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變得遲鈍
辦公室裏巧說“人情話”
誰都希望有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一天八小時,一周五個工作日,一個人很大部分時間是在工作環境裏度過的,如果同事之間矛盾不斷,整天別別扭扭,每天一踏上上班的路就想起與誰誰的不愉快,那麼工作就成了一種負擔和刑罰。要想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工作過程中掌握說人情話的技巧,善於以人情話潤滑同事之間的關係是個簡便易行又有效的選擇。
一般人在初次上班與同事拉關係時,試圖通過一些日常的人情話引起對方興趣,但總是選擇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例如,最典型的話:“今天天氣不錯啊!”“是啊,氣溫也不高,挺舒服的。”
這種公式化的對話根本算不上人情話,不能給新接觸的同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的對方會覺得你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這樣的交談無異於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也許有人會認為,第一次與同事見麵時講話太冒昧是不懂得社交禮節,所以有所顧忌。其實大可不必考慮這麼多。例如,你可以很自然地這麼說:“最近我和父親相處不太好,可在昨天我們居然高高興興地談了一下下午,誤會完全解開了……”
或者說:“這幾天太熱了,我幹脆剃成光頭,朋友們都認不出我了……”
以自己的近況為題材是一種很好的開場白。選擇說話的內容,要考慮工作場合及時間。隻有針對性地說話,才能加深彼此的印象。
初次見麵若想給同事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必須先消除彼此間的距離。
某單位有一次邀請某位先生上台演講,他用自嘲的語言一開始就消除了與聽眾間的心理距離。他說:“今天我第一次與各位見麵,特意穿了一雙漂亮的新皮鞋,因為擠公共汽車趕路的緣故,新皮鞋張了嘴,腳也起了泡……”
隻有盡快地消除初次見麵的陌生感,才能給新同事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由於我們一半時間都在工作場合度過,因此說話在有時候會流於形式。如何引起新同事注意,就在於如何選擇話題。
在公司這個大團隊中,同事之間免不了互相幫幫忙,你對這種事情應當采取什麼態度呢?平常我們總說“助人為樂”,但是,在辦公室中,該怎樣去助人,才能真正成樂趣,才能被對方所接受呢?
隻要是人,都會有善、惡之分,但是在辦公室裏交朋友卻不可以如此認為,最好是一視同仁地與他們打交道。同事之間要能同甘共苦。“今天如果不加班的話,工作是怎樣也趕不完的!”假如有一位同事一邊看表,一邊歎氣地說這些話時,你也許會說:“唉!真是夠辛苦的啦!要不要我來幫你忙啊!”若能對他這麼說的話,那位同事的內心該會多麼感激啊!今天我幫你忙,明天也許變成你幫我忙了,這種情形在工作上也是經常發生的。
此外,不要在同事背後蜚短流長。喜歡說別人是非的人,也許正表示了他本人多少還有點不成熟,這樣子的談話雖然可以發泄心中的苦悶,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說別人壞話是很不好的行為,可是還是免不了要說一說別人的是非。然而經常說別人是非給對方聽的人,有一天連對方都會成了他批評的對象,因此慢慢地大家都會對他敬而遠之。
同事們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久了,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矛盾,進而引發爭執。爭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處理爭執。處理得好,能使一切矛盾消解,甚至能讓雙方因此得到進一步的溝通。而若處理不好,便會引發更多的問題。既然處理爭執的問題如此重要,那麼該如何著手呢?
