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場合越位:有些場合,如與客人應酬、參加宴會,也應適當突出上司。有的人,張羅得過於積極,比如同客人認識,便搶先上前打招呼,不管上司在不在常這樣顯示自己太多,顯示上司不夠,往往讓上司不高興。
在工作中,“越位”對上下級關係有很大影響。下屬的熱情過高,表現過於積極,會導致上司偏離“帥位”,大權旁落,無法實施上司的職責。因此,上司尤其是“武大郎”式的上司,往往會把這視為對自己權力的侵犯。
如果你是下屬,又時不時犯這樣的毛病,上司就會視你為“危險角色”,對你保持一定的警戒,甚至設法來“製裁”你。這時,即使你有意同上司配合,也為時已晚了。
原則2:盡力不爭利
身在職場,你必須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特別是在別人不願去做的苦事、難事、累事麵前,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可是當你立了大功,取得驕人成績的時候,正應是別人對你感恩戴德或讚賞有加的時候,特別是你的功勞大大超過了你的上司時,你則應該低調麵對。
含蓄低調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為人處事的良方。用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成就,麵對功勞低調處之是加固立世根基的絕好姿態。中國人在講自己的成績時,往往會先說一些客套話,像“成績的取得是領導和同誌們幫助的結果。”“獲得此項殊榮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同事的協助。”歌中也唱道:“軍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其實,這種客套話,雖然聽起來有些乏味,卻有著很大的妙用,會顯得你謙虛謹慎,從而減少他人的嫉恨。常言說得好:“推功攬過暖人心。”在職場中,不斤斤計較眼前的成績,而大大方方地把功勞與身邊的人分享,特別是與你的上司分享。這樣,同事間的關係日益融洽,上司的臉上也有光彩,少不了再給你更多的機會。如果你急功近利,隻會打眼前的算盤,則會得罪身邊更多的人,上司也會認為你是功利心重的人。他就會把機會給那些低調處事的人,吃虧的必定是你。因此,我們說,低調既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智慧,一種謀略,一種胸襟。
原則3:服從不盲從
下級服從上級,在任何單位都是不可或缺的組織原則之一。沒有服從就沒有規矩,沒有服從就無法形成統一的意誌和力量。上級在單位作出的決定,一般說來,都是從大局出發,周密權衡了各方麵的情況後,經過集體討論研究決定的,反映了全局的要求和大多數人的意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上司已經決定了的事,下屬一般都應該服從。
當然,這裏所講的服從並不意味著對上司的命令不加任何分析辨別的盲從,尤其是在一些該講原則的時候。上司也是人,他也有考慮問題不周全、處理事情不周到的時候,這時下屬就切忌盲從,要有自己的主見。如果事事都順著上司,上司怎麼講就怎麼做,這樣建立起來的上下級關係就根本談不上良好的人際關係。事實上,在一項措施尚未實施前發表意見,在決策執行過程中及時指出問題,在上司有明顯失誤時嚴肅地提出批評、告誡,既是下屬的權利和義務,又是證明自己的才於、獲取上司好感的一條有效途徑。有人說,最不中用的職員是什麼事都不關心、也不表示興趣的職員。這話頗有道理,因為有關心、有興趣,你才會對工作認真負責,才會有所建樹。
當然,任何事情都須有一個“度”。在向上司提出意見時,所提的必須是積極的有建設性的言論,應切忌不負責任的空談。另外,作為下屬在提出意見時,不要有損於上司的尊嚴,不能讓上司“下不了台”,或表現得你比上司要精明。同時,不要強調自我的私怨,不要讓你的上司認為:“這家夥隻是為了自己的私欲,才提出這個意見。”隻要做到了以上三點,你的意見就極有可能被你的上司采納。有人認為有意見提出來也沒用,反正上司不會采納,覺得提意見是自找麻煩,從而逃避提出意見,這隻能說明他是一個缺乏勇氣的人。這樣的人是難以得到上司的信任和好感的。
把握與下屬的相處距離
在冷風瑟瑟的冬日裏,有兩隻困倦的刺蝟想要相擁取暖。無奈的是雙方的身上都有刺,刺的雙方無論怎麼調整睡姿也睡的不安穩。於是,它們就分開了一定的距離,但又冷得難以忍受,於是又湊到了一起。幾經的折騰,兩隻刺蝟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於刺到對方或被對方的刺傷害。這就是著名的“刺蝟法則”。
