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應當如何讚美別人,怎樣才能說出有創意的讚美?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讚美的法則。
1.讚美要誠
所謂“誠”,就是要發自內心,讓別人切實感受到你的誠意。
首先是態度要真誠,在讚揚別人時,要與對方有目光的交流,如果東張西望,就會給人以心不在焉、虛情假意的感覺;讚揚的話要實在,如果一個女孩長相很一般,你卻對她說:“你真是美若天仙。”對方會立即認為你是在油腔滑調,詭詐虛偽,往往會弄巧成拙。如果你著眼於她的服飾、談吐、舉止,發現她這些方麵的出眾之處並予以真誠地讚美,她一定會高興地接受。真誠地讚美不但會使被讚美者產生心理上的愉悅感,還可以讓你經常發現別人的優點,從而使自己對人生持有樂觀、欣賞的態度。同時,要養成在第一時間給別人以肯定的習慣,不要在有事有求於人時才稱讚別人。太過功利的讚美會讓人感到懷疑和不屑。
其次是言語要真誠,最真誠地讚美往往是最自然樸實的,不是過分誇張和矯揉造作的。
2.讚美要從小事著“口”
我們畢竟不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能夠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大多數人都隻是滄海中的一粟,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做得也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是,有時候,小事中也蘊含著大道理,小事中也會閃爍出一個人的不平凡之處。所以,“勿以小事而不讚”。
3.讚美要因人而異
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所以讚美別人要因人而異,突出個性。年長者希望別人不要忘記他們“當年”的業績與雄風,因此在與其交談時可多多稱讚他們引以自豪的過去;對於年輕人,不妨讚揚他們的青春活力、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並舉出具體的實例,證明他們確實能夠前程似錦;對於商人,可以稱讚他們頭腦靈活、管理有方、生財有道;對於領導幹部,你可以稱讚他一心為公,廉潔清正;對於知識分子,則可以稱讚他們知識淵博、寧靜淡泊……當然,這一切要依據事實,切不可虛誇。
4.讚美要獨具匠心
一個學識出眾但長相一般的女孩,如果你讚美她的專業水準高,也許她並沒有多少感覺,因為她自己對這一點充滿了自信,而且這一方麵的讚揚她已聽得太多了。可是如果你讚揚她“走路姿勢很優雅,顯得很有氣質”時,她可能就會深深地記住這句話。
5.讚美要合乎時宜
讚美的效果在於相機行事、適可而止,真正做到,當別人計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時,開頭的讚揚能鼓勵他下決心做出成績,中間的讚揚有利於對方再接再厲,結尾的讚揚則可以肯定成績,並指出其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6.讚美不僅要錦上添花,更須雪中送炭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當一個人身處逆境的時侯,他(她)很難聽到一聲讚美的話語。這時候如果我們鼓勵、讚美他(她),不僅可以使他(她)振作精神,還可以大大增進彼此間的友誼。
7.讚美還可以有間接、含蓄的表達方式
對於任何一個人,最值得讚美的,不是他(她)身上眾所周知的明顯長處,而是那蘊藏在他(她)身上,既極為可貴又尚未引起重視的優點。這種讚美,為進一步開發他(她)潛在的智慧與力量開辟了一個新領域,有助於他(她)在攀登事業高峰的征途上,更上一層樓。內容明確,有創意的讚美更可貴,也更可信。與其空泛、籠統地讚美對方很聰明、能幹,倒不如具體地讚美他(她)辦成的幾件聰明事,這樣才有助於他(她)真正發現、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激發起更強的上進心、榮譽感、自豪感。讚美不一定局限於對個人,也可包括對他(她)所從事的職業、所屬的民族,乃至他(她)工作的單位、就讀的學校。這種對群體的讚美,在現代的集體社交活動中,具有特殊的公關效果。有的人不習慣於當麵直接讚美別人,或不習慣於當麵被直接讚美,恰如其分的間接讚美,其意義與效果並不亞於直接讚美。
還可以運用眼神、動作、態度等非語言形式向對方暗示,比如,你就某一問題恭敬地請教別人;十分認真地傾聽某人的談話等。有時侯,我們還可以通過轉述別人的話:“某某覺得你……”來讚美對方,這樣雙方都會覺得更自然。
讚美的話要恰到好處,有一些讚美之詞,由於表達不當,會讓對方聽起來感覺不像是讚美,更像是貶低或侮辱。讚美就被打上了折扣,結果自然是事與願違,不歡而散。
有一個男青年,在飯店遇到一位認識的女孩,她正和一位女伴在用餐。女孩顯然是剛參加完一個重大活動。穿得很漂亮,還精心打扮了一番。男青年走上前去,對女孩說:“哇,婷婷,你今晚真漂亮,真像個女人!”女孩聽了很不高興:“那我平時看上去像什麼?”