1.同事哭泣的時候
表示你的關切及協助的意願,但不要阻止他(她)哭泣,因為哭泣可能是緩解情緒的好方法。先給他(她)一些時間來恢複平靜,不要急著化解或施予壓力,最後再問他(她)哭泣的原因,如果他(她)拒絕回答,也不必強求;若他(她)說出不滿或委屈,隻要傾聽、表示同情即可,千萬不要貿然下斷語或憑自己喜惡提供解決的方法。
2.同事憤怒的時候
在這種情況下,你千萬不能以同樣的情緒對待,那會使爭執進一步激化。對自己的意見除了要堅持外,還可以向對方表示你希望雙方能冷靜地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等對方冷靜下來之後,你就可以詢問他生氣的原因了,詢問時一定要照顧到對方的情緒,不要說些與此無關的廢話。總之,一切都要建立在諒解和寬容的基礎上。
3.同事冷漠的時候
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不經意地問他:“怎麼了?”如果他不理會,不妨以友善態度表示你想協助他。如果他因感情或疾病等私人問題影響到工作效果,建議他找人談談或外出旅遊調整一下。
4.同事不合作的時候
切忌一味地指責對方或表示不滿,最好是找個時間兩人好好談談。因為這個時候更需要的是體貼的人情話,若對方因工作繁多而無法配合,則可再安排時間或找他人幫忙;但若是純粹地不合作,則更需多花時間溝通,尋求問題的症結及有效的解決辦法。
初次約會如何尋找話題
談戀愛,最關鍵的是談,隻有通過談才能把彼此豐富的思想、複雜的情懷、微妙的心聲用妥帖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接通雙方的情思之弦,產生愛慕之意,激發初戀的火花,點燃愛情的熊熊火焰。然而,在當今這個比較開放的時代,也許我們難以相信仍然有許多青年男女需要經人介紹搭橋尋找朋友。一般來說這種牽線搭橋式的戀人,大多是些“戀愛無方”、性格內向或者是在這個問題上受過挫折的人。由於這部分人受各自的性格、心理、思想特點的影響,初次見麵時,必然會麵臨一個共同的苦惱問題:一番明知故問(這些情況介紹人事先已經介紹過了)之後,不知接下來該談些什麼更好。那麼,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試試看。
1.圍繞事業追求,尋找話題的“閃光點”
事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一個對事業勤奮努力,對人生追求不怠的青年人,一旦與人談起工作、人生方麵的話題,就會神采飛揚起來。因此緊緊抓住他在這方麵的一些“閃光點”去挖掘話題,你們一定會談得熱火朝天。
琳琳是一個事業心強的女孩,但她性格內向,又不善交際,因此二十好幾的大姑娘了,至今“小姑居處獨無郎”。一天,同事為她介紹了一名警察黎明。初次見麵,介紹人例行公事似的說了幾句話後就走了。剩下他們倆誰也不說話,陷入了尷尬的境地。琳琳一見這場麵有些不妙,急中生智,似漫不經心地說:“你們當警察的工作艱辛不說,而且時刻都麵臨著生命危險,家庭、親人也跟著受連累,常人的確難以接受。”黎明一聽,急了,立即接過琳琳的話頭,從事業與抱負、人生與追求、奉獻與索取等方麵闡述了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偉大和驕傲。兩個多小時的約會在彼此的談笑風生中不知不覺過去了。末了,琳琳向黎明送上含情脈脈的一笑。
琳琳在與黎明初次約會的“危難時刻”,緊緊抓住對方愛本職工作這一閃光點尋找話題,好像顯得“不經意”,實則是刻意向他拋出“家庭與事業孰重要”的命題,來考察他對事業與人生的追求,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初次見麵無話可說的難題,而且達到了增進彼此了解、溝通思想的目的。
2.圍繞興趣愛好,尋找話題的“共鳴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即使一個再沉默寡言的人,隻要與人談起他的興趣愛好,他也會口若懸河。然而,初次見麵,你還不知道他的興趣愛好是什麼,這怎麼辦?不要緊,不妨先談談你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個拋磚引玉,然後在彼此的興趣愛好裏尋求共鳴點,以此增加了解和深化感情。