“刺蝟法則”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在日常生活中,領導者要經常與下屬進行或主動或被動的接觸,這種接觸不論是親疏遠近,都應該正確把握其交往的距離。領導者要樹立威信,要搞好工作,就要學會運用刺蝟法則,與下屬保持“親密有間”的關係,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下屬,這是管理的一種最佳狀態。
1.流動管理,巧用刺蝟法則
距離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則來維持,這種原則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既可以約束領導者自己,也可以約束員工。隻有這樣,才能獲得下屬的尊重,並在工作中避免原則的喪失。
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是一個很會運用“刺蝟法則”的人。他有一個座右銘:“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也深刻地影響了他和顧問、智囊和參謀們的關係。在他十多年的總統歲月裏,他的秘書處、辦公廳和私人參謀部等顧問和智囊機構,沒有什麼人的工作年限能超過兩年以上。他對新上任的辦公廳主任總是這樣說:“我使用你兩年,正如人們不能以參謀部的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你也不能以辦公廳主任作為自己的職業。”這就是戴高樂的規定。
戴高樂做出這一規定出於兩方麵原因:一是在他看來,調動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這是受軍隊做法的影響,因為軍隊必須是流動的,這是軍隊保持戰鬥力的需要。沒有始終駐守在一個地方的軍隊。二是他不想讓“這些人”變成他“離不開的人”。這表明戴高樂是個主要靠自己的思維和決斷而生存的領袖,他不必僅僅依靠一些人,不容許身邊有永遠離不開的人。隻有調動,才能保持一定距離,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保證顧問和參謀的思維和決斷具有新鮮感和充滿朝氣,也就可以杜絕諳熟事故的顧問和參謀們利用總統和政府的名義營私舞弊。
戴高樂采用不斷讓下屬保持流動性的做法,使自己與下屬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值得借鑒和令人敬佩的。反觀有一些領導,身邊長期圍繞著的總是固定的幾個人,甚至有些人成了一些領導的“大腦”,更遑談距離。沒有距離感,領導決策過分依賴秘書或某幾個人,容易使這些人假借領導名義,謀一己之私利,最後拉領導下水,後果的危險程度可想而知。因此,還是保持一定距離好。
旅館大王希爾頓為自己的王國創下了一條原則:最低的收費,最佳的服務。在提倡最佳的服務的原則時,希爾頓要求飯店的所有職員,包括各層次的管理者一定要做到和氣為貴,顧客至上。希爾頓強調,誰違反了這一規定,誰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有一次,希爾頓飯店一位經理在為客戶提供服務時,與顧客發生了爭執,最後居然還大吵了起來,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這件事被報告給希爾頓後,希爾頓馬上找來了這位經理,很嚴厲地對他說:“你違背了我的原則,所以你必須離開!”這位經理在平時有很強的業務能力,為飯店作了不小的貢獻。但希爾頓並沒有因為這點就姑息他,因為他觸犯的是與公司生存息息相關的經營理念原則。
正是因為在對待“和氣為貴,顧客至上”原則上的這種堅持,才使希爾頓飯店保持了對消費者的持久吸引力。由於這種理念事關公司的基本原則,希爾頓飯店的每個員工都一直自覺堅持著這個原則。做到這一點,與希爾頓在原則問題上的嚴要求是分不開的。
其實,在平時的工作中,希爾頓並不是板著麵孔的,他很注重與員工們的交流,關心他們的生活,與員工的關係也很融洽。但在原則問題上,他是絕不含糊的。
這一點與通用電氣公司的前總裁斯通倒很相像。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體力行“刺蝟理論”,尤其在對待中高層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場合和待遇問題上,斯通從不吝嗇對管理者們的關愛,但在工餘時間,他從不要求管理人員到家做客,也從不接受他們的邀請。正是這種保持適度距離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項業務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
2.與員工保持適當的距離