有時,你的讚美很有可能暗含著對對方缺點的映射。 比如,“太好了,在一次次半途而廢、錯誤、失敗之後,您終於成功了一回。”
還有時,你的讚美之詞可能會不經意間流露出對對方的不信任,“真沒想到,你竟然會獲獎!”“嗬,你居然成功了,真讓人難以置信啊!”
讚美的話一定是字字珠璣,讓人感到如沐春風,就好像空氣清新劑,可以振奮精神,可以“美化”氣氛,但是再好的清新劑也會有過敏者,所以一定要掌握好使用的原則。
巧妙拒絕的藝術
在社交活動中,你可能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
別人有求於你,而你出於種種原因不能接受……
有人邀請你參加一個你絲毫不感興趣的活動……
朋友邀請你參加他的生日晚會,而你因公務繁忙抽不開身……
上司要把一項你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交給你……
推銷員口若懸河地向你兜售你並不想買的商品……
你的職員因為一些小事向你請假,但你又有需要他完成的工作……
為了很好應對上述種種情況,就要在社交活動中學會巧妙而有效地拒絕,以“有禮有力”為基本原則,根據不同的情境善於說“不”。
所謂“有禮”就是有禮貌,言語真誠,態度謙和,要盡量照顧到別人的利益和情緒,所以用詞要盡量婉轉。所謂“有力”就是有力量,即你講的話要明確地表達出你的真實意願。你不妨試試下麵的方法:
1.委婉拒絕法
人們在交往中,有時對方提出的問題是你所不能接受的,但又礙於情麵或感情不好直接拒絕,這時的回答可以委婉一些,使對方仍感到是受人尊重的。
有時候,委婉的拒絕是希望對方知難而退:
有人想請莊子做官,莊子並未直接拒絕,而是打了個比方,說:“你看到太廟裏被當做供品的牛馬了嗎?當它們未被宰殺時,披著華麗的布料,吃著最好的飼料,的確很風光。一旦到了太廟,被宰殺成為犧牲品,再想過自由自在生活,可能嗎?”
莊子雖沒有正麵回答,但一個貼切的比喻已經很明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拒絕。
一次,一位讀過《圍城》的美國女士到中國來,打電話給該書的作者錢鍾書先生,說自己很想拜見他。錢鍾書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慕虛榮。他在電話中婉拒道:“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的話,又何必一定要見那個下蛋的母雞呢?”
在此,錢先生運用新穎、別致而又生動、形象的比喻,拒絕了那位美國女士的求見,既維護了那位女士的自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
2.故意曲解拒絕法
有一次,一位貴婦人邀請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到她家喝咖啡,帕格尼尼同意了。當然貴婦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果然,臨出門時,貴婦人笑著說道:“尊敬的藝術家先生,請您千萬不要忘了,明天來的時候帶上您的小提琴。”“這是為什麼呀?”帕格尼尼故做驚訝地說:“太太,您知道我的小提琴是不喝咖啡的。”
帕格尼尼通過故意曲解對方語言的含義,把自己的拒絕意思表達得很明確。
3.讚美拒絕法
小張因為有事向他的老板請假一周,但老板隻給了他三天假。老板說:“別人需要一周辦完的事,憑你的能力,三天準能辦好。”
這種拒絕法的高妙之處就在於,如果對方不接受你的拒絕,那就是承認自己不行,又有誰願意在上司麵前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呢?