陳月是通過報紙上的征婚啟事認識楊童的。第一次見麵兩人都感到不大自在。他們像背台詞似的圍繞風雨日月簡單交談了一會兒,便沒話了。沉默了片刻,陳月靈機一動,主動提議:“咱們去卡拉OK,怎麼樣?”“卡拉OK?”楊童遲疑地追問了一句。“對呀,坐在卡座裏,一邊品味著清茶、咖啡的馨香,一邊聽著激越奔放或深情纏綿的音樂,人生的煩惱憂愁、工作的緊張疲 憊都似一縷青煙隨風而逝,伴隨你的將是輕鬆、愜意、快樂。”陳月頓了頓,並深情地凝視著楊童,“你說對嗎?”“我雖然不大喜愛唱歌跳舞,但聽了你的一番精辟論述,我感受到了音樂對人生的鼓舞和力量。難怪讀者們批評我的作品缺乏一種激情哩。”“你是說,你喜歡讀書寫作嗎?這感情好,音樂與寫作、文化與藝術,本就是一個‘家族’嘛。”
在陳月與楊童談話難以為繼時,聰明的陳月尋找時機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先介紹給楊童,借此試探出他的興趣愛好所在。當她的興趣愛好與楊童的興趣愛好出現悖離時,她再次機靈地把彼此興趣愛好擴大到一個廣闊的領域,從而尋找到“一個家族”的共鳴點。
3.圍繞環境氛圍,尋找話題的“著眼點”
環境氛圍是一個動感變化、隨意性較強而又具有豐富內涵的話題。它不是逢場作戲般的風花雪月、無病呻吟,而是通過抓取這種話題折射出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品德智慧、為人處世等方麵的水平和品位。可以這樣說,一個善於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處理矛盾的人,隻要把尋找話題的著眼點放在環境氛圍上,話題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燕妮和海濤經朋友介紹開始了交往,第一次見麵時,除了開始的幾句寒暄,二人都羞於開口,覺得無話可說,隻是彼此默默地坐著,談話一下子陷入僵局,隻有電視機裏傳出的嘰嘰喳喳的聲音,這時,海濤不禁自言自語道:“現在電視頻道豐富了,反倒缺少了精彩的節目。像這樣的電視劇,整個劇情都是打打鬧鬧的,亂成一鍋粥,沒有一點品位,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是啊,我喜歡看一些生活類的節目和綜藝娛樂節目。”“那你怎麼看待現在的選秀節目?”“我覺得……”
海濤在兩個人的談話出現障礙時,就地取材,把話題的著眼點放在正在播放的電視節目上,讓人聽起來感到自然、隨意、輕鬆。
4.圍繞社會生活,尋找話題的“興奮點”
社會生活包羅萬象,你在生活中總有一些最深切的體會、最想說的話、最厭惡或最喜歡的人和事、最關心或最希望得到的什麼吧,那麼,你與朋友的談話出現“卡殼”時,就隨便地揀其中一個你最興奮的“點”去談吧。
按照介紹人的安排,曉晴手裏拿著一本雜誌走進公園與另一個手拿雜誌的男孩阿意相見。兩人像招聘考試似的各自報了家門後,便默默無語地沿著公園的湖畔徜徉。阿意感到兩人既然是來相親,總應該說說話,增進一些彼此的了解吧,都不說話算什麼呢?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你手裏拿的是一本什麼雜誌,可以看看嗎?”“剛買的《中國化妝品》。這本雜誌挺不錯的,有品位。”曉晴一邊簡略地介紹一邊把雜誌遞給阿意。“哇,怪不得你這麼會打扮,原來你對美容時尚還挺有研究哩!”“你可別這麼誇我。我隻是愛好而已。”“其實,你們男孩子也可以看一看這方麵的雜誌,過去美容化妝僅僅是我們女性的時尚專利,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早已發生了變化,男人為什麼不能活得光鮮燦爛一點呢。”他們圍繞著時尚,從化妝談到時裝,曉晴對此也似乎有著說不完的感受。等到兩人分手時,早已酷似一對相戀已久的情人了。阿意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想到了一本書總會引出許多與書相關的話題。即使曉晴拿著書隻是做做樣子,對書或對某一個話題不感興趣,那麼圍繞書所引發的許多社會生活方麵的話題,她總有感興趣的吧,因此他們的初次談話是非常成功、默契的。