如果你離員工過於疏遠,你就會受到脫離、疏遠員工的指責;但是,如果跟員工的關係過於親密,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因為離得太近,員工又會視你為孩子式的經理,也許會失去對你的尊重。
應該與員工保持多遠的距離,的確是領導者應當注意的問題,這個問題也難以處理。
不論怎樣,領導者都不應該將自己與員工的關係延伸到一些親密的關係之中。而且,你也不大可能成為他們最親密的朋友,除非你具有一個充當顧問的職業技能,否則,你就冒著一種很大的風險。每一個人的周圍都有一種無形的界限,不可逾越,這是一種私人生活的界線,一種內部思想和感情的界線,他們不願向外麵的人透露。你應該限製自己的興趣範圍和程度。
在日常工作中,你往往容易受到那些你喜歡的人的吸引。同樣地,那些喜歡你的人也容易受到你的吸引。我們在某些方麵與那些喜歡的人在一起花的時間要更多,相互之間了解得也更多,這種了解也將我們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所以,你要常提醒自己,防止陷入一種情感的困擾之中。你要學會認識這種危險的信號,收住自己的腳步。
警告自己不要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花更多的時間與某些員工在一起完全是出於工作需要,絕不帶有個人的偏向。當你靠近個人情感的界線時,應仔細考慮一下其後果。一旦逾越,事情就可能變得無法控製。
與員工在工作中靠得太近,還會有其他危險。你個人的威信可能大打折扣。一旦你越過這一界線,會給員工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就是當你作出一個困難的決定時,他們以為你會站在他們一邊,如果你的決定與員工期望的相反,員工會以為你背叛朋友。你不應該與你自己的員工以及老板保持一種過於親密的個人關係,這種友誼會給工作帶來不便。
你與員工相處時,應該保持職業習慣。當你去看醫生時,你總是希望醫生對你的病情特別對待,但從職業來講,醫生不會對你表露任何個人情感因素,他隻會把你當成病人。這正是領導者所需要的職業習慣,你在工作中要保持客觀性。當然,也不是絕對不能表露自己的觀點、主意和正常的情感,要注意的是界限。
領導者不應卷入員工的愛與恨之中。當你從自己喜歡的員工麵前走過時,提醒自己,時時詢問自己的動機,避免與他(她)顯得過於親密。
可是長期與員工泡在一起,又會使員工養成一種事事依賴於你的習慣。因此經理應當在某種程度上脫離員工,但是要讓員工在需要你的時候能找到你,並鼓勵員工不要過於依賴你。如果經理不與員工經常接觸,員工出現問題時根本找不到,那就會失去控製,無法作出決定,致使緊急問題遭受拖延,後果是很嚴重的。經理應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的第一時間處理事件。因此,你應當在員工需要你時可以被他們找到。這種聯係的頻繁程度取決於員工所處的環境。有些員工需要的時間可能比別的員工要多一些,在你確定這種可得性的合理程度時,問題的複雜性、任務的性質、所具有的壓力、個人的能力等因素都要考慮在內。
讓員工可以隨時找到,是一種可得性,並不是意味著你要露麵。可得性意味著在員工需要時你可以出現或聯係上。你將員工放在首位,讓他們可以隨時打電話給你,出現問題時可以找你。你還要讓員工知道,不必太信賴於你,告訴他們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某些問題。要讓員工的心態平和,隻有在出現危機需要緊急援助時,才和你聯係。至於一些小問題,就可以自行解決,不必依賴於經理。
你還要讓員工知道什麼時候找你最合適,保證他們能夠根據你的時間安排來控製他們的需求。最起碼為你的員工提供一種在什麼時候可以來找你的規律,這樣可以避免出現相互衝突的時間安排。
3.適時地端起“架子”
領導者的主要任務是思考戰略層麵的問題和公司的大事,不要隻沉溺於事務性的工作。有時,如果領導者的“架子”十足,與下屬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有些員工就可能獨立完成工作,而不是事事麻煩領導。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者的“架子”能夠成為督促員工成熟和進步的“另類形式”。
說起“官架子”似乎很是讓人討厭,認為是脫離群眾的表現,但實際上,它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內在的理由或合理性。領導者為什麼需要“架子”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和理解。
(1)“架子”可以顯示權力