4.拖延拒絕法
一位傳銷人員向你推銷一種產品,但你並沒有想買的意願。你可以裝做很著急的樣子對他說:“給我一張你的名片吧,我馬上有一個約會,有時間我會和你聯係的,今天就這樣吧。”
5.幽默拒絕法
羅斯福在就任美國總統前,曾在海軍部擔任要職。有一次,他的一位好友向他打聽海軍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情況,羅斯福謹慎地向四周看了看,然後壓低聲音問道:“你能保密嗎?”“當然能。”“那麼,”羅斯福微笑著看著他說,“我也能。”
羅斯福用含蓄幽默的話語,既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又沒有令朋友太過難堪,表現了羅斯福高超的語言技巧,其積極效果非常明顯。
6.反詰拒絕法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美國記者問基辛格:“我們有多少潛艇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又有多少遠程導彈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基辛格如果說“不知道”,便等於撒謊;如果說“無可奉告”之類的外交辭令,又會落入俗套,還有可能激起記者們更尖銳、棘手的追問;如果實話實說,則必然泄露國家機密。麵對這樣的難題,基辛格卻顯得非常從容自然,他說:“我不很確切知道配置分導式多彈頭的遠程導彈有多少個。至於潛艇導彈我是知道的。但是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國家機密,是否需要保密。”記者們一聽高興極了,立刻嚷嚷道:“不是保密的,不是保密的!”基辛格笑著反問道:“不是保密的嗎?那你們誰能告訴我是多少?”
基辛格通過這一反詰立即變被動為主動,巧妙而又十分得體地封上了記者的嘴。
在人際交往中藏起你的鋒芒
鋒芒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運用起來應該小心翼翼,平時應插在劍鞘裏。所謂物極必反,過分外露自己的才華容易招致對手的嫉恨和陷害,尤其是做大事業的人,更應該修煉好“藏露”之功。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種自視頗高的人,他們銳氣十足、鋒芒畢露,處事不留餘地,待人牛氣衝天,有十分的才能與聰慧,就會十二分地表現出來,這樣的人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屢遭波折。
其實,隱藏鋒芒也是一項強化自己的學識、才能和修養的過程,有利於培養自己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的能力與技巧,是放棄個人的虛榮心而踏實走向人生旅途的表現。
孔融是三國時代比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剛直耿介,早年剛剛踏入仕途,就初露鋒芒,糾舉貪官,董卓操縱朝廷廢立時,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結果由虎賁中郎將左遷為議郎。後來在許昌,孔融又常常發表議論或寫文章攻擊嘲諷曹操的一些措施,太尉楊彪因與袁術有姻親,曹操遷怒於他,打算殺他。孔融知道後,顧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見曹操,勸說他不要橫殺無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並稱:“你如果殺了楊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由於孔融的據理爭辯,楊彪才得免一死。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鄴城,其子曹丕納袁紹兒媳甄氏為妻,孔融知道後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不明白這是對他們父子的譏刺,還問此事出何經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當時連年用兵,又加上災荒,軍糧十分短缺,曹操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連作書加以反對。對於孔融的一再與自己作梗,曹操心中是早有嫉恨的,隻因當時北方形勢還不穩定,而孔融的名聲又太大,不便對他怎樣。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麵已定,曹操在著手實施統一大業的前夕,為了排除內部幹擾,開始對孔融下手了。他授意別人誣告孔融“欲規不軌”,又曾與禰衡“跌蕩放言”,罪狀就是孔融以前發表的關於父母子女關係的那段言論。這樣,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棄市,其妻子兒女也同時遇害。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要出人頭地,古時那些讀書人哀歎:“人不知而慍,不亦君子乎!”可見人不知我,心裏老大不高興,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才華的人便言語露鋒芒,行動也露鋒芒,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更有深藏不露的人,好像他們都是庸才,胸無大誌,實際上隻是他們不肯在言語、行動上露鋒芒而已。因為他們有所顧忌,言語露鋒芒,便要得罪別人,這樣,別人便會成為自己的阻力,成為破壞者。
因此,一個人應對自身有個較為客觀的評價,實事求是,不貶低自己,也不抬高自己;既能堅持正確的觀點,又能虛心向別人請教。其實,隱藏鋒芒也可理解為我們所講的謙虛一詞。謙虛的人在交際應酬場合總是有許多朋友的,隻有謙虛的人才能成為社會交往中受歡迎的人。
正如《禮記》中所講:“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即使做出了一點成績,也認為很不夠,因而總是充滿了前進的動力。
謙虛是人的一種修養。凡謙虛之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具有這種氣質的人從不盛氣淩人,不以長者自居,不以能人驕人,不以貴人下人,因而人格高雅、尊貴,他人自會感到可親。一般來說,越是見多識廣,越是素養高雅者,就越是謙虛;而越是無知的小人,就越是不知天外有天,而越發狂妄。
在這個現實的世界,好的道德與才能,如果沒有人知道,這不僅是在欺騙自己,也是在欺騙別人,更是對自己功績的詆毀。所以,過度的謙虛也並不是一種可取的美德。謙虛與恰當的自我表示相結合,才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途徑。
掌握好道歉的門道
向別人表示自己的歉意,是生活或工作中都會遇到的情況,但通過自己的言語表達,怎樣才能讓對方欣然接受和諒解呢?
