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言語所飽含的情,就會在傳遞思想、情感的同時產生言語魅力和感染作用,從而獲得圓滿交際的效果。有道是,“情自肺腑生,方能入肺腑”。隻有充滿真情的言辭,才能打動聽者的心靈,使其接受你的思維,並讓這思想融入聽者的靈魂裏後形成一股不可戰勝的合力,隻有充滿真情的言辭,才能夠化幹戈為玉帛,化仇恨為友誼;也隻有充滿真情的言辭,才能夠創造出看似不可能創造的奇跡。
《世說新語》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個叫荀巨伯的人收到遠方身患重病的友人的一封信,就立即啟程,星夜趕路,千裏迢迢去探望那位朋友,正好遇上胡兵進攻郡城。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就要死了!您還是離開吧。”荀巨伯說:“我遠道來看你,你卻讓我離開,讓我舍棄正義來保全性命,這哪裏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進城後,對荀巨伯說:“我們的大軍一到,整個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麼人,膽敢獨自一個人留下來,莫非是輕視我軍?”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隻因朋友有病,不忍心拋棄他,如今他身染重疾,請你們不要為難他,我寧願用自己的身家性命來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相互議論說:“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重道義的郡城!”於是撤回大軍,整個郡城都得以保全。
以情動人的語言不一定富於文采,卻能夠潤物無聲;以情動人的語言不一定詞藻華麗,卻能夠讓人如沐春風;以情動人的語言不一定長篇大論,卻是字字珠璣,句句暖心。許多充滿真情的話語雖然是隻言片語,卻蘊藏著豐富情感和人生理念,折射出了原本的生活底色。它們是如此美麗,如此溫馨,值得我們將之珍藏心底,一生都難以念懷。
其實,隻要你掌握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技巧,相信你也能說出打動人心,充滿理趣的言辭。
做個一開口就讓人難忘的人
有些人不論講到什麼事都喋喋不休地講個沒完,這種自以為是評論家的人和具有辯才的雄辯家大不相同,其鼓噪的言辭,實在令人生厭。
在人際溝通中,說話的要領並不在於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及華麗的詞藻把對方“迷”得團團轉,或是運用高深的哲學理論,讓對方崇拜自己。說話的真意在於將告知的訊息正確地傳達至對方的內心,以有組織的理論使對方更正確地認清事實。
然而,以講求理論的主張,可是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為了增加自己的交際範圍而進行的談話,與談論道理有所不同:它必須要具有休閑與幽默的特質。
讓別人感到有趣,說話的內容值得一聽、很高明地讚同別人的意見,不和他人唱反調,在分手的時候總是留下一點讓人回味的情趣,具備了這些技巧,就能引起人想要繼續交往的念頭。
讓人一看就覺得無聊,總是說些沒有營養的有色笑話或雞毛蒜皮的瑣事,這樣的人很容易讓人退避三舍。
如今並不是“沉默是金”的時代,現代人必須借著言辭來表達自己,不擅言辭的人雖然可以用沉默來避免暴露自己的缺點,但他隻要一開口馬上就會露出破綻,要培養說話技巧就是這個道理。
說話是一門上天入地的大學問,足以立身,足以成事。說話也是集情感、語言能力、心理素質、邏輯能力和知識儲備為一體的藝術,是人的知識、情感、意誌的外化,是人生智慧的體現。
說話的藝術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謀求立足不可或缺的本領。好口才就是說話時語調時高時低,頻率時緩時急,時而鉛華內斂,情真意切;時而純淨質樸、機智幽默;時而抑揚頓挫、妙趣橫生;時而詞藻華麗、文采飛揚;時而正義凜然、聲情並茂;時而氣勢磅礴、慷慨激昂。在嚴峻複雜的場麵上神態堅定冷靜,在悲痛的場麵上穩重嚴謹,在歡欣熱烈的場麵上熱情洋溢,既賦予語言獨特的人格魅力,又賦予語言靈性秀美的人文關懷。特別是能隨時把握場麵氣氛和聽眾的心理,臨場發揮,觸景生情,貼近聽眾,緊扣人心,引起共鳴。
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學者劉勰曾如此高度讚歎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言;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師。”想當年,蘇秦以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統領六國共同抗秦;張儀憑藉謀略與遊說技巧,瓦解合縱,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陰陽股掌間,掐指算乾坤”的諸葛孔明舌戰群儒促成孫劉聯合,罵死王朗傳為千古佳話。在那個風雲激蕩,烽火連天,群雄逐鹿的年代,也因此湧現出了無數的能言善辯之士,他們受命於危難之際,在對人性的深刻把握的基礎上和對遊說技能的熟練駕馭下,運用自己博古通今的知識,滔滔雄辯的口才,周遊列國,出謀劃策,三言兩語,於危難中輕鬆挽救一個國家的尊嚴和利益,在中國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今天,口才在社會交際中的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口才是一個人成長與成功不可缺少的技能。從人們的語言交際實踐來看,好口才主要表現為六種才能或能力。
1.說明能力
說明能力就是把話說得準確明白的能力。所謂口才就是指說話的表達能力,能把自己心裏想的話說出來,這是口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其實,講話能把意思講準確,使聽者一聽就明白,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例如,有的人懂技術,但不見得就能說出來;有的學者知識淵博,寫過不少專著,但一講起課來,就讓人昏昏欲睡。這些都是語言表達能力不佳的表現。
2.吸引能力
吸引能力即通過說話,把別人的注意力留住的能力。那麼,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語言具有這種能力呢?