《現代漢語詞典》對“架子”一詞的解釋是:自高自大、裝腔作勢的作風。“架子”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距離感”,許多領導正是通過有意識地保持與下屬的距離,使下屬認識到權力等級的存在,感受到領導的支配力和權威。而這種權威對於領導鞏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張是絕對必須的。如果領導過分隨和,不注意樹立對下屬的權威,下屬很可能就會因為輕慢領導的權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進行破壞。所以,領導通過“架子”來顯示自己的權力,進而有效地行使權力是無可非議的,對於領導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也是必要的。
“擺架子”會給領導帶來威嚴感,威嚴感會使領導形成一種威懾力,使下屬感到“服從也許是最好的選擇”,而“不服從則會給自己造成不利”。
其實,所謂的“架子”的用處,早在幾百年前,意大利的政治學家馬基雅維裏曾寫過一本《君主論》的書,以驚世駭俗之筆揭示了政治的真相,並給統治者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其毫不遮掩、一針見血的敘事風格可與韓非子相媲美。他在書中寫道:“君主必須是一頭狐狸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
“君主如果被人認為變幻無常、輕率淺雹、軟弱怯懦、優柔寡斷,就會受到輕視……他應該努力在行動中表現偉大、英勇、嚴肅莊重、堅韌不拔。”
馬基雅維裏不止一次地提到,君主應通過種種手段,甚至包括表麵上的裝腔作勢和耍手段來獲得別人的尊重、愛戴和潛在畏懼。這與“架子”的妙用是相一致的。
作為下屬,如果你能理解到領導為保護、運用和擴大權力而絞盡腦汁、不遺餘力時,如果你能理解到這種權力正是他事業有望成功的基礎時,你就會理解“擺架子”的秘密了。
(2)“架子”會給領導帶來神秘感
許多領導還喜歡通過“擺架子”,從而使自己顯得比較神秘。許多下屬都有這樣的感觸,有“架子”的領導就仿佛是一座雲霧繚繞、幻象紛呈的大山,看上去高深莫測,不可捉摸。其實,這種效果正是許多領導所努力追求的。
因為領導處於各種利益、各種矛盾的焦點上,他若想實現自己的目的,就必須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機不被窺破。如果下屬很容易就揣摸到領導的心思,他就很可能利用它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從而危及或破壞領導意圖的實現。而不暴露自己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增加與下屬的距離,減少接觸,使自己保持一種神秘莫測的狀態。這就是領導愛“擺架子”的另一個原因。可見,領導的“架子”絕不僅僅是為了炫耀,而是一種因為害怕下屬而采取的防範性措施。
(3)“架子”會有助於領導處理政務
前麵已說過,“架子”其實就是一種距離感。距離感不僅會給領導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受,而且還為他處理人際關係及政務提供了一個回旋的餘地。許多領導正是靠著這種距離感的調整來實現著自己的目的。
在不同的時間、場合下,對不同的人行使不同的“架子”,就會形成不同的人際距離。領導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調節這種距離,從而把不同人的積極性和進取心調動起來,為實現自己的意圖服務。而沒有層次感的隨和與友善,則是“仁有餘,威不足”,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還不利於領導處理棘手問題。
許多領導最頭痛的便是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處理。他們更希望自己能抽出時間和精力來處理大事。而隨和的言行會使下屬產生一種錯覺:這個領導好說話,是不是讓他給我解決一下我的問題……這樣,勢必會使許多下屬抱著僥幸的心理來請求領導的親自批示,而一旦不能滿足又會心生怨恨。所以,許多領導就喜歡利用這種“輕易不可接近”的“架子”來逃避細小瑣事的煩擾,把更多的腦力用於謀劃大政上。
(4)“架子”會使領導增加儀表魅力
時代在發展,那種“走在人群中辨不出誰是領導誰是群眾”的領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適用於今天的社會生活了。現在,大多數人都能夠接受這樣的觀點:人應該講究儀表風度。對領導們來說,亦是如此。“架子”會增加領導的氣勢和威嚴感,隻要做得不過分,它無疑會使領導顯得更有魅力。