道歉並非恥辱,而是真摯和誠懇的表現。偉人也有道歉時,邱吉爾起初對杜魯門的印象很壞,但後來他告訴杜魯門以前低估了他——這句話是以道歉方式做出的讚譽。
除非道歉時真有悔意,否則對方不會釋然於懷,道歉一定要出於至誠,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顏婢膝。你想把錯誤糾正,這是值得尊敬的事。應該道歉的時候,就馬上道歉,越耽擱就越難啟齒,有時會追悔莫及。要抓住時機不要放過機會。你如果沒有錯,就不要為了息事寧人而認錯,要分辨清楚深感遺憾和必須道歉兩者的區別。
道歉是有學問的,沒有掌握其中的要訣,不但達不到修補關係的目的,甚至讓人覺得像火上澆油。有一家電力公司在沒有知會顧客的狀況下,把24000位顧客挪放在一個預設的服務類別,使那些顧客付出的費用比其他類別要高。當報紙報道了這件事情之後,該公司高層主管對這件事情“給顧客帶來的不便”感到抱歉,由於道歉的內容避重就輕,反而引起顧客更大的反感。
道歉有三個要素:承認錯誤、表示遺憾以及為這件事情負責,你可以同時表達這三點,但是不一定要三個都表達,應該視情況而定。很多人沒有把這三點分開,因此覺得道歉令人羞愧。要做到真正有效的道歉,應該注意以下五點:
1.用清楚和正確的文字,而非煽動性的文字
通常,受侵犯者要的,無非是你承認錯誤,並且表達以後不會再發生。因此,過多情緒性的字眼,並沒有幫助。
2.別為錯誤的對象道歉
很多人喜歡針對可以被原諒的事情道歉。但是如果他們道歉的重點,和被侵犯者感覺的真正錯誤,並沒有關連,那麼道歉動作並沒有解決問題,就像前麵提到電力公司的狀況一樣。這種做法顯示,犯錯者仍然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更糟的是,犯錯者心存僥幸,扭曲狀況,反而會進一步激怒對方。
3.思考道歉的角度
道歉可以用角色對角色,或個人對個人的方式進行,看哪種狀況比較容易。舉例來說,公司裏兩位主管在語言上起了衝突,如果一方仍然對對方心中有氣,可以站在職位角色的立場,向對方表達:“我們都在一家好的公司工作,我應該要更了解我們之間的差異。我很抱歉先前講話很粗魯。”這麼一來,即使對方仍然餘怒未消,但對立氣氛已經比較緩和。
有時候,個人對個人的道歉比較管用。例如,“我不同意你對這件事的立場,但是我很希望未來仍然能和你共事,因此很抱歉我剛才說話語氣太過火。”選擇你覺得比較容易的方式進行。
4.不要“表達”遺憾,而是真正地溝通你的遺憾
讓對方接收到你的訊息,把重點從你身上轉到對方身上,以及道歉的三個要素上,也就是承認錯誤、感覺遺憾和負起責任,這樣會讓對方較能接受道歉。
5.道歉不是簡單的“對不起”
有些人以為,隻要告訴對方“對不起”,就是道歉,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太多時候我們聽到一些官腔式的、模糊的道歉語句,但是卻感受不到道歉的誠意。道歉的重點在於:發出清楚、直接、誠懇的道歉訊息。
輕啟玉口巧讚美
每一個男人都希望能得到女人的讚美,因為男人認為,女人的讚美是他個人魅力的象征,顯示了他征服世界的實力,因而會產生很強烈的人生滿足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男人之間往往存在著彼此的不信任,他們都視對方為潛在的威脅,因而對同性的讚美之辭往往持有戒心,保持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批判。而與女人在一起,他們則更願意解除戒備,想當然地接受對方的讚譽。因為女人很少能夠與之競爭,對他的發展構成某種威脅。
男女之間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欣賞是一個普遍的法則。女性在讚美男性時所流露出的那種目光、那種聲音及種種嬌媚的表現,無疑會增加女人的魅力,更顯可愛,更加迷人,這會使男人產生極大的心理愉悅感,更樂於接受對方的讚美,甚至希望這種讚美能夠不斷地持續下去。
一位相貌平平卻十分受人歡迎的女孩子,和她有過接觸的男士都被她的風姿所傾倒。據說,她總能看到男孩子的優點,不吝讚賞。而且最讓對方動心的是,每當她讚美一位男士時,她總目光柔柔地看著對方。她的讚美是任何一個男士都無法拒絕的,因而她的請求幫助的要求總是能得到滿足,男孩子們都很喜歡她。
女性對讚美對象的觀察非常細膩,這是男性所無法企及的。女性憑其天然敏銳的感知能力,常會細心地發現許多男性本人都未發現的優點。因為男性與女性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一些在男性看來習以為常、十分基本的技能在女性看來就可能是十分了不起的本事,這樣,女性的讚美不但擴大了男性的價值,而且賦之以新意。讚美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存同求異”,在此看來,異性的讚美恐怕就是最大的“異”了。