夫妻交談的語言“四美”
夫妻交談,人們最向往的是琴瑟和鳴的理想境界。夫妻間那富於審美情趣的語言,像甘露一樣滋潤著愛情的花蕾,在傾心交流之中,兩心相悅,兩情相依,快樂一生,恩愛一生,幸福一生。
1.真摯自然的簡潔美
真摯自然的交談,是夫婦相親相愛的心聲,通過感情傳播,觸及對方每一個感知細胞,愛意綿綿,地久天長。
夫妻交談的最大特點是隨意性強,不像作專題報告那樣把內容限製在一個大致的範疇,也不像寫文章那樣字斟句酌,隻依靠個人對語言這個變幻莫測奇妙無方的藝術進行揣摩比較,理解其精妙,現場發揮。一般而言,夫妻交談的句子應排除饒舌和繁冗的修辭,比較簡單明了,呈現簡潔美。例如,年輕的妻子換上新衣之後問丈夫:“好看嗎?”回答:“很好看。”寥寥六字,輕快明白,幹淨利落。妻子問得直截了當,丈夫答得簡練幹脆,其肯定讚賞的心意很明確地表達了出來。
兩人之間的交談提倡句式簡潔,並不否定較長句子的作用。一句話之短長,由具體內容和情形而確定。 比如對方要求你介紹一個生疏的問題,話長些也無妨,不長不足以準確闡釋。
2.溫馨親切的和諧美
夫妻交談,宜在溫馨親切、快樂和諧上下功夫,使之產生溫潤可親的聽覺效果,體現出和諧美。
和諧的語言與生活認識密不可分。可以想象,夫婦一方經常 變著花樣問同一問題,對方會覺得無聊而厭煩。若對方在答問中以同一腔調和相似的語句應付,自然也是索然無味,哪有和諧之氣?交談中,夫婦雙方都應有一個美好的基調,有一個至高的目標——讓對方快樂。若弄得對方不快樂,亦是自己的不快樂。在很大程度上,男人需要女人的感激,女人渴望向男人傾吐,從而獲得感情支持。這是對雙方都有益的事,一方付出了感情的同時,另一方也同樣給予相同的快樂。換言之,給對方快樂是自己的義務,一言一行總關情。如:
“等咱爸回來一起吃。”——飽含尊敬和惦念。
“你應該對媽媽禮貌一些。”——愛護的詮釋。
“你想一想,這樣是不是錯了?”或者說:“你看這樣做行不行?”——雖是批評責備的意思,對方聽了,在接受教訓的同時,能不感受到一種特別的關心和愛護的深情厚誼嗎?
“這道菜味美色美,你真行,成了烹調的高手。”
“這件事真難為你了,你真是我的好老公。”——適度的誇獎,營造了和諧的環境。
“我求你……好嗎?”或“這件事我很生疏,你能幫幫我嗎?”或“你看,我都忙暈頭了,你能幫我一把嗎?”——雖是祈使之語,也平添了一份溫柔。
上列例句,都是夫妻交談的平常之語,但都產生了不平常的情感效果,這是因為戒除了輕佻和極具情緒化的色彩,使情與理各臻其美。
3.婉潤默契的含蓄美
語言的含蓄美體現在婉潤默契上,感官參與感知,話中有話,話後有意,餘韻綿長。在作文上叫朦朧的藝術,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間,讓對方去咀嚼回味,把話說完了說白了反而太露,平淡無味。
例如,妻子不滿丈夫的邋遢習氣,幽他一默道:“我先生肯定沒有外心。有外心的男人最講究外部儀表了。”
例如:“早點歇著吧。”配合一雙亮晶晶的大眼,一如秋水柔波,半遮半掩著風情無限,對方一聽一見就身心蕩漾,報之以激情。
愛情的語言像水彩畫般朦朧,愈不清晰愈有種神秘色彩,就愈有藝術魅力。這話恰好是含蓄的注解。如果適當提供一些暗示,對方又有想象餘地,相信對方一定善識你的用意,與你進行觸及實質的交流。
4.五味調和的激情美
結婚之後,夫婦任何一方不再是一個單個的自我。兩人世界充滿了甜蜜,也不可避免地要經曆酸甜苦辣的磨難和風雨的洗禮。大家知道味不過五種,卻能調出百味。婚姻生活因五味調和而絢麗多彩。一句話可以挫傷對方,也可以開啟久已關閉的心房,把眼睛燃燒得像太陽一樣明亮。
“我愛你!”“有我,你別怕!”“親愛的,太感激你了。”“咱倆合力,那件事能辦成。”……這些字眼如同割鋸黑暗的閃電,如同洶湧澎湃的浪潮,充滿了激情之美。激情的語言需要情景的鋪墊。有心的愛人可以抓住稍縱即逝的場景,毫不猶豫毫不羞怯地抒發自己的感情,用深情的語言去點燃對方愛的火焰,讓愛情的火花放射出更奪目的光彩。
個人隱私八不問