曾有政治學家論證說,群眾都有服從權威的傾向。而領導通過得體的“架子”而表現出來的自信心、意誌力、傲視群雄的態度以及淩駕於眾人之上的氣勢則有助於增加自己的權威,使自己顯得更有魅力,顯得更像領導者,更能從形象上喚起別人的敬佩和好感。
(5)“架子”會使領導產生滿足感
無論是誰,都有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願望。不同的人價值觀不同,實現價值的程度也不同。但就中國人而言,通過獲取權力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和社會價值一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衡量標準。
毫無疑問,領導也需要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滿足感,有些時候,他還會因此而顯得沾沾自喜或洋洋得意,不自覺地表現為某種“架子”。可以說,這種心態在中國的不少人中還是相當普遍的。
4.保持距離使領導能夠超然處世
人際關係既是很複雜、又是很微妙的,這在東方的文化氛圍中尤其如此。有些是情感相容、趣味相投;有些是利害相關、相互依存;而有些是權力之爭,或人事相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進有遠,關係有親有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於是人們之間便分成派別,形成某種勢力或小利益集團。因此,人際關係錯綜複雜。
而作為核心的領導,必須能夠調整這些複雜關係,以消除內耗,增強內聚力。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同時保持適當的距離,超然於外,超然處世。
美國管理學家亨利·艾伯斯在《現代管理原理》一書中說:“成功的管理人員似乎是以一種超然的、不受感情影響的方式來看待同下屬的關係。”這樣,領導者可以有效避免卷進不同觀點與不同派別的爭論漩渦中去,也容易觀察到不同觀點及其利弊是非,從而冷靜調整內部各種關係,把大家團結起來。
俗話說,旁觀者清。身為領導,應該站在客觀的立場,排除個人感情的影響,分清是非,公正處理,才會具有說服力,影響力。反之,如果領導和下屬不注意保持距離,就很難秉公處理,還會越理越亂、越陷越深,把事情辦糟。
5.女領導與男下屬的相處距離
每一位女性走上領導崗位,都需要麵臨著與下屬相處的問題。女性領導者必須得到下屬,特別是異性下屬的擁護,從而為自己的工作、學習及一個人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矗
(1)對男性下屬不得優禮有加
做一個成功職業女性,麵臨著多方麵的壓力。除了因為性別歧視,還麵臨著男性下屬不願服從的麻煩。作為女主管,你要對他用軟功,苦口婆心,他會看扁你,因此,對待這類男性下屬,沒有必要優禮有加,處處謙讓,而應拿出上級的權威,讓他感到你不是吃素的。當然,若能恩威並舉,是最有效的。
(2)培養自己的獨立性
如果說在私下交往中,你還可以得到男人的關心愛護的話,那麼在工作中則根本不可能得到男同事的禮遇。要是你能幹,男同事反而會有受威脅的感覺,否則他又會嗤之以鼻,因此,女人在工作場所裏,盡管能得到男人口頭上的諸多關照,但一到實際情形,則沒有誰會真心幫助你,唯一能依靠的隻有你自己。
(3)不要傷害男同事的自尊心
這並不是要你向男士拍馬屁,但你一定要明白,男人總是自信天下第一、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種自尊心實際非常脆弱,一遇到女人威脅到他的存在,便會產生抗衡心理。所以你若想在一個現代的世界裏站穩腳跟,就必須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維護一下他們的自尊,並誇獎他們一兩句。但要記住:這種誇獎要有分寸,否則別人可能誤會你對他有意,而令你們尷尬。
(4)在相處中尋求共同點
男同事麵對職業女性時,常常手足無措,因為他所麵對的女性,既是同事,又是個女人。在這種情況下,你設法消除他們這種心理,努力尋求建立一個共同點,產生共鳴,使相處變得容易。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先要知道這個人的喜好,方可對症下藥。
(5)征求男同事的意見
征求男同事的意見也是一種讚賞。因為這表示你重視他們的見解和經驗,令他們覺得他們存在的重要性。但你征求男同事的意見時要注意:在公司,極不適宜和男同事商量純私人性的問題,如家庭、丈夫、男朋友的問題等等,除非你和他私交相當不錯。當然,諸如你想買汽車、投資股票或購買房子,又知道他在這方麵有研究,就可以在輕鬆的情況下(如午飯、下班後)向他討教,保準會令他覺得你有眼光而對你友善,以後也會自動向你提意見。