當男人處於人生的逆境時,他們不願意向同性朋友訴說,求得安慰。相反,女人的讚美和鼓勵卻往往能激發起他的勇氣和信心,開始新的奮鬥。
女人讚美男性,雖然會令男性感到很舒服,但有時可能會對你產生非分之想,從而未能達到讚美的目的。
間接讚美符合女性含蓄、羞澀和感性化的人格特點。女性是羞於鮮明、直接地表達對另外一個男人的看法的(指在公共場合),特別是在讚美會更多地暴露自己的內心世界時,她就會更傾向於采用某種方式來隱蔽和保護自己。她們的感性思維常會使讚美之辭顯得寓意頗多,美妙無比,這對慣於理性思維的男人來說,不僅新鮮,而且更具有美感。可以說,間接讚美正好能夠發揮女性的天然優勢,會給異性帶來很愉悅的心理感受,實在是一種揚長避短的製勝之道。
假如你是位女性,當你麵對一位男士時,你不妨說:“我聽說你又受老板表揚了!”“常聽說你的風度非凡,今天看來果然是名不虛傳。”“怪不得人人都誇你聰明呢,現在我算是相信了。”“我在一份雜誌上讀到過你的故事,你的精神真是讓人佩服。”
這樣,借他人之口的方式,既可以達到讚美對方的目的,還可以維護你基本的心理安全需要,並且,你還可以完全不對你的話負責。而對方則不但要感激你的讚美,而且他還要對你的讚美負責,因為男人總是十分重視自己在女人麵前的形象,他不願意在女人麵前丟醜,所以他必須在舉止之間來體現你讚美的內容。這樣,你便可利用對方的這一心理,來提出你的請求。不管對方是否答應,但他肯定會慎重對待的。
可見,女性的讚美不僅可以使男士愉悅,還能催他上進,幫他進步。隻要你善於發現他身上優秀的一麵,那麼,你的讚美就會像陽光一樣照亮他的心靈。
女性具有與男性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女性大多天性善良,而且比較細膩溫柔。女性天生感性,她們的表麵看上去很平靜,但內心卻並非沉默,她們渴望著別人的關懷與問候,渴望被聆聽和被讚美,但由於她們的情感豐富、細膩,如若對她們讚美不當,則會引起她們的反感。所以在讚美女人時要注意觀察,恰當適宜地加以稱讚。
女人是最了解女人的,身為女人,她們常常是親自經曆、體悟了幾乎是所有女人的喜悅與痛苦、歡樂與憂傷以及種種微妙的心理過程。許多時候,女人們總是縛於自己的角色,不敢、不願或不能表達自己的某種欲望和真正需要,而是把它隱藏起來,偽裝起來,企盼別人的發掘。
在男人眼裏,女人是神秘之物,讓他們難以理解。有時女人會突然地晴轉多雲,而不久又會破涕為笑,他們不知女人的心裏底在想什麼。而對於這一切,女人卻非常理解,不需作任何的理性分析,她們就能夠真實地把握女人,這是天然的同性之間的親和力決定的。較之男性,女人間的相互讚美,更能滿足對方的某種內在渴求。這是因為,女人間的友誼同男人有著很大的不同,男人間的友誼是建立在觀念和興趣上;而女人間的友誼則是由於她們處於共同的命運,她們在對方身上搜尋、認定著彼此的共同點。因此,當一個女人去讚美另一個女人的服飾漂亮時,她首先是對此認同,並找到了共同的愛好和興趣,而一接觸這些問題,就會像老朋友一樣沒完沒了。在男性麵前,女性會情不自禁地戴上麵具,扮演她所認為的好女人的角色,這無疑會使她們感到緊張。特別是當男人誇獎她時,她會更加不自覺地按對方所讚美的內容去做;而女人與女人相處時,她則會感到輕鬆自然得多,無需那麼矯揉造作,談話內容也比較隨意自由,這使得彼此談話時就充滿了溫暖的氣氛。來自同性的讚美,往往會使對方聽來十分親切真實,完全是發自內心的欣賞,這使對方產生了一種“知音”的感覺,因而也更能增進彼此的友誼,縮短交際的距離。
作為一名女性,讚美另外一位女性,除了可以像男人那樣讚美她的容貌、氣質、性格、才藝外,你還不妨站在女性的角度上,以服裝、縫紉、烹調、家居等方麵為話題去讚美。這樣你的讚美一定會引起對方的興趣,她會因遇見了你這樣一位知音而感到十分高興。
女人讚美女人的妙處,在於女人情感細膩,不僅關注的是她的外表,更關心她的生活、命運和情感。在讚美中,你付出的僅僅隻是幾句真誠的話語,卻有機會獲得大量的生活知識和真摯的同性友愛或友誼,何樂而不為呢?
勸酒的語言奧妙
中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得到升華。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讓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得有失麵子。有人總結道,勸人飲酒有如下幾種方式:“文敬”、“武敬”、“罰敬”。這些做法有其淳樸民風遺存的一麵,也有一定的負作用。