一天,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夏先生被派到外地去出差。在臥鋪車廂內,他碰到了一位來華旅遊的美國姑娘。由於對方首先向夏先生打了一個招呼,夏先生覺得不與人家寒暄幾句實在顯得不夠友善,便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大大方方地隨口與對方聊了起來。
在交談之中,夏先生有點沒話找話地詢問對方:“你今年多大歲數呢?”不料人家所答非所問地予以搪塞:“你猜猜看。”夏先生覺得沒趣,轉而又問:“到了你這個歲數,你一定結婚了吧?”這一回,那位美國小姐的反應更令夏先生出呼意料:對方居然轉過頭去,再也不搭理他了。一直到分手,他們兩個人再也沒有說上一句話。
夏先生與那位美國姑娘話不投機,不歡而散,主要是因為夏先生在交談中向對方所提出的問題,在國外是不宜向他人打探的個人隱私,按照常規,對方是有權利拒絕回答的。
所謂個人隱私,簡單地說,指的就是一個人出於個人尊嚴和其他某些方麵的考慮,因而不願意公開,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聽的個人秘密、私人事宜。在國際交往中,人們普遍講究尊重個人隱私,並且將尊重個人隱私與否,視為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方麵有沒有教養,能不能尊重和體諒交往對象的重要標誌之一。
因此,中國人在涉外交往中,務必要嚴格遵守“尊重隱私”這一涉外禮儀的主要原則。也就是說,在與海外人士打交道時,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對方的個人隱私權。進而言之,在言談話語之中,對於凡涉及對方個人隱私的一切問題,都應該自覺地、有意識地予以回避。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在同海外人士交談時信口開河,將“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這一中國式的做法濫施於人。甚而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不管對方如何反響,依然故我,“宜將剩勇追窮寇”,“打破砂鍋問到底”。否則的話,極有可能會令對方極度不快,甚至還會因此損害雙方之間的關係。
從可操作性這一角度來講,應用“尊重隱私”原則,在涉外交往中,至關重要的,是要明白在與外國人包括海外華人進行交談時,應當有所不為,即必須了解,在與海外人士交談時,對於那些屬於個人隱私方麵的話題,不應有所涉及。
一般而論,在國際交往中,下列八個方麵的私人問題,均被海外人士視為個人隱私問題。
其一,是收入支出。在國際社會裏,人們普遍認為:任何一個人的實際收入,均與其個人能力和實際地位直接存在著因果關係。所以,個人收入的多寡,一向被外國人看作自己的臉麵,十分忌諱他人進行直接或間接地打聽。除去工薪收入之外,那些可以反映個人經濟狀況的問題,例如,納稅數額、銀行存款、股票收益、私宅麵積、汽車型號、服飾品牌、娛樂方式、度假地點,等等,因與個人收入相關,所以在與外國人交談時也不宜提及。
其二,是年齡大校在國外,人們普遍將自己的實際年齡當作“核心機密”,輕易不會告之於人。這主要是因為,外國人一般都希望自己永遠年輕,而對於“老”字則諱莫如深。中國人聽起來非常順耳的“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這一類尊稱,在外國人聽起來卻如詛咒謾罵一般。特別是外國婦女,最不希望外人了解自己的實際年齡。所以在國外,有這麼一種說法:一位真正的紳士,應當永遠“記住女士的生日,忘卻女士的年齡”。
其三,是戀愛婚姻。中國人的習慣,是對於親友、晚輩的戀愛、婚姻、家庭生活時時牽掛在心,但是絕大多數外國人卻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讓任何一個人麵對交往不深的朋友,去老老實實地交待自己“有沒有戀人”、“兩人是怎麼結識的”、“跟戀人相處多久了”、“結了婚沒有”、“夫妻關係怎麼樣”、“婆媳關係如何”、“有沒有孩子”、“為什麼還不找對象”、“為什麼還不結婚”、“為什麼還不生孩子”,都不僅不會令人愉快,反而肯定會讓人難堪。在一些國家裏,跟異性談論此類問題,極有可能被對方視為無聊之至,甚至還會因為被對方控告為“性騷擾”,從而吃上官司。