首先,說話要有內容,才能夠吸引別人的傾聽,要使別人在聽你說話的過程中有一些收益或是產生共鳴,那麼,這樣的說話才是成功的;而別人也才會樂意聽你說話,與你交流。同理而言,一位好的說話者一定是一位特別擅長於溝通的人,在自己說話的時候也要學會傾聽他人的說話,俗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因此,在說話時更要學會看他人聽你說話時的表情,以便適時地改變自己說話的內容、語氣等等,說話時千萬不要自說自話,這是最不成功的說話。
其次,說話要注意自己的節奏感,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有些人在說話的時候語速相當快,就像在爆豆子一樣,往往他(她)自己說完以後,別人都沒有反應過來他(她)到底說的是什麼。說話說得慢一些,聲音響亮一些,你會發現,人們會更加注意地傾聽你的說話,而且他們會感覺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從內心深處說出來的,是經過你慎重考慮後才說出來的,人們會認為你在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其實,言語並不見得比寫文章容易,文章寫得不好還可以修改,而一句話說出來了,要想修改是比較困難的。我們也常感覺到,即使同一個意思,甚至同一句話,會說話的人,能叫你聽後眉飛色舞;不會說話的人,則叫你感到頭昏腦漲。
3.說服能力
說服能力即說話能打動人心,使聽者心悅誠服的能力。口才好的人並不一定講得很多,妙就妙在他善於察言觀色,能夠探查出別人心中的想法,會對症下藥,三言兩語就能使人折服。說服能力要求語言行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對於那些善於操縱說服技巧的人來說,能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思想軌跡及其中的“要害點”,瞄準目標,擊中“要害”,這比與對方不停地周旋更有效,它會使你的說服力大大提高。這一點如果發揮得淋漓盡致,足以成就大事。
4.感染能力
感染能力,即用語言感動人的能力,也就是要求講話人以自己的激情感動聽者,獲得以情動人的效應。如果說話人感情平淡,語言貧乏,自然是無法感動聽眾的。
具有感人能力的語言或是字字珠璣,讓人聽來春風化雨,或是情真意切,動人心扉。總之,就是要與聽者產生心與心的碰撞和情感上的共鳴。
5.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即講話中根據思想表達的需要創造語言的能力,或者是說創造性地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能力。
語言創造能力是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一,詞彙貧乏,話到用時方恨少;用詞沒有仔細斟酌,粗陋膚淺,詞不達意,錯漏和歧義百出,這些現象,統稱為缺乏語言營養。發展語言創造力的前提,就必須攻克缺乏語言營養的堡壘。生活、閱讀、情感、思維都是提高語言營養,豐富語言創造力的源泉之一。
6.控製能力
控製能力,即控製自己的語言所能承受的能力。就是說,隻會把話說出來,卻不會顧及自己所說的話所能引起的後果,實際上是信口開河,瞎說一通,這算不上有口才。
一般來說,語言的控製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準確把握說話分寸的能力。既要把意思說到,又不會說得過頭,而是說得恰如其分。
第二,針對不同的聽話人和不同的情況,能準確預料和有效控製聽話人對自己語言所做出的反應能力。
第三,在談話過程中已經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改用恰當的語言予以補救的能力。
總之,口才是衡量一個人思想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也是一個人才幹和人格魅力的檢驗標準。擁有一流的口才,可以讓你的表達更清晰,讓你的說服更有力,讓你的人際關係更融洽。想要讓自己更受歡迎,想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就必須培養自己的說話能力,也隻有這樣,才能盡情地表達你的所聞、所想,才能打開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大門,贏得他人的友誼和尊重。
培養獨樹一幟的說話風格
著名的相聲藝術大師馬季先生的相聲表演獨具藝術風格特色。他從藝五十餘年,在舞台上盡情揮灑了專屬於他的幽默、譏誚、聰捷與憨渾。他的語言洋洋灑灑,富於變化,嘴皮子利索,足見其功底深厚。
下麵我們就摘取馬季先生的經典段子《宇宙香煙》的一個片段:
“我是宇宙卷煙廠的,我想給大夥兒推薦一種新型香煙,就是這個‘宇宙牌’香煙。我們這個產品價廉物美。這可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就我們這個產品,現在已經行銷全國好多個城市,括弧,包括台灣。我們還準備衝出亞洲,打入國際市場咧!怎麼保住我們的銷售量呢?我們就是經常換換牌子,三天兩頭地換咧!原來我們生產的香煙叫‘蜣螂蟲牌’,雖然這個牌子不夠響亮,可是它鄉土氣息很濃——滾糞球兒的!您想這牌子能不臭了嗎?為了擴大銷售量,我們要為宇宙香煙大造輿論咧!首先我們要大做廣告哇,不管你是地鐵車站、繁華街道、牆壁櫥窗到處都有我們宇宙香煙的廣告!我們宇宙香煙曆史悠久,經驗豐富,設備完善,技術一流,請您記住,電報掛號,一推六二五;電話,不管三七二十一……”
大師雖然已經辭世,但“宇宙香煙”卻依然留香人間,令人回味,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大師獨具魅力的語言風格。
作為當代人,培養獨樹一幟的說話風格,你的說話將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之所以為你,就是因為你與眾不同。所以,你說話一定要體現出你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樣才會顯示出你的魅力,吸引對方,讓別人記住你。樹立自己獨特的說話風格,用你鑄造起來的說話魅力引起別人的注意,你就更容易得到別人的信服。
說話的風格因人而異,所以表現形式就多種多樣。如果你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那麼你可以打造幹淨利落的說話風格;如果你是一個沉默、不善言談的人,你可以展現你惜字如金的魅力,培養話少但精的說話風格;如果你是一個生性開朗、熱情有活力的人,你就要打造出笑口常開、熱力四射的說話風格;如果你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你可以打造出機智幽默的說話風格。如此等等,不一一列舉。
打造自己的說話風格,最重要的是從自身的優勢出發,揚長避短。這就要求你必須充分認識,了解自己,對自己的氣質、風度、知識、認識、性格、愛好、音色、音量、語調語氣都要有一個正確的評估。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雖然與五官、身材、服飾有關,反映在一個人的音容笑貌及舉手投足之中,但從本質上來看,卻是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學識的外在表現,與人生活的環境、經曆、教育類型和程度、社會地位等密不可分。由於人各不相同,在談話時就會表現出或活潑,或文靜,或快言快語,或思維敏捷,或沉穩持重等各種風格。 比如一說起倪萍,人們就會想到她善於煽情的說話風格,一說起趙忠祥,人們頭腦中就會浮現出他平和的語言風格,而一想起周星馳,人們自然會把其定位為無厘頭的說話風格。
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一向以睿智、從容、機敏、人性化的主持見長。從十多年前的《正大綜藝》節目脫穎而出之後她便成為知識女性的代名詞,在主持界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在鳳凰衛視主持節目期間,楊瀾曾被要求向港台腔靠近,但對主持有自己見解的楊瀾斷然否決了,繼續保持了自己的說話風格,以曆史、文化的視角,在電視傳媒界占據了一席之地。
所以,說話說出風格,對你的成功與否關係重大。因為你說話的風格,不僅僅反映出你詞彙的積累量和使用詞彙的方式方法,更反映出你的生活閱曆、對人生的態度和個人的修養。在談話的時候,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是上策,但要努力發展你自己的獨特風格,而不是去發展別人的獨特風格。也許剛開始你建立自己說話風格的時候,可能會尋找一些自己欣賞的人物作為楷模,鸚鵡學舌,從模仿開始。但模仿並不是你最終的目的,即使你模仿得再好,也不能突出你的本色,弄不好還給人弄虛作假的感覺,這樣就很難得到別人的信服。因此,你要給自己不斷充電,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實踐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最終創立自己獨特的說話風格。然後再通過你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個性化的語言,個性化的舉止,你就很容易被人記祝
練就得體的體態語
人類的交際活動一般地可以分為語言的和非語言的兩種。體態語言是非語言中的一種,它是人們通過人體的各種表現形式如手勢、姿勢、身勢等動作與表情來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意圖等,是有聲語言的補充與完善,而且在特定的場合,它能發揮有聲語言難以達到的作用。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的體態語言,有助於提高理解能力和交流水平,易於相互溝通,加深理解。