“文敬”,是傳統酒德的一種體現,即有禮有節地勸客人飲酒。酒席開始,主人往往在講上幾句話後,便開始了第一次敬酒。這時,賓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並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間,主人往往還分別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是客人與客人之間的“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雙方尋找理由的同時,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華。
“代飲”,即不失風度,又不使賓主掃興的躲避敬酒的方式。 本人不會飲酒,或飲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達敬意,這時,就可請人代酒。代飲酒的人一般與其有特殊的關係。在婚禮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飲的首選人,故酒量必須大。為了勸酒,酒席上有許多趣話,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厚,喝個夠;感情淺,舔一舔”。
“罰酒”,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罰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可能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有時也不免帶點開玩笑的性質。
酒桌上為了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彼此會相互碰杯,對於喝酒為什麼要碰杯,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古希臘人創造的。傳說古希臘人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在舉杯飲酒之時,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樂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顏色,舌頭能夠辨別酒味,而隻有耳朵被排除在這一享受之外,怎麼辦呢?希臘人想出一個辦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發出的清脆的響聲傳到耳朵中。這樣,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樣,也能享受到喝酒的樂趣了。
另一種說法是,喝酒碰杯起源於古羅馬。古羅馬崇尚武功,常常開展“角力”競技。競技前選手們習慣於飲酒,以示相互勉勵之意。由於酒是事先準備的,為了防止心術不正的人在給對方喝的酒中放毒藥,人們想出一種防範的方法,即在角力前,雙方各將自己的酒向對方的酒杯中傾注一些。以後,碰杯便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禮儀。
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聚朋會友,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語言奧妙”,有助於你與人交際的成功。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麵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 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這樣會給別人一種神秘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2.瞄準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酒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