其四,是身體健康。在中國人相遇後彼此打招呼時,大家經常會相互問候對方:“身體好嗎?”要是確知交往對象身體曾經一度欠安,那麼為了表示對對方的關心,與其見麵時,人們往往還會熱心而關切地詢問對方:“病好了沒有?”如果彼此雙方關係密切的話,則通常還會直接向對方打探:“吃過一些什麼藥”、“怎麼治療的”,或是向對方推薦名醫、偏方。可是在國外,人們在閑聊時一般都是“諱病忌醫”,非常反感其他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關注過多的。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的身體健康都被看作是他的重要的“資本”。
其五,是家庭住址。在中國人的人際交往之中,大家對於自家的住址通常是不保密的。對於自己的家庭住址、私宅電話號碼等等,人們一般都會有問必答,甚至於還會主動地相告於人。不僅如此,中國人還喜歡串門,並且往往樂於請人上門作客。而在國外,通行的做法卻恰好與我國相反。外國人大都視自己的私人居所為私生活的領地,非常忌諱別人無端幹擾其寧靜。在一般情況下,除非知已和至交,他們一般都不大可能邀請外人前往其居所作客。為此,他們都不喜歡輕易地將個人住址、住宅電話號碼等純私人資訊“泄密”。在他們常有的名片上,此項內容也難得一見。
其六,是個人經曆。初次會麵時,中國人之間往往喜歡打聽一個交往對象“是哪裏的人”、“哪一所學校 畢業的”、“以前幹過什麼”。總之,是想了解一下對方的“出處”,打探一下對方的“背景”,模一模對方的“老底”。然而外國人卻大都將這些內容看作是“商業秘密”,並且堅決主張“英雄莫問出處”,反過詢問交往對象的既往經曆,隨隨便便地擅自查對方的“戶口”。在外國人眼裏,要是一個人動輒就對初次交往的對象“憶往昔崢嶸歲稠”,甚至“痛說革命家史”,並不見得是坦誠相見,相反卻有可能是別有用心。
其七,是信仰政見。在國際交往中,由於人們所處國度的社會製度、政治體係和意識形態多有不同,所以要真正實現交往的順利、合作的成功,就必須不以社會製度劃線,拋棄政治見解的不同,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處處以友誼為重,以信任為重。如果動不動就對交往對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見解品頭論足,甚至橫加責難、非議,或是將自己的觀點、見解強加於人,都是對交往對象不友好、不尊重的表現。最為明智的作法,就是在涉外交往中對此避而不談。
其八,是所忙何事。在國內,熟人見麵之際,免不了要相互詢問一下對方:“忙什麼”、“上哪裏去”、“從哪兒回來”、“怎麼好久沒見到你”。但是,外國人對於這一類的問題皆屬個人私事,“不足為人道哉”,絕對沒有“曝光”的必要。向別人探聽與此相關的問題的人,不是好奇心過盛,不懂得尊重別人,就是別有用心,或者具有天生的“窺視欲”。 被問及這類問題時,外國人往往會“顧左右而言他”,甚至還會緘口不語。
乖巧話能讓女友開心
戀愛是美好的,但戀愛之舟駛向婚姻彼岸的過程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其間,由於雙方性格的不同,對某些問題所持觀點的差異,一方言行的失當或對對方言談理解上的偏差等因素,彼此之間總難免會出現一些感情上的摩擦。那麼,正暢遊在愛河之中的男同胞,當你心上人的芳容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出現“晴轉多雲”時,你該奉送上什麼樣的乖巧話來使它“多雲轉晴”呢?
1.“你平安回來我就放心了”——顯示關愛法
一天傍晚,琴與亮兩個年輕人為一件小事鬧了點別扭。分手時,亮要送一送她,她執意不肯,和同學穎走了。亮回去後,雖然對琴“不知好歹”的舉動餘怒未消,可他怎麼也對琴放心不下。九點多鍾,琴從穎家回來,剛一推門,電話鈴就響了。她抓起電話,聽筒裏傳來亮的聲音:“是琴嗎?我是亮。”琴聽說是亮,正要放下電話,又聽亮說:“琴,我回來後對你一直放心不下,你沒事吧?你平安回來我就放心了。”聽了亮的一番話,琴隻覺得心頭一熱,對亮再也氣不起來,原本“三天不理他”的想法此時已是煙消雲散。