(6)不要在別人麵前流眼淚
女性很容易用哭來要求想要的東西。但在一個工作的環境裏,這種女性化的情緒表現卻是不能容忍的。雖然這一哭,可能會立刻得到同情,但這隻是一刹那間的事。從長遠的眼光來看,不但有損你的威嚴,也對你的事業形象有害。在有些情況下,男人能接受某些女人的眼淚,但對一位主管卻絕對不能。
把握與同事相處的距離
距離,是一種物理現象,更是一種人際學問,它是office中必須麵對的問題。在小小的辦公空間中,人來人往,應該如何掌握相互間的身體距離?和同事刻意保持距離,隔得遠遠的,會被認為太冷漠,不易相處;如果合同性同事之間太接近,會讓人產生拉幫結派的誤會;若是異性同事之間太接近,則可能產生關係曖昧的遐想。所以,距離不隻是物理問題,更是心理的、社會的、影響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非常深遠的問題。對於異性同事之間的距離,更是複雜而又微妙。
1.異性之間:拒絕親密
進入21世紀,人際交往的範圍可以輕鬆的覆蓋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兩性的工作交流變得更為頻繁,實在不能再以男女授受不親的老觀念來衡量。即使已婚,也不表示要和異性保持距離,以免犯忌。過分拒絕和異性相處,不僅不像個現代人,更可能妨礙職場角色的扮演。我們也必須承認,兩性都有的工作空間通常 比單一性別的環境要來得愉快和諧。也許現代組織的效率較高和女性大量投入職業有些關係。若想重新隔離兩性,不僅不可能,也不合理。刻意疏遠,更非上策。兩性總是要交流的,而且兩性共事應該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兩性間絕不能采取隔離策略,而必須找出好辦法使兩性相處有利無害。
但是,異性同事之間的交往距離的把握,又是複雜而微妙的,處理不好,就會形成人際障礙,對組織運作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那麼,異性同事之間應該如何把握交際的距離呢?
因為是異性,所以對很多事物的看法普遍有很多分歧。如果你是在異性麵前很虛心的人,你會發現你在異性中備受寵愛。因為多數人對異性沒有排斥感,而且喜歡幫助異性工作夥伴,他們把這個看作是同事中成就感的一個標誌。人人都希望被異性重視、仰慕,一個人如果注意吸取他人的長處,他可以從每個工作夥伴身上學到不同的有助於自己發展的長處。平時注意觀察他人長處,不計較他人短處的人,會覺得同事之間好相處。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是同事、朋友,就有共同語言、互有好感的人,如果你沒有意思將這種關係發展為戀情,就應當將感情投入限製在友誼的範圍內,即使很有好感,也不應表露出來。如果對方射來丘比特之箭,也應明智地將其化解。千萬不要給對方以默許和鼓勵。
對異性采取大方、不輕浮的態度是同異性工作交往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其中包括行為和言語兩方麵。以尊重對方是異性工作夥伴的關係來處理辦公室中的一些事務,將會使某些複雜的事物變得簡單一些。千萬勿將辦公室的異性關係處理成類似“戀愛關係”所期望的那種結果,也不要與某個異性發展成比其他異性更為親密的關係。下班以後作朋友是另外一回事,但在辦公室內千萬要區分“急緩重輕”的關係。
在男性麵前,柔弱的女性偶爾會撒嬌和任性,這時職場上的男性千萬別錯估形勢,可以扮紳士,卻不能占盡好處和便宜,因為和女同事相處沒有那麼多的“女士優先”和兒女情長,要實行真正的男女平等。
作為男性,如果額外關照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女同事,或者對年輕漂亮的女同事不自覺地加以庇護,並在工作中有意地多接近她,這往往會引起其他同事的敏感反應:“××先生和××女士關係不一般,關愛有加呀……”如果你不希望謠言頻發,最好身邊所有的女同事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在職場中,年輕的男性職員對待年長的女性職員,除了保持對女性的尊重外,還要表現出對長者的尊重。和女同事相處,注意不要談及有關年齡、婚姻以及個人私事等話題。這時對女性應有的尊重。
總之,男同事有男同事的苦惱,女同事有女同事的苦惱,他們可能會因為工作頭緒繁多而忙得焦頭爛額,可能會因為事業發展阻力太大而停滯不前,可能會為家庭糾紛而沮喪不已。大多數同事遇到這種情況會表現出逃避的姿態,其實,隻要你說出一句“我來幫幫你”的話語,同事就可能感激不已。當他(她)有困難時,或者大家都不敢接近時,如果你能不計利害去幫助他(她),他(她)心中的感激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