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導親屬麵前讚揚要抓住他們的共同點,比如,李軍到局長家做客,局長夫人熱情招待,於是他抓住局長與夫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麵的熱情、好客大加稱讚。當著領導上級的麵要慎重稱讚,且莫將是非摻雜進去,弄巧成拙;在交際場合,稱讚領導語言要簡練,要起到推銷領導的作用。
讚揚領導時,最要緊的是讚揚領導者真正在乎的事情。領導不在乎的事情,你喋喋不休地讚揚,難免遭到厭煩。比如:新任職的領導的第一次公開講話,領導做出的被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決策,領導近期所取得的某項工作的成功,領導者子女的“金榜題名”等等,這些事情常常是領導者很“在乎”的事情,可以恰當讚揚。
誇人要誇在點子上
有人認為,人不過是曆史的符號,同時每個人成長發展的曆史過程中又滿載著曆史記錄,其中不乏自己引以為榮的事情。對這些引以為榮的事情,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較高的評價,如果能夠得到衷心的肯定和誇獎,更是讓人高興和自豪的事。
了解一個人引以為榮的事情很簡單。如果是經常接觸的人,他的言談之中常常會流露出一些線索,“兄弟在美國的時候……”“我年輕的時候……”“我參加抗美援朝誌願軍的那一年……”因此,一個人真正引以為榮的事情是常常掛在嘴邊的。
對於陌生人,則可以從他的職業、所處環境及曆史年代大體判斷其引以為榮的事情的範圍。一位將軍引以為驕傲的資本往往是他曾經取得的累累戰功;一位研究曆史的教授則必然對自己發表的論文和專著引以為豪;如果你想對一位陌生曆史教授盡一點讚美之意,不妨對他說:“教授先生,你的論文和專著在曆史學界頗具影響力,久仰大名。”律師則會以自己辦理影響力較大的案子而得意,碰到一名陌生的律師你可以說:“做律師的人都不簡單,你辦理的好幾個案子都相當出色。”縱使是一個農民,也會為今年隻有他多種了西瓜,又碰上西瓜行情出奇的好而有幾分成功感,你買瓜時不妨說:“老兄,你真有眼力,今年這西瓜行情算是讓你給瞅準了。”
真誠地誇獎一個人引以為榮的事情,可以使你更好地與對方相處。
誇獎一個人引以為榮的事情,可以使他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議,從而改正自己的一些錯誤行為。讓我們來看一個通過誇獎過去而勸諫的例子。
楚漢戰爭的結果是劉邦打敗了項羽,劉邦心裏自然很驕傲,常常問他的大臣們自己為什麼會打敗項羽之類的問題,大臣們都非常了解劉邦“勝者為王”的心理,於是都對他讚美不已,劉邦逐漸產生了自滿情緒,執政的積極性慢慢懈怠下來。一次,劉邦生病後整日躺在宮中,下令不見任何人,不理朝政。周勃、灌嬰等許多跟隨他征戰多年的元勳也都找不到勸說的辦法。大將樊噲想出一個辦法,闖進宮中進諫。他擲地有聲地先對劉邦的過去進行了一番讚美:“想當初,陛下和我們起兵豐沛定天下之時,何等英雄壯誌!上下團結,同甘共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的社稷大業。”幾句話激起了劉邦對輝煌曆史的自豪之情,然後樊噲話鋒一轉:“現在天下初定,百廢待興,陛下竟然這般精神頹廢;大臣們都為陛下生病惶恐不安,陛下卻不見大臣,不理朝政,而獨與太監親近,難道就不記得趙高禍國的教訓嗎?”
樊噲先是稱讚了劉邦征戰時的輝煌戰績,而後又巧妙批評了當時劉邦的頹廢和懈怠。讚揚與批評相結合,一席肺腑之言,終於震醒了劉邦。此後,劉邦專心朝政,休養生息,漢朝一片興旺發達景象。
樊噲正是通過稱讚劉邦引以為榮的曆史進行勸諫,終於達到了說服劉邦勤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