美國曆史上有個叫雷布斯的政治家,他在倫敦作《關於勞工問題》的演說時,中途突然停了下來,取出懷表,站在那裏望著聽眾足足有一分多鍾。聽眾都覺得奇怪:怎麼回事?難道忘了說詞?就在大家猜疑之際,他突然大聲說道:“諸位,方才大家都感到局促不安的72秒鍾的時間,就是一個普通工人砌一塊磚頭所需要的時間。”大家恍然大悟。
雷布斯的中途停頓動作的設計,既新穎別致,又生動深刻地表達了他在“勞工問題”上的思想和見解。
在人們的彼此交流中,言語交談固然重要,但人的體態、肢體動作,比如眼神、麵部表情、手勢、身體動作等,也是溝通時必不可少的輔助性動作。不要小看這些行為語言,體態語在說話過程中具有特殊的表達功能。它們雖然不如說話那麼直觀,但它對於交往的成敗和言談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它畢竟隻是完成表達任務的手段,而不是說話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對於口才來說,體態語並沒有獨立價值,而隻有輔助價值,在談話過程中處於從屬地位。正是這種從屬地位決定了體態語的設計和運用必須由表達的內容、情緒、對象等因素的特點來決定。
體態語的設計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第一,要服從內容表達的需要。這是體態語設計的根本宗旨。
第二,要服從情緒表現的需要。任何表情動作都是人的內在情緒和感情的體現。體態語的設計必須合著感情的脈搏,服從情緒的支配,該哭則哭,該笑則笑,該怒則怒,該怨則怨,所有動作須隨著說話情感的起伏自然而然地發出,切不可故作姿態,裝模作樣。
第三,要服從對象、場合的需要。無論表情、動作、姿態、衣飾都須考慮和適應特定的對象和場合。跟情人約會與會見同事時的衣著打扮和神態應該是有區別的;參加喜慶活動與參加悼念活動時的舉止、儀態也應該不同。
第四,要服從審美的需要。體態動作直接作用於人們的視覺器官,美則令人悅目賞心,醜則令人反感厭惡。因而無論何時何地、坐著站著,一顰一笑、一招一式,都要注意造型美,以適應人們愛美的心理。一般來說,男尚陽剛,女尚溫柔。在設計體態動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體現出性別特征和個性特征。男人要有男人的氣質和風度:剛勁、強艦粗獷、瀟灑;女人要有女人的柔情和風姿:溫柔、細膩、嫻靜、典雅。陰陽怪氣、不男不女以及輕佻的姿態、猥褻的神色、放蕩的舉止、粗痞下流動作、不合時宜或低級趣味的打扮等等,都是口才和審美的死敵。美是口才的形象,也是口才的境界。因而你的談吐,舉止,都須服從審美的需要。
體態語一般包括姿勢語、手勢語和神態語,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容易感染別人。體態語的設計旨在協助有聲語言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必須做到:
第一,要自然,這是對體態語的第一位要求。動作要自然,自然見真淳。有的人說話時,動作生硬、刻板如木偶;有的人則刻意表演,動作和姿態總是那樣做作,像在“背台詞”。這都使人覺得別扭、不真實、缺乏誠意。孫中山曾這樣告誡人們,“處處出於自然,”即使“有時詞者嚴重”,也“不可故作驚人模樣”,這樣才能博得人們的信賴。因此有人說,寧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要簡潔明了。動作要大眾化,舉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習慣,簡潔明了,易於被人們看懂和接受。不要搞得繁瑣複雜,拖泥帶水,不要齜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戲劇。否則,不僅會喧賓奪主,妨礙有聲語言的正常 表達,也叫聽的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以。要注意克服不良的習慣動作,無意義的多餘的手勢務必去掉。
第三,要適度適宜。即要求動作要適量,以不影響聽者對你說話的注意力為度,不要用得過多。有的人做的動作比說的話還多,那不是口才,而是表演。所謂適宜,即要求動作必須與說話的內容、情緒、氣氛協調一致,不要故作姿態、故弄玄虛甚至手口不一。據說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在一次招待會上舉起雙手招呼記者們站起來,嘴上卻說:“大家請坐。”使記者們大惑不解。於是,這一說話時動作與內容的不協調成了軼聞。
第四,要富有變化。說話時,適當的重複動作是完全必要的,它往往能重現或強調原來的情緒。但不要老重複一種姿勢,如果一種表情、一種手勢到底,則單調乏味,呆鈍死板。因此,要善於隨著內容、情緒的變化適當地變換動作和姿態,以期生動活潑、富有朝氣和魅力。