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吃虧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不要過多的付出。過多的付出,對於對方來說是一筆無法償還的債,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人覺得很累,導致心理天平的失衡。這同樣會損害已經形成的人際關係。這種例子屢見不鮮,我們常常會聽人抱怨:“我對他那麼好,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他反倒開始不喜歡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才損害了兩個人的關係。
(4)主動付出,保持奉獻與回報的平衡。
趙先生既沒有學曆,也沒有金錢,更沒有人事背景,但是他卻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他是一個很會體貼他人的人,他對周圍人的體貼,甚至超過了別人的需求。隻要你說要上他那裏玩,他都會萬分地歡迎你去,希望你能住幾天,背地裏,無論是多麼的拮據,內心多麼的苦惱,他都好像隨時在等你的來臨,竭誠地來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時候,還要讓你帶些小禮物、土產之類的回家。
無論是多麼的忙碌,他都不會表現出你的來訪,對他會是一種麻煩的困擾。朋友問他何以如此,他說:“像我這樣一無所有的人,如果要與別人來往,就不能不令對方感到和我來往,會得到某些方麵的愉快與益處。”
事實上,以前的他,既沒有學曆,又沒有金錢,更沒有背景,一定是孤獨的,別人都不想理他、與他往來。他是一直忍耐著寂寞,努力奮鬥,度過那段日子的。而他也就在其中學到了與人交往之道,又給別人某些方麵的利益。所謂“某些方麵的利益”,有時是精神方麵,有時是物質方麵,總之,別人得不到益處,是不會來主動接觸你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出身名門的“富家子弟”,他也想能成功地做出某些事情來。但是,當他與別人來往的時候,他首先就會考慮這個人對自己有何利用的價值。也許與這個人交往,以後向銀行貸款時,會比較容易,也許與這個人做朋友,他會教給我致富之道,也許這個人會將土地廉價出售給我,也許會將辦公室借給我。他就是如此這般地,對周圍的人懷著期待之心,認為與自己接觸的人,都會帶給自己某些利益。
這兩個人與人交往時的態度,實在是南轅北轍,完全不同,一個是奉獻給別人某方麵的利益,不然別人是不會與他來往的;另一個則是認為與自己來往的人,可能會帶給自己某方麵的利益。
說來人隻有在自己的欲求獲得滿足之下,才會與別人交往的,每一個人都有排除孤獨的欲求,害怕孤獨的吞噬,說不定這還是人類基本的欲求呢!因此,與別人來往,對孤獨人來說,就會滿足他的欲求,也可以說與別人來往,對於孤獨的人來說,有很大意義。
我們與周圍朋友相處要以我們的所能來滿足他人的欲求,他人得到滿足後,才會與別人有所接觸。同時,別人對自己有所奉獻,也就能滿足自己的欲求。
應該強調的是,要建立一個好人緣,織起一張人際關係網,你必須積極主動。光有想法是不夠的,必須將它化為行動。
在這個世界上,各個行業都有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的影響是非同小可的,必須利用與他們接觸的機會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這對你的前途至關重要。不要等待,一味地等待隻能使你錯失良機,絕對不可能使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你應該積極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在各個場合,你有許多接觸他人的機會。如果你想接近他們,讓他們成為你的人際關係網中的一員,你必須付出努力。假如你到一個新的環境,如機關、企業、學校等,在彼此都不認識的時候,你要主動“出擊”,以真誠友好的方式把自己介紹給別人。
如果你想多結交一些朋友,你就需要主動地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去得到他們這些方麵的信息,你要注意與其相處時積累一些有關的情況,你可以通過他的朋友了解他的為人處世,你也可以通過他的一些個人材料了解他。
有一個朋友,當他要結交新朋友時,總是想方設法知道他們的生日。於是他四處請教這些人,問他們生日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前途,並借機叫他們把生日告訴他,然後他悄悄地把他們的生日都記下,並在日曆上一一圈出,以防忘記。等這些人生日的那天,他就送點小禮物或親自去祝賀。很快,那些人就對他印象深刻,把他作為好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