亮不失時機的一番關愛之語,向戀人傳送了自己的關心與牽掛,語雖短,意卻濃,話雖簡,情卻真,令對方不由得怦然心動,怨氣全消。
2.“我真的沒有別的意思”——追本求源法
海與戀人敏在一次散步的時候,不知怎麼就扯起了戀愛過程中雙方花錢的話題。海說:“敏,自從咱們交往以來,你沒讓我花多少錢,卻為我花費不少。”敏一聽這話,立時把臉扭到一邊,嘴也撅起老高,語帶哭腔地說:“我真行,找了個倒貼的對象。”海一見這情形,立即意識到敏誤解了自己的意思,便上前解釋說:“敏,別生氣,我真的沒有別的意思。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感到不好意思,何況我這樣說也是有根據的。不是嗎?我沒請你吃過幾次飯,也沒給你買什麼禮物,而你卻為我買了不少的書,我給你錢,你又不要。我總覺得……”還沒等海說完,敏便破涕為笑了,她說:“噢,原來你是這個意思!你剛才那樣說,我還以為你在輕視我呢。”
戀愛時的心總是很敏感的,特別是女孩子,常為男友的一句不經意的話而“聽者有意”“浮想聯翩”,自己給自己弄出些不快來。麵對戀人因敏感而產生的誤解,海及時抓裝病因”,追本求源,給對方一個有理有據的“說法”,從而使對方消除了誤會。
3.“你要回家我送你”——順其意願法
一天晚上,萍到男友豪的單身宿舍去玩,兩人一邊看電視,一邊說笑。突然,豪抓住萍的手激動地說:“萍,你真讓我心動,現在就讓我吻一下吧!”萍以前沒見過這陣勢,一下子羞紅了臉,用力推開豪的手說:“咱倆交往還不太長,請你別這樣好嗎?”豪激動地望著萍說:“萍,我隻想吻你一下,不會有過分舉動。”說著又要拉萍的手。萍生氣了,臉陰沉得像要下雨,不客氣地說:“豪,你再這樣,我現在就走,以後再也不見你了!”豪見萍真生氣了,便把手縮回來,忙不迭地道歉:“萍,對不起,剛才我太衝動了。以後我會尊重你的意願,不再讓你為難。現在你要回家,我這就送你走,你看好不好?”萍見豪態度挺誠懇,手腳也放規矩了,便打消了立即回去的念頭,說:“好吧,這次我就原諒你。”二人隨之又如先前那般說笑起來。
在戀愛期間,彼此總會向對方提出一些合適或不合適的要求。豪麵對戀人的“最後通牒”,他沒有繼續纏磨,而是迅速收起隨心所欲的韁繩,及時勒住強人所難的“烈馬”,說一些順從對方意願的話,從而防止了“小不忍則亂大謀”結局的出現。
4.“我不能向你輕意許諾”——坦誠相告法
偉與慧看完電影出來,邊走邊聊,兩人都為剛才的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充滿浪漫與激情的愛情故事感動了。慧望著偉說:“他為了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你能嗎?”“我,我……”他倆剛認識不久,偉不知如何回答。慧有點來氣了,她輕蔑地看了偉一眼,就往前走。偉同她說話,她也不搭理。她自己去街邊買一隻烤白薯,吃了兩口,又拿出一塊糖塞進嘴裏。偉問她:“白薯已夠甜的了,你為什麼還吃糖?”慧賭氣地說:“不甜,不甜,我覺得它不夠甜!”聰明的偉聽出她的話外之音是對自己有點不滿,覺得他們倆的愛情還不夠甜蜜,於是偉說:“你是不是怪我有點自私,不願為你付出?那你就錯了。因為我們相處時間還太短,我輕意許諾,你會覺得我是一個不可靠的人。愛情的果實到底甜不甜,時間長了,你就會品味出來了。”偉的一番推心置腹、坦率真誠的話語把慧深深打動了,此時再看她臉上,“陰雲”早已無影無蹤,二人的感情也由此得到升華。
耍“小性子”可以說是女孩子的天性,她們常為男友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而耍性賭氣,擠眼抹淚,使原本和諧、熱烈的戀愛場景頓時出現僵局。偉對戀人生氣使性時的一番坦率真誠的表白,使戀人意識到他的誠心可鑒、真意可察,從而自動放棄“大小姐脾氣”。
戀愛是婚姻的前奏曲。親愛的男同胞,當你巧妙運用你的“戀愛口才”一次次撥開戀人臉上的陰雲時,婚姻殿堂的大門也就離你不遠了。
讓戀情永駐於婚姻生活
婚後的生活是夫妻相互容納接受與相互調整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謂之婚後的“二次戀愛”。那麼,如何保持婚後夫妻生活的和諧、浪漫和幸福呢?