3.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4.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人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孝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清主次。如果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其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他,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的局麵。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於某位客人,在席上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隻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6.察言觀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鋒芒漸射,穩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衝動,盡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真正實力。
會對付饒舌的常客
有朋友來訪,促膝長談,表達友情,交流思想,不僅是生活中的一大樂事,而且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益事。宋朝著名詞人張孝祥在跟友人夜談之後,不禁發出“誰知對床語,勝讀十年書”的感歎。但現實生活中也有與此截然相反的情況。工餘飯後,你剛想靜下心來讀點書或是做點事,不料不請自來的饒舌常客擾得你心煩意亂。他東家長西家短,嘮嘮叨叨,沒完沒了,一再重複你毫無興趣的話題且越說越來勁。你勉強敷衍,心不在焉,焦急萬分,真想對他下逐客令而又怕傷感情,難以啟齒。如果你“舍命陪君子”,那麼你將一事無成,因為你的時間——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白白地被別人占去。魯迅先生說:“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任何一個珍惜時間的人都不甘任人“謀財害命”,也不甘被饒舌常客牽著鼻子走。
那麼,該怎樣對付饒舌常客呢?最好的對付辦法是:運用最高超的語言技巧,把逐客令說得美妙動聽,這樣你就能兩全其美:既不挫傷饒舌客的自尊心,又使他從此變得知趣。下麵的五種下逐客令的方法可供大家參考。
3.自我解嘲
在說出口之後,機智地將話題引向自己。通過對自己的善意攻擊來消弭對方敵意,轉移對方關注的焦點。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不露痕跡地照顧到對方的自尊心,同時巧妙地使緊張的氣氛得以緩和。
某寢室,新生初到,爭排座次。老七心直口快,與老八爭執了半天,見比自己稍小幾日的老八終於坐在末座,便說道:“好啦,你排在最末,是咱們寢室的寶貝疙瘩,你又姓王,以後就叫你‘疙瘩王’啦。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原來老八長了滿臉的疙瘩,俗稱”青春美麗痘,每每深以為恨,此時怎能不惱?老七見又惹來了風波,心中懊悔不已,表麵上卻不急不惱,攬鏡自嘲道:‘蜷在兩腮旁,偎在鼻翼間,迷人全在一點點’。唉,老八,我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老八聽了,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老七也長了一臉的雀斑。
老七在無意中冒犯了別人之後,馬上含蓄地進行了一番自我調侃,並巧借餘光中的詩句點明了自己也是麵生雀斑。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語,既是對自己麵部雀斑分布形狀的自嘲,又是對自己口無遮攔兩番惹來風波的含蓄自責,因而博得了老八諒解的一笑。
4.曲解翻新
這種彌補“失言”的方法,就是將一些現成的詩句、成語、俗語、歇後語、名言等有意別解,翻出新意,以掩飾自己言語中的某些疏漏。在這種情況下,說錯話者不僅容易取得對方的諒解,而且會以幽默詼諧、機智風趣來博得對方的好感。
一次聚會上,某人不慎將一位馮姓小姐的姓氏誤記為“牛”,對方頓感不悅。此人大窘,略加思索,繼而說道:“對不起,這真是馮(風)馬牛不相及了!”說得馮小姐撲哧一笑,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
實際生活中,這種曲解翻新的情況還是較為常見的,這樣既顯得俏皮,又見出修養。但在曲解翻新時,切忌庸俗淺薄,也忌冗長拖遝。
5.恭維表白
巧妙地通過恭維對方以達到自我解困的目的。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任何人都會反感惡語而絕不會拒絕讚美。適度的恭維既會令對方心生暖意,又能使自己擺脫語誤的困境,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