間光影斑駁,亦真亦幻;凋落在地的石榴花,已融入泥土,回到溫暖的大地;融合了落花的泥土,在陽光的熏蒸下散發了潮濕而芬芳的氣息。在這靜謐的石榴園坐久了,我的氣脈便接通了大地的地氣,我的靈魂便吸納了自然的精氣。於是,心靈有了頓悟,精神得以升華……
鄉居德黑蘭的日子,我每天都散步於花園街這片石榴園周圍。置身於靜謐的石榴園裏,我始終在想,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生活,或者說應該怎樣度過我們僅有一次、不過百年的一生?我曾經仔細地觀察過許多人的生活,也試過許多種生活方式,變換過許多個生活目標,把自己弄得疲憊而迷茫。因為我試過的許多種生活方式和變換過的許多個生活目標,都是在潛意識裏效仿別人,抑或說在追逐別人奢華的生活。這樣做,如同與眾多體能遠遠超過自己的人進行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隻會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而又找不到絲毫快樂。茫然之餘,我認真地反省後認識到,這場賽跑沒有終點,可人生卻是有終點的,我盲目賽跑的結局便是迫使自己匆忙地奔向死亡。有了這種認識後,我停下了腳步,開始認真地反思。
在這寧靜的花園街裏,我不停地反思著自己以往的生活。我發現在過去的很多年裏,我是在無知地按照人們慣常的價值標準去生活的。然而,在普遍意義上追求物質富足的同時,卻忽略了內心真實的感受。其實,大多數人窮其一生,不過是在為衣食住行而奔波。而事實上,一個人倘若隻是簡樸地生活,穿樸素的衣服,吃簡單的食物,住簡易的房子,使用簡便的交通工具,那他的需要會很輕易就得到滿足。但是,人們卻緊盯那些居住豪宅、穿高檔時裝、吃盛宴、坐擁豪華轎車的奢侈者,亦步亦趨地跟風追逐,以致把自己淪為物質海洋中隨波逐流的附生物。豈不知,欲望是海水,愈喝愈渴。人,一旦對物質享受產生強烈的欲望,必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成為被物欲驅使的奴隸,從而失卻高貴的思想和靈魂。
“以筆為旗,執著追求。”在斑駁的花園裏,我靠在一棵粗壯的石榴樹上堅定了信念。坦率地講,在過去的許多年裏,我曾為此深深地迷茫過。但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我的人生坐標更從容,更接近生命的本真;最主要的是,我因此獲得了內心的安寧。
比如衣服,那些年幾乎成了我生活中一項主要內容,我一天到晚把主要心思都花在了著裝上,攢點錢就去買衣服,買回來穿不了幾日就厭倦了,又盯了更時尚的服裝;而且總是為自己沒能穿盡各大品牌的時裝而煩惱。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不斷的置新棄舊中,我的青春悄然而逝,一去不返。某一日,我忽然覺得這樣活著很無聊。這種以添置新式衣服來換取短暫新鮮感,以刺激麻木的神經,填補空虛的心靈的做法是那麼的不可靠。因為終有一天,我會容顏老去。到那時,倘若精神缺乏能量,靈魂沒有依托,那麼,我隻有目光戚然地站在華服充斥的商業街頭望“衣”興歎。
當我把目光從衣服的潮流中打撈出來,開始轉向自己的心靈世界時,我蒼白的精神獲得了拯救。回歸後的我,在書籍的殿堂裏,在自然的搖籃中,找到了一片清澈而明淨的天空,內心由此變得寧靜而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