1.別忘了說聲“我愛你”
有人認為婚後夫妻不需要說“我愛你”、“你真漂亮”等動情的語言,其實不然,學會用動情的語言,能增加夫妻生活情趣,是恩愛夫妻的感情紐帶之一。中國人夫妻間感情不像西方人那樣外露,而注重含蓄。但含蓄決不等於關閉感情的窗口。每個人都懂得不進食會產生饑餓,但許多人不知道缺乏感情交流也會產生“感情饑餓”。擁抱接吻使人得到感情滿足,動情恩愛的言語同樣使人得到感情滿足。醫學心理證明:一個人長期得不到感情滿足不僅會心情沮喪,而且有可能導致一係列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玻因此,夫妻間善用“動情語言”是至關重要的。
當一方燒好了飯菜,另一方衷心地說一句:“你辛苦了,你燒的菜真好吃,謝謝!”一方穿上新衣,另一方馬上讚揚說:“你今天真漂亮。”出差在外,不妨寫幾封信,發幾條短信息,表達平時不易啟齒的愛慕之情。一句動情的話語,不僅使人感到舒暢、清爽、甜蜜、興奮,而且容易激起感情的浪花,避免夫妻間不必要的矛盾發生。因此,無論是少夫少妻,還是老夫老妻,當你的愛人心情不佳時,千萬別忘了說一聲“我愛你”!
2.認識與跨越“語言冰河期”
婚前戀愛期,男女情侶有說不盡的甜言蜜語,有時即使無話也要找話。婚後,特別是男方,“高倉獎式的色彩明顯濃重起來。美國一位心理學博士指出:“在婚後第一年中,夫妻間的情話與討好行動都會比戀愛時下降30%,這一冰河期的到來,女方受的打擊較男方還要重些。”如果女方不能正確認識丈夫的變化,那麼就常會以“找話茬兒”來打破沉默,這時,丈夫如不能正確理解,便可能回擊對方,於是爭吵即刻發生。這時,藝術處理的方法就是丈夫或妻子應該靜下心來傾聽對方的意見,幫助其宣泄和疏導,並不時用幽默來打破生活的尷尬。
3.重溫婚前的浪漫
已婚的女人常常對丈夫充滿抱怨,認為丈夫把精力都集中在麻將、撲克牌、電視畫麵上,很少像婚前那樣浪漫,上公園,看電影,進咖啡館,有時連一些重要的節日,甚至妻子的生日都忘記了,這是一個重大的疏忽。
婚後,丈夫應該擠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妻子,關心和安慰妻子。星期天、節假日,是該讓妻子休息的時候了,小兩口去飯館“啜”一頓,上公園遊樂一下,或是看一場電影,都能增進夫妻間的感情,創造出新的契機。尤其是妻子的生日,做丈夫的更應該不失時機地送妻子禮物,表白自己的愛情,重溫一番戀愛時期的甜夢。
4.走出形影不離的誤區
結了婚的男女,分別與昔日生活在一起的父母或同事、夥伴們分離開來,雙雙住進了精心布置的新房,有較長時間生活在“兩人世界”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間生活習慣的不同、興趣愛好的差異、脾氣性格的矛盾便開始顯露,這時便需要調整和適應。
須知婚後夫妻間生活的質量重要的是心心相印而不是形影不離。 保持一定距離是夫妻間相互吸引和愛慕的重要保證。俗話說:“久別夫妻勝新婚。”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據調查,在鬧矛盾的家庭中,夫妻兩人工作都很穩定並很少出差者居多,這也很說明問題。婚前戀愛時兩人在一起的時間有限,因此親密異常。婚後適當分離,正是一種適當的調節。尤其是當夫妻雙方產生矛盾和分歧時,不妨暫時分開幾天,讓時間和距離來加深彼此的感情。
台灣女作家羅蘭女士說:“婚後的幸福隻有一部分建立在婚前的選擇上,而大部分要靠婚後的適應,全憑日後你自己怎樣去耕耘。”誠然,要澆灌出甜蜜的愛情之花,需要夫妻間雙方的努力。愛情,永遠是兩個節拍的合奏。
說出有創意的讚美
讚美別人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恰如其分的讚美帶給身心的是歡愉,真誠地讚美如同陽光恩澤萬物。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渴望被別人讚美,因為這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它代表自己被別人認同、被別人接納、被別人欣賞,代表自己的一種存在價值。這絕對不是虛榮心的表現,而是渴求上進,尋求理解、支持與鼓勵的表現。予人以真誠的讚美,體現了對人的尊重、期望與信任,並有助於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友誼,是協調人際關係的好辦法。人人皆有可讚美之處,隻不過長處優點有大有孝有多有少、有隱有顯罷了。隻要你細心,就隨時能發現別人身上可讚美的閃光點。學會讚美別人,往往會成為你